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長美國務卿為何前後腳訪兩伊?五常對伊核問題表態南轅北轍

2020-12-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俄羅斯8日力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譴責美國施壓導致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呼籲歐洲籤署方履行協議義務。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當天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晤後說,美方官員就伊朗事務發表「激進言論」是在尋求局勢升級,伊方贊成對話。

最新事態

伊朗宣布:部分中止履行伊核協議

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8日發表電視講話,宣布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不再對外出售重水和濃縮鈾。魯哈尼說,這不意味著伊朗退出伊核協議。伊朗希望在60天內與伊核協議其他籤署方磋商,如果訴求得不到滿足,將不再接受對鈾濃縮豐度的限制。

美國宣布:對伊朗鋼鐵等產業制裁

美國總統川普8日發表聲明,宣布籤署行政令,對伊朗的鐵、鋼、鋁、銅等產業進行制裁。

川普在聲明中說,上述被制裁產業是伊朗政府除石油外的最大出口收入來源,此舉將進一步強化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他同時表示期待有一天能與伊朗領導人會面,商討制訂新的協議。

美國務卿突訪伊拉克

美國國務蓬佩奧7日晚突訪伊拉克,會晤伊拉克總統、總理,討論美國對伊朗「襲擊威脅」的擔憂,要求伊拉克保障在伊美國人的安全。

蓬佩奧ziliaot

蓬佩奧7日原定訪問德國,他突然取消訪德行程,在嚴密安保下突擊訪問伊拉克,停留4個小時。飛機起飛後,隨行媒體記者被告知將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只能在飛機返航起飛後才能報導蓬佩奧的行程。蓬佩奧指認伊朗軍隊正在「升級行動」,襲擊威脅「非常明確」「迫在眉睫」。

俄方譴責美國施壓

俄羅斯8日力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譴責美國施壓導致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呼籲歐洲籤署方履行協議義務。伊朗外交部長賈瓦德·扎裡夫當天與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會晤後說,美方官員就伊朗事務發表「激進言論」是在尋求局勢升級,伊方不想對抗,贊成對話。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裡·佩斯科夫8日說,正是來自美方的壓力,導致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俄羅斯)總統普京反覆提及,對伊朗採取欠考慮的舉措面臨後果,我指的是華盛頓方面(退出協議、重新啟動制裁)的決定。」他告訴媒體記者,俄方會全力「挽救」伊核協議,現在談論俄方加入對伊朗制裁行列的可能性為時尚早。

美國去年5月8日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對伊朗制裁,一年間在經濟、政治、外交領域封堵伊朗。最近一個月,美國相繼宣布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取消8個伊朗原油進口方的制裁豁免、不再續期針對伊朗核設施的部分制裁豁免。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伊朗外長扎裡夫8日在莫斯科會晤後舉行新聞發布會,呼籲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協議籤署方遵守伊核協議。「我認為,」拉夫羅夫說,「化解當前局勢需要採取的唯一切實舉措,是說服所有還在協議內的籤署方履行義務。」依照拉夫羅夫的說法,俄伊雙方將尋找繞過美方制裁的合作方式。

熱點問答

協議存續前景幾何?

伊核協議存續前景並不樂觀。協議籤署之初,美伊兩國國內就均有不少異議。川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制裁措施後,伊朗政府便已多次警告,若協議中伊方權益得不到保障,伊方就將退出伊核協議。根據協議,如果相關方重啟對伊制裁,伊朗可將其視為全部或部分停止履行協議承諾的理由。

美國在伊朗執行協議的情況下單方面退出協議並重啟制裁,背信之舉應受譴責。然而,如果伊朗退出協議,並重啟高豐度濃縮鈾活動,不僅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更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構成挑戰,可能招致國際社會進一步孤立。

伊朗還能打什麼牌?

分析人士指出,蓬佩奧在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一周年的敏感節點突訪伊拉克,旨在從外交層面在中東地區進一步孤立伊朗。此外,美方也希望藉此向伊朗釋放信號,表明其不會在與後者的對抗中做出妥協。

伊朗在外交上也採取了反制措施,發展和周邊國家的合作關係。從短期來看,美伊博弈呈「美攻伊守」的態勢,但是伊朗的外交努力至少部分擺脫了受遏制與孤立的局面;從長遠來看,伊朗反制美國的手段較多,雙方之間的政治博弈將呈現「常態化」趨勢。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認為,在反制美國方面,伊朗下一步還可能採取以下措施:加強中短程彈道飛彈部署,對美國在地區的軍事力量形成反制,增加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成本;支持地區反美、反以力量的發展,在敘利亞、巴勒斯坦、葉門等熱點地區與美國及其盟友形成戰略對衝。

