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建築中的照壁藝術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照壁藝術

  圖為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館照壁。新華社發

  照壁,亦稱作影壁、影牆、照牆,是古代寺廟、宮殿、官府衙門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種建築,即門外正對大門以作屏障的牆壁,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就描寫了「北邊立著一個粉油大影壁」。照壁的功用是作為建築組群前面的屏障,以別內外,並增加威嚴和肅靜的氣氛,有裝飾的意義。照壁往往把宮殿、王府或寺廟大門前圍成一個廣場或庭院,給人們有個迴旋的餘地,因此,成為人們進大門之前的停歇和活動場所。也是停放車轎上下迴轉之地。

  照壁形狀常為一字形或雁翅形。一座完整的照壁,由壁座、壁身、壁頂三部分組成。壁座大多砌成臺基式或須彌座式樣;壁身多用對縫磚鑲砌成光滑的平面,或間以雕飾紋樣面磚;壁頂形式常為歇山和廡殿頂。照壁運用廣泛,用在宮殿、王府和寺廟門前的,大都雄偉精美,裝飾瑰麗;而在一般民居的深宅大院前的照壁,則小巧玲瓏,素平無華,間或有些裝飾,但並不那麼豪華。這說明了古代封建社會宅第主人的等級之差。

  古人照壁的砌築十分講究,一般多用清水磚雕花嵌縫砌作。《營造法原》對照壁牆的砌法有具體的描述:照壁牆「託渾起線以上做拋枋,上出飛磚至瓦口,屋頂上作硬山,築紋頭、哺雞脊。其精美者往往於拋枋上置定盤枋、坐牌科、架桁椽以承屋面。亦有施枋二至三重者,可謂備極華麗」。照壁牆正對府宅大門,面臨街坊,精美的雕花講究的工藝使整個宅地顯得富麗堂皇。照壁牆面上的水磨清磚,有方磚斜嵌或嵌成八角、小方等圖形,顯得光潔古雅。照壁中間用磚雕或石刻「福」「鴻喜」「開門見喜」「納福吉祥」的字樣。我國最早的照壁見於陝西省岐山西周宮殿遺址,明清以降,照壁形式愈加講究。寺廟府衙宅邸門前均有照壁,顯得氣勢森嚴。

  皇家宮廷照壁以琉璃九龍壁最為尊貴。著名的九龍壁有山西大同九龍壁、北京故宮九龍壁和北京北海九龍壁。山西大同九龍壁在大同市東大街上。山西大同是明代北部重鎮,建有代王府。建府時,修造了這座九龍壁,全長45米,高8米,厚兩米多。九龍壁是帝王的象徵,所謂「九五之尊」,是皇權的象徵物。九龍壁可分成上、中、下三個組成部分,下面是高大的須彌座,須彌座上是壁身,壁身之上是鬥拱與琉璃瓦頂。壁面上九條巨龍飛舞在波濤雲海之間,正中為「坐龍」,是正黃色,兩側是紫、黑、白、青、綠各種顏色的龍,有的搏風弄雨,有的騰雲駕霧,顯得風雲激蕩,氣勢宏偉。山西大同九龍壁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是現存建築最早和規模最大的九龍壁。

  在北京北海公園的北岸,留存有一座九龍壁。這座照壁建於大圓鏡智寶殿真諦門前,現在大殿早已不在,只剩下這條五彩琉璃照壁孑然屹立。北海九龍壁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長25米,高7米,厚1.5米。正反兩面均雕有九龍,壁頂為廡殿式,龍作高浮雕,布局為二龍戲珠,據說是仿大同九龍壁而修建,但在藝術上更為精美,顯得又高出山西大同九龍壁一籌。

  故宮九龍壁,位於皇極殿皇極門前,正對著寧壽宮,在皇極殿中軸線上,是一座宮廷照壁。故宮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其形式仿自北海,照壁長29.4米,高3.5米,九條龍造型顯得細長苗條,不及北海九龍壁龍的造型那麼粗壯有力,故宮九龍壁的造型顯得玲瓏可愛,十分精巧。

  江南民居在大門處,對面牆上有照壁,大門內有屏門,門堂內照壁可以用板壁為屏門。明代文人文震亨《長物志·照壁》云:得文木如豆瓣楠之類為之。華而復雅。不則,竟用素染。或金漆亦可。青紫及灑金描畫,俱所最忌,亦不可用。

