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人寫的葬花詩詞,從庾信到曹雪芹,竟沒有林黛玉什麼事

2020-12-12 騰訊網

清明節氣讀詞: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縴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宋朝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初衣解詞:黛玉葬花成為了《紅樓夢》的名段,這個父母雙亡的小姑娘,對花事有一種特別的敏感。雖然書中沒有說破,但是借寶玉之眼,看到的林黛玉是在三月的中浣,拿著花鋤頭,鋤上掛著花囊,手裡拿著花掃帚,去葬花。這一經典的形象被畫成各種圖片,一個女子,身邊有花飄落,她正在風中小立。

寶玉第1次看到黛玉葬花的時候,他並沒有點出具體的時間。但是至少生活在古代的人都會會心,因為3月的中浣,正好應著一個節氣和節日,就是清明節。在這樣的日子裡,書中只寫了黛玉葬花,但是心敏的人,都應該明白葬花和清明節的內在聯繫。

第1個清明時節,正好是三月晚春的節氣,這個時候,正是桃李飄飛,謝花結子的時期。古人傷春悲秋的傷春,多半是在此時,花事已了,如同如夢青春,大有感慨花易凋零,歲時無情之感。所以清明節又有葬花天氣之說。

第2個清明時節,若逢著人生重大的離別或者離殤,很容易風雨花凋應和心境的低迷與敏感。而林黛玉正好父母雙亡,她比別人更有生命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折射在對生命的愛惜和悲惋上。雖然這裡沒有點名是清明時節,但是黛玉葬花,也恰恰說明了清明對她的重大意義。

當代的人都覺得黛玉葬花新奇高雅,會想著這個聰慧的小姐,怎麼會一肚子別人想不到的雅和奇巧?比如要用錦囊收花,要給花做個墳,還要寫《葬花吟》。

實際上林黛玉和曹雪芹也並非始作俑者。至少在曹雪芹生活的1000多年前,南北朝的庾信就寫過《瘞花銘》,雖然原文已經失去,但是我們通過標題不難想像,這就是埋葬了花朵,然後寫一首詩以表示紀念。要知道庾信是男的。一個大老爺們,寫葬花吟是什麼意思?但是庾信生活的時代實在是多變。他經歷過四個朝代,梁朝,西魏,北周,隋朝,這樣劇烈的動蕩,王朝和他自己的歲月如花飄零,想必他的葬花,帶著更多的願望太平的期望吧。

庾信本身是文武雙全。他身高8尺,腰達十圍,官至車騎大將軍。他的葬花,絕對是借小說大,流水落花滾滾歷史之感。

唐朝是一個豪放的時代,所謂粗服亂頭不掩國色,唐朝的詩歌,雖也有落花之吟,但我覺得他們更欣賞一種落花之美,年外落花閒不掃,落花滿芳草,落花時節又逢君,要的就是那種花雪撲面的感覺。當然掃落花的人絕對有,李白說「城門人開掃落花」,那時候的環衛工人,為了道路的美觀,也會將路上的落花清理乾淨。

那麼到了宋朝,有一個人,被稱為詞中李商隱,就是一輩子沉淪下僚,沒有做官的吳文英。至少他是寫過《瘞花銘》,既然寫過,那麼也就葬過花,那他為什麼葬花呢?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就是說他的清明節,是在家中,聽風聽雨過來的,而他正構思怎麼寫一篇葬花的詩歌。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那樓前的綠色深重,楊柳成蔭,但是你和我是在那柳樹下分手的,這清明時節,楊柳依依,還有著動人的樣子,仿佛是不忍分別。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我在這樣的老人的天氣裡,喝多了酒,被早上的鶯啼喚醒。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這就對應了他的葬花,是在西園掃園子的地時進行的。他希望清明的風雨過後,能夠依然地看到整潔的庭院。但是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葬花,還要給花寫墓志銘?

