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詩很孤獨,除了《江雪》之外,這首《獨覺》也很感人!

2021-02-08 美詩美文的世界

公元805年(貞元二十一年),柳宗元被貶到湖南永州,開啟了他長達十年的貶謫生活。當時的永州遠不如今天,畢竟屬於蠻荒之地,地廣人稀,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在永州的十年,柳宗元每天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可謂是傷心欲絕,但是又無能為力,一個被貶之人,總能是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為此在柳宗元留下了很多悽美的感傷之作,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江雪》一詩,這首詩被稱為最孤獨的一首唐詩,無論你怎麼解讀,從中都能夠感受到那種孤獨之感。

十年之後柳宗元被召回長安,唐憲宗或許是出於同情,又或者是覺得十年了,柳宗元可能已經聽話了。聽到可以回長安的消息,柳宗元喜極而泣,連夜收拾行裝匆匆上路。經過了十年的被貶的生活,柳宗元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銳氣,變得更加沉穩,所以到達回到長安之後,處處小心謹慎。可是他的好友劉禹錫就不一樣,同樣從被貶之地的湖南郎州(常德市)回長安後,與朋友去郊外的玄都觀遊玩,寫下《遊玄都觀》一詩,用一種充滿諷刺的口吻嘲笑了當時的權貴。

劉禹錫無非就是訴苦,他也是被貶到湖南,在那裡同樣生活了十年,所以一有機會,他就要發洩。可是他的詩作,給予那些剛剛召回到長安的人帶來了災難,再一次被貶。此次柳宗元被貶到更加偏遠的廣西柳州,劉禹錫去了嶺南(廣東省連州市),人生再次陷入絕境。

柳宗元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所以他更加的傷感,也更加的孤獨,在柳州期間,他的詩歌很明顯文風發生了變化,從永州到柳州,那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經歷。柳宗元的被貶其實無非就是由於參與了「永貞革新」,年輕時的柳宗元風度翩翩,文章又寫得好,成為了很多人的精神偶像,當他去到長安結識了劉禹錫等人,幾個人充滿理想,於是加入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改革派,致力於改革變法,希望以此來重振大唐,可是他們的改革並沒有成功,最終招來了禍端。

柳州是柳宗元最後的歸宿,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也沒有機會回到長安,從被貶之日起,他就一直鬱鬱寡歡,寫下過很多的充滿了孤獨的感傷之作,其中這首《獨覺》便是那一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整首詩也是悽美感人,每一句都有著淡淡的憂傷,完全可以與《江雪》相媲美,同樣充滿了孤獨。

《獨覺》

唐代:柳宗元

覺來窗牖空,寥落雨聲曉。

良遊怨遲暮,末事驚紛擾。

為問經世心,古人誰盡了。

起句就表達出了一種憂愁之感,清晨醒來後,窗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看上去朦朦朧朧,看到那小雨瞬間充滿了憂愁。到了第三四句,又是寫了內心的變化,由於我長年來一直被貶到外地,不僅傷身還傷心,現在我已經老了,身體也大不如從前,每天都活得很痛苦,一件一件的瑣事,一直困擾著我。最後兩句可謂是千古名言,「為問經世心,古人誰盡了。」,我空有一身的才華,有出將入相的本事,可是卻生活在這麼一個地方,從古至今有才華的人,最終希望都會落空。

柳宗元在柳州的生活同樣悲苦,而且由於他常年鬱鬱寡歡,在公元819年因病逝世,時年46歲,放在今天可以說是正當年,可是柳宗元由於吃過了太多的苦,受過了太多的罪,最終永遠地留在了柳州,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能回到長安,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而在這首《獨覺》一詩中,他所表達出來的悲苦,還有那份孤獨,那也是很感人。


