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大吼大叫,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怎樣停止對孩子的吼叫?

2020-12-13 花花媽媽談教育

在孩子的教育中,恐怕有很多父母都曾經對孩子大吼大叫過。朋友就因為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止一次地自責過。「我真的不想對他大吼大叫,但每次做作業磨蹭幾個小時都沒做完,再好的脾氣的人也會忍不住大吼大叫。」可是,朋友對孩子的大吼大叫後,並沒有達到想讓孩子快點寫完作業的目的,反而會產生副作用。

1、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會讓孩子更叛逆。

父母衝孩子大吼大叫,雖然暫時管用。這是因為對於父母的大喊大叫,孩子出於害怕——害怕失去你的贊同或與你的關係,可能會馬上服從父母的要求。但是從長久來說,並不會讓孩子的行為有所改觀。

對一個叛逆孩子大喊大叫,會導致他懷疑父母是否愛他。經常被大喊大叫的孩子會覺得遭到了拒絕,久而久之,他就會認為父母對他的愛取決於他的好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這一點在叛逆孩子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他們非常沮喪和害怕,因此,你大吼大叫得越多,孩子就會越不聽你的。

2、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也會大吼大叫對待父母或別人。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所作所為,反應了父母的行為。

當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叛逆孩子會用這樣的思維來想問題:父母對我可以大吼大叫,那我也可以對別人大吼大叫。因此,他可能以牙還牙,反過來對父母大吼大叫。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不可能用講道理、冷靜和理智的態度來回應父母。

3、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失去孩子的信任

父母的大吼大叫,還給孩子傳遞一個這樣的信息:「你不值得我心平氣和地去說話。你挨罵是自找的。」當孩子有了這種想法,就降低了孩子對你的信任,他不會再把你當作一個可以敞開心扉的安全對象了。

對於家有叛逆孩子的父母來說,大喊大叫的問題尤其嚴重。叛逆期的孩子由於要求獨立、自主、急於擺脫父母束縛的心理特點,情緒容易失控的生理特點,使他們對父母的教育更加反抗,這樣會讓父母不能心平氣和地對待他們,更容易對孩子大吼大叫。

但是,許多孩子對父母的大喊大叫形成了免疫力,並且充耳不聞。研究表明,經常採用大喊大叫的方式來約束孩子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現人身攻擊、語言攻擊和社會退縮的現象,而且缺乏積極行為表現,比如分享和同情等。

其實。很多父母知道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可為什麼就不能控制情緒,而停止對孩子大吼大叫呢?父母之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因為有下面的原因:

一、遭受強烈挫折的反應。

對於許多父母而言,對孩子大喊大叫是其遭受強烈挫折的一種反應。作為父母,你面臨著許多衝突、壓力和要求,遭受挫折非常普遍。當你的孩子不斷地對你做出挑釁行為時,你就不可避免會對其大喊大叫。

比如:孩子做作業一會兒摸摸橡皮,一會兒玩玩筆,剛開始你會細聲慢語地提醒他,不要在玩了,快點寫作業,在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下,孩子照樣磨蹭。你就忍無可忍用他大吼大叫,來催促孩子了。

當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受到挫折,父母就會用大吼大叫來發洩對孩子的憤怒和無助。但要記住,大喊大叫一般只會讓家裡的緊張氣氛升級,製造更多更為叛逆的問題,而不是讓問題得到解決。

二、大吼大叫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種習慣。

許多叛逆孩子的父母認為,只有對孩子大喊大叫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在現實中,父母通過大喊大叫引起孩子的注意其實是轉瞬即逝。尤其,大喊大叫的父母想用聲量來讓孩子聽到,雖然算不上是傾聽,但至少是被聽見了。但是,一旦你開始對孩子大喊大叫,就會習慣性地這樣做。這就形成了「父母的條件反射。」

三、孩子不尊重父母

在《給你的孩子正能量》一書中說過:父母負面的思維方式會引發情緒的過度反應和不現實的期望。

當孩子對父母表現出一點都不尊重的態度時,父母覺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因而產生很多負面思維,比如:父母讓孩子去收拾房間,孩子對父母的要求像沒聽到一樣,理都不理。父母很生氣,頭腦裡就會出現:這孩子一點都不聽話,我的教育太失敗了。這是「災難性的負面思維」讓父母反應強烈而且負面情緒很大。從而,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對孩子大吼大叫。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是父母沒有很好地控制情緒。但父母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時,真的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便這樣,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不能任由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因此,父母要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

就如美國作家珍妮·艾裡姆所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01、通過理解孩子,讓自己平靜下來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表示:孩子的問題行為,常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麼。