「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縴手香凝。」原來是一個他心愛的姑娘離開了這座庭院。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原來是我和你再也不能一起住在這裡,日日看花,所以西園才如此寥落。

據考證,吳文英有一個愛妾,住在西園,兩個人過了一段時間很美好的琴瑟和諧的日子。但這個女子是因為什麼狀態離開了他,卻沒有說明。

但是縱觀吳文英的一生,以他的才學絕對會應考,但他的一生都沒有中舉,相反,在他的一生當中,他和李商隱一樣不斷的從事做幕僚工作。而這種工作是非常的沒有前途而且不穩定的。西園不可能是吳文英的私家園林,因為他最後窮困而死。那麼他也就是為自己和愛人在蘇州租的一個家。那麼這個中間的不穩定可想而知。吳文英雖然深情,但也抵不住人世的悲歡離合。或者那個女子有不得不的原因離開了他。

而這件事正好發生在清明左右。雖然沒有任何資料來證明吳文英努力仕途,但是從他這麼多年不斷地輾轉各個幕府,其中的籬下之感,不穩定的感覺,只仿佛李商隱「鳳城何處有花枝」吧。

雖沒有見到吳文英的《瘞花銘》,到底是寫了什麼?但是男人葬花,大多是香草美人屈原似的託寓。不過我很難想像他像黛玉一樣,手把花鋤出繡簾,大抵也是順手挖個坑,在培土之時,忽然想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好應了清明的生死之哀。筆到心到。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

清朝的納蘭性德,是痛失愛妻子,梨花謝了的時候,寫下」葬花天氣「他妻子因為難產去世。雖然他的妻子是5月30號過世的,此時已經是夏天了。但是在風風雨雨的初夏,納蘭性德發出了悲鳴。像這樣的風雨天就是葬花天氣。我不會想像他也和林黛玉一樣要做出些精緻。他所說的葬花天氣,是天氣不好,斷送花開。但是「葬花」這個詞,因為《紅樓夢》而打眼,以至於很多人都曾經認為,紅樓夢是寫的納蘭性德的故事。比如這個「葬花」怎麼用得如此的雷同?

林黛玉的葬花成為經典的《紅樓夢》場景,但真正寫《葬花吟》的卻是曹雪芹。他惟妙惟肖地模擬了林黛玉的心理,仿佛伶人演旦角,你有一種出神入化的極致之美。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並不喜歡這首《葬花吟》。我覺得,還是期待男人用男人的方式來寫。