相關焦點

  • 柳宗元另一首孤獨的詩,同樣寫得很悽美,意境不輸於那首《江雪》
    現在提起柳宗元的《江雪》,可能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孤獨」,這首詩無論你怎麼解讀,那都是會緊扣「孤獨」二字,所以也被人稱為是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無人能夠超越。
  • 柳宗元另一首很孤獨的詩,可以比肩那首《江雪》,通篇充滿了憂愁
    唐朝詩人骨子就有一種獨特的氣質,而且這種氣質也是融入進了詩歌中,有一些詩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處處碰壁,始終是不如意,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唐人柳宗元,作為當時著名的才子,柳宗元的後半生極為悲苦,一直是被貶到外地,由於他早年間參與了「永貞革新」,失敗之後遭受了打擊,先是被貶到湖南,此後又是廣西柳州,正是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才使得能夠寫下《江雪》,那種令人震撼的作品。
  • 柳宗元另一首很孤獨的詩,可以比肩那首《江雪》,通篇充滿了憂愁
    ,正是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才使得能夠寫下《江雪》,那種令人震撼的作品。《江雪》一詩是被後人稱為唐詩裡最孤獨的作品,這首詩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每一句都感人肺腑,無論你怎麼解讀,那都是能夠從中感受到悽美,還有無邊無際的孤獨,當時柳宗元正是被貶到了湖南,生活陷入了困境,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也使得他悲痛萬分,所以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
  • 柳宗元的《江雪》悽美孤獨,其實這首唐詩同樣很孤獨,也充滿憂愁
    現在我們提起柳宗元的《江雪》,一定是會想到悽美和孤獨,這首詩也被稱為是最孤獨的一首唐詩,而且千百年來為後人津津樂道,不僅常年收錄在小學課本裡,同時後人對於這首詩的解讀也是爭議不斷,但是無論怎麼去理解這首詩,你都能夠從中感受到那種孤獨,還有詩人對於人生的無奈,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
  • 高適的這首《苦雪》,也是可以媲美柳宗元的《江雪》,同樣很孤獨
    雪作為一種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可是在詩人們的眼中,雪又變得不一樣,它們所看到的雪,並不僅僅只是一種自然現象,更多的是一種意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的詩人在描寫雪時往往寫得很深情,把那些看似很普通的雪景,通過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充滿了詩情畫意。
  • 柳宗元一首很孤獨的詩,比《江雪》更孤獨,很是值得一讀!
    這也正是柳宗元的個性,同時也正是由於他在現實生活中的失落,才使得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江雪》,這首詩相信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它年年入選在小學的課本裡。我們都知道《江雪》這首詩,那是一首非常孤獨的詩作,整首詩中,沒有一點生氣,透著一股荒涼,讀來真是令人感傷不已,這也是柳宗元當時的一個心境。
  • 柳宗元另一首孤獨的作品,其意境不輸於《江雪》,同樣寫得很孤獨
    柳宗元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位詩人,他的很多詩作,也是膾炙人口,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他的《江雪》,這首詩也是被大家公認為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通篇描寫的很是孤獨,也非常的悲傷,營造出了一種無比悽美的意境。唐朝雖然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時代,但是政治鬥爭卻是同樣的殘酷,柳宗元與劉禹錫等人,也只是參與了改革,從而遭到了各種各樣的打擊,他先是被貶到了湖南,隨後又是廣西的柳州,此後他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原,這也僅他時刻想念著故土,以及自己的親人。從而也使得他的詩作中,處處能夠感受到他對於人生的解讀,以及描寫內心的孤獨,也令他的詩作中自然而然地有一種孤獨之感。
  • 在這首詩之後,再也沒有人寫出這麼孤寂的詩詞,讀柳宗元《江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那麼,這首來柳宗元的《江雪》的詩,到底有什麼魅力呢?雖然很多人都可能知道這首詩的大意,但今天我還是要嘮叨一番。這首《江雪》,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當你讀這首《江雪》時,你有沒有感受到那種「沉寂」孤獨,以至於沉浸於意境之中。範晞文就感受到了,他感嘆到:「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釣雪》一詩之外,極少佳者。今偶得四首,漫錄於此。」
  • 背了二十多年的這首《江雪》,原來是一首藏頭詩,柳宗元太孤獨了
    柳宗元的《江雪》既是這頂皇冠上的明珠,千百年來為人們競相傳唱,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這首《江雪》竟是一首藏頭詩,寫盡了柳宗元的千古孤獨,卻又有幾人知曉?柳宗元,字子厚,山西運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小聰明,十三歲寫過一篇文章,呈獻給唐德宗,德宗閱後十分欣賞,認為此子才華出眾,前途不可限量。二十一歲考上進士,入京做官。
  • 背了20多年的這首《江雪》,原來是一首藏頭詩,柳宗元太孤獨了
    柳宗元的《江雪》既是這頂皇冠上的明珠,千百年來為人們競相傳唱,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這首《江雪》竟是一首藏頭詩,寫盡了柳宗元的千古孤獨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可謂千古名篇,想必人人都可開口既誦,這首詩就是《江雪》,也是一首藏頭詩,請看:
  • 柳宗元在湖南寫下《江雪》,5年後再貶廣西,寫下一首更孤獨的詩