各方反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8日表示,中方讚賞伊方迄今嚴格履行全面協議義務,堅決反對美方對伊單邊制裁和所謂的「長臂管轄」,對美方有關做法進一步加劇伊核問題緊張態勢表示遺憾。「中方將與有關各方保持溝通,繼續為維護和執行全面協議作出努力,同時堅定維護本國企業合法和正當權益。」

■英國:外交大臣亨特指出,伊朗宣布部分退出伊核協議是「不受歡迎的」行為,如果伊方停止履行協議相關承諾,將承擔相關後果。

■法國:外交部警告,如果伊朗重啟核計劃,歐盟可能會對其實施制裁。

■德國:外交部長馬斯8日說,伊核協議是現階段維持全球核不擴散條約的核心,德方將與相關各方保持溝通,希望伊方切實履行協議。

王雪梅 閆潔 據新華社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焦點

  • 德外長與美國務卿會談 德國希望挽救伊核協議
    新華社柏林5月31日電(記者 張遠 任珂)德國外長馬斯5月31日說,德國與美國處理伊朗核問題的方式不同
  • 歐盟稱支持伊核協議 或將與美國務卿商相關事宜
    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5月13日,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莫蓋裡尼表示,歐盟支持伊核協議,希望相關方面能避免在該問題上的爭端進一步升級。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預計於13日與歐盟官員會面,討論伊核協議問題。
  • 背景資料:伊核問題大事記
    原標題:背景資料:伊核問題大事記  新華網北京7月14日電 背景資料:伊核問題大事記   新華社記者王龍琴   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14日終於達成了歷史性的全面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協議。
  • 伊朗外長突訪G7,馬克龍為調停伊核問題煞費苦心
    法國在此時間點再次邀請扎裡夫訪法,凸顯了法方為了緩解伊朗與美國緊張關係的努力。自從川普退出2015年由六方協商達成的伊核協議並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後,歐洲領導人一直努力遏制不斷升級的伊美矛盾。而這架飛機在上周曾搭載伊朗外長扎裡夫到挪威首都奧斯陸及法國巴黎。隨後,伊朗高級官員證實,扎裡夫確已抵達比亞裡茨。這位官員又說:「扎裡夫將轉達伊朗領導層對法國總統馬克龍挽救2015年核協議提案的回應。」 法國官方也當天證實,扎裡夫是應法國外長勒德裡昂的邀請到訪的。面對這一意外的到訪,美國白宮方面頗感意外。有美國官員表示「沒有人期待會發生這一幕,這讓人大吃一驚」。
  • 「伊核問題」根源在於美國出爾反爾
    原標題:「伊核問題」根源在於美國出爾反爾 7月14日,是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5周年的日子。然而,半個多月以來,伊朗全國各地的核設施、煉油廠、發電廠和主要企業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爆炸或火災,其中包括伊朗生產濃縮鈾的主要地點納坦茲鈾濃縮廠。
  • 美伊劍拔弩張 歐盟能否挽救伊核協議
    分析人士認為,在美國和伊朗對抗升級的背景下,歐盟仍盡力維護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從目前的局勢判斷,歐盟面臨重重困難,伊核協議前景不明。  意外到訪  蓬佩奧原本定於13日至14日訪問俄羅斯。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12日說,蓬佩奧的俄羅斯之行將取消莫斯科一站,13日造訪布魯塞爾討論伊朗等「迫切議題」,但將按計劃於14日在索契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外長拉夫羅夫。  蓬佩奧13日下午來到歐盟時沒有回答記者提問。他當日也沒有在布魯塞爾向媒體發布任何信息。  美國伊朗問題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說,蓬佩奧此次赴布魯塞爾與歐洲盟友和北約方面共享了關於「伊朗威脅升級」的信息。
  • 媒體梳理伊核談判中的中國貢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和伊朗14日終於就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這是伊核談判各方在6月30日談判期限到來之後經歷的三次「加時」後共同努力的結果。  談判成果來之不易,僅中國外長王毅在這兩個星期中,三度奔赴維也納,為伊核談判最終達成全面協議注入新動力。
  • 歐三外長發表伊核問題聯合聲明,外交部:願共同維護多邊主義
    有記者提問,6月19日,法國、德國、英國外長就伊核問題發表聯合聲明,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表示,中方注意到歐三外長就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方始終認為,維護和執行好全面協議是解決伊核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
  • ...增加風險; 法國外長Le Drian:伊核協議保證核不擴散,決心維持協議
    德國外長:伊朗核協議讓世界變得更加安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將增加風險;法國外長Le Drian:伊核協議保證核不擴散,決心維持協議 文/冷靜2018-05-07 18:49:21來源:FX168財經網
  • 伊核談判延期:暫停鍵而非休止符
    :暫停鍵而非休止符  中新社記者 劉旭  當地時間24日,伊朗和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決定,將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最後期限延至明年7月1日。去年8月,曾任伊核談判首席代表的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上臺,輿論普遍認為解決伊核問題迎來「歷史機遇」,此後伊核問題第一階段協議達成,美伊十年僵局迎來曙光。  「魯哈尼的上臺和之前階段的談判成果確實是導致人們高期待的原因之一,同時還應注意到,伊核談判除了涉及到核問題,地區局勢和內外環境變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東問題專家王聯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 世界周刊丨伊核協議五年 搖擺不定的伊美關係將何去何從?
