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交友處世智慧三個字:讓、藏、真,一字一境界

2020-08-22 每晚精讀一本書

人生不讀《菜根譚》,活到百歲也枉然。


《菜根譚》成書於400年前的明萬曆年間,著者洪應明,早年熱衷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潛心讀書立文,最終將自己的人生體會、讀書心得和生活參悟付諸筆尖,揮毫潑墨,著了這洋洋灑灑的三百多條錯落有致的語錄集。


書中通過洞察人生百態來點化世間萬事,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人生處世哲學。可謂是囊括五千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

《菜根譚》中講處世講得最多,歸結起來,交友處世,待人接物的智慧,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

讓: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


《菜根譚》講: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

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意思是說,一個人立身處世,要境界高一點,站在比別人更高的「位置」上,否則就像在塵土裡抖衣服、在泥水裡洗腳一樣,無法從汙穢中超脫出來。


接人待物,要學會謙讓一步,太剛硬,就像飛蛾撲火、羊角牴藩一樣,將自己投身困境,進退兩難。


「讓」不是怕事,而是謙讓之禮的表現,是為了顧全大局。


「讓」不是認輸,而是免去不必要的口舌之爭,省去許多自尋煩惱。


「讓」不是放棄,而是一種審時度勢的處事方式。



藏:藏巧於拙,寓清於濁


《菜根譚》講藏巧於拙,用晦不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意思是說,做人要收斂點鋒芒,將大智慧隱藏於笨拙中,不要盡露機智;和人相處,寧可隨和一點,也不要太過自命清高。學會以退為進,才是立身處世高招,才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藏,即不顯。不顯則能不惹人猜忌,不惹人猜忌方能避禍。


高明的人,懂得迂迴婉轉之法,要在紛雜之中能保持清醒,亦要有能屈能伸的本事。


一個真正有本領的人,不以驕示人,懂得低調收斂,這才是真的智慧。


真:練達不若樸魯,曲謹不若疏狂


《菜根譚》講: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意思是說,一個涉世未深的人,受大染缸的薰染也淺,經歷的事兒多了,人的城府也深了,失去了一份人的本真與可愛。因此,與其圓滑世故,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謹慎,委曲求全,不如豁達豪放,率性而為,更受他人喜愛,生活也更自在。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樸拙之人,往往能因淡泊而自安。


抱樸守拙,是處世良方,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這話說的就是《菜根譚》。


明朝道人洪應明以「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寫下了這本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譚》,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書中既有其對人生精彩的參悟,但又不乏明哲保身的小格局,是值得一生珍藏、時時翻閱的書籍。



《菜根譚》,「譚」通「談」,書名的由來,出自宋儒汪信民所說「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一句。洪應明取這句話為書名,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細細咀嚼不同菜根,品嘗不同滋味,就像慢慢品嘗人生的滋味。這裡以菜根為喻,以小見大,旨在揭示人生的立身之本。


我第一次讀《菜根譚》的時候,是在高中,是從姥爺的舊書箱中翻出來的。泛黃的書頁,極具滄桑感,初讀對書中的道理不以為然,不求甚解,隨著涉世越深,越能體悟到其中的精妙之處,以及作者的良苦用心。進入社會後,這本書看了不下十餘遍,每次工作中遇到煩心事,與人相處中遇到不快,都會從中去探尋答案,去試想假如先哲處著這種情況,他會以怎樣的態度解決?直至今日,我依然時不時翻開看看,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本書便是我的思想啟蒙。


先哲的大智慧在於,你走了半生路,所遇內心的掙扎與痛苦,無計可施。他卻早已寫好答案,在某個人生路口等著你。無論你走多遠,再回頭看時,發現自己始終未出先哲的智慧。


國學大師季羨林對它集儒佛道三家精華的處世思想讚不絕口,香港首富李嘉誠的辦公室案前的對聯,正是取自《菜根譚》: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雲捲雲舒」。以此提醒自己,「不要看我失去什麼,只看我還擁有什麼」。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引用《菜根譚》的名言,告誡自己的學生:得意時勿棄志,失意時勿忘形。


