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三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你嗎?

2020-12-21 白衣居士念佛

佛說一切眾生都是因地的菩薩,每一個人都是未來的佛,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教並不注重形式,而最看重的是你的做人和行願,一個人連人都做不好,你說你信佛,那是對佛的侮辱。

我們信佛,學佛修道就要按照佛的吩咐,遵守戒律,讀誦經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燒香拜佛,卻不按照佛的教誨去做事為人,甚至做了壞事而祈求佛祖的保佑,只能是背道而馳,與佛越來越遠,永遠不會感應道交,諸佛菩薩也不會保佑你。

自助才能天助,一個人做人才是第一位的,只有把人做好了,學佛修道才有基礎,才會有人天相助,如果能夠配合見地戒律,能夠精進修行,一定會花開見佛,修行能有成就。

有一句話說: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還有一句話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生活中這三種人,即使不拜佛,也離佛最近,他們的行為就是諸佛菩薩的行為,令人尊敬佩服。

一、永遠慈悲善良的人。

諸佛菩薩都是慈悲的,能夠象父母那樣愛護每一個眾生,善待每一個眾生,不講條件,無怨無悔,生活中,我們的身邊如果你仔細觀察,有很多這樣的人,能夠慈悲喜舍,幫助別人救助別人,犧牲自己,這樣的人就是佛菩薩再來,離諸佛菩薩最近。

這個世間最為稀缺的就是善良,一個人從來不因為對生活的失望,別人對自己的誤解和冷嘲熱諷,把善良能夠進行到底,無怨無悔就是真正的善良,也是真正的修行。

學佛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善根」,一念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一念為惡,福已遠離,人心就是一個磁場,存好心做善事,就會吸引善人好事,如果心懷惡念,胡作非為,就會吸引壞人惡事,惹禍上身。

人生不過是一念之間,一念為善就是天堂,一念為惡,就是地獄;人善人欺天不欺,善良之人終得善果;一個人永遠慈悲善良,就與諸佛菩薩一樣有大悲大願之心,能夠濟世利人。

二、救生放生的人。

諸惡業中,殺生最為第一;諸善業中,放生最為第一,生命對每一個有情眾生來說都是第一位的,貪生怕死是每一個生命的本能,離苦得樂是每一個生命最為渴望的事情。

世俗之人,往往為了口腹之慾去殺生害命,不去尊重別的生命愛護別的生命,結了惡緣種下了惡因,倘若一個人能夠放生,憐憫別的生命,甚至出錢買生放生,就是菩薩慈悲,也是一個人的吉祥之兆。

生活中很多時候,有的人遇到了生命危險,比如說遇到了水火災害,有的人能夠不顧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能夠救助別人,這樣的人就是了不起的行為,有高尚的德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樣的人就是諸佛菩薩的心腸和作為。

一個人即使不信佛,不拜佛,能夠做到慈心不殺,尊重每一個弱小的生命,就有了慈悲的情懷,離諸佛菩薩最近。

三、能夠積德行善的人。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一個人能夠積德行善,把善良落到實處,為了社會做公益,不後悔,不求回報,甚至做了好事從不留姓名,就是積德行善之人,一定有自己的修養和做人的境界,這樣的人即使不拜佛,也離佛最近。

一個人真正的善行,不是為了名利,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賞,善欲人知,已非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一個人能夠積德行善,是把自己的善行當成理所當然的行為,而不是為了沽名釣譽。

積德行善之人,有自己的願力和作為,相當於佛家的「行願」,能夠在世俗中有非凡之舉,此豈非聖人哉?能夠犧牲自己,默默地奉獻自己,能夠利益眾生,就是菩薩發心,值得我們欽敬。

學佛修道,修得是自己的心靈和行為,能夠存好心做善事,就是修行的第一步,以上三種人即使不拜佛,也離諸佛菩薩最近。有沒有你?

