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一個人境界越高,越能體會這3句古訓的含義

2020-09-24 知陽時光鋪子

「世間萬物皆非我所有,只為我所受用。」——南懷瑾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在享受現代文明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思想卻沒能跟著高速發展。

反而還有越來越膚淺、退步的勢頭。

就在我們愈發被泛濫信息充斥的時候,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從一堆信息中提取到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的難度。

而正是這種情況下,我們對於那些流傳了上百年的經典著作開始更有需求了。

尤其是當我們經歷了人生浮沉後,更能夠深刻理解「經典」的含義。

《菜根譚》便是一本經典的代表書籍,內容涵蓋了修身養性、達觀睿智等方面,真正讀懂、讀透了《菜根譚》,一定能讓我們的人生境界得到不小提升。

品讀這本著作時,你會有一種感觸:越有人生沉澱、越有層次境界,越能體會到書中的哲理。

以下3句,便是書中關於「自我境界」方面的內容,對人啟發甚深。

01:「試思生死,萬念灰冷」

在《菜根譚》自我提升篇中說:

「試思未生之前有何相貌,又思既死之後作何景色,則萬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遊象先。」

簡單理解就是說,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和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都是一無所有的。只有保持內心的寧靜,就能超越事物之外,遨遊形象之前。

南懷瑾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我們出生之時是兩手空空的,等到離開這個世界之時也什麼都帶不走。

我們一生都在為了獲得更多東西而辛勤付出著,但當我們真正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時就會明白:

人生何必要為了一些身外之物而強求?何必要跟人計較那一分一毫的利益?

只有看透了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不強求、不計較時,我們才能身心輕鬆,那些求而不得的東西,就會自然「到手」。

02:「卓智之人,居安思危」

我們很喜歡用「早知道」來感慨自己錯失的機會,但卻在感慨之後很少去反思自己。

《菜根譚》中對此是這樣說的:

「遇病而後思強之為寶,處亂而後思平之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為禍之本,貪生而先知其為死之因,其卓見乎。」

只有在交心獲得有福之事時,能夠明白「福為禍所倚」;在貪圖享樂之時能明白這會給我們帶來毀滅,這才是卓智之人。

我認識很多因拆遷而「暴富」的人,在得到一筆巨款之後便開始享受有錢人的生活不求上進。

最後這些人都混得一塌糊塗,甚至還有好幾個反而欠了外債。

這讓我不禁想到一句話:「你沒有辦法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

即便那些憑運氣獲得的財富,終將也會因為實力不夠而失去。

這便是「凡夫俗子」和「卓智之人」的境界差別。

03:「妍醜雌雄,一時之相」

世人皆喜歡追求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比如虛名。

但其實這些東西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實際的利益,更不能保障我們生活或者精神的充裕。

《菜根譚》曰:「優人傳粉調朱,效妍醜於毫端,俄而歌殘場罷,妍醜何在?弈者爭先競後,較雌雄於著子,雌雄安在?」

那些在戲臺上風光無限之人,落幕之後不過是一位靠演戲求生計的優人(扮演雜戲的人);

在棋盤上大殺四方、無往不利之人,在棋局結束之後,不也一樣要面對生活瑣碎麼?

所以不論是「妍醜」還是「雌雄」,無非只是不實的虛名罷了。

歸根結底,能讓我們活得更好、思想更深、精神更足的,還是自己不斷充實的內在。

只有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實實在在地擁有能力、眼界、胸懷,才是真正高境界之人生之道。

結語感悟

時代前進步伐很快,文明的發展也很迅速,我們在追趕的過程中發現,人生的問題越來越複雜,煩惱也越來越多。

思想跟不上文明發展的速度時,人就會變得愈髮膚淺,人生的境界自然就難以得到提升。

所以我們需要沉下心來品讀一些經典,讓自己暫緩慌張的步伐,保持悠然的心境。

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沉下心來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

就如《菜根譚》中說的一樣:

「風花之瀟灑,雪月之空清,惟靜者為之主;水木之榮枯,竹石之消長,獨閒者操其權。」

心靜下來了,才能享受並領略人生的風景;

