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謝靈運詩說宋文帝君臣登「北固」

2020-12-15 鎮江金山網

宋文帝像

北固雄姿

□ 喬長富

在鎮江北固山的歷史上,曾經有好幾位皇帝登臨過「北固」(指北固山北峰,下同)。這是北固山以至鎮江歷史文化中的大事。所以,一些介紹北固山的作品中往往都說到此事。不過,有些說法有真有假,還有所遺漏。例如,說到六朝幾位皇帝登「北固」的情況,有的著述就舉了劉備、孫權、宋武帝劉裕和梁武帝蕭衍,卻遺漏了宋文帝劉義隆。事實上,說劉備、孫權和宋武帝登臨「北固」,不是依據《三國演義》,就是依據前人誤說(詳後),而宋文帝登臨「北固」卻是實有其事。為此,筆者擬就這個問題說點個人看法。

「從遊」詩表明

宋文帝君臣曾登「北固」

《從遊京口北固應詔》(下稱「從遊」詩)全詩為:「玉璽戒誠信,黃屋示崇高。事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昔聞汾水遊,今見塵外鑣。鳴笳發春浦,稅鑾登山椒。張組眺倒景,列筵矚歸潮。遠巖映蘭薄,白日麗江皋。原隰荑綠柳,墟囿散紅桃。皇心羨陽澤,萬象鹹光昭。顧己枉維縶,撫志慚場苗。工拙各所宜,終所返林巢。曾是縈舊想,覽物奏長謠。」全詩22句,前8句讚美皇帝登監「山椒」(山巔)即「北固」;「張組」8句寫在「北固」所見春天的美景;最後6句抒發詩人想要辭官歸去的心情。

此詩作者為謝靈運(385-433)。從詩的題目和最後6句看,此詩是謝靈運在朝為官侍從皇帝登「北固」時奉詔所作。從謝靈運本人的仕歷以及他所侍從的宋武帝和宋文帝出巡的情況看,此詩當是他侍從宋文帝出巡時所作(理由詳見後文)。它表明,宋文帝在元嘉四年(427)巡幸「京口」時,曾帶領謝靈運等人登臨「北固」。

「從遊」詩是現知最早詠寫

京口山水的名篇

宋文帝是有確證的首位

登臨「北固」的皇帝

謝靈運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詩人,中國古代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從遊」詩是他的山水詩名篇和佳作。《文選》曾選錄此詩。「遠巖映蘭薄,白日麗江皋」,寫春天「北固」美景,被人們譽為「詩之天然成韻者」(清代王壽昌《小清華園詩談》)。而從京口和「北固」的角度說,此詩則是現知最早詠寫「北固」以至京口山水的名篇。《光緒丹徒縣誌》卷四十八所錄「南朝詩」,第二首就是此詩。而該志所錄第一首謝靈運的《廬陵王墓下作》是傷悼詩,所以「從遊」詩實際是第一首詠寫「北固」以至京口山水的詩篇。而且,從逯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看,也未見有比「從遊」詩更早的詠寫「北固」以至京口山水的詩篇。因此,根據此詩,可以說,謝靈運是現知最早詠寫「北固」及京口山水的詩人。真可謂謝靈運得「北固」及京口山水之助而詠寫佳作,「北固」及京口山水得謝靈運詩而彰顯其壯麗。不但如此,「從遊」詩又以詩歌的形式記載了詩人隨從宋文帝登臨「北固」的事實,可與史書的有關記載相印證,並補史書之不足,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至於宋文帝登臨「北固」的意義,除了謝靈運所說「示崇高」「昭萬象」的意義以外,還在於,從現知有關確鑿的證據看,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在位時登臨「北固」的皇帝,開創了其後在位帝王登臨「北固」的先例,對於「北固」的發展當有一定積極的影響。對於這一看法,也許有論者會不以為然,他們會說:前人不是說劉備、孫權、宋武帝曾登臨過「北固」嗎?他們都不是早於宋文帝嗎?為此,這裡有必要對前人和今人有關劉備、孫權和宋武帝登臨「北固」的說法略加辨正如下:

