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向宇)2019年7月19日,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蘇州市留園管理處聯合主辦的《姑蘇墨韻——蘇州古典園林書條石拓片特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群賢堂展廳揭幕。展覽展出蘇州古典園林書條石拓片36張、書條石殘碑1塊、拓本3套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側面體現蘇州古典園林在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取得的成果。令觀眾在領略書法藝術、品味蘇式美學的同時感受天堂蘇州·百園之城的迷人魅力。
墨石為契 證古典園林盛景
古人在山水園林中與書畫為友,晨昏明滅裡與天地共沐清輝,日日如詩,千年積澱,構築了今日蘇州百園之城繁華盛景。蘇州有園林之美,又具山水之勝,其文人寫意山水園林的藝術特徵,除了用山水、花木在營造景觀方面達到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外,還有一門獨特的人文藝術景觀,就是書條石。
江南水鄉梅雨季節水汽氤氳,園林長廊易遭受風吹雨打,紙本易受潮不耐,不適宜張掛字畫。於是,能夠鐫刻書法作品的石板應運而生,由於其形狀多為長條狀如打開的書簡,故名「書條石」。舊時園主愛書法、愛刻石、愛藏名帖,書條石多為園主邀請著名工匠勒石,安置於走廊空白牆壁上,以供觀賞。書條石的內容既包括詩詞、題跋,更成為研究園林歷史變革的重要資料,兼具藝術價值與史料價值。書條石在歷史長河之中屹立不倒,逐漸成為蘇州園林山水之外又一不可忽視的藝術瑰寶。徜徉於優美清幽的古典園林內,很難不被書條石這道雋永的風景線所吸引。
本次展覽展出的留園二王法帖書條石拓片令廣大觀眾得以近距離品味書聖王羲之的藝術精髓。除此之外觀眾還可欣賞品鑑藏於虎丘、獅子林、環秀山莊、滄浪亭、耦園、怡園、網師園、藝圃等園林內的代表性書條石拓片,一睹其積澱的藝術之美和人文精神。
大家雲集 賞書法藝術瑰寶
松間聽琴,泉下烹茶,文人居室,君子之象。展覽匯集王羲之、米芾、文徵明等書法大家的作品,涵蓋唐、宋、元、明、清諸家流派,篆、楷、行、草競相紛呈,法帖、園記、圖像、題詠等形式多樣,同時精選7座世界文化遺產園林拙政園、網師園、獅子林、環秀山莊、滄浪亭、耦園、藝圃及中國大運河(蘇州段)遺產點虎丘山風景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怡園的特色書條石、碑刻、摩崖石刻拓片,帶領觀眾穿越時間,跨越流派,進入一場流淌在山水園林之間的美學對話和文化盛景之中。
蘇州園林中留園書條石數量最多,共計379方(置於園內廊壁牆上),內容豐富,鐫刻精美,品質上乘,統稱為《留園法帖》。其中王羲之縱筆書寫的《破羌帖》結字峻美,筆意練達,筆法入神,骨肉相宜。宋代米芾在收藏王羲之《破羌帖》、王獻之《十二月帖》、謝安《八月五日帖》後欣喜若狂,遂將書齋取名為寶晉齋,盛讚此帖為「天下法書第一」。而王羲之筆下流美暢達的《成都城池帖》和成都聯繫密切,信中王羲之向周撫詢問成都護城河、城垣、門樓修築者的情況,可見王羲之對成都悠久的歷史感到神秘而嚮往,書法風格也呈現"去古質、顯今妍"的面貌。
與留園並稱「中國四大名園」的拙政園同樣留下數目可觀、價值頗高的書條石拓片:置於拙政園倒影樓下拜文揖沈之齋內的《王氏拙政園記》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文徵明撰書,清光緒間錢新之(清代刻碑藝人代表人物)重摩。「吳門四才子」、「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行書和小楷,極具晉唐書法的風致。同樣置於拙政園倒影樓下拜文揖沈之齋內北面的銀杏木屏門刻,為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的《無根竹圖》及題詩。這幅《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即他任山東濰縣知縣時所作,寥寥幾筆竹葉,簡練幾句詩題,託物言志,讓人倍感其中蘊藏著的深刻思想、濃濃情意。
名園為媒 促吳蜀文化交流
《姑蘇墨韻——蘇州古典園林書條石拓片特展》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名園印跡系列展之一,該系列展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各大古典園林攜手推出、承載深厚文化底蘊與時代印跡的名園巡禮,以不同園林文化主題為載體,講述其歷史變遷及藝術特色,旨在喚醒觀眾對名園的記憶並煥發欣賞古典園林的新活力。
此次展覽在在巧思構建之下完美呈現「復刻古典」,也是我館積極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從文博業內的單一類型交流到向全景開放的旅文+展覽業態做出進一步嘗試與推動,兩地文化在互動過程中的交流與碰撞,為今後更加深入的合作提供了新的視野和思路,也為成、蘇兩地架起了區域互鑑、協同發展的橋梁。
展覽將持續到8月30日,全程免費向公眾開放。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姑蘇墨韻——蘇州古典園林書條石拓片特展》
展覽地點: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群賢堂展廳
展覽時間:2019年7月19日至8月30日
溫馨提示:本次展覽免費,需購買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