賈平凹寫小說堅持素材真實:每個人物都有原型

2020-12-06 人民網

  大作家賈平凹至今還是用筆和紙寫作。他的老朋友,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文學評論家潘凱雄還清楚地記得,兩年前,賈平凹60多萬字的大作《古爐》完成之後,編輯提著兩個麻袋的手稿來找他看稿的情景。

  又歷經了一番在無數張稿紙上的深耕細作,凝聚賈平凹三年心血的36萬字新作《帶燈》,在新年伊始推出,隨即成為熱點。

  潘凱雄是最早看完《帶燈》全本的首批讀者之一,「《帶燈》是賈平凹長篇小說裡面難得的、少見的最貼近現實的一部,非常寫實,而且是非常近距離的寫實。」這一點,讓他印象深刻。

  小說女主人公的本名叫螢,後來改成「帶燈」,職務是櫻鎮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僅從這一職務就可看出,《帶燈》必定是一部高度關注中國基層現實生活的作品。中國鄉鎮的基層生活在某種意義上是中國社會的縮影,如此近距離地寫實,對已經成名的作家而言,是很大的挑戰。」潘凱雄對賈平凹選擇如此現實的題材進行創作表示意外,也流露出敬意。

  為什麼會寫這種生活?「對一個作家來講,面對當下中國基層的現實生活,要真實地呈現,真誠地表達。」賈平凹如此回應。

  一直以來,賈平凹和社會基層鮮活的生活,從來就沒有割斷過聯繫。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接地氣」。特別是在寫完《古爐》之後,他休息了一段時間,結交了不少朋友,跑了好多底層的地方,看到了一些問題,於是就想把所聽所看所思所想表達出來,於是有了《帶燈》。

  「在目前的社會轉型階段,基層確實存在一些危機,人性中的很多東西也在集中爆發,有許多值得人們關注的地方。身為一名寫了幾十年的作家,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個人經歷給我的思想帶來很多傳統的東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有擔當、有責任。」作家厚重樸實的情感和深摯熱切的期望令人感動。「中國人口這麼多,在當下社會轉型時期,重視基層的困境,關注基層的危機,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可以說是為人類進步提供一份經驗。」

  賈平凹說:「螢火蟲的光是微弱的,帶燈就是在黑夜中帶了一盞光線很微弱的燈。在當今社會,每個人如果都像螢火蟲一樣,一點點光亮匯聚起來,就可以照亮好多人。」小說的主人公「帶燈」最後雖以悲劇告終,然而,正視和思考一些問題,也可能就是發生改變的開始。

  關於中國社會的發展和變革,以及在此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近年來已經引發了許多學者和專家的高度關注,成為學術界、文化界關注的焦點。這一次,賈平凹是用小說的形式向人們傳遞一名作家的思考。這份沉甸甸的思考彌足珍貴。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管士光如此評價:「中國轉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莫過於農民問題,向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轉型過程中,農民的生活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賈平凹關注的正是這群在變革中深受重視的農民,他們的人數超過中國總人數一半還要多。賈平凹一直紮根於他所生長的土地,在這片充滿矛盾衝突的土地上,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觀察著一切,並從中超脫,成為一個睿智的記錄者。」

  談到小說素材的選取,賈平凹說自己堅持的標準之一,「必須是真實生活中長出的東西,而不是道聽途說或者在房間裡編造」,「作品中每個人物都有原型,沒有原型就寫不出」。具體到「帶燈」這個人物和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就來源於賈平凹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一名基層女幹部。

  「要有中國文化的特點」,這一點,也為他格外看重。他這樣闡述:「在社會轉型時期,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改變,但是中國的情況跟其他國家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文化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群或個人,有其不同的行為和表達方式。作家就是把這種似乎好像無界的東西呈現出來,盡他的能力和感悟,使更多的人關注或者警覺。」

  因此,賈平凹被看作是當代中國最具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之一。正如管士光所評價的:「賈平凹的作品極富想像力,通俗而不乏深意,平靜而充滿悲憫。他習慣用獨特的視角、平實的語言、緊湊的細節描寫生活的真實面目,這種面目充滿了矛盾、迷茫和不解,但恰恰是變化中的鄉土中國經歷的一切。他用中國最傳統、最底層的文學方式,真實地表達了現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情緒,也正是因為他寫作中的這種民族化特徵,反而讓他的作品同時具備了世界性的特點。」