1.劉備、孫權登「北固」說。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今天的北固山在六朝時的構成情況。從有關歷史記載看,今天的北固山南峰,東晉時已稱「土山」,北固山北峰則稱「北固」(東吳時期如何稱呼,則未見記載);東吳「京城」及其子城鐵甕城則建於「土山」之上,而「北固」只是「土山」的「別嶺」,到東晉時才在其上「作府庫,儲軍實」(《元和郡縣圖志》「潤州」),可見它在東吳時期還只是一座有待開發的荒山野嶺。由此出發,再看劉備、孫權的情況。據有關史書記載,孫權於建安十三年(208)將討虜將軍府「自吳遷於京口而鎮之」(《建康實錄》)。孫權到京口後是居住於建於「土山」(姑名之為「土山」)之上的京城和鐵甕城之中。因而劉備在建安十四年到京口見孫權,當然會到「土山」之上的京城。從這種意義上看,按照今天的說法,孫權和劉備都曾登臨「北固山」前峰。至於他們會不會登臨「北固山」北峰(即「北固」),六朝以至唐人史籍則未見有說,而按照常情常理說,他們也沒有必要同登一座荒山野嶺。直到明代,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才虛構了劉備甘露寺(寺在北峰,建於唐代)招親,孫權、劉備同登北峰遊覽的情節,但這是「小說家言」,不足為據。如果我們津津樂道於此,並拿來作為孫權、劉備同登北固山北峰(即「北固」)的根據,那就不免要貽笑於大方之家了。再說,孫權在「京城」時,還只是討虜將軍、會稽太守;劉備至「京城」時還只是荊州牧,他們當時都不是皇帝,也不好與宋文帝相提並論。

2.宋武帝劉裕說。謝靈運的「從遊」詩,《文選》「五臣」注以為是謝靈運隨從「宋高祖」即宋武帝登「北固」時所作。這大概是今人說宋武帝曾登「北固」的依據。但是,據沈約《宋書》「武帝紀」所載,宋武帝即位後,他的活動範圍是在首都建康地區,並沒有離開首都出巡至京口,而據《宋書》「文帝紀」記載,宋文帝即位以後,在元嘉四年二月曾「巡幸丹徒」。當時京口屬丹徒。而宋文帝「生於京口」。所以,他既至丹徒就不會不至京口,就有可能登「北固」。

而且謝靈運詩所寫時令為春天,正與宋文帝至京口的時間吻合。所以,近人黃節《謝康樂詩集注》認為此詩是謝靈運元嘉四年侍從宋文帝登「北固」時作。其說可信。不過,謝靈運在宋文帝曾官秘書監,遷侍中(《宋書》「謝靈運傳」)。黃節認為謝靈運當時為秘書監。但是,秘書監是「掌藝文圖籍」,一般不會侍從皇帝;而侍中「掌奏事,值侍左右,應對獻替、法駕出(引者按:指皇帝出行),則正值一人負璽陪乘」(《宋書》「百官志」)。可見侍中是要侍從皇帝的。據此,謝靈運侍從宋文帝登「北固」時當是官「侍中」,而不是官「秘書監」,黃說有誤。

基於以上情況,可以肯定,劉備、孫權登「北固」說於史無徵,純虛附會;宋武帝登「北固」說是前人誤說,也不能成立。因此,宋文帝才是歷史上首位在位時登臨「北固」的皇帝,他的登臨「北固」,比起後來梁武帝登臨「北固」時間早了一百多年。

餘論

前人對於北固山歷史的記載和說法,有真(例如,說梁武帝登「北固」),有假(例如,說宋武帝登「北固」),還有一些真假相混淆(例如,說劉備至建於北固山南峰的「京城」招親是真,但說孫、劉同遊「北固」即北固山北峰,則是虛構)。而論者往往不注意對真實歷史的探求,卻津津樂道於《三國演義》的敘寫。這樣做表面看來似乎能夠吸引遊人,但當人們了解歷史的真相以後,最終會影響到遊覽的興趣。所以,我們在介紹北固山的歷史文化時,首先應當注意求真務實,區別真偽。這樣才能顯示歷史文化的厚重程度,才能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當然,作為具有旅遊功能的名勝,為了增加旅遊者的興趣,在幫助遊人了解真實歷史的同時,適當介紹相關的傳說,也並非沒有必要。但應當以真實歷史為主幹,以傳說之類為枝葉,這樣才能相得益彰,比起乾巴巴的介紹歷史或背離歷史的「戲說」,要妥當一些。