  我國文人的審美觀點,以有精美天然的紋理木質為上品,稱之為「文木」,認為此種天然的木材質地既華麗又文雅,令人賞心悅目,百看不厭。其油漆用清水漆露出天然紋理,以為青紫描金的渾水漆為俗物,只有市井宮殿廟宇才用。唐代詩人白居易《草堂記》云:「木,斫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砌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幃,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兩三卷。」這種崇尚質樸自然之美的思想,體現了文人的高雅情操,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感,雅俗之分,全在於此。貴精細清雅,不事雕琢。貴明淨爽心,不事繁文縟節,正是名人居室廳壁與家具的風格。華夏廳堂高敞,四壁精細,明代文人文震亨說:堂之制,宜宏敞精麗,前後須層軒廣庭。廊廡俱可容一席,四壁用細磚砌者佳。不則竟用粉壁。

  照壁雕花的青磚,又可稱「金磚」。其燒磚之土需經過淘洗沉澱,磚坯陰乾一年後再下窯燒磚,出窯未加工的磚叫渾水磚,刨方、刨平以後稱清水磚,清水磚有水磨、沙磨兩種,直至磚成青色,砌成牆後磚縫內插不進一張紙片,方稱之為細密。廳堂牆壁上,掛名人字畫,謂之補壁,則滿壁生輝。

  書房牆壁,最忌油漆,李漁認為「油漆二物,俗物也」。古人以文木為廳、為壁,皆不上油漆,今人不解其理,在楠木廳裡上油漆,殊為可笑,令人萬分遺憾。李漁說:「門戶窗欞必須油漆,蔽風雨也。廳柱榱楹之必須油漆,防沾汙也。若夫書室之內,人跡罕至,陰雨弗浸,無二患而亦蹈此轍,是無刻不在桐腥漆氣之中,何不並漆其身而為厲乎。」李漁的觀點頗有現在的環境保護意識,以為過分油漆對人身心不利。書房牆壁以石灰牆為好。因為石灰牆潔白、明亮,便於讀書,正所謂青磚地、石灰牆。如果牆上裝潢太過,牆裙面板,繁縟累贅,當稱之為「疥壁」。

  綠影壁和鐵影壁是中華石刻照壁中的傑作,圖案生動,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蹟。綠影壁屹立在襄陽城內,全用青綠色石料刻砌而成,呈一片綠色,故名「綠影壁」。該壁原是明代襄王府門前的照壁,面闊三間,壁面均以漢白玉鑲邊,中間雕刻有二蛟龍戲珠圖案,兩側各刻一蛟龍,翻卷於海水流雲間,栩栩如生。在大蛟龍四周還有神態各異的99條蛟龍圍繞著,形成烘雲託月之勢。綠影壁建築雄偉,造型莊重,構圖生動靈活,雕刻華美精細;是中華石刻中的藝術珍品。北京北海公園澂觀堂前的鐵影壁,是唯一的用獨塊巖石雕刻而成的照壁,很有特色。它建於元代,原是元大都城健德門內一座古剎前的照壁;明初,北城牆南縮,鐵影壁被遺棄郊外,後被運入城內,用作了護國德勝庵門前的照壁。從此庵前的街道也改名為鐵影壁胡同。1947年冬,始將這塊珍貴的照壁移置北海,供中外遊人欣賞。

  鐵影壁的材料質地堅硬,其色深褐類似鐵礦石,在陽光下現出紫紅的色彩,初看起來好像鐵質鑄成,所以被稱為「鐵影壁」,其實是由一塊中性火成巖雕刻而成的。此壁小巧玲瓏,壁身兩面雕刻有精美的圖案。南向一面雕著一隻獅和三隻小獅在桐樹下滾繡球;北向一面雕有一隻麒麟臥於蒼松下的巖石旁。壁座周圍綴刻著奔馬圖和美麗的花邊。壁頂有脊吻瓦簷。整個雕刻古樸雄健。在清代,鐵影壁和地安門的金門墩、東安門外的銀閘、新街口北大街銅井胡同的銅井、太液池北岸的錫殿,共稱為北京的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的文物古蹟,現在僅存這座鐵影壁了。

