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2020-12-14 Doris媽媽說育兒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我親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一個文靜、不愛說話的姑娘變成一頭分分鐘會爆發情緒的母獅。記得有一次去她家,她正在輔導9歲的兒子做作業,而3歲的小寶在一旁玩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一下子拿哥哥的課本,一下子倒騰自己的玩具,大寶本來就容易分心,被旁邊的弟弟這般打擾,更是把作業屢次做錯,任我姐再怎麼講解,都聽不進去,終於怒火迸發,對著大兒子吼叫,說『這麼容易的題目做幾遍都不會,怎麼會生出這麼笨的兒子?』因為聲音過大,把旁邊的小兒子嚇哭了,瞬間烏煙瘴氣。

事後,姐姐說其實她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就是控制不住,家裡房子、車子都在按揭,自己又是全職媽媽,沒有工作,壓力大到常常失眠,有時候家裡一點點小事,都會點燃她的怒火。特別是小孩,最讓她頭疼,吼叫是常態。

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


1、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長期得不到尊重,內心充滿恐懼,情緒不穩定,無法接收到有效教育,使孩子成長為一個膽小、暴躁、孤僻的人。

2、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沒有自己的想法。像我姐姐那樣,一點點沒有順她的意,就批評孩子,罵孩子笨了,潛意識裡,孩子的心理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慢慢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3、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因為長期被否定,使得孩子不敢展示自己的天性以及跟外界進行正常交流,容易變得內向,這會影響它孩子長大後處理社會關係的能力。

很多父母,錯誤地以為對孩子大吼大叫,他就能好好聽了,就不會再犯錯,事實正好相反。父母越不好好說話,孩子越不會學好。


不止吼叫,父母還有其他一些行為,無形中傷害孩子,但他們自己卻不以為然。

一、父母的冷暴力

很多時候我們說夫妻雙方正在冷戰,相互擺臉色不說話,其實親子關係也有冷暴力,小孩不聽話,父母就給小孩臉色看,以為這樣做小孩會回心轉意,乖乖順從,其實不然,小孩見到父母冷漠的面孔,會避而遠之,雖然不敢再惹事,但內心早已留下膽小懦弱的特點,對以後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

二、貶低孩子

在孩童時期,許多孩子對事物的辨識能力比較弱,經常會做錯,而父母不經意間會給小孩傳遞一種訊息,貶低孩子的行為,『你成績這麼差,以後只能做乞丐』『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做不好?以後還怎麼靠你養老』等等,看似無傷大雅,但實際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痕跡,慢慢的孩子會非常不自信。


三、恐嚇

有些父母神經大條,偶爾會拿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來嚇孩子,比如玩具蛇或者小老鼠,看到他們嚇到哭,自己卻開心了,以後遇到小孩不聽話,就拿這些東西來恐嚇,『你再不好好吃飯,我去抓一堆老鼠來陪你』之類。這種做法是很愚蠢的,對小孩內心造成的陰影是不可磨滅。

所以要培養健康、樂觀、自信的孩子,父母就要從小抓起,並且端正自己的行為,正確引導。具體應該怎麼做,建議下面3種方法補救:

1、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都覺的孩子是自己的,而且年齡還小,怎麼打罵孩子都不會有影響,如果真的懲罰重了,想辦法哄哄就可以。其實不然,三歲以前,孩子就已經開始慢慢在養成性格,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能否養成良好個性,以及能否擁有健康心理。他們雖然年齡小,但也極度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同和鼓勵,如果不尊重孩子,孩子容易自卑、內向和暴躁,對整個成長環境都會產生負面影響。親子關係中,父母也要懂得換位思考,不要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2、適時鼓勵

記得自己小時候,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父母在自己面前常常說『別人家的孩子』或者『那個誰誰誰,聽話懂事,成績又好』,每當聽到這樣的話,就總覺得父母在否定自己,很不開心,久而久之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天生不如別人,從而產生怯懦、自卑的心理,不敢在大眾場合展示自己。現在自己做了父母,同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小孩身上,而是給予鼓勵,即便孩子犯錯了,也不會大吼大叫,但會告訴他們如何分辨對錯,也不會在孩子面前做比較,讓他們明白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3、給予小孩更多的選擇權

