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裡的《葬花吟》看曹雪芹的詩詞寫作水平

2020-11-26 少讀紅樓

《紅樓夢》中的詩句判詞經常被拿出來賞析評價,以此判斷曹雪芹詩才高低,評價結果也往往眾口不一。有人說判詞詩句都與書中人物性格與命運息息相關,曹公筆力十分深厚,也有人反駁《紅樓夢》中詩句良莠不齊,若拋開書中隱喻,這些詩詞不過稀鬆平常。

我認為評價的最好的一句,是木心先生所言:「《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私以為這句評價極為公道,因為木心先生沒有站在一個詩人的角度來評價曹公,而是站在了一個小說家的角度。

以《紅樓夢》中最負盛名的《葬花吟》為例,如果把它看作是林黛玉的詩,那麼非常符合黛玉這樣一個少女多愁善感和她自身傷春悲秋的性格,也符合黛玉的思想水平和遣詞造句的水平,與黛玉的《桃花行》等其他作品也互為映襯。

但若是將它看作曹雪芹的詩,便覺得作為一位久負盛名的文人,這樣的作品是平平的了。

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這首詩的敘事性和表達情感上尚能自圓其說,但就其藝術性而言,是不夠成功的。

首先在它的思想表達上。同樣是傷春悲秋,感嘆時光易逝紅顏易老,它只是圍繞著葬花時人物的所思所感來寫,範圍比較狹窄。

句中的「燕子來去」「杜鵑啼血」甚至是「花謝花飛」,都是傷春手法中比較常見的,在意向上沒有標新,同樣在思想中也沒有立異,而是多用「愁」「憐」等字,如其中「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等,都透露著一種少女自怨自艾的情感,而沒有更加升華拔高。

包括在最後的思想表達「一朝花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也不過是黛玉一人的所思所想所感,且明顯是情勝於理,比起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最後兩句「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意境之高遠,餘韻之悠長,自然高下立現。

但正是這樣的「先天不足」,使其無比的符合瀟湘妃子這樣一個形象。時常有人將《葬花吟》與《代悲白頭翁》相比較,又會出來許多人阻止說這兩首詩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何苦比較,又說這首詩放在整個清朝也不過是二三流之作。

但其實換一種思路,它的格局雖小,對於黛玉一人來說已經足夠,一位久居閨中的少女,即便靈魂自由思想高尚,也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劉希夷一般的閱歷與格局。

《代悲白頭翁》雖好,但終究不能出自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之手,即便曹雪芹真的寫出類似劉之作品,放在黛玉身上,反倒令人察覺不對;它的升華亦不高遠,卻讓人一見便知是黛玉所做,而非寶釵探春之人作品,在一部包羅萬象的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小說中,難道做到這樣還不算成功麼?

其次是在它的結構上。由於歌行篇幅較長,對於其結構的明確性和層次感要求自然更加嚴格。簡單來說就是敘事、抒情和說理三部分要流暢明了,才不會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云。

然而《葬花吟》明顯不符合結構上的嚴謹,其中敘事抒情寫景全部揉雜在一起,雖然有情景交融之感,但是結構上卻是比較模糊。給人的感覺是作者在反覆提及同一場景,甚至連情感表達也不過是換了種說法,還是一個意思。

如其中「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幾句,最終想表達的也不過是「一朝花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句而已,並沒有多少結構上的價值。這樣的反覆渲染,未免冗長。

但若再把它放回水中呢?請試想這樣一個場景,林黛玉看到滿天落花,悲從中來,手把花鋤將花瓣輕輕葬去,隨口成誦,敷衍成篇。她當時所關注的,也只不過葬花一隅,所思考的也僅僅只是自己的命運。

想到自己如同桃花一樣不論多麼盡態極妍,最終也不過是落花流水隨春去,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樣結構上的窄化,雖然情感表達顯得模糊糅雜,但卻更加凸顯了當時黛玉的無力,與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掙扎,如何去要求她悲天憫人放眼天下呢?