    柳宗元的《江雪》被稱為是唐詩裡最孤獨的詩,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每一句都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無論你怎麼去解讀,那都是能夠從中感受到詩人的無奈,還有孤獨之感。當時詩人被貶湖南永州,這件事情對他打擊很大,於是他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通過文字來訴說悲痛之苦,所以這首詩顯得很是孤獨。
  • 江雪 - 柳宗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躊躇滿志的柳宗元投身進了「永貞革新」之中,無奈皇帝李誦中風病重,宦官與藩鎮乘機糜集於籌劃搶班奪權的皇太子李純門下。及至六月,舊皇退位新帝登基,「永貞革新」不出半年匆匆鎩羽。 九月,柳宗元與劉禹錫等一批變革的骨幹人物終是遇貶為遠州刺史,一次惡貶意尤不足,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赴任途中這八人加貶為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在《
  • 比「百年孤獨」更孤獨的4個字是什麼,柳宗元的《江雪》告訴你
    《江雪》這首詩,是小學生必背的古詩詞,句子非常好記,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放到永州的時候創作的,全詩如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看過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都知道,書中表面是在講一個光是一個家族7代人的傳奇故事,其實是在表現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孤獨,最終體現的就是孤獨永恆。「百年孤獨」四個字,也就成為了至高至極孤獨的代表詞。其實,這四個字比起柳宗元的四個體現獨孤的字,可就小巫見大巫了。
  • 柳宗元《江雪》:不合於俗卻牢籠百態,這首詩是千古詠雪的傑作
    柳宗元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五言詩上的成就較高。《江雪》就是一首十分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我們接下來要品讀的就是這首絕句。《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立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勾畫出了一幅南國江山的雪景。
  • 成年人的悲哀:讀懂了名篇《江雪》,讀懂了柳宗元的「萬千孤獨」
    年少讀之終覺淺,今知此詩要細品。初識名篇《江雪》源自少年,不識柳宗元,不解柳子意,更不懂他的遺世孤獨,只識一漁舟一老翁一幅江雪山水畫,如此未免太過淺顯。正如,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江雪》的畫面呈現非常的直觀,和少時腦海裡的畫面並無二致: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都已經絕跡了;所有的道路上,都不見行人的足跡了。在江面的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正獨自在大雪覆蓋的江面上垂釣。都說,每一首詩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孤獨的詩人,每一個詩人幾乎都有一個孤獨的故事。
  • 柳宗元的這首詩,寫雪後的寂靜和空曠,映照出詩人內心的孤獨
    是「舉杯邀明月,對影城三人」是花間月下,一個人舉杯酌酒,只有影子相伴的孤單寂寞;是「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江水悠悠美女望眼欲穿苦等心上人的辛酸;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黃昏時刻獨自一人聽梧桐落雨的聲音,越發的孤獨。孤獨在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境界,今天分享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柳宗元的《江雪》,短短20字寫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
  • 古詩賞析第七首:柳宗元《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在永州以詩文創作來對抗險惡的政治迫害,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永州八記》、《捕蛇者說》、《三戒》、《段太尉逸事狀》等代表柳宗元創作成就的作品都創作於此時。《江雪》這首詩表達的就是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 李白《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江雪》,您喜歡哪一種孤獨?
    前言有人問: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的《江雪》哪一首更孤獨?我們能夠感覺到,這是兩種不同的孤獨。柳宗元的孤獨,透著一種寒意,一種冰天雪地中走投無路的失落;李白的孤獨,卻有著青山碧水間行藏在我的瀟灑。
  • 柳宗元的《江雪》與我的孤獨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少年時期,讀完這一首詩,我的感受是很熟悉但不膾炙人口。熟悉是因為在鄉下雪地裡,芡河邊上曾經見過擺渡的老王頭有過這樣的情景;不膾炙人口,是因為那時,我們學習這首詩時候,就是感覺好背誦,好不好不知道,老師講解很透徹,很認真,但是未曾有過詩人的人生遭遇,懵懂無知的我們著實感覺不到詩人的意境,每天只顧搖頭晃腦,讀出來的滿滿的快樂!
  • 《江雪》這首詩,短短20字,卻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絕唱《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寥寥二十字,卻成為了後人千百年來傳頌不衰的絕唱,也讓柳宗元成為了盛唐之後的一顆詩壇新星。宋代張戎這樣評價他的《江雪》「字宇如珠玉」,極簡凝練的文字,蕭瑟悲涼的氛圍,柳宗元用他手中的筆墨,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