  (本報北京1月17日電 本報記者 吳 娜)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賈平凹新長篇寫農村基層 小說原型是女幹部粉絲
    小說原型是基層女幹部   《收穫》雜誌執行主編程永新是最早得知作家賈平凹在創作這部關於農村基層小說的,程永新說:「賈平凹一開始對我說,他要寫一部關於上訪的小說,我就疑惑,他會怎麼寫。據我所知,《帶燈》這部小說是有生活原型的,賈平凹有一個女粉絲,她是一個鄉鎮女幹部,她會給賈平凹發很長的簡訊,講述她的生活和工作。
  • 獨家專訪|賈平凹暢談新作《暫坐》: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暫坐」
    一部《暫坐》,賈平凹用了兩年,寫了四遍,比以前任何一部書都寫得慢。賈平凹說,之所以寫得慢,是一直在糾結著怎麼寫,那麼多的人物,沒有什麼大情節,沒有什麼傳奇故事,怎麼個視點,從哪裡切入,如何結構?前兩遍都覺得不對,作廢了。
  • 人物|賈平凹:以作品梳理時代,梳理自己
    素材來自生活,智慧靠自己悟寫《暫坐》,賈平凹用了兩年,寫了四遍,比以往的任何一部書都寫得慢。其實,他寫的是熟悉的城。在西安已經生活了四十多年,像熟悉自己的家一樣熟悉這座城。書中那個茶莊,十多年來,賈平凹差不多每日都去喝茶閒聊,所寫莊主和她的一幫朋友,再熟悉不過。
  • 劉高興:當年被賈平凹寫進小說出名 如今靠寫賈平凹致富
    賈平凹(左)與劉高興《劉高興》故事有虛構 性格很貼合北青報:2007年賈平凹創作出版的小說《劉高興》,以您為原型,隨之又被拍成電影。您一下子成了社會熱點人物。現在回頭看,您覺得這本小說裡塑造的劉高興和現實當中的您是否一樣?劉高興:賈平凹以我為原型的這部小說,確實把我寫火了。我成了棣花老家小有名氣的人物。雖然這裡面有好多故事情節是虛構的,但是對我脾氣性格、為人處世方面的刻畫還是相當實際的。那是1994年,我已是四個娃娃的父親。為了供他們讀書,養活這個家庭,我離開商洛老家,到省城西安討生活。
  • 人物專訪 | 作家賈平凹長篇小說《暫坐》的文化態度和對女性心靈的審視
    小說在主題思想和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創新和突破,達到了賈平凹小說創作的一個新高度。近日,筆者專訪了賈平凹。賈平凹:小說都是有原型的,但原型在小說寫作中僅起到一種誘發寫作的衝動和寫作的切入,寫作起來了就無關於原型。《暫坐》裡的那些女子,集中糅合了我所熟悉的一群女性形象,這我在後記裡已詳細說過。不僅那些女子的故事,還有所在城市的街巷,都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小說是不能對號入座的,一對號入座就荒唐和尷尬了。發現和表現靈魂的真實、情感的真實才是小說的精髓。
  • 小說中的人物有沒有原型
    圖:謝馭飛小說是一種虛構的文體,但現實主義小說總要反映現實。這時,作家可能就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你小說裡有沒有哪些地方並不是純屬虛構的?是否寫到了自己或者朋友的真實經歷?對此,有的作家很坦蕩。薩爾曼·拉什迪寫過一部小說叫《憤怒》,講述了一個印度裔教授索蘭卡的故事。
  • 賈平凹的《廢都》到底在寫什麼?
    賈平凹的《廢都》是一本在中國有深刻廣泛影響的小說,之所以能夠形成轟動,可以肯定的是,與書中大量的繪聲繪色的性描寫,有分不開的關係。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大學的時候,同學有那麼一本,黃皮的,忘了是哪個出版社的,但是當時沒有認真去看,只是偷偷翻看裡面的性描寫,就看到有莊之蝶,有唐婉兒,有柳月等人。
  • 在一起各人物原型分別是誰 各角色都有真實的原型人物嗎
    抗疫劇在一起今日開播啦,十個單元講述疫情中不平凡的每個人,劇中的人物都是有真實的原型的,比如大連小夥,張定宇院長等。那麼在一起各人物原型分別是誰?抗疫劇在一起各人物原型分別是誰  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我們經歷了恐懼,堅持,努力和勝利!
  • 賈平凹不寫正經東西,《廢都》寫男,《暫坐》寫女,都是縱情慾望
    賈平凹,陝西人,知名作家,就連小學課文裡都學過他的文章,喜歡讀書的人更是對他的作品愛不釋手。代表作《廢都》《秦腔》,憑藉《秦腔》拿下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而且還入選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一個神叨叨的、頗具神秘主義色彩的大作家 有人說,他的家鄉有座魁星樓,魁星的筆尖正好指著他家的房脊,老家人說他是魁星指出的「商山文曲星」;還有人說他有特異功能,半夜做夢,起來撒尿時,不讓夢斷夢就不斷,而且醒來夢的內容還全記得;還有就是他家裡出什麼事情,他都事先有感應…… 為此,賈平凹沒少挨批判,說他作品裡老是愛裝神弄鬼。
  • 賈平凹70歲又寫了本新小說
    賈平凹是陝北作家,也是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當代作家,他是一個比較勤奮多產的作家,一生筆耕不輟,寫了很多書,有的還被改成電影。說到賈平凹,大家並不陌生,因為他在1993年寫了一本都市小說《廢都》,在文壇掀起了軒然大波。