所以既是水草,還是放入水中的好,取了出來,不但觀者有許多惡語評價,水草自身少了滋養,也會失了從前秀美活力。

作者:一今,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裡除了「葬花吟」,還有「好了歌」
    源於此,林黛玉那首」葬花吟「就顯得分量更是很重。林黛玉似乎生來就難以與世俗同流合汙,而更像是一個飄飄欲仙之人。她的眼中難以容納世間的汙垢,所以對於花啊、雪啊這些純潔之物就更是顯示出了超乎尋常的親切感,最感人至深的就是她那葬花的花冢,以及由此而生的「葬花吟」。
  • 曹雪芹:葬花吟
    葬花吟 曹雪芹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 《葬花吟》借鑑唐伯虎詩作?
    文 / 食指蓮心唐伯虎之名出現在《紅樓夢》中,於開頭第二回故事裡就已提及,且列於倪雲林後祝枝山前。曹雪芹藉故事人物賈雨村之口,譽稱此類人物為「逸士高人」。其創作《紅樓夢》時的文學靈感,或許好多亦源自於唐伯虎的人生經歷和平生軼事。眾所周知,「黛玉葬花」之故事情節,是《紅樓夢》裡一段唯美的動人佳話,亦是《紅樓夢》的經典精彩名篇之一。讀者見此故事,從閱讀心理上頓感格外地奇特絕妙,自然會引發出「都雲作者痴」的深切感概和驚嘆。
  • 曹雪芹經典作品《葬花吟》賞析
    這首詩的另一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有批語說:「餘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悽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寶玉,何能下筆?』噫唏!阻餘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故停筆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語指出:沒有看過「玉兄之後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
  • 專論《葬花吟》——詩歌裡的一朵仙葩
    這是《紅樓夢》最經典的片段之一,也是黛玉最具美感、最能展現黛玉生命情操的畫面。​讓我們再細看一遍《葬花吟》原文:(儘快下滑,正文在後)​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 《紅樓夢》作曲者王立平:耗四年完成《葬花吟》等配曲
    從小就立志要做音樂家、13歲被收入中央音樂學院的他,撬動自己所有的天賦、才華和情感,獨創一套迄今為止傳唱度最高的「《紅樓夢》音樂方言」,澆築了一道後人難以跨越的高牆。 百度中至今仍有粉絲們持續更新的「王立平吧」。30年來,但凡有《紅樓夢》播出之處,也許就無人能擺脫吟唱《枉凝眉》《葬花吟》的魔力。
  • 《紅樓夢》中的詩詞「葬花吟」表達了什麼?林黛玉為何葬花!
    《紅樓夢》中國四大名劇之一,作者曹雪芹,不!有言傳另有其人!至於作者到底是誰,暫且不論!但紅樓夢的影響力,眾所周知!劇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愛情以悲劇收場,在封建社會,婚姻都是父母包辦,注重「門當戶對」,棒打鴛鴦!有情人難成眷屬!令人惋惜。
  • 王立平:四年完成《葬花吟》等配曲
    原標題:《紅樓夢》作曲者王立平: 一朝入夢 終身不醒 耗四年半「傾其所有」完成《枉凝眉》《葬花吟》等全劇配曲30年來,但凡有《紅樓夢》播出之處,也許就無人能擺脫吟唱《枉凝眉》《葬花吟》的魔力。6月17日晚,由王立平一手挖掘並悉心訓練的原唱者陳力,將在人民大會堂時隔30年後再度開唱《葬花吟》等87版《紅樓夢》原創音樂作品。想到那個場景,頭髮雪白、戴著標誌性粗框大眼鏡的王立平,臉上的表情如回夢中。
  • 紅樓詩詞之《葬花吟》
    ----------------二十七回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詩詞鑑賞】《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兒誄》一樣,是作者出力摹寫的文字。
  • 寶釵一首詞「孤篇壓紅樓」,不愧紅樓夢的詩詞冠軍,勝過黛玉葬花
    寶釵一首詞「孤篇壓紅樓」,不虧紅樓夢的詩詞冠軍,勝過黛玉葬花吟《紅樓夢》裡,有很多詩詞,雖然我們知道,這些詩詞,都出自曹雪芹之手。但畢竟,曹雪芹已經將「署名權」賦予給書中的人物,比如黛玉、比如寶釵,等等。
  • 《紅樓夢》中詩詞近百篇,屬於曹雪芹的只有兩句
    目前所知,曹雪芹傳世的作品就是一部不完整的《紅樓夢》和一首詩中的二句,這確實是一件憾事。這樣的一位曠世奇才、偉大的文學家似乎傳世的作品太少了。清代詩人敦誠是曹雪芹的好友,他的部分詩作是研究曹雪芹的珍貴資料,由紀昀作序的《四松堂集》有5首詩寫曹雪芹,其中《鷦鷯庵筆塵》中記述了雪芹的這二句詩:「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這是迄今發現以雪芹名義遺詩中唯一的兩句詩。
