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傳統技藝類——手工繩藝
製作技藝級別:西工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編織曼陀羅結
中國繩編藝術絢麗多姿、源遠流長。以繩做結,以物慰心,中國繩結蘊寓著各種美好的祝福。近日,西工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繩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劉媛媛,在她位於洛邑古城的工作室向記者展示了中國繩編藝術之美。
編織同心結
看劉媛媛編織是一種享受,只見她巧手翻飛,繞、拉、打結,各色彩線和彩繩層層編織在一起,顯得格外輕巧靈動。不長時間,一個個精緻的掛飾、手鍊、彩粽等躍然手中,讓人不禁驚嘆。
繩藝掛飾
「繩藝就是用線、繩編織出各種花樣的生活用品或飾物。不同的繩結所採用的編織技法不同,所表達的寓意也不同。」劉媛媛一邊忙活一邊向記者介紹。看著她的工作室裡的一個個精美的繩藝工藝品,觸摸著千絲萬縷的流蘇,記者被獨特的視覺美和觸覺美震撼。
繩藝掛飾
劉媛媛的外婆和母親在閒暇之餘製作各種鉤織繡編的手工工藝品,耳濡目染,劉媛媛也練就了一雙巧手。她介紹,繩藝不僅具有造型多樣、色彩豐富、裝飾性強等特點,且繩藝編織的繩結命名也大都體現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美好願望。她說,比較有代表性的繩結有雙錢結、盤長結、如意結、曼陀羅結、雙聯結、同心結等。
小彩粽
劉媛媛說,繩結編織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十分複雜且費時,每個繩結均以一根繩從頭至尾編制而成。最後在將不同的繩結加以組合,再配以飾物,便成為絢麗多彩,蘊含文化底蘊,表示美好祝福的傳統繩藝工藝品。
劉媛媛向喜愛傳統文化的市民傳授繩藝技藝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手工繩藝這一傳統技藝了解不多。近年來,劉媛媛一面積極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非遺大課堂、非遺研學等活動,將中國傳統繩編技藝傳授給喜愛傳統文化的市民和學生;一面結合現代人的喜好,將古典與時尚融入作品中,讓繩藝工藝品既高雅氣派,又充滿傳統寓意和生活氣息。
繩藝瓔珞項圈
「好的作品能讓人感受到編織者的用心。只有專心致志地投入到編織過程中,才能編織出有『溫度』的作品。」劉媛媛說。(洛報融媒記者 張光輝 通訊員 梁歌 實習生 谷伊珂 文/圖)
傳統中式繩結
多彩絲線
劉媛媛專注編織
繩夾固定線材
繩藝配飾
小彩粽
雜亂線繩經過巧手變成漂亮的繩藝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