  • 賈平凹:《秦腔》目前很暢銷 下部小說還寫農村
    中新社香港九月十六日電 (記者 曉萍)在《秦腔》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一直心繫农村的中國著名作家賈平凹近日在香港對本社記者表示,他已準備在寫下一部小說,「我自小在鄉下長大,對農村有一定的認識,也有深厚的感情,我下一部小說還寫農村。」
  • 賈平凹:讀《暫坐》,還是慢慢地讀著為好
    其實也寫了許多城市題材的作品,除過大量散文外,小說也不少,比如《廢都》《白夜》《土門》《高興》,但還都是寫鄉下人進了城的故事,而《暫坐》中雖也有從鄉下進城的人物,大多已經是完全的城市人了,過的是真正的城市人的生活了。記者:《暫坐》的創作背景很是貼近時代,您準確而深刻且藝術地反映了當下正在演進中的歷史生活,這十多個女性形象非常鮮活而生動,您能講講您的藝術原型嗎?
  • 繼《廢都》之後,賈平凹又出城市小說,這次專業寫女人
    ,寫的是家庭,寫的是婚姻,寫的是人到中年的各種寂寞,而《暫坐》寫了一群女人的無可奈何,有事業發達的,有被坑上當的,有殘花凋落的。《暫坐》是賈平凹首部真正意義上的都市女性視角小說,故事敘說一群在西安的中年女性在追求經濟獨立、個性解放、精神自由以及理想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困境,以及困境中所展現出的複雜人性,小說在主題思想和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創新和突破。
  • 與賈平凹關於長篇新作《暫坐》的對話——面對生活存機警之心,從事創作生飢餓之感
    文匯報:在寫作《山本》的時候,你曾經說過,面臨的問題是這些龐雜的素材如何進入小說,歷史又怎樣成為文學,那麼在寫作《暫坐》的時候,你面臨的是如何呈現如此切近的現實?賈平凹:寫作並不是逮著什麼寫什麼,我在城市生活了近50年,閱了那麼多人和事,但在這些人和事裡發現了什麼,這些發現又都是我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寫作衝動的原因。
  • 專訪賈平凹:風吹風也累,花開花也疼,人生且「暫坐」
    有評論家認為,該作是賈平凹繼《浮躁》之後最能傳遞時代精神、最能表達現代人生活和情緒、最能揭示人生真相、最能代表其文學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一部長篇佳作。小說的主題思想和藝術手法都有著很大的創新和突破,達到了賈平凹小說創作的新高度。
  • 賈平凹的中國夢:國家提供寬鬆開放的大環境
    賈平凹:我也沒感受到那麼多困難,我一直堅持作品寫現實生活,要寫真實寫準確。我不能寫到隨便一個人出現了,就給你頭上安個瓜皮帽、穿個馬褂,那就不是現在的事情。1950年代農民、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民、現在的農民,每個時期都是不同的,現在農村人的思維、生活也在巨變,如果你不到農村去,還是像1950年代那樣來寫農民形象,那絕對是兩碼事。  你必須要了解,必須寫真實、準確。
  • 水滸傳真實歷史還原,108將到底哪些人物有原型哪些人物純屬虛構
    那麼塑造了這麼多人物到底其中有幾分真實幾分虛構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水滸傳》跟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部性質都不一樣,《三國演義》是根據真實歷史加以小說演繹,99%的人物在歷史上都確有其人,只不過對其事跡根據作者的喜好及作者當時的歷史政治背景進行了改動而已,而且這種改動並沒有脫離人物的最終命運。
  • 賈平凹的《廢都》,陳忠實的《白鹿原》,兩部小說哪一部寫得更好
    關於這樣的評價,我個人不太認同,畢竟每個人對於文學的理解不一樣,至少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成長起來的那一批作家,他們的作品還是值得一讀,特別是賈平凹的《廢都》,還有陳忠實的《白鹿原》,那都是經典之作,個人認為是可以存世。
  • 賈平凹新書《暫坐》:寫一群富婆的眾生態,追求獨立卻寂寞無比
    賈平凹在70歲前又出長篇小說了,這是他的第17部長篇小說,也或許是最後一部長篇,所以,不禁讓我十分期待。讀賈平凹的文字,總會給人一種落地的實在感,沒有虛無漂浮之感,一切都那麼真實,語言又是如此樸實與自然。
  • 賈平凹:寫古爐小村,意在書大國
    狗尿苔的人生哲學是我的  記:小說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狗尿苔,有人說這是寫你自己?  賈:狗尿苔不能說就是寫我自己,但狗尿苔的人生哲學絕對是我的。他的身世與我的身世有相近處,生活在逼仄的環境裡,他是自卑的無奈的,卻也是智慧的光明的。  狗尿苔本名叫平安,但大家都叫他狗尿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