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玉雕工藝是中國數千年歷史的智慧結晶,是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和田玉市場上一個玉雕作品之所以受到玉友瘋狂追捧,究其原因除了玉料本身外,更多的是和田玉的雕工。雖然常常聽到玉友們說「三分料七分工」,但是這個「工」具體表現在哪裡,你們真的知道嗎?
在我國古時候,和田玉的雕刻工藝從選材到雕刻產品就已經有了十幾道工序,發展到現在其雕刻工藝,手法更是種類繁多。每一件玉雕作品都聚集了玉雕師傅的辛勤與汗水,無論是前期的材料選擇還是後期的主題設計,雕刻和拋光等都是玉雕大師能力的體現,也是中國傳統玉雕文化的載體。
我們都知道和田玉雕刻工序主要是四個環節,選料-設計-雕刻-拋光,環環相扣。今天【一空說玉】就來和大家講講和田玉雕刻工序的四部曲。
第一步:選料
自然界中的和田玉種類繁多,白玉、墨玉、青白玉、碧玉等多不勝數,然而和田玉在形成的過程中其形狀、塊度、皮色、玉質等受自然界礦物質的影響都各不相同,所以選出一塊適合雕刻的籽料原石是非常重要的步驟。
好的和田玉在形狀,大小和皮色等方面都是比較完美的,哪怕不雕刻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佳品。因此越是簡潔的工藝也越能體現和田玉本身的「完美」。然而自然形成的和田玉籽料原石「十籽九裂」,多少都存帶著瑕疵,為了將和田玉的每一寸都合理利用起來,少不得要去皮、去髒等,減少和田玉玉料的缺點。
第二步:設計
玉雕工藝中什麼才算是設計呢?簡單來說就是指創意和造型,為了更好的放大「料」的特點,同時彰顯其優點,遮飾其缺點。一般玉雕師傅要先確定雕刻的主題,如動物題材,然後要從和田玉玉石的性質、形態、顏色等方方面面考慮其適合雕刻的造型,或龍鳳或貔貅等,在結合俏色巧雕等各種雕刻技藝,彌補和田玉玉料上自然形成的缺陷,使玉雕成品價值倍增。
第三步:雕刻
雕刻考驗的就是和田玉師傅的眼力和動手能力,如人物、花卉雕刻,其主題是否突出,層次是否分明,還有線條是否和諧、統一等,在和田玉雕刻中講究的就是一氣呵成,如果中途有一點停頓都會導致其作品不流暢,可能成為廢品。
同樣好的玉雕工藝也可以讓一塊玉料「起死回生」,就像這種《冰雪禪心》,以一塊看起來很普通的青花料為材料,通過精湛的玉雕工藝去打磨,古佛、冰雪、青山、古松等景象給人營造出了一種閉目以神思,感萬籟皆寂靜,且忘卻紅塵俗事,獨窺內心的那一份清淨!所以說和田玉雕刻工藝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和田玉成品的價格。
第四步:拋光
和田玉雕刻成成品後,表面並不圓潤光滑,摸起來有些澀澀的感覺,因此需要拋光來改善它的外觀,光亮和手感。和田玉的拋光效果分為:亞光 、亞光自然光、亮光。在視覺效果上體現出玉質均勻、有光澤的質感起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拋光是玉雕工藝最後一道工序,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其目地是把和田玉玉石的表面磨細,使肉眼看上去明亮細膩。拋光的方式分為兩種,一是機拋,時間短,費用少,卻很容易留下雕刻的痕跡,二是手拋,其中將和田玉拿在手中長時間把玩,反覆的摩擦也是手拋的一種。
玉雕工藝的目的是為了化瑕為瑜,在和田玉玉料不理想的時候,通過各種複雜的工藝來掩蓋其瑕疵,這就是玉雕工藝的魅力,能將玉料上的裂、僵、棉、髒等所有瑕疵,作為玉雕創作的一部分,蛻變成一件匠心獨具的藝術品。
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和田玉收藏、玩家鑑賞、玩家交流可以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