  上海松江方塔公園內,有一座瑰麗奇偉、別具一格的明代磚刻照壁,壁面是用大青方磚粘砌而成的。中間雕刻著一隻怪異生動的巨獸,身體像麒麟,頭像龍,尾似獅尾,腳似馬腳,四足分別抓著元寶、如意、珊瑚、犀牛角等奇珍異寶,旁邊還有靈芝和搖錢樹。它昂首翹尾,獨角直豎,眼如銅鈴,張著大口。這隻四不象的野獸,俗叫作「貪」。據說它貪婪無比,看到什麼都要吃,山林中的禽獸草木吃厭了,又跑到外面吞食金銀財寶,仍不滿足。後來走到海邊,望見鮮紅的太陽,也妄想把它一口吞下去,結果跌入碧波萬頃的大海中淹死了。這幅雕刻的用意,是告誡人們不要貪得無厭。整幅磚刻,構圖奇特巧妙,雕刻精細細膩,藝術性較高。

  (作者:李丹,系文化學者)

(責編:魯婧、王鶴瑾)

相關焦點

  • 威嚴肅靜,中國的照壁藝術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就描寫了「北邊立著一個粉油大影壁」。照壁的功用是作為建築組群前面的屏障,以別內外,並增加威嚴和肅靜的氣氛,有裝飾的意義。照壁往往把宮殿、王府或寺廟大門前圍成一個廣場或庭院,給人們有個迴旋的餘地,因此,成為人們進大門之前的停歇和活動場所。也是停放車轎上下迴轉之地。照壁形狀常為一字形或雁翅形。一座完整的照壁,由壁座、壁身、壁頂三部分組成。
  • 西周建築遺址就有照壁 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導讀:據考古發現,早在西周時代陝西岐山鳳雛建築遺址就有了照壁。唐張彥遠《歷代名畫錄》中載有「畫龍點睛」的故事,充分說明古代對照壁等裝飾藝術的重視及精湛程度。照壁,也稱為影壁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位於大門內的叫內照壁,形狀有「一」字形,距門內丈餘。
  • 簡談白族民居之照壁裝飾藝術應用
    始於西周時期古代院落建築群獨有的小小元素——照壁,是白族民居的一個特別的建築元素。迄今為止,大理建築經歷了五千多年的黑夜白晝,而雲南劍川海門口文化遺址是中國最大的水濱幹欄式建築遺址,所以,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雲南境內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為切入點和主要了解對象,具有研究的歷史價值與現實作用。
  • 照壁懷古 一門盛境
    千年豐都京城,建築文化淵源深厚,上至皇家院落,下至尋常人家皆有獨特禮序規制與風水講究,「照壁「這一中國獨特建築文化尊崇風水禮學,立於建築院落大門內或外,以人為壁障,營納上宅之氣,導氣納福,興旺族丁。
  • 這座高鐵客站實現了現代建築與古典藝術的融合
    這座高鐵客站實現了現代建築與古典藝術的融合 2020-12-19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古徽州建築之「徽州照壁」
    何為照壁,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屏風」。那什麼又是屏風呢,就是遮擋不雅,或者風水不好的屏障,還有一種就是說擋著鬼不讓進家裡來。照壁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在舊時,人們認為自己宅中不斷有鬼來訪,修上一堵牆,以斷鬼的來路。因為據說小鬼只走直線,不會轉彎。另一說法為照壁是中國受風水意識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稱「影壁」或「屏風牆」。所以照壁的歷史悠久,而徽州地區從明清時期的鼎盛時期,將各個領域都會發揮到極致,自然風水行業也是有知名大師,也就成就了千年古村落,傳承下來。
  • 中國建築(十七)中國古代建築之影壁藝術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庭院文化延續至今,作為門的一部分,影壁牆也是中國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點,更是能代表中國建築藝術的一個新的高度。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牆,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
  • 惠安石雕照壁寺院九龍照壁浮雕雕刻
    當我們去一些有古建老宅或者寺院宗祠等地方旅遊時,從大門進去經常會看到一堵牆,這是中國古建築獨有的特色構建——石雕照壁。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石雕照壁圖片大全上雕刻的圖案大多數都是「浮」起來的,而且栩栩如生,很是吸引人。出現較為頻繁的就屬寺院九龍壁照壁了。
  • 新藝術運動中的歐洲古典建築
    這種將古典樣式注入建築、雕塑、繪畫和日常生活等領域的藝術潮流,在一種非普及的氛圍中在歐洲各國出現,在法國名為「新藝術運動」,在德國則被稱為「青年風格」。但由於養育這古典之花的土壤已經在新知識和新觀念的錘鍊下異化,所以新藝術運動中的建築樣式其實已經與之前時代的建築有所不同,帶有一種植物和生物或分或合的奇幻形態。正因它處於傳統與現代的交界,所以人們從中既可以回望過去,也能看到未來。
  • 試論: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的政治化