心境上去了,才能體會並悟透書中的智慧。

我推薦過很多次《菜根譚》這本國學經典著作,藉此機會再跟大家強烈推薦一次。

人的一生有太多問題要面對,當我們迷茫的時候、疲憊的時候,讀一讀《菜根譚》或許能讓我們找到方向、重拾信心。

—END—

我是知陽,感謝您的閱讀。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菜根譚》智慧:人生最高的境界,都藏在這三句話中
    宋人曾說「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大概就是《菜根譚》書名的由來。 這是一部關於修身處世、涵養性情的書籍,其中蘊含的禪意哲理,讀後令人豁然開朗。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菜根譚》中的3句名言,人生最高的境界,都藏在這三句話中。
  • 哲思|境界越高,人越簡單
    其實人一輩子活動的範圍很小,或許一生只有一個地方最舒服,只有一個人最懂你。與其在無用的圈子裡糾纏不清,不如細心經營一個簡單但有益的圈子。層次高的人,都放棄了99%的無用社交,追求簡單但舒服的交際圈子,而獲得了豐盈富足的精神世界。
  • 《菜根譚》:人生低谷時,記住這3句,學會沉默,不要打擾任何人
    《菜根譚》是明朝道人洪應明編著的一本人生處事奇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身,它告訴我們,人生低谷時,一定要記住下面這3句話,學會保持沉默,不要打擾任何人。》:人生低谷時,記住這3句,學會沉默,不要打擾任何人我貴而人奉之,我賤而人侮之。
  • 《菜根譚》中的10句智慧箴言,含義深邃,耐人尋味
    《菜根譚》中的10句智慧箴言,含義深邃,耐人尋味《菜根譚》是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難得的處世與生存謀略的經典著作,其文辭秀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1. 功夫自難處做去,學問從苦中得來。出自明·洪應明《菜根譚·修省》。功夫是從磨練中學到的,學問也是通過刻苦學習才能掌握的。2.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逾分外,修持毋減分中。出自明·洪應明《菜根譚·十六》。
  • 層次越高的人,物質需求越低
    文章作者:琢磨君現在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反而越感覺不幸福,為什麼?因為現在每個人的幸福,好像都是對比出來的。比如說,你坐地鐵我開車,我就覺得幸福;你喝粥我吃包子,我就覺得幸福。人們好像已經沒有了那種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很幸福,但是越攀比,越覺得不滿足、不幸福。
  • 心理學:一個人思想境界越高,越是會拒絕這3件事情!
    七七有話說:一個人青年時期,思想境界的養成與他所受的教育有關,但是當他脫離了學校,開始在社會上滾爬奮鬥並且獲得一些成就,思想境界就會隨著他所經歷的人和事逐步提高,一個眼光長遠,明是非的人,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內心究竟想要什麼
  • 境界越高越平常 心地柔軟綻芬芳
    善財繼續向南一路尋訪善知識,來到第八參,周遍尋求,要到處去找大威猛導師,相上是這樣,內心境界的成就不是一般人輕易所能看到的。如孔子周遍尋覓老子,當面問,不知是老子。老子平實,不用華麗的文字。越有成就,越能找到,他會和光內斂,非常虔誠,很深沉。
  • 菜根譚——菜根的恆久淡遠香味,放下膏腴認真體會才能得到
    《菜根譚》的 書名蘊意,各有說法,不過一般都認為,作者以「菜根」命名,是想告訴讀者,真理如同菜根,普通又毫不起眼,時時咀嚼,仔細體會,才能得到它的深遠真意,才能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養。作者的朋友于孔兼,為《菜根譚》作序,他認為:「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
  • 《菜根譚》:一個人越是虛偽,越有這兩種毛病!(老實人多看看)
    《菜根譚》:一個人越是虛偽,越有這兩種毛病!明朝奇書《菜根譚》裡面就提到,一個虛偽的人,那麼他一定會有這兩種毛病,當我們無法分辨的時候,不妨參照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是哪兩個毛病吧。一、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經常說山林隱居之樂的人,其實他們未必真正體會到這種隱居的樂趣。
  • 境界越高的人,越謙卑樸實,而不是盛氣凌人,傲慢無禮
    驕奢淫逸,是一個家敗落的開始;狂妄傲慢,是一個人衰敗的開始。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越有修養的人,越謙卑。 2 謙受益,滿招損。 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謙卑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輩子沒什麼好炫耀的,常懷感恩心、平常心、慈悲心,善待每一個人,人生路才會越走越寬。