相關焦點

  • 謝靈運是古代山水詩的鼻祖,他的詩使人心曠神怡
    謝靈運是古代「山水詩」的鼻祖,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其始,山水詩乃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為了擺脫自己的政治煩惱,謝靈運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其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勝。
  • 謝靈運:一顆躁動不安的心
    謝靈運在永嘉任上混了一年,索性稱病辭職,回到老家始寧縣依山傍水的別墅裡,和當地幾個文人喝酒遊玩,互相唱和,過起了隱居生活。他在詩中寫道:「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羈雌戀舊侶,迷鳥懷故林。」——《晚出西射堂詩」「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
  • 說得好不如做得好:虛偽的謝靈運
    《宋書·謝靈運傳》 謝靈運曾與顏延之、慧琳道人等人,抱過廬陵王劉義真的大腿,這個「愛文義,而性輕易」的劉義真也很給面子,給他們畫了個大餅,不止一次說:「得志之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慧琳為西豫州都督。」而在背後,劉義真給了個評價:「靈運空疏,延之隘薄」。意思是說謝靈運思想空疏不切實際,顏延之心胸狹窄,見識淺薄。
  • 東晉才子謝靈運,蹬踏謝公屐,吟誦山水詩
    01 生平謝靈運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故乳名為客兒,世稱謝客。幼年便穎悟非常,《宋書》本傳稱其謝靈運十五歲時,去京都舊居作烏衣之旅,受其叔器重,贊曰:文章之美,江左莫及。善書,「詩書皆兼獨絕,每文竟,手自寫之」。他還兼通史學,精通佛教老莊哲學,工於書法、繪畫。宋文帝劉義隆曾稱賞他的詩和字為「二寶」。
  • 酒仙榜|酒傲 · 謝靈運
    謝客是典型的世家子弟、官若干代,曾曾祖父是太常卿謝裒,曾祖父是安西將軍謝奕,曾祖叔父是太傅謝安、衛將軍謝石,祖父是車騎將軍謝玄,詠絮才女謝道韞是他的姑祖母,山水詩首倡者謝混是他的堂叔。所以,如果說別的貴胄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謝靈運來到這個世界只能含鑽石了吧!
  • 山水詩的鼻祖謝靈運,聊一聊謝靈運坎坷的一生
    陶淵明的詩是從天籟之音中走出來的,而謝靈運的詩是從玄學中悟出來的。陶淵明的詩近乎田園之情,而謝靈運的詩融入了山水之道。這就打破了以往詩歌中只是以景襯託情,而是以情入景。在謝靈運之前,詩歌是以寫意為主,描寫物象只是從屬地位。所謂情為主,景為客。而到了謝靈運,則是山姿水態佔據主要地位,陶淵明是在寫意中呈現自然,謝靈運則是在刻畫中表現自然。大抵詩人作品中無斧鑿痕跡的,皆被人稱為神來之筆。
  • 謝靈運是因這首反詩而死的嗎?
    比如一次,謝靈運跟宋文帝飲酒喝大了,竟狂妄地對眾人說:"魏晉以來,天下的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其他人共分一鬥。"看來,除了寫《洛神賦》的曹植之外,天下人都不能入他的法眼。這就是"才高八鬥"的來處。還有一次,謝靈運領一班友人浩浩蕩蕩在會稽遊玩,驚擾百姓,讓會稽太守孟很不滿。
  • 酒仙榜|酒傲 · 謝靈運
    在他眼裡莫說當時,便是數百年間,最厲害的人當屬曹植,他自己次之,其他人則不值一提。這麼牛的傢伙是誰呀?看官們想必已然知曉,他便是那個自視甚高、拿鼻孔看人的謝靈運。謝靈運原名公義,字靈運,幼時寄養在道館之中,小名客兒,故世稱謝客。
  • 山水詩鼻祖南朝謝靈運,為何官場頻頻失意?
    謝靈運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和文學家。一代偉人毛澤東非常喜歡他的詩,並對他本人有過深入研究和評價:「此人一輩子矛盾著。想做大官而不能,『進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願意。一輩子生活在這個矛盾之中。」
  • 山水詩人謝靈運,詩作再美,也需要人品的襯託
    他的詩在江南一帶廣泛散布,很多人互相談論,與大墨客顏延之同為江南最上等文學家。2從小鐘鳴鼎食,待人高傲謝靈運家裡從小條件優渥,但家裡人又嬌慣他,所以,使他養成了擺豪闊、講擺場、狂妄、為人刻薄的習氣。有一次,謝靈運和他的堂兄謝瞻坐車出去玩,謝靈運又生出事端指手畫腳取笑別人。