我更喜歡一種非林黛玉式的深厚。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相關焦點

  • 《紅樓夢》林黛玉的詩詞太悽切了,這難道是曹雪芹的心聲
    詩詞是《紅樓夢》中用來渲染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和描述性的文字結合在一起,才產生了這一經典作品。曹雪芹用天才一樣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詩一樣的女子——林黛玉,從林黛玉的筆中,又誕生出了許許多多的詩詞,她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用詩詞表達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多愁善感。
  • 林黛玉寫了一首《葬花吟》,脂硯齋說自己不是賈寶玉,無處落筆
    《紅樓夢》中有很多經典詩詞,有著紅樓詩庫之說,林黛玉的《葬花吟》,是鎮庫之寶。《葬花吟》的詩解就先寫一段,今天文章的題目是,林黛玉寫了一首《葬花吟》,脂硯齋想寫幾句批語,且無處落筆,所以言歸正轉,《葬花吟》這是一首填詞,也是林黛玉的代表作,當然也可以說是曹雪芹的佳作
  • 林黛玉寫了一首《葬花吟》,脂硯齋說自己不是賈寶玉,且無處落筆
    《紅樓夢》中有很多經典詩詞,有著紅樓詩庫之說,林黛玉的《葬花吟》,是鎮庫之寶。原文如下:《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葬花吟》的詩解就先寫一段,今天文章的題目是,林黛玉寫了一首《葬花吟》,脂硯齋想寫幾句批語,且無處落筆,所以言歸正轉,《葬花吟》這是一首填詞,也是林黛玉的代表作,當然也可以說是曹雪芹的佳作,紅樓夢27回林妹妹仿照初唐詩歌韻律和格調,寫出了這麼一首陳述自己命運的詩詞。
  • 葬花第一人,是那林黛玉?
    葬花,在古代文人中歷來是件風雅之事。你賞梅來,我葬花,你觀菊來,我葬花《紅樓夢》中,林黛玉就共葬了兩次花,一次就是第二十三回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沁芳閘下,桃花樹下,賈寶玉借著《西廂記》的光,自比張生,向那崔鶯鶯,啊不是,向那林黛玉吐露情義。
  • 林黛玉葬花時說了什麼?
    葬花吟是我國章回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末,作者藉由小說角色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段詩詞。整首葬花詞除第十六句及第三十七句分別為十字與八字之外,每句七言,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
  • 一曲《葬花吟》,曹公早已暗示寶黛愛情和林黛玉的命運
    紅樓夢中的詩詞多為讖語,預示著人物的命運和結局,並為後文伏筆。林黛玉的《葬花吟》也不例外,也預示著林黛玉最終的命運和結局。《葬花吟》是林黛玉的人格象徵,但是《葬花吟》同時還是林黛玉的詩讖,它預示了林黛玉之死。
  • 林黛玉填寫的柳絮詞,與《葬花吟》有很多相似之處
    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劇組把林黛玉所寫的《葬花吟》、《題帕三絕》、《秋窗風雨夕》譜成歌曲,優美動人的音樂旋律扣人心弦,把她悽婉幽怨的感情世界詮釋得淋漓盡致。林黛玉大多是寫傷春悲秋、惜花憐命之句,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她創作的《葬花吟》,她一邊傷心葬花,一邊悲吟詩句。如果少了《葬花吟》纏綿悱惻的詩句,那麼黛玉葬花這個畫面就少了一份悽美的意境。
  • 《葬花吟》:林黛玉的生命絕唱
    林黛玉之所以會寫下《葬花吟》,也是因為吃了閉門羹。她晚上去找賈寶玉,結果晴雯和碧痕鬧彆扭,又不高興薛寶釵大晚上地跑到怡紅院來坐,讓自己睡不了覺。因此,晴雯就沒有給林黛玉開門。晴雯是真的沒有聽出林黛玉的聲音,她也想不到林黛玉也會大晚上來怡紅院。林黛玉吃了閉門羹,心裡很難受。想到自己孤苦無依,寄人籬下,就潸然落淚。
  • 小妖說紅樓:曹雪芹竟然自比林黛玉?焚稿葬花斬斷情緣
    就是作者曹雪芹到底將自己隱喻為書中的哪個人物呢?無論古今,作者著書立傳,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將自己的思想和過往帶入到書中的人物。一般來講,都是刻畫主人公作為自己在書中的角色。隱喻當今社會也好,抒發自身懷才不遇也罷,都會有相似的蛛絲馬跡可尋。
  • 從紅樓夢裡的《葬花吟》看曹雪芹的詩詞寫作水平
