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中,恐怕有很多父母都曾經對孩子大吼大叫過。朋友就因為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止一次地自責過。「我真的不想對他大吼大叫,但每次做作業磨蹭幾個小時都沒做完,再好的脾氣的人也會忍不住大吼大叫。」可是,朋友對孩子的大吼大叫後,並沒有達到想讓孩子快點寫完作業的目的,反而會產生副作用。
1、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會讓孩子更叛逆。
父母衝孩子大吼大叫,雖然暫時管用。這是因為對於父母的大喊大叫,孩子出於害怕——害怕失去你的贊同或與你的關係,可能會馬上服從父母的要求。但是從長久來說,並不會讓孩子的行為有所改觀。
對一個叛逆孩子大喊大叫,會導致他懷疑父母是否愛他。經常被大喊大叫的孩子會覺得遭到了拒絕,久而久之,他就會認為父母對他的愛取決於他的好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這一點在叛逆孩子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他們非常沮喪和害怕,因此,你大吼大叫得越多,孩子就會越不聽你的。
2、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也會大吼大叫對待父母或別人。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所作所為,反應了父母的行為。
當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叛逆孩子會用這樣的思維來想問題:父母對我可以大吼大叫,那我也可以對別人大吼大叫。因此,他可能以牙還牙,反過來對父母大吼大叫。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不可能用講道理、冷靜和理智的態度來回應父母。
3、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失去孩子的信任。
父母的大吼大叫,還給孩子傳遞一個這樣的信息:「你不值得我心平氣和地去說話。你挨罵是自找的。」當孩子有了這種想法,就降低了孩子對你的信任,他不會再把你當作一個可以敞開心扉的安全對象了。
對於家有叛逆孩子的父母來說,大喊大叫的問題尤其嚴重。叛逆期的孩子由於要求獨立、自主、急於擺脫父母束縛的心理特點,情緒容易失控的生理特點,使他們對父母的教育更加反抗,這樣會讓父母不能心平氣和地對待他們,更容易對孩子大吼大叫。
但是,許多孩子對父母的大喊大叫形成了免疫力,並且充耳不聞。研究表明,經常採用大喊大叫的方式來約束孩子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現人身攻擊、語言攻擊和社會退縮的現象,而且缺乏積極行為表現,比如分享和同情等。
其實。很多父母知道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可為什麼就不能控制情緒,而停止對孩子大吼大叫呢?父母之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因為有下面的原因:
一、遭受強烈挫折的反應。
對於許多父母而言,對孩子大喊大叫是其遭受強烈挫折的一種反應。作為父母,你面臨著許多衝突、壓力和要求,遭受挫折非常普遍。當你的孩子不斷地對你做出挑釁行為時,你就不可避免會對其大喊大叫。
比如:孩子做作業一會兒摸摸橡皮,一會兒玩玩筆,剛開始你會細聲慢語地提醒他,不要在玩了,快點寫作業,在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下,孩子照樣磨蹭。你就忍無可忍用他大吼大叫,來催促孩子了。
當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受到挫折,父母就會用大吼大叫來發洩對孩子的憤怒和無助。但要記住,大喊大叫一般只會讓家裡的緊張氣氛升級,製造更多更為叛逆的問題,而不是讓問題得到解決。
二、大吼大叫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種習慣。
許多叛逆孩子的父母認為,只有對孩子大喊大叫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在現實中,父母通過大喊大叫引起孩子的注意其實是轉瞬即逝。尤其,大喊大叫的父母想用聲量來讓孩子聽到,雖然算不上是傾聽,但至少是被聽見了。但是,一旦你開始對孩子大喊大叫,就會習慣性地這樣做。這就形成了「父母的條件反射。」
三、孩子不尊重父母。
在《給你的孩子正能量》一書中說過:父母負面的思維方式會引發情緒的過度反應和不現實的期望。
當孩子對父母表現出一點都不尊重的態度時,父母覺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因而產生很多負面思維,比如:父母讓孩子去收拾房間,孩子對父母的要求像沒聽到一樣,理都不理。父母很生氣,頭腦裡就會出現:這孩子一點都不聽話,我的教育太失敗了。這是「災難性的負面思維」讓父母反應強烈而且負面情緒很大。從而,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對孩子大吼大叫。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是父母沒有很好地控制情緒。但父母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時,真的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便這樣,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不能任由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因此,父母要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
就如美國作家珍妮·艾裡姆所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01、通過理解孩子,讓自己平靜下來。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表示:孩子的問題行為,常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麼。
理解是件比較困難的事。但為了孩子,父母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發現孩子行為下表達的真實想法。當你理解你的孩子正在發生什麼事,有助於你把情緒平靜下來。你的情緒越緩和,就越不會衝動行事,就越不需要大喊大叫。
02、識別出憤怒的信號。
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生氣,感覺生氣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如何處理你的生氣就是個重要的問題了。而且,憤怒、生氣並不意味著「我必須大喊大叫」。
了解因為生氣、憤怒身體發出的信號,能有助於不會產生"父母的條件反射」,而在情緒失控前,及時剎住車,以免對孩子吼叫。當你生氣、憤怒時,身體出現緊張/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出汗, 捏緊拳頭, 聲音顫抖時,提醒自己深呼吸,長出一口氣,情緒的維持只有60秒,用深呼吸,來調整自己的心情,讓憤怒的情緒過去。
03、不要把孩子的行為看成是針對你的行為。
米格爾·盧茲在其《四個協議》一書中寫道:「不要把任何事情看作與你個人有關。其他人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因為你……」。
其實,父母許多時候對叛逆孩子大喊大叫,是因為你把孩子的行為看得太有個人針對性了,覺得孩子是故意所為。
即使孩子存心是要惹你生氣,你也要記住「其他人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因為你」這一名言。你的孩子之所以表現出叛逆行為,是因為他自己處於掙扎狀態,而不是你的原因。記住這一點,可以讓你不至於太沮喪,你大喊大叫的概率就會降低很多。
04、對自己進行記錄。
把你想要大喊大叫的每次衝動都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在以後的一些日子裡,不論你是因為幾天沒有大喊大叫而感到高興,還是你有大喊大叫的衝動了,都記錄下來,算出百分比。然後當你下一次想要大喊大叫時,記住這個百分比。
回顧一下你取得了多大的進步,感覺有多好。如果你大喊大叫的衝動明顯減少了,要記得獎勵自己。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曾在《孩子的挑戰》一書中說過:「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來決定自己的做法,所以重要的不是我們怎麼說,而是怎麼做。」
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你的情緒處於失控狀態,你只是把孩子當做出氣筒來發洩自己的怒火,你這是在真正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和挑釁行為。因此,父母停止你對孩子的大吼大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