  • 永嘉:楠溪江謝靈運山水詩之旅上塘站
    這是謝靈運在公元422年時,登永嘉綠嶂山所作詩篇的開端。12月10日,楠溪江謝靈運山水詩之旅採風活動成員來到上塘中心城區東城街道立新村(原寺前村)。    登綠嶂山  此次攀登的綠嶂山,山路未經開發,多險阻,是謝靈運山水詩之旅目前最難攀登的一次。
  • 謝靈運:登池上樓
    鍾蠑《詩品》引《謝氏家錄》說:「康樂(謝靈運襲爵康樂公)每對惠連(謝惠連,靈運之從弟),輒得佳語。後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故事的真實性如何暫且不論,這一聯詩的名聲,看來確是不小。但也有人提出:這二句實在很平常,沒有什麼可誇耀的。究竟應如何看待,頗可稍加分析。
  • 山水詩人之宗——謝靈運
    謝靈運在會稽郡,在那裡修建房屋和莊園,前瞰秀水,後背大山,極盡幽深靜謐的風致。他和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逍遙放縱,作詩為樂,他每一首詩被傳到京城,無論貴賤競相傳抄。遠近四方的人非常仰慕他,一時間名噪京城。景平二年(424年),劉義隆登基為帝,並於元嘉三年(426年)誅殺權臣徐羨之等人,隨後調任謝靈運為秘書監,但兩次召見,謝靈運都沒理睬。
  • 謝靈運:中國最早的旅遊博主,「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典範
    就是這段時期,謝靈運寫下了「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明月」「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等詩句,雖然這段時間謝靈運沒有為官,但是他寫山水詩的名聲在民間廣泛流傳,這也奠定了謝靈運山水詩鼻祖的地位。正當謝靈運在自家新別墅自娛自樂的時候,他最尊貴的粉頭——宋文帝劉義隆上線了。
  • 謝靈運:始於才華,終於任性,中國第一位山水詩人的作死人生
    與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作詩飲酒,「縱放為娛,有終焉之志」。謝靈運又確乎才華出眾,他在永嘉遊玩和會稽隱居期間,創作了大量的詩歌,這些詩文一經傳到京城建康(今南京),立刻被廣為傳頌,京城無論貴賤,爭相傳抄。由此,謝靈運更加聲名遠播。
  • 公元433年,一代「作死大王」謝靈運結束了他狂傲不羈的一生!
    因為晉代沒有一本完整的史書,宋文帝叫謝靈運寫《晉史》。結果整整兩年,謝靈運連大綱都沒寫完,宋文帝十分惱怒,但因為他才華橫溢而赦免了他。但他不領情,宋文帝屢次召見他,謝靈運連理睬都不理睬,宋文帝一氣之下將他貶為永嘉太守。
  • 穿著登山鞋的謝靈運
    高貴的門第,在謝靈運,是好事,更是壞事。少年時,接受良好的教育,才學出眾。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高踞北京,匍匐溫州,情形是不同的。北京精英薈萃,高人云集,北京打響了,全國就打響了。溫州就缺少交流,缺少指點,目光不能遠大,才華終於枯萎。富貴青年謝靈運,在南京走動,周邊總是才華橫溢之人。
  • 恃才放縱,終遭誅戮——山水詩人之宗謝靈運
    謝靈運在會稽郡,在那裡修建房屋和莊園,前瞰秀水,後背大山,極盡幽深靜謐的風致。他和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逍遙放縱,作詩為樂,他每一首詩被傳到京城,無論貴賤競相傳抄。遠近四方的人非常仰慕他,一時間名噪京城。
  • 曹子建才高八鬥,謝靈運得一鬥;5首詩告訴你為何謝靈運佔一鬥?
    南朝謝靈運(385年—433年),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
  • 謝靈運滿腹才華,性格灑脫,不受禮教束縛,被人誣陷致死
    謝靈運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祖父謝玄在淝水之戰中功名赫赫,官至車騎將軍。父親謝換天性遲鈍,做過幾年秘書郎,很早就已亡故。謝靈運自幼聰穎敏悟,謝玄對他非常喜愛,曾對親友們說:「我生下謝瑍,謝瑍的兒子為什麼就不能和我一樣呢。」謝靈運從小就喜歡學習,博覽群書,文章寫得奔放俊美,被人們譽為江南第一。成年後襲封康樂公,人稱謝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