    根據前述建築藝術精神屬性的三個層級,實用 性建築因其與物質性的緊密相關程度而處於精神屬性的較低層級,而宗教性建築則可以看作是處於 建築藝術的最高層級的,因此,宗教建築是西方古典建築體系的重心,在西方建築藝術中佔主導地 位.
  • 【水岸華庭】照壁,照見新中式建築氣度非凡
    中國傳統建築中,以細節見證匠心,以照壁為引,一藏一掩之間,營造出外界與家的「儀式空間」,也雕琢出中國人思維情感體系中的「歸家符號」。專屬皇權貴族的禮制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照壁又稱為影壁,是中國傳統院落大門內外的一道屏障。雖是一面牆,但照壁在設計上充滿考究,靈動而富有表達欲,猶如書的序言一般,以點概面,成為建築的序言。
  • 古希臘美術中古典時期的建築的藝術風格及特點
    在這個時期,古希臘藝術的各個門類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這個時期的建築和雕塑成就尤為突出,對後世的影響也是非常深刻深遠的。(圖一·雅典衛城)古典時期建築和雕塑都對後世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在這兩個階段中,古希臘建築貫穿始終,而在古希臘建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其使用的三種不同的柱式了,多利亞式、愛奧尼亞式以及科林斯式。
  • 「千古蕭牆」——中國傳統建築中的影壁藝術
    中國傳統建築歷史悠久,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各有差異,但也有著共同的特點。在過去老北京的四合院或宅院大門內或外都有一堵牆,是什麼作用呢?本期,我們來了解中國傳統建築中的「影壁」,看古人的建築設計思想。
  • 「南軒照壁」冠絕海南,瓊北火山巖影壁陽雕藝術登峰造極的代表作
    立於村頭不遠的南軒照壁,又稱影壁,為王訥故居前院的影壁,具體年限已不可考;但依據王訥生前的軌跡,大體推斷始建於明代未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照壁獨立村中,看上去有一種「鶴立群雞」飄逸感,也見證著瓊北火山古村落農耕與建築文化近千年來的薪火傳承。
  • 中式現代式庭院,傳統建築與現代化相結合的中國古典庭院
    中式現代式庭院,傳統建築與現代化相結合的中國古典庭院中式庭院 中式門樓隨著中國城市化和城市國際化的到來,房地產開的中式庭院樓盤均採用了景觀優先的設計理念,毫不猶豫地投入大量資金來建設社區的景觀帶,建造涼亭,溫暖的庭院和植物項目中各種珍貴的樹種,兩米長的露臺花園,雙人大堂和前院的設計充分確保了業主的隱私和尊重。
  • 地理 | 屯溪新安江照壁
    也許稱得上是中國最美麗的河流。「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前人不惜用這樣的詞句來讚譽著它。一年四季,新安江水清澈澄碧,蜿蜒群山迴繞纏綿。詩仙李白在他那著名的《清溪行》中吟唱「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也就像所有長江大河對民族文化的哺育一樣,發軔於休寧縣流口六股尖的新安江也深深地影響著徽州的地域文化。
  • 「會說話」的大理照壁-「太尉平章」由來
    、藝術審美與情懷,白族民居建造考究,飛簷鬥拱、雕梁畫棟、詩詞彩繪、植樹種花......可以說白族人是用文化在建造自己心靈的安放居所,文化涵養隨處可見!大戶人家段氏後代照壁的歷史由來照壁,是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一部分,歷史悠久
  • 中式家具代表中國古典建築裝飾設計藝術風格
    中式家具秉承中式風格以宮廷建築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建築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風格,氣勢恢弘、壯麗華貴、高空間、大進深、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造型講究對稱,色彩講究對比裝飾材料以木材為主,圖案多龍、鳳、龜、獅等,精雕細琢、瑰麗奇巧的特點,集藝術、養生、收藏價值於一身。
  • 小議:中國現代建築中的古典元素
    中國的現代建築中大多數都是前一種多元文化的產物,但不乏有一些還是有很多精彩的部分是吸取中國古建築精華內容而產生的形式,它們就分別體現在建築的外觀、造型以及空間、規劃等方面。 中國的建築,特別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大土壤中生長、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 白族,一個一看照壁,便知姓氏的民族
    語言文字·文化藝術白族有自己的語言,稱為「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白族和漢族交流密切,因而白語中也有不少漢語詞彙,千百年來,漢字一直是白族人通用的文字。居住環境白族是個酷愛藝術的民族,在他們的居住建築上就能充分體現出來。一般的建築形式是:「兩房一耳」和「三房一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