    《紅樓夢》中的詩句判詞經常被拿出來賞析評價,以此判斷曹雪芹詩才高低,評價結果也往往眾口不一。有人說判詞詩句都與書中人物性格與命運息息相關,曹公筆力十分深厚,也有人反駁《紅樓夢》中詩句良莠不齊,若拋開書中隱喻,這些詩詞不過稀鬆平常。
  • 紅樓夢裡最能體現林黛玉生活狀態與精神氣質的 除了葬花還有什麼
    在前八十回《紅樓夢》中,最能體現林黛玉生活狀態,與精神氣質的黛玉葬花,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分析作者曹雪芹,創作意圖的最好文本。如此說來,戴玉葬花,這個《紅樓夢》裡面,最美麗的畫面之一,究竟體現出林黛玉怎樣的生命特點?而這與她最終的死亡,又有什麼關係?
  • 《紅樓夢》詩詞——林黛玉的《葬花吟》
    閨中女兒因憐花而自憐,卻又因自憐而憐花,起了葬花之意,於是出了閨閣,輕踏落花去行葬花之事。出了閨閣看見了什麼?下面有意思了,開始為高潮作鋪墊。柳絲榆莢自芳菲(正當時),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猶可持續),明年閨中知有誰(無可持續)?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 林黛玉的葬花吟與唐伯虎的桃花詩有沒有聯繫?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曹雪芹把他的三位妻子都寫進了《紅樓夢》)文章,一位讀者留言說了一句「是唐伯虎寫的!」,引來了許多讀者的笑料。我也笑了,但也引起我的注意,不由想起曾經讀過《紅樓夢》文字與唐伯虎的關係。那麼江南才子唐伯虎與《紅樓夢》真的存在隱秘聯繫嗎?
  • 林黛玉的《葬花吟》,是寫給自己的嗎?
    林黛玉出來時碰到薛寶釵和賈探春,賈探春見了賈寶玉,便約寶玉到僻靜的地方與她說話。賈探春讓寶玉給她帶些小玩意。因為古時候千金小姐是不出門的,最後提到自己還做雙鞋給寶玉穿。從寶玉嘴裡引出了趙姨娘和探春的矛盾。探春因為要寶玉出去給她買東西,所以給了寶玉錢,讓寶玉出去買。
  • 紅樓夢中,為什麼曹雪芹會選擇讓曹雪芹黛玉葬花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有一個葬花的橋段。然而林黛玉葬花的這個橋段是被廣泛的討論的。在這裡用林黛玉來比喻人。為什麼要用花來這樣比擬呢,這是因為花一般都是用來形容女人的。一個方面是在感嘆花是特別容易枯萎的物品就像是女人的容顏一樣,但是另一方面又在感嘆時光的飛逝。
  • 《紅樓夢》中詩詞近百篇,屬於曹雪芹的只有兩句
    目前所知,曹雪芹傳世的作品就是一部不完整的《紅樓夢》和一首詩中的二句,這確實是一件憾事。這樣的一位曠世奇才、偉大的文學家似乎傳世的作品太少了。清代詩人敦誠是曹雪芹的好友,他的部分詩作是研究曹雪芹的珍貴資料,由紀昀作序的《四松堂集》有5首詩寫曹雪芹,其中《鷦鷯庵筆塵》中記述了雪芹的這二句詩:「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這是迄今發現以雪芹名義遺詩中唯一的兩句詩。
  • 那些寫花的清代詩詞
    那些寫花的清代詩詞那些寫花的清代詩詞,你知道多少呢?哪些勾起了你無窮的回憶?哪些觸動了你的心弦?又是哪些引起了你的共鳴?一起來看看清代詩人是如何歌頌花景的吧!葬花吟曹雪芹《葬花吟》是《紅樓夢》一書中歷來最為人所稱道,也是藝術上最為成功的詩篇,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紅樓夢》最高潮處,《紅樓夢》思想內涵最深刻處,曹雪芹文學詩詞造詣最體現極至處,便是黛玉葬花一節,而《葬花吟》則是這節的重中之重!訪妙玉乞紅梅《訪妙玉乞紅梅》出自古典名著《紅樓夢》的第五十回。
  • 曹雪芹經典作品《葬花吟》賞析
    全詩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兒誄》一樣,是作者用力摹寫的文字。這首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盡致,藝術上是很成功的。
  • 曹雪芹:把一半「才華」給了林黛玉!這些「詩作」,最是絕唱!
    也有人說,雖然曹雪芹沒有寫後40回,但是後40回的基本框架已經搭建出來了,高鶚只是給它填充出來了而已。我們這裡且不論這些。毋庸置疑,紅樓夢的主人公之一的林黛玉,是曹雪芹最為鍾愛的人物之一。曹雪芹費盡筆墨將她描寫成了一位容貌傾城,才華絕世的女子。尤其是林黛玉筆下的詩詞,更是紅樓夢詩詞研究最大的看點。
  • 《葬花吟》到《桃花行》:四首詩裡看林黛玉從目下無塵到和光同塵
    林黛玉是曹雪芹花費諸多心血去塑造的人物,也就是魯迅先生說的真人物。她在賈府住了十來年,從小小的少女成長為待嫁的姑娘,她也完成了從恃才傲物、目下無塵到看透所有人命運後無奈、絕望的蛻變。而這些,通過林黛玉不同時期的四首詩,得到了完美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