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古詩、文言文,其實都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來理解古代漢語的表達方式。也就是把故事、文言文表達的意思學通、弄懂。小學階段的文言文篇幅都比較短,較於中學的文言文節選,更多的是考察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小學階段的文言文題材也已敘事、講道理、人生體會為主,到了中學,選材更廣泛,文章不光是講淺顯的道理,我們還要學習歷史背景,去體會作者對世事的討論,對人生的思考還有自然的理解,這也是為什麼中學的文言文更難學。
我們在語文資料的選取上,往往以練習冊的形式,去刷題。文言文學習也是一樣,白話文對照原文,做練習,背考題。不少中學生以為文言文考的就是翻譯,只要我把白話文看懂了,不就能會做翻譯了嗎?有這樣想法的同學,卻總在翻譯題上失分。事實上,中學的文言文考題更多是語法常識,實詞、虛詞的用法,作者的情感表達,關鍵詞該如何翻譯等等。想把文言文學好,必須長期積累,沒有堅實的基礎,是很難在考試中不失分。小島老師想分享一個深度學習文言文的計劃,希望同學們都能借鑑,並且運用到自己的語文學習中。
1、 整理資料,修辭手法開始
在每一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們會根據每個單元出現的文言文,進行知識點整理。也就是學完一個單元,我會帶著同學們把之前所有的文言文修辭語法都進行梳理。根據考試的出題規律,中小學階段的文言文考點,以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考點為主。包括詞類活動、古今異義等等,這些生字詞的重要是文言文實詞。
文言文動詞的活用只有一種,就是使動用法。所謂使動用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物並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例如: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前後的來都是謂語動詞,而這個動作並不是主語所發出的,而是主語使賓語「遠人」施行來的行為,即使來的意思。這就是使動用法。
2、文言文實詞,每天學1個 4個月完成
中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實詞大概有120個左右,文言文實詞是考試常見的考點,想把實詞把握好,我們就需要積累,每天學習1-2個文言文實詞,一個學期的時間,就能把整個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實詞都學完,確保在六年級之前,把實詞梳理1-2遍,那麼文言文的考點掌握就有八成了。
什麼是文言文實詞呢?詞語中含有實際意義的詞,實詞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即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詞。一般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及代詞。不能充當句子成分的詞叫虛詞。可以把功能作為主要依據,認為能夠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是實詞,不能充當句法成分,只有語法意義的就是虛詞。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四個主要特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2、 培養鑑賞評價的能力,熟讀課文
把文言文的基礎打牢,我們就可以做拉分項目的學習計劃了。其實在小學階段,文言文主要是考解意,一段文言文用現代漢語怎麼翻譯和解釋,這是考小學階段的辨析。到了中學,文言文要考鑑賞評價,也就是深意理解。深度學習計劃的目的就是學習文言文如何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要去了解古詩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等等。對於課文要熟讀,深化課文的內容,結構的理解。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鑑賞能力,多做課外閱讀。
語文學習過程中,文言文是重要的一個學習環節。除了培養學習興趣,積累常見的詩詞虛詞的用法,培養文言文的語感,深度的學習計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遵循學習過程由易到難的規律,為學好文言文增加學習信心。關於如何學好文言文,大家都有什麼學習經驗分享?歡迎一起交流學習,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