    就在「新地平線號」從太空中掠過太陽系的同一時刻,地球上發生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籤署了全面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協議。至今,伊核協議已經5年了。伊朗政府發言人 拉比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影響與美國背棄的其他(國際)協議的影響是不可比擬的,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孤立了自身,羞辱了自己!
  • 李敦球:「朝核」與「伊核」有何不同
    伊核談判達成協議後,國際輿論的關注點開始轉至朝核問題上來。有人試圖以伊核談判為藍本,來探尋朝核問題的出路。朝中社7月21日報導稱,朝外務省發言人當天譴責美國將達成伊核協議與朝鮮相關聯。近日美韓負責朝核問題的官員動作頻頻,似乎在進行外交攻勢。
  • 國際觀察|博弈加劇 美國離回歸伊核協議還有多遠?
    新華社德黑蘭12月10日電(記者夏晨)近期,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再度成為國際「熱詞」,多國做出重要表態。協議前景如何,尤其是美國能否在當選總統拜登就任後重返協議備受關注。伊朗政府發言人阿里·拉比埃8日表示,伊核協議5年前經各方談判籤署,不需要重新談判,也不需要新成員加入。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美國政府2018年5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後重啟並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措施。
  • 美國務卿呼籲聯合國安理會因伊朗的彈道飛彈計劃恢復對伊制裁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圖片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日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聯合國安理會有關伊朗問題的會議上表示,美國呼籲聯合國安理會因伊朗的彈道飛彈計劃恢復對伊制裁。
  • 以強烈反對伊核協議 美以關係進入新一輪考驗期
    近期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階段性協議後,國際社會普遍對這一進展表示了謹慎的歡迎和肯定。但與此同時,美國傳統盟友以色列則一直對該協議持明確的批評態度,並且矛頭直指美國,導致雙方圍繞伊核問題的重大分歧逐步公開化,使美以關係隨之進入了新一輪考驗期。
  • 敏感時刻,德外長突提一個建議,伊朗強烈表態!剛剛中國也發聲了
    自川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以來,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便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即便在美國疫情持續肆虐的背景下,川普政府也絲毫沒有放鬆對伊朗的打壓。不過,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自己仍堅持此前持有的關於伊核協議的觀點。
  • 東方智庫丨暗流洶湧:伊核專家遇刺,伊核問題更難
    暗殺背後疑問增多,伊核問題更趨複雜伊朗一再強調,其目前的核研發主要為了民用,是符合國際核研發有關規定的,屬於伊朗的正當發展權利。但美國和以色列等國一直懷疑和指責伊朗在加緊研發和生產能製造核武器的高濃縮鈾。
  • 俄外交部: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安理會決議
    (觀察者網訊) 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裡亞布科夫日前表示,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安理會決議 。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29日消息,裡亞布科夫說:「就美國而言,其目前嚴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美國曾一度通過伊朗核協議,決議要求各國認真履行文件的規定。
  • 德國外長稱需達成升級版伊核協議,外交部:希望各方著眼大局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4日,德國外長馬斯接受採訪時稱,需達成一項升級版的伊朗核協議,進而對伊彈道飛彈計劃也加以限制。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表示,當前,伊朗核問題局勢正醞釀重要變化,高度複雜敏感。中方認為,無論形勢如何發展,繼續維護和執行好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應該是任何伊核問題政治外交解決方案的基本前提。
  • 蓬佩奧突訪伊拉克,要求伊拉克保障在伊美國人的安全
    在伊朗動作頻繁之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日臨時取消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見面的行程,突訪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據美國有線電視網8日報導,蓬佩奧7日晚突訪伊拉克,會晤伊拉克總統、總理,討論美國對伊朗「襲擊威脅」的擔憂,要求伊拉克保障在伊美國人的安全。蓬佩奧還要求伊拉克保持「獨立」,管好民兵組織,免受伊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