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仙是神話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這一角色非常龐雜,眼花繚亂。神話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稱號,包括神、仙、聖、佛、菩薩、羅漢等等,我們只知道這些都是神仙,但並不清楚都是些什麼神仙。本文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

一
其實,神、仙、聖、佛、菩薩、羅漢這6個稱號並不在一個體系裡,它們包括了儒釋道三個系統,其中神、仙是道教體系,聖是儒教體系,而所謂的佛、菩薩、羅漢這屬於佛教的體系。

首先,神、仙的稱號是中國獨有的,是中國本土概念,後來神、仙兩個概念合二為一併被道教吸收。不過,神和仙還是有區別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沒有辦法修煉而成的,而仙則是世俗中修煉得道之人,和神一樣能夠長生不老。

聖的稱號,是專對有「特殊貢獻」的凡人而設置。古代儒教盛行,孔子就被尊崇為文聖人,而武聖人就是關公,前者是為了紀念他對中國文化發展做出的貢獻,後者是因為為人的正直忠義。

二
佛、菩薩、羅漢這三種名號來自西方佛教。是佛教專用的「領導名詞",其他的宗教都沒有這種稱呼。
佛的本意是覺者,最早的時候,專門用來指代釋迦牟尼,是一種尊稱。後來大乘佛教興起之後,將佛作為修行階段的最高成果。佛的概念擴大,不再單指釋迦牟尼。佛能夠實現無餘涅槃,從而跳出輪迴,不再受生老病死之苦。小乘佛教裡能修到最高階位的是羅漢位。大乘佛教能修到最高地位的是佛位,號稱能普度眾生。這是大乘與小乘的根本區別。

菩薩,是介於佛與羅漢之間,地位低於佛高於羅漢。一般記載,菩薩都是佛的親傳弟子。菩薩的本義是覺有情,在小乘佛教當中,指的是釋迦牟尼成佛以前的狀態,在大乘佛教當中,是僅次於佛的修行果位,處於這種修行果位時,需要再入輪迴,幫助佛教化世人,功德圓滿之後,就可以升級為佛。

羅漢的本意是無煩惱。在小乘佛教當中,是修行的最高果位,可以退出輪迴,享受天人供奉。但在大乘佛教當中,是修行的最低果位。大乘佛教認為羅漢的涅槃是有餘涅槃,不能真正退出輪迴。在功德享受完畢之後,還要再入輪迴,二次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