理解是件比較困難的事。但為了孩子,父母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發現孩子行為下表達的真實想法。當你理解你的孩子正在發生什麼事,有助於你把情緒平靜下來。你的情緒越緩和,就越不會衝動行事,就越不需要大喊大叫。

02、識別出憤怒的信號。

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生氣,感覺生氣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如何處理你的生氣就是個重要的問題了。而且,憤怒、生氣並不意味著「我必須大喊大叫」。

了解因為生氣、憤怒身體發出的信號,能有助於不會產生"父母的條件反射」,而在情緒失控前,及時剎住車,以免對孩子吼叫。當你生氣、憤怒時,身體出現緊張/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出汗, 捏緊拳頭, 聲音顫抖時,提醒自己深呼吸,長出一口氣,情緒的維持只有60秒,用深呼吸,來調整自己的心情,讓憤怒的情緒過去。

03、不要把孩子的行為看成是針對你的行為。

米格爾·盧茲在其《四個協議》一書中寫道:「不要把任何事情看作與你個人有關。其他人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因為你……」。

其實,父母許多時候對叛逆孩子大喊大叫,是因為你把孩子的行為看得太有個人針對性了,覺得孩子是故意所為。

即使孩子存心是要惹你生氣,你也要記住「其他人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因為你」這一名言。你的孩子之所以表現出叛逆行為,是因為他自己處於掙扎狀態,而不是你的原因。記住這一點,可以讓你不至於太沮喪,你大喊大叫的概率就會降低很多。

04、對自己進行記錄。

把你想要大喊大叫的每次衝動都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在以後的一些日子裡,不論你是因為幾天沒有大喊大叫而感到高興,還是你有大喊大叫的衝動了,都記錄下來,算出百分比。然後當你下一次想要大喊大叫時,記住這個百分比。

回顧一下你取得了多大的進步,感覺有多好。如果你大喊大叫的衝動明顯減少了,要記得獎勵自己。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曾在《孩子的挑戰》一書中說過:「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來決定自己的做法,所以重要的不是我們怎麼說,而是怎麼做。」

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你的情緒處於失控狀態,你只是把孩子當做出氣筒來發洩自己的怒火,你這是在真正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和挑釁行為。因此,父母停止你對孩子的大吼大叫吧!