  •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這四種說話方式
    一個人的說話方式是由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決定的,對於層次很高的人來講,他們給我們的印象並不是很複雜的,層次越高越變得簡單,所以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下面這種說話方式,對照一下你喜歡哪一種?【1】直來直去。
  • 《菜根譚》經典語錄十句,句句皆大智慧,越讀越喜歡
    中國古代三大奇書其一《菜根譚》,斷斷續續讀過很多遍,如《菜根譚》一類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無論時隔多久,也似陳年老酒,愈發芬芳馥鬱。小編與許多小夥伴一樣,讀書是愛劃出經典語錄,毋庸置疑,《菜根譚》的經典語錄數不勝數。
  • 格局越大的人,越清醒;境界越高的人,越不易被迷惑!
    一個人在別人面前聊另一個人的是非,不僅不會提高自己,只會暴露自己的壞人品,貶人即是損己。君子謀事不謀人,小人謀人不謀事。對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對事,要用包容的心態處事。解決問題要抓住核心,處理問題要重誠信。才是客觀理性的。做人的寬度取決于格局。做事的通透取決於境界。有大格局,才有大境界。
  • 人修境界越高,越謙卑無華
    謙卑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謙卑處世,把自己放在低位,更容易走上巔峰。你若果走在叢林裡,不要給豺狼虎豹炫耀自己的善良,不要給強盜土匪炫耀自己的財富,不要給好色之徒炫耀自己的美色。而是要向豺狼炫耀自己的獵槍。人修境界越高,越謙卑無華。
  • 一個人,越「笨拙」,越容易成功!
    根據多年人生經驗和心得體會,琢磨君也認為:一個人,越「笨拙」,越容易成功!越是「笨拙」的人,越能笑到最後!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曾國藩一生堅守「拙誠」文化,他倡導「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所以他能用「拙誠之心」去感化身邊人,用穩紮穩打地「笨拙」方法去打仗,最後大獲全勝,奠定了自己的好功名!處世奇書《菜根譚》裡面甚至說:「御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拙守於前。
  • 心若寬闊,道路就寬闊,境界越高,視野越遼闊
    心若寬闊,道路就寬闊,境界越高,視野越遼闊為別人留夠足夠的空間,自會就擁有更大的空間在和一個朋友聊到圈子裡的一個人時,這個人是一個媒體的領導,但是在他的管理下,那家媒體已經走向沒落了,而且也沒有人願意和他們合作了
  • 喝酒的三個「境界」,年齡不到,體會不了,你在哪個境界呢?
    喝酒的三個「境界」,「最高」境界是不求大醉,只求微醺!年齡不到,體會不了,你在哪個境界呢,體會到了嗎?咱們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而且也喜歡喝酒,酒雖不是糧食,卻在餐桌上經常看到。關於喝酒,不同人有不用的看法,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喝法。
  • 處世奇書《菜根譚》十句經典名言,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菜根譚》由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全書採用語錄體,分上、下兩卷,有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共計360條,每條均由排比或對仗的短句組成。1、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 讀懂《菜根譚》裡的這些句子,你也就懂了
    尤其是當我們經歷了人生浮沉後,更能夠深刻理解「經典」的含義。《菜根譚》便是一本經典的代表書籍,內容涵蓋了修身養性、達觀睿智等方面,真正讀懂、讀透了《菜根譚》,一定能讓我們的人生境界得到不小提升。品讀這本著作時,你會有一種感觸:越有人生沉澱、越有層次境界,越能體會到書中的哲理。
  • 《菜根譚》交友處世智慧三個字:讓、藏、真,一字一境界
    《菜根譚》成書於400年前的明萬曆年間,著者洪應明,早年熱衷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潛心讀書立文,最終將自己的人生體會、讀書心得和生活參悟付諸筆尖,揮毫潑墨,著了這洋洋灑灑的三百多條錯落有致的語錄集。意思是說,一個人立身處世,要境界高一點,站在比別人更高的「位置」上,否則就像在塵土裡抖衣服、在泥水裡洗腳一樣,無法從汙穢中超脫出來。接人待物,要學會謙讓一步,太剛硬,就像飛蛾撲火、羊角牴藩一樣,將自己投身困境,進退兩難。「讓」不是怕事,而是謙讓之禮的表現,是為了顧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