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日本這個民族,我們不得不為之保留的歷史風俗而感嘆,無論是茶道、花道、亦或是和服這種日本傳統服飾都在日本境內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對日本傳統文化有了解的人,普遍對於日本的和服都不會感到陌生。和服不僅整體的設計十分漂亮,而且款式多樣化,能夠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一直深受日本人的喜愛。
而與和服同樣受到日本人喜愛和足以令他們感到驕傲的,是一種與和服相伴相輔的布料染色技法,那就是舉世聞名的有禪染「友禪」。
友禪是京都傳統工藝的代表之一,發源於京都。它的歷史已經有三百多年,創始人名叫宮崎友禪齋,是江戶時代京都的一位扇繪師。
在當時,製作和服主要以絞染、刺繡工藝為主,製成的和服繁複華麗,美則美矣,但也充滿厚重感,體現不出女性的嬌美和婉約。
於是,宮崎友禪齋便發揮畫扇的技巧,以古風圖案為主,在娟織白布上畫花鳥風月或人物等圖紋,再用獨特技法進行染制,最後在鴨川水流裡漂洗,淡雅的色彩與精美的圖案結合,染製成和服,輕盈飄逸,色彩絢爛。
其兼具優雅與柔美的風格,大受女性歡迎,「友禪染」因此得名,後來又因為這種技法誕生在京都,所以稱為「京友禪」。
貫穿一座城的鴨川江,貢獻了甘美的江水,滌清了這畫在布上的京友禪。
雖然京友禪的名氣傳遍全國,但純手工的製作不能達到量產,所以最初的京友禪是高價貴重的稀罕物,大都為達官貴人或土豪們所有,是一種高級的炫耀。
後來,「型染」技術出現,讓京友禪和服的製作有了一定程度的簡化,也讓平民穿上一件友禪染和服成為了可能。
但不管是原來還是現在,擁有一件完全靠匠人手工繪製每一個圖案的手描京友禪和服,依然是日本女性們一個奢華的夢想。
因為手描京友禪和服從設計、剪裁、編織,到印刷、染色、漂洗,從親筆繪製設計到最後漂洗完成,需要經過二十六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由專門的匠人手工進行。
製作一件和服,往往需要花費數年的精力和心血,蘊含了友禪染工藝者追求至美的心意,造價十分昂貴,一套京友禪和服需要花費300萬~3000萬日元不等。所以,擁有一件手描京友禪,甚至可以算作擁有一件財產了。
極重儀式感的日本傳統婚禮習俗之一,就是將一件友禪染技法製作的和服作為嫁妝,從母親的手裡傳承給女兒,蘊含了對新嫁娘的祝福,和對新婚體面的成全。
說到傳承,就不得不提到友禪的傳承品牌「千總」,可以說友禪的歷史有多長,千總與友禪的緣分就有多長。
千總這家店創始於1555年,剛開始做的是法衣裝束,因舊時祖師爺是建築神社、寺廟的木匠,從春日大社得到了「千切臺」這個名字, 於是就將店鋪命名為「千切屋」,以「橘」為家紋。
江戶年間,染料供應有限,手工製作規模也遠不如現代社會。這決定了友禪染品只能是價格昂貴的稀罕物,僅限於上層社會的高檔服飾。千切屋第12代傳人西村總左衛門分別取「千切屋」的「千」和「總左衛門」的「總」將店名變更為「千總」,開始專營高品質的友禪染織物。
江戶未期,友禪染髮展成定式。以自由的設計效果為特點的友禪染,已被刻板和套路取代。加之明治時代吹來的西洋風與首都的遷出,京都的友禪產業陷入僵局。西村苦心說服日本畫畫家岸竹堂為千總設計草圖。岸竹堂的加盟為千總帶來一批一流的畫師資源,他們的共同努力使京友禪在藝術上實現了突破。仿佛吹進明治時代的一陣新風,千總從此成為引領京友禪潮流的存在。
以精緻手工製作著稱的友禪,在近代開始出現量產的工藝。明治初期,京都染匠廣瀨治助開統美的老鋪發出用版型紙代替手工描繪的「型友禪」技法,實現了友禪染品的量產化。
雖然型友禪的圖案效果和手描友禪有著明顯區別一一為了配合大量生產,一枚型紙多採用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形式進行染色,使得型友禪紋樣多為二方或四方連續圖案一一但這一技術讓從前遙不可及的友禪商品走進了更多的社會階層,功不可沒。
型染最終沒有代替手工。像千總這樣重視傳統美的老鋪,依然堅持著手描友禪的製作方法。
從元祿時代發展至今,友禪染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推敲與變革的友禪圖案,形成了獨特的構圖風格。
在中國圖案中,中心式和對稱式構圖比較常見,畫面整齊有序、氣勢宏大。與中式的硬朗相比,日本友禪用不對稱的自由式構圖打破僵硬感,產生出柔和細膩、靜中微動的美感。
按圖案的豐滿程度又有滿花和留白兩種構造。其中,滿花構造的圖案元素被分成幾十甚至上百個區域,有序地鋪滿整塊布料,其效果繁中有序、力量均衡,使毫無關聯的元素同時出現在畫面當中不顯突兀,營造出安靜而穩定的氛圍友禪圖案中的圖形元素也有考究。它們種類繁多,寓意吉祥。
最常見的比如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梅、蘭、竹、菊、牡丹;傳入日本並被改造的唐草紋、龜甲紋、扇面紋、海波紋;日本本土常見的櫻花、紅葉、三葉草、紙鶴、繡球、車輿等。它們通常以小面積多數量的方式呈現,圖形大則傳達不出雅致,而華麗與雅致兼備是友禪染品不變的氣質。
除了古典美,友禪設計中常常用到的直線、曲線、幾何圖形等元素又充滿了現代美。當幾何圖形這樣的無機圖形與花鳥等有機圖形相搭配時,傳統的華美與現代的簡潔就合二為ー了。
用色方面,友禪技術發展早期因使用植物顏料,色調柔和沉穩。直到明治時代化學染料從歐洲引進,友禪染色才隨之變得多樣而鮮豔起來。
友禪染在不同地域經歷了不同演變。除了起源地京都的京友禪外,最為著名的就屬加賀友禪了。宮崎友禪齋於京都發明了友禪之後,將它帶到了加賀藩,即現在的石川縣金澤地區,並將其發展成了有別於京都的獨特樣式。
京友禪色調柔和,沒有特定的底色基調。而加賀友禪有「加賀五彩」胭脂、土黃、古紫、草綠、藍的特定基色,色調濃重。屬於「公家」文化的京友禪有流暢華美的圖形紋樣,而公家是屬於「武家」文化的加賀友禪以沉靜代服務於寫實的花草紋樣為主。
京友禪老鋪千總創立於1555年,跨越室町、安土桃山、江戶、明治、大正、昭和、平成諸時代,走過了約460多年的歲月,堅持手描友禪、傳統美的同時,通過多領域合作和實體體驗店,緊跟時代的步伐。有了京友禪與現代產物的不斷連接,相信千總的橘家紋定會隨其精美的作品傳到更寬更遠的領域。
以上です。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並動動您的小手給我們加星標,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標的添加方法,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別忘了點「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