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稿子時,政知圈其實挺慚愧。成天給圈友刨時政的料,卻對這個重要的崗位關注不夠。
政知君說的是省委巡視辦主任這個職位。
現在對此印象深刻,是因為最近兩則人事任命的消息,一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巡視辦主任劉惠升任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一是湖北省委巡視辦主任張曙擬任武漢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來頭不小
一般情況下,省委巡視辦主任是正廳級設置,不過政知圈想說的是,這個職位來頭可不小。
怎講?老王很早就說了,中央巡視組是代表黨中央去巡視的。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以及辦公室,那是肩負中央重託。按這個道理,省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可是肩負著省委交給的重要職責,巡視工作是要專門向省委「五人小組」匯報的。具體負責常務工作的巡視辦有多重要,都明白了吧。
現在各省的巡視辦是個啥情況?今年年初一份報告透露,十八大以來,各省份為巡視辦增編80餘人,目前共有人員編制約300人,已有28個省份巡視辦主任由正廳級幹部擔任。
三大來路
以前政知圈總覺得,當官得麾下幹將如雲才有感覺,不過現在恐怕得換腦筋了。各省巡視辦如此重要,不過編制並不多,目前17個省份巡視辦人員編制10人以上。誰能主管這個精幹而又重要的機構?那得是組織上信得過又好用的人。
政知圈大體捋了一下,眼下各省巡視辦主任主要三大來路:
一是省紀委副書記或常委兼任。比如剛要調離的湖北省委巡視辦主任張曙,三年前是以省紀委常委身份兼任巡視辦主任,跟他兼任情況類似的還有福建的遊學萍、河南的張戰偉、浙江的胡志權、甘肅的李蘇芬;還有以紀委副書記身份兼任的,像湖南上一任巡視辦主任胡奇、江蘇的黃繼鵬、河北的董雲鵬都是如此。
二是從地級市紀委書記中選任。像前不久被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同行密切關注的升任副部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巡視辦主任劉惠,就是從烏海市紀委書記崗位上調進的。跟他一樣的像天津的李大勇,原先是北辰區紀委書記;黑龍江的李洪斌,原佳木斯紀委書記;江西的彭光華,原贛州市紀委書記;廣西的羅建文,原河池市紀委書記;貴州的李景輝,原黔西南州紀委書記等等。
上述兩類都還是從紀檢系統裡選人,而且不少紀委副書記,也是從地級市紀委書記中產生的。
接下來要說的第三類,則是來自系統外的。比如原來的甘肅省委巡視辦主任吳明明,曾以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的身份兼任;寧夏自治區黨委巡視辦主任李捍國,是從國土資源廳黨組副書記(正廳級)任上調過來的。不過,政知君目力所及,這樣的例子還不太多。
上升空間
跟其他許多廳官相比,省委巡視辦主任可低調太多。近些年除了一些視察調研,罕有他們的消息。不少人的簡歷,也是因為任前公示才得以披露。
而此前一些巡視辦主任的仕途,乍一看也沒有太特別的地方。
有的在紀委機關裡調整,如2013年8月起任湖南省委巡視辦主任的卞鷹,今年1月份以省紀委副書記、巡視辦主任的身份接受媒體採訪;上個月離任的廣東省委巡視辦主任曾超鵬,如今的身份是省紀委副書記。
也有到地方任職的,如原甘肅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巡視辦主任吳明明,後來調任金昌市紀委書記。
而這兩天公示的湖北省委巡視辦主任張曙,擬任武漢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張曙到巡視辦任職不過3年,就派往副省級城市擔任常委,雖然是平級調整,但也得到重用也是相當明顯的。
當然了,更讓人關注的巡視辦主任是劉惠,他的仕途軌跡真是「非典型」。此前長期在供銷總社任職,2010年作為廳官被中組部選派到地方任職。同批選派的供銷總社廳官有兩位,一位是他,另一位是鄒天敬。在邁出西單辦公樓之前,兩人均在供銷總社有著頗有才幹的口碑。
劉惠
不過,當年到地方,兩人起點真不算高:正廳級幹部、擔任副廳級職務、在正處行政區域任一把手。當時鄒天敬去山西太原任市委常委、迎澤區委書記,劉惠則到內蒙古呼和浩特任市委常委、新城區委書記。
劉惠和鄒天敬在供銷總社任職時,現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曾當過他們一年多的領導。王君2006年底從江西進京,先後任供銷總社黨組副書記、書記,2008年3月調任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當時劉惠擔任供銷總社合作指導部部長、鄒天敬擔任經濟發展部部長。
2010年,兩人同時到地方任職。鄒天敬到太原時,當年的老領導王君已是山西省長;劉惠在內蒙古工作兩年後,王君調到該自治區擔任一把手。
2013年12月,劉惠調任烏海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8個月後,調進巡視辦擔任主任。此後,自治區反腐不斷向縱深開掘,好些貪官先後落馬。今年1月,劉惠升任自治區黨委常委,3月,兼任政法委書記。
政知圈多說一句,他現在還兼著巡視辦主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