  • 盤點古代人寫的葬花詩詞,從庾信到曹雪芹,竟沒有林黛玉什麼事
    初衣解詞:黛玉葬花成為了《紅樓夢》的名段,這個父母雙亡的小姑娘,對花事有一種特別的敏感。 寶玉第1次看到黛玉葬花的時候,他並沒有點出具體的時間。但是至少生活在古代的人都會會心,因為3月的中浣,正好應著一個節氣和節日,就是清明節。在這樣的日子裡,書中只寫了黛玉葬花,但是心敏的人,都應該明白葬花和清明節的內在聯繫。 第1個清明時節,正好是三月晚春的節氣,這個時候,正是桃李飄飛,謝花結子的時期。
  • 《秋窗風雨夕》——為何難與《葬花吟》雙峰並峙?
    我們上次講《葬花吟》時在最後提到:葬花這一行為藝術並非曹雪芹獨創,而是源於數百年前的文人士大夫抒發自己浪漫情懷的方式。《葬花吟》之偉大,不僅在於其藝術構思、表達技巧,更在於它高於同一歷史時期的思想境界。而我們普遍認為《秋窗風雨夕》遠遜於《葬花吟》,這是為何呢?
  • 五首有關「紅樓夢」的古風音樂,《葬花吟》上榜,第一首經典
    你們喜歡《紅樓夢》嗎?「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紅樓夢》由曹雪芹所著,寫了林黛玉和賈寶玉,薛寶釵三人為主線,連同賈府一家還有很多姑娘的故事。故事的結局是個悲劇,但其中卻蘊含了很多方面道理和知識,所以專門有人成立了「紅學」來研究它。我們沒有那麼深的研究,但喜歡《紅樓夢》的我給大家帶來了幾首有關《紅樓夢》的古風歌曲,一起來聽聽吧。
  • 我看《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
    不過說到《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我就忍不住想說兩句。單說詩詞,我喜歡的是盛唐氣象,到了宋朝,就偏愛豪放一路。《紅樓夢》裡的詩詞歌賦,其實並不是我那杯茶。《紅樓夢》裡的詩詞歌賦,包括抽的籤語、作的謎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預示人物命運與故事情節的,比如太虛幼境的判詞判曲,抽的花籤。
  • 曹雪芹的詩才,放到唐朝是什麼水平?
    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這部偉大的小說中的詩詞,自然是他的作品。在小說之外,並沒有詩詞作品可考,所以我們了解曹雪芹的詩才,也只有從《紅樓夢》的作品入手。但是小說中的詩詞水平和詩人本身的詩詞能力又不能完全等同,因為小說中的所有文字章法,都是為了人物塑造,詩詞也不過是表現人物文採、性格,契合小說情節發展的工具,具有極強的環境孤立性。也就是說,《紅樓夢》裡面的好詩,拿到外面來,可能就很虛無,腳不點地,離我們普遍認為的言志抒情的好詩還差著一截距離。我們無法用脫離小說情境的來給它下正確判斷。
  • 曹雪芹的詩才放到唐朝是什麼水平?
    在小說之外,並沒有詩詞作品可考,所以我們了解曹雪芹的詩才,也只有從《紅樓夢》的作品入手。但是小說中的詩詞水平和詩人本身的詩詞能力又不能完全等同,因為小說中的所有文字章法,都是為了人物塑造,詩詞也不過是表現人物文採、性格,契合小說情節發展的工具,具有極強的環境孤立性。
  • 《紅樓夢》中《葬花吟》是洪升所作崑曲《石頭記》中的一段唱詞
    《葬花吟》是洪升所作崑曲《石頭記》中的一段唱詞《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故事中的『黛玉葬花』情節:賈寶玉到那日同黛玉葬桃花的的『葬花冢』處來,『……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批1)……將到花冢,猶未轉過山坡,聽到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一行數落著,哭的好不傷感(批2)……
  • 林黛玉的《葬花吟》,脫胎於唐伯虎的《桃花行》?
    看過《紅樓夢》的人對黛玉葬花的情節都不會陌生,畢竟,這可是整部書中非常精彩的篇章,而那首《葬花吟》,更是為世人所傳唱。不過葬花這件事,是曹雪芹的創造想像呢?還是確有其經歷?我們不得而知。不過葬花一事,古代確有其人,並非黛玉「原創」。
  • 四大名著《紅樓夢》的主題曲,用的詞是裡面的詩詞
    你看少林少林這是他的小時候,媽媽對我將大海就是我故鄉,這也是他的命美的,夏日裡天空著太陽島上,這都王福林的,這都是王立平的,王立平當時作曲名氣已經很大了,可是這麼大腕,他做紅樓夢的曲子不是人家請他,是他主動請纓,我來吧怎麼回事當時王麗萍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個音樂編輯合作要給他出專輯,這位音樂編輯就是王福林的愛人,一聊我愛人現在拍紅樓夢,王麗萍對紅樓夢很感興趣,說這樣我對著這個小說,我看過圖片了,能不能讓我來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