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一段忘記不了的童年,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腦海裡。城裡的、農村的,山區的、水鄉的,都會有不同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多人都會去尋找那段曾經的記憶,用不同的方式去回味它,有時總感覺是那麼的美妙。
今天咱們來說一種水產品,它可是很多農村人兒時的回憶,只是那時候當它是一種害蟲。曾當它是「害蟲」,如今泡酒是美味,15元一斤,卻少有人養殖。
這就是螃蜞,淡水產小型蟹類,螃蜞可不是它的正式名字,螃蜞學名相手蟹。對於螃蜞,很多南方的小夥伴都不會陌生,在農田邊的溝渠裡,螃蜞特別的多,當小夥伴們接近它的時候,它會快速地爬進洞裡,然後調轉身體,兩個小眼睛對著外面觀察情況。要是用小木棍去碰它一下,它立馬就鑽到洞的深處了。在印象中,兒時每一個季節都可以看到螃蜞,即使是秋冬季節,溝渠裡的水完全乾枯了,它也會照樣出來活動,只是身上沾滿了溼漉漉的泥土。
它雖然好玩,可在大人眼裡,螃蜞可是一種農田裡的害蟲,當農田裡有水的時候,它會在農田裡打洞,把農作物的根莖裡的汁液全部吸光,導致部分農作物死亡。螃蜞的打洞能力特別的強,要是田埂被螃蜞打通了,會導致農田裡的水慢慢流失,對於農作物的灌溉十分的不利。這麼多洞穴,對於溝渠的田埂也是一個極大的破壞,記得那時候大人每年都有幾次要修補農田和溝渠的田埂,主要就是為了填補螃蜞挖掘出來的洞穴。
那時候修補溝渠抓到的螃蜞,大人們都會拿回來給小夥伴們當美味來吃,也就只有小夥伴們才會吃,那時候的螃蜞都特別的小,基本沒啥肉,連最大的兩個鉗子都是連殼一起咬碎後嘗個新鮮,對於那個還沒解決溫飽問題的年代來說,螃蜞真的不算是美食。而如今卻不一樣了,螃蜞忽然間成為了香饃饃,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後,對於美味的要求漸漸多了,特別是野味。像螃蜞這種純野生的野味,就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中,最為鮮美的製作螃蜞的方法是用黃酒做成醉螃蜞,這樣的螃蜞味道鮮嫩無比,香味濃鬱,要是在春節後或者秋季時抓獲的螃蜞,最為鮮美,一些人甚至把它和大閘蟹相提並論,也許一些人只是為了尋找兒時的那種味道。只不過在市場上很難見到新鮮的螃蜞,只有一罐罐做好的醉螃蜞,偶爾有新鮮的,市場上一斤也要15元左右了,難道是沒有人養殖?
其實,螃蜞很少有人養殖,雖然在農村的溝渠裡、田埂邊很少見了,但是在江河的灘涂上卻非常多,尤其像蘆葦蕩裡特別多,就比如長江邊的灘涂上就特別多,有人專門在晚上去抓螃蜞,夏季的夜晚氣候十分悶熱,螃蜞都會鑽出洞穴納涼,晚上電筒照到之後,螃蜞也不會有感覺,直接動手就可以抓到很多。這也是市場上很多螃蜞的來源,而且也夠市場供應了,這才會造成在養殖業中幾乎沒有人養殖螃蜞。以上就是關於螃蜞的介紹,不知道您對螃蜞有印象嗎?歡迎您的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