相關焦點

  • 你愛孩子卻為什麼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3個錦囊破解「父母吼」
    孩子更多時候都是不聽話的,家長在無奈之下,只能大吼大叫去震懾孩子,逼著孩子停止搗蛋行為,可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似乎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對於父母的指令簡直當成耳邊風。相信很多家庭都在面對同樣的教育情況,可是家長又知不知道,對於孩子是不可以大吼大叫的,吼叫教育只會讓教育變得更加困難,而不是會讓孩子更加聽話服從自己。對孩子」吼叫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從哪幾個方面來看?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特別是小孩,最讓她頭疼,吼叫是常態。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對著吼叫,這樣的家庭教育要不得
    父母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雙方情緒失控,儘管孩子相對於父母處於弱勢地位,但情緒混亂下,孩子也會對著父母大吼大叫,惡語相向。責問、威脅、懲罰就是直覺式教養的手段,我們當父母的總認為這樣的方式就是管教,但只要好好想想這種反擊之後,孩子的情緒是否更加激烈,他們的對抗更加強烈,甚至會對父母動手。所以,父母管教的方法錯了,直接導致無法實施有效教養,最壞的結果是親情關係破裂。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跳跳經常會拿著一隻玩偶發呆,而這麼一發呆可以連續好幾個小時不動。家人心生疑惑,經過心理測試,孩子竟然患上了輕度的抑鬱症。這個嚇壞了跳跳的爸爸媽媽,為什麼最可愛的年紀會有這樣的心理問題呢。經過多番了解,媽媽的吼叫竟然是罪魁禍首。作為父母,經常吼叫孩子對孩子的性格上會產生不良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力的程度是遠遠超出家長的控制範圍的,到成年後依然存在。
  • 格格薦書丨畫個「大吼大叫」的父母
    終於在某個時刻,點燃了這一天的所有惱火,孩子也成了那個最無辜的人。 其實這些場景我們似曾相識,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式的教育,也屢見不鮮。最近流行一個詞語叫「低聲教育」,什麼是「低聲教育」?「低聲教育」就是孩子做錯事情,不是你嚷嚷不休的大喊大叫式命令,更不是你高聲訓斥後讓孩子看我們臉色來完成要做的事情。
  • 吼叫式教育對孩子好嗎?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你是否時常會忍不住地對孩子大吼?該如何控制自己的這種情緒呢?孩子真的沒有什麼大問題值得我們吼叫,還是把吼叫聲留給房子著火的時候吧!是不是所有的媽媽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只是也許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無法用他的理性點醒你的急躁,從而讓人無力反思,可能以後還會變本加厲。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心理學:總是控制不住吼叫孩子,吼完又後悔?對孩子傷害很大
    研究表明:與父親關係不好的孩子,經常被父親吼叫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對遊戲、賭博、吸菸等事情上癮;而與母親關係不好的孩子,長大後非常叛逆,他會去做許多過激的事情。由此可見,被父母吼叫長大的孩子,很難保證擁有健全的人格。
  • 父母總是對寶寶大吼大叫,會使性格出現問題,影響其心理健康
    由於他們的天性如此很愛玩,並且很調皮,所以總是會惹得爸爸媽媽生氣。很多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爸爸媽媽的大吼大叫,其實這種問題出現之後很容易影響寶寶的性格。因為寶爸寶媽對他們太過於兇的話,不僅僅分貝非常的高,而且還會起到反效果,寶寶過度的乖巧對他們以後的性格養成有著不良的影響。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最可怕的是,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角度上,都貫徹著這種「不吼不罵不成才」的理念,這才是對孩子最為殘酷的毀滅傷害!二、這3種情況下,家長最容易吼孩子1、孩子調皮闖禍時孩子貪玩任性是天性,這是無可厚非的。
  • 吼叫是最無用的教育手段,你能在育兒過程中做到不吼不叫麼?
    想想平日裡因她的不聽話而對她的大吼大叫,我無奈得搖搖頭。睡前聽了一本育兒書籍,羅娜·雷納的《不吼不叫》,很是應景,突然覺得書中說的吼叫的父母正是我了,如何改變這一切正是我所需要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吼叫」對孩子的影響在日常和孩子的相處中,90%的家長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大聲吼叫,這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惡化
  • 3句話經常對孩子說會使其洩氣,聰明父母這樣做會增加動力
    每一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數都希望孩子懂事、成熟並且理解自己,然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經歷許多叛逆,這時候父母就會很焦急,用嘮叨的心態和孩子溝通,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不良行為,最終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 吼叫式教育讓父母解氣,卻讓孩子崩潰
    遇到以下這樣的情況,作為父母,你會怎麼處理?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位媽媽因為孩子早上起來不肯乖乖刷牙而情緒失控。因為生氣,她不僅對孩子大吼大叫,還對孩子進行了體罰。然而,她歇斯底裡的表現,並沒有換來孩子的聽話,反而使得孩子更加叛逆:孩子迎著她的吼聲,摔掉了手中的牙杯,堅決不肯服從媽媽。
  • 孩子犯錯怎麼辦?李玫瑾:大吼大叫只是下下策,父母要裝作沒看見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不少媽媽總是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每次看到孩子犯錯便會大吼大叫。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媽媽和孩子最後兩敗俱傷,兩個人都情緒崩潰。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下面,就來我們一起來賞析這本短小而蘊意深刻的繪本吧。
  • 你對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看世界的角度
    你對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看世界的角度。 父母的言行無形間影響孩子的成長。作為養育人來說,父母首先就要有好的品格,才能養育出身心健全的孩童。
  • 從小被媽媽大吼大叫,長大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些孩子確實調皮,能把一個沒有脾氣的人惹得炸毛,但是你知道嗎,吼孩子一定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性格和心理都變得扭曲起來。比如說孩子如果從小就被媽媽吼大,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對孩子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 「經常被吼」和「幾乎不吼的孩子」,長大後的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的確只有在當媽以後,女人常常會因為情緒控制不了,嗓門變得越來越大,有的是因為被孩子鬧騰得不耐煩,也有的是因為對孩子期望過高落差過大,每當孩子犯錯或者鬧騰的時候,父母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不過很多時候寶媽吼完孩子,獲得了片刻的安寧,但是看著還是可憐巴巴的樣子,寶媽又暗暗心疼特別後悔,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哪有父母願意經常對孩子吼叫。其實經常背後和幾乎不背後的孩子,長大後差異比較明顯,如果可能的話,家長請嘗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少吼叫孩子,不然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
  • 兒子哭著說「媽,別吼了,我害怕」,對孩子吼叫是最無能的教育
    聽著媽媽訓斥的話語,兒子淚流滿面,哭著對媽媽說:媽媽別吼我了,我害怕。發洩完後的小穎,十分愧疚,並向我尋求教育方法,我明確告訴她:對孩子吼叫是最無能的教育。我們為了扭轉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改變不好的習慣,於是對孩子大聲吼叫,對孩子氣急敗壞地發火,最後卻意識到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自己也感覺越來越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