當下很多父母都在職場打拼,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缺少耐心,對小孩的行為糾正常常是命令式,這樣會導致小孩缺乏自信、懦弱,但如果換另外一種方式,父母給予小孩更多的選擇權,讓他們自主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用導師的身份給予指導,這樣的小孩長大後,會更獨立和自信。所以,父母們不要用愛的名義去綁架孩子的選擇權。


總而言之,父母如果長時間的對孩子大吼大叫,是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使孩子的一生都有幼時陰影,如何培養樂觀、自信、健康的孩子,是父母們的一門必修課。其實多點陪伴,多點耐心,少點吼叫,就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更健康。

以上,關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等風來育兒




相關焦點

  • 父母的大吼大叫,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怎樣停止對孩子的吼叫?
    在孩子的教育中,恐怕有很多父母都曾經對孩子大吼大叫過。朋友就因為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止一次地自責過。「我真的不想對他大吼大叫,但每次做作業磨蹭幾個小時都沒做完,再好的脾氣的人也會忍不住大吼大叫。」可是,朋友對孩子的大吼大叫後,並沒有達到想讓孩子快點寫完作業的目的,反而會產生副作用。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要知道,孩子的內心本就沒大人成熟,他們聽到家長吼罵時下意識的行為就是緊張和恐懼,久而久之會影響性格塑造,容易讓孩子出現情感障礙,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形成一種膽小內向的懦弱性格,而這種傷害將跟隨孩子一生。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跳跳經常會拿著一隻玩偶發呆,而這麼一發呆可以連續好幾個小時不動。家人心生疑惑,經過心理測試,孩子竟然患上了輕度的抑鬱症。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 你愛孩子卻為什麼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3個錦囊破解「父母吼」
    孩子更多時候都是不聽話的,家長在無奈之下,只能大吼大叫去震懾孩子,逼著孩子停止搗蛋行為,可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似乎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對於父母的指令簡直當成耳邊風。相信很多家庭都在面對同樣的教育情況,可是家長又知不知道,對於孩子是不可以大吼大叫的,吼叫教育只會讓教育變得更加困難,而不是會讓孩子更加聽話服從自己。對孩子」吼叫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從哪幾個方面來看?
  • 父母總是對寶寶大吼大叫,會使性格出現問題,影響其心理健康
    由於他們的天性如此很愛玩,並且很調皮,所以總是會惹得爸爸媽媽生氣。很多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爸爸媽媽的大吼大叫,其實這種問題出現之後很容易影響寶寶的性格。因為寶爸寶媽對他們太過於兇的話,不僅僅分貝非常的高,而且還會起到反效果,寶寶過度的乖巧對他們以後的性格養成有著不良的影響。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從小被媽媽大吼大叫,長大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些孩子確實調皮,能把一個沒有脾氣的人惹得炸毛,但是你知道嗎,吼孩子一定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性格和心理都變得扭曲起來。比如說孩子如果從小就被媽媽吼大,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對孩子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 格格薦書丨畫個「大吼大叫」的父母
    其實這些場景我們似曾相識,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式的教育,也屢見不鮮。最近流行一個詞語叫「低聲教育」,什麼是「低聲教育」?「低聲教育」就是孩子做錯事情,不是你嚷嚷不休的大喊大叫式命令,更不是你高聲訓斥後讓孩子看我們臉色來完成要做的事情。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能讓孩子一時按照家長的意願完成事情,卻也讓家長在孩子心裡樹立一個"暴君"的形象。只有聽話才不會被吼,孩子為了避免被大吼大叫,所以就對家長的要求百依百順,看起來十分"乖巧"。但是孩子並不是真的乖巧、懂事,他只是為了避免被大吼大叫才裝出來的"假性乖巧"。長期以往,可能會讓孩子形成自卑,沒有主見的性格。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都有這3個性格缺點,家長別不重視
    我們也是經歷過這個階段的,懂得被父母這麼教育的難過,但我們總喜歡讓他也感受。既然父母也是過來人,就別想著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你是否記得在無數個夜裡自己的委屈無處安放?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都有這3個性格缺點!首先:孩子膽小孩子膽小,怕黑夜,怕生,是值得家長注意的。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害怕不是天性,是後天形成的。作為孩子,還不熟悉這個世界,父母是他的引路人。