在人海中浮沉半生,一身疲憊時,某個孤獨的夜晚,獨自捧起一本《菜根譚》,默默咀嚼,相信會為你點燃一盞心燈。


相關焦點

  • 《菜根譚》交友處世大智慧:為人處世的道理,在這8句話中
    《菜根譚》交友處世大智慧:為人處世的道理,全都在這8句話中。《菜根譚》是明朝的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寫的一部書,書中主要的內容是修身養性,人生哲學,處世之道的一些經典的語錄,被稱為了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一些真正去修身養性的人,有很大的影響。
  • 處世奇書《菜根譚》七句處世金言,道破為人處世天機!
    以上就是《菜根譚》得名的由來。《菜根譚》內容兼儒釋道三教精華,雅俗共賞妙語絕倫,是處世智慧的曠世之作,內容以語錄形式教化世人,受後世人所推崇,是一本勸人向上文學著作。下文選七句語錄經典與君品讀。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菜根譚》釋義:榮辱不再計較,心存淡泊悠然自得的看院落裡的花開花落。
  • 精選《菜根譚》十句處世箴言,揭露人生百態,「嚼」出人生智慧
    有句話叫做"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的存在,這需要你去揣摩。能經受艱難困苦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縱觀那些能成大事者,都有自己為人處世的一套妙方。先賢的經驗對後世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而這一切大智慧,都凝聚在一本《菜根譚》中,值得後人每個字每個字地細品。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其中的十句經典:01.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 《菜根譚》智慧:人生最高的境界,都藏在這三句話中
    宋人曾說「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大概就是《菜根譚》書名的由來。 這是一部關於修身處世、涵養性情的書籍,其中蘊含的禪意哲理,讀後令人豁然開朗。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菜根譚》中的3句名言,人生最高的境界,都藏在這三句話中。
  • 菜根譚:先賢智慧教你為人處世,成大事者都能做到這三點
    縱觀古今,那些能成大事者,都有自己為人處世的一套妙方。先賢的經驗對後世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而這一切大智慧,都凝縮在"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短短九個字當中,值得後人每個字每個字地細品。話不多《菜根譚》: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洩盡真機;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我們的嘴巴就是我們內心的代言人,怎麼說,不應該是嘴巴決定的,而是內心決定的。
  • 《菜根譚》中的六句名言:老祖宗教給你的處世智慧,讀完醍醐灌頂
    有些人生活不快樂,工作不順心,戀愛不順利,很大程度上是為人處世不夠成熟得體,凡事太注重小我,做人不夠瀟灑大度,沉浸在受傷的情緒中無法自拔,不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也不會與自我和解。我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人際關係搞好了,事業才會更進一步,生活質量也會提升不少。在這方面,老祖宗教會了我們很多處世之道,值得細細琢磨回味。《菜根譚》就是這樣一本奇書。
  • 《菜根譚》六大人生智慧,學會為人處世!
    《菜根譚》是一部為關於人處世的奇書,成書四百多年以來,頗受讚譽。古人云「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菜根譚》中的智慧包羅萬象,以儒家思想為根底,又融合了釋道兩家的思想,蘊含著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義。一、得意早回頭 拂心莫停手【原文】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 東方的處世智慧,都在這四本書裡
    《幽夢影》發現生活意趣的品味之書;《菜根譚》尋回內心本真的頓悟之書;《圍爐夜話》提升處世智慧的品性之書;《小窗幽記》十二種生活態度的性靈之書。》於嘈雜生活中,頓悟本真與自性 關於為人處世的學問,很多人都會提到一本書——《菜根譚》。
  • 東方的處世智慧,都在這四本書裡
    所以今天,我們尋回一紙書單,用四本流傳數百年的處世經典,重溫那段泛著墨香的生活。《幽夢影》發現生活意趣的品味之書;《菜根譚》尋回內心本真的頓悟之書;《圍爐夜話》提升處世智慧的品性之書;《小窗幽記》十二種生活態度的性靈之書。
  • 不可不讀的處世三大奇書,內藏人生大智慧
    今天東西君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的《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它們不僅是為人處世的寶典,其中蘊含的人生哲學更是涉及方方面面。明代的文士洪應明就以此為靈感,寫下了這部為人處世的奇作——《菜根譚》。為人處世的秘訣,修身養性的方法,全都濃縮在書裡一個個深刻雋永的句子裡。「君子只是一個念頭持到底,自然臨小事如臨大敵,坐密室如坐通衢。」
  • 《菜根譚》10句處世格言,句句經典,值得學習