  • 忍不住吼孩子,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這幾種負面影響,你知道多少?
    調皮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很多媽媽自從有了孩子,要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督促孩子學習,寫作業,看電視,睡覺,等等的生活瑣事,讓媽媽們成了河東獅吼,脾氣也不由變得暴躁,孩子一旦不聽,許多家長都會採用吼孩子的方式,呵斥孩子,確實,這種方法立竿見影,孩子會立刻變得乖順聽話,但是,長時間吼孩子,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嚴重後果
  • 你對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看世界的角度
    你對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看世界的角度。 父母的言行無形間影響孩子的成長。作為養育人來說,父母首先就要有好的品格,才能養育出身心健全的孩童。
  • 父母常用的「獅子吼」對孩子傷害很大?那不如試試「低聲教育」吧
    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觸吧,明明自己不想吼孩子的,但是一直以來,父母們在面對像永動機一樣不停的折騰著的熊孩子的時候,已經逐漸形成不知道孩子們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時間,會觸碰到自己或因生活或因工作而快要崩潰的某個敏感的神經,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那一瞬間嘭的一聲爆發了,「獅子吼」對於父母來說是快速終結自己爆炸的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大多數情況下
  • 李玫瑾:大吼大叫只是下下策,父母要裝作沒看見
    每次看到孩子犯錯便會大吼大叫。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媽媽和孩子最後兩敗俱傷,兩個人都情緒崩潰。 有很多時候莉莉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和老公智商都不低,卻會生下一個這麼笨的兒子。 有時候很簡單的一道算術題,莉莉給兒子講了十幾遍,孩子依然會做錯。 這種事經歷多了,也導致莉莉的脾氣特別暴躁,每次孩子一做錯,莉莉就對著兒子大吼大叫:這道題都講多少遍了?為什麼還不會?
  • 父母常常對孩子撕吼,責罵孩子,但卻從未關注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往往會因為衝動而對孩子大聲吼叫或者責罰。無論是孩子不小心把家裡的物件碰碎了,還是因為偶爾的成績考砸了,又或者是一些非常細節的小事情讓家長著急上火,而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很多家長可能在責罵完孩子之後,會覺得自己心情舒暢了很多。也不會去關注孩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心態變化。但是絕大部分的家長也會在事後進行反思,自己這麼做會不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可是家長們卻並不知道孩子內心是如何思考的。首先被父母責怪的孩子第一時間的反應並不是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而是會想難道是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了嗎?
  • 不能對孩子大吼大叫,不然孩子會變得性格膽小,6種方法改變孩子
    但實際上,打孩子不對,罵孩子也不好,如果一生氣就大喊大叫,很可能對孩子產生很多負面影響,讓孩子長大之後容易內向,性格比較膽小,所以,每次發完火之後,很多父母都會比較後悔,但也無濟於事,下次發生類似的事件後,還是會習慣性生氣,這也會讓很多小朋友養成內向的性格。
  • 3句話經常對孩子說會使其洩氣,聰明父母這樣做會增加動力
    每一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數都希望孩子懂事、成熟並且理解自己,然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經歷許多叛逆,這時候父母就會很焦急,用嘮叨的心態和孩子溝通,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不良行為,最終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 從小被吼大的孩子,可能會存在3個性格缺陷,家長需要控制情緒
    如果說教育孩子是後天需要學習的技能,那麼,吼孩子似乎就是家長的本能反應。家長把吼孩子當成一件教育孩子過程中習以為常的事情,但是,被吼的孩子卻不認為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從小就被吼著教育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
  • 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對著吼叫,這樣的家庭教育要不得
    父母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雙方情緒失控,儘管孩子相對於父母處於弱勢地位,但情緒混亂下,孩子也會對著父母大吼大叫,惡語相向。責問、威脅、懲罰就是直覺式教養的手段,我們當父母的總認為這樣的方式就是管教,但只要好好想想這種反擊之後,孩子的情緒是否更加激烈,他們的對抗更加強烈,甚至會對父母動手。所以,父母管教的方法錯了,直接導致無法實施有效教養,最壞的結果是親情關係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