    轉自:國學雜談《菜根譚》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作者是洪應明。《菜根譚》辭藻優美,言簡意賅,通過洞察人生百態來點化世間萬事,是一部囊括中華五年處世智慧的奇書。一、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真正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他心裡的想法,如同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沒有什麼需要刻意隱藏的;而君子的才華和能力,應該像珍寶一樣隱藏起來,不輕易外露,更不能向人炫耀。
  • 《菜根譚》10條處世智慧,句句真諦,悟透人生
    《菜根譚》10條處世智慧,句句真諦,悟透人生一、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三、陰謀怪習、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只一個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平。語出明·洪應明《菜根譚·一七八》。【賞析】陰謀詭計、怪癖惡習,以及所謂的奇能異術,都是處世的禍根。其實,平凡的品德和普通的舉止,就可以使事物保持真實的面貌,從而獲得寧靜的生活。
  • 這三本暢銷數百年的處世奇書裡,藏著最深刻的中國智慧
    中國歷史上有三本書,作者在世時既不得志也不知名。書出版後,在坊間也默默無聞。但是,在經過歲月的沉澱後,它們愈發為人所喜愛,風行海內而不衰,被人譽為「處世三大奇書」。這三本書就是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陸紹珩的《小窗幽記》和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
  • 修身養性必讀《菜根譚》,看透人生百態,讓內心獲得安寧
    這本書與《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經邦治國的謀略、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詩情畫意的生活都蘊含其中,不論地位、學歷、年齡、性格等,不同人讀此書都能有所收穫,它就是明朝萬曆年間洪英明寫的一本語錄體著作《菜根譚》。
  • 《菜根譚》六句話,教你處世謀略智慧
    《菜根譚》中充滿了思辨,充滿了經邦治國的謀略,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一、心無物慾,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人的內心假如不被物慾所蒙蔽,他的心情就會像秋天的碧空和平靜的大海那樣開朗;對於一個平日閒居無事的人來說,假如有琴書陪伴,就會生活得像神仙一般的逍遙自在。二、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之真趣;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
  • 《菜根譚》八大處世名句,啟迪智慧人生!
    《菜根譚》是一部為關於為人處世的奇書,成書四百多年以來,頗受讚譽。古人云「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菜根譚》中的智慧包羅萬象,以儒家思想為根底,又融合了釋道兩家的思想,蘊含著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義。4、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加一分調停布置,趣味便減矣。【譯文】於偶然中領會得一段意趣就不覺進入了一種美妙的境界,在渾然天成的東西中能夠顯現出自然造物的真正玄機。如果在此中增加一點刻意人為的安排,就會使這種自然情趣大大減少。5、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歸寂定。」放者流為猖狂,收者入於枯寂。
  • 《菜根譚》:四句處世箴言,讀懂智慧一生!
    文/飛魚《菜根譚》是元末明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其中,你可以找到暗藏處世的智慧和玄機,明白人生的意義,讀完之後會讓人心情豁然開朗。今天給大家解讀《菜根譚》經典的四句話。
  • 中國三大處世奇書,修身養性的經典讀本
    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是一項大學問,做得好的人順風順水,做得不好的人處處碰壁。遍覽古籍,《小窗幽記》《菜根譚》《圍爐夜話》這三本書,洞察世事,勘破人情,實在是學習為人處世不可多得的佳作。關於修身:閱遍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關於待人: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關於接物: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 讀懂了《菜根譚》的人,為人處世一般都高人一等
    文 | LF·藍澈夫人引言①《菜根譚》原文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②《菜根譚》白話含義用人要寬厚不能太刻薄,如果太刻薄,那些想為你效力的人會離去。交朋友不能沒原則,如果胡亂交友,那麼善於逢迎獻媚的人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 東方的處世智慧,這6本書說盡了
    淨幾明窗,一軸畫,一囊琴,一隻鶴,一甌茶,一爐香,一部法帖;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閒雲。>中國人處世三大奇書 教你人生處世智慧《菜根譚》《小窗幽記》《圍爐夜話》被譽為「中國人處世三大奇書」,它們以短小精悍的語錄體,承載了中國文人的生活美學、處世智慧與救世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