相關焦點

  • 這三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
    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一個人如果心不清淨,即使天天拜佛,也離佛很遠,背道而馳,一個人如果為了利益天下眾生,肯犧牲自己,奉獻自己,即使不拜佛,也在做如來事,斯人就是佛菩薩。佛學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基礎之上的,一個人如果拜佛,卻不相信因果,就是自欺欺人,這樣的人即使遇到佛菩薩,也會當面錯過。一個人學佛修道,是智慧的成就,是道德的成就,不要以為天天拜佛就會有成就,這三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一、慈悲善良的人。
  • 佛教: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
    佛最大的願望是拔除眾生的苦惱,給予眾生快樂,所以佛教為我們提供了快樂的源泉。但我們的認知往往正好相反,比如說:「佛教提倡行善積德,這我還是贊成的,進一步了解一下或許有好處。但是,切莫過於投入,如果因為信佛而放棄人生的快樂,那就太不划算了……」佛不會強行改變一個人,只要你願意,這種意見可以保留到你放棄它為止。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內心與佛心契合,才能離佛最近。那些「口念彌陀心散亂之人」,就是抱佛的大腿,也無用。求取感應,不是看你表面多虔誠,而是你骨子裡是否真善良。離佛最近之人未必都是信佛之人,這四種若,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
  • 這四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你嗎?
    很多人一輩子信佛,但是當提及佛菩薩到底在哪裡,卻愣住了。大多數人的回答往往都千篇一律,在寺廟裡。對嗎?寺院裡供奉的只是一尊尊泥塑佛像,是我們的信仰使其賦有神聖和靈性。但其實,佛教認為,佛菩薩不住在寺院,不要覺得自己整天守在佛像前,就離佛菩薩最近、佛緣最深了。
  • 佛教: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是你嗎?
    很多人都有此疑惑。多數人誤將佛視為神靈,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也誤認為佛就住在寺院裡,其實不然。佛是覺悟的人,而寺院裡供奉的佛像是用泥雕塑的,是為了方便大眾修行,而非真正的佛菩薩,我們信佛不可著相,執著了就會產生顛倒妄想。「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其實佛菩薩就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有佛,佛就在我們身邊;心中無佛,就是天天燒香磕頭,也離佛最遠。
  • 佛說: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你嗎?
    提前佛教信仰,大多數人都有。逢年過節,寺院裡的香客也人滿為患。人們都搶著燒香拜佛,搶著做功德,希望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與保佑。難道香燒的越多,供養物品越多就越虔誠,越有功德嗎?當然不是。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燒香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
    與佛無緣的人,佛菩薩再想度也是無能為力。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今生若想與佛結緣、遇佛得度,需要自己修得大善根、大福報,沒有福報的人,縱使有緣幸識佛法,也難生法喜心,甚至詆毀、厭棄,加深業障。緣分不足,燒香拜佛也是徒勞。
  • 這四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沒有你?
    我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很多善信都熱衷於到寺院裡燒香拜佛祈福,尤其是初一、十五或者寺院裡舉行法會的時候。很多人念了一輩子佛,燒了一輩子香,可是當問及佛菩薩到底在哪裡時,卻仍舊愚痴地認為佛菩薩就住在寺廟裡。這就著相了,也是一種無知和迷信。
  • 佛教:有五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是你嗎?
    常聽到這樣一句禪語,「學佛三天,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似乎表示,學佛越久,反而離佛越遠了。事實果然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學佛絕不是口頭上的功夫,而是踐行佛陀的言傳身教。很多人對佛法有誤解,認為學佛就是拜佛念經,只要多磕頭、多誦經,就能得佛菩薩加持,乃至所願皆滿。如此學佛,實際是把世俗中的煩惱習氣,帶到了佛法當中,不會有絲毫幫助,反而障礙修行,當然離佛也就越來越遠了。但是,世間有這樣五種人,他們不拜佛上香,卻離佛最近,看看是你嗎?
  • 這3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
    佛在哪裡?佛不住在寺院裡,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心中有佛、佛自在;心中無佛、佛難求。有那句禪語: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學佛修行修的是自己那顆心,信的是因果,而不是迷信佛菩薩神通,妄圖走捷徑。
  • 佛教:有3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更近,看看有你嗎?
    許多人信佛信的很虔誠,甚至日日待在佛菩薩像前,燒香禮佛、恭敬無比。如此,便是佛緣最深、離佛最近之人嗎?未必。真正有佛教信仰、心中有正法的人,不是讓你流於形式,不是做樣子,而是用心,這個心念的力量最可貴、最重要。
  • 這5種人,不用燒香拜佛,也離佛最近,看看有沒有你?
    有人問,我們整天燒香拜佛,佛到底在哪裡?佛住在寺院裡嗎?天天住在寺院裡,是不是就離佛最近,最能得到佛菩薩保佑呢?寺院裡的佛菩薩只是塑像,莊嚴的寶像可以起到好的表法,利益大眾。但若執著於表相,那是顛倒妄想。佛不住在寺院,佛就在我們心裡。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拜佛,也會得到諸佛菩薩的保佑,有你嗎?
    一個人信奉佛法,就要做到「信受奉行」,首先信得過,然後才能接受,能夠在生活中履行佛的教誨,這樣修行才會有進步。佛教最注重因果,一個人信奉佛法,就要相信善惡因果,真實不虛,以下四種人就是不拜佛,也會得到諸佛菩薩的保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四種人種下的是善因,所以得到的一定是善報。
  • 佛教:有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沒有你關係到你一生
    佛教:有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沒有你關係到你一生。有人不管是信佛的也好,還是不信佛的也好。有時逢廟必進,遇佛必拜。當然恭敬心拜佛是有功德的,功德中可能還有福報。但是有的人把佛當成了「神」來拜,認為只要多拜佛,所求都能求到。
  • 佛說:這五種人,不用燒香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是你嗎?
    什麼樣的人與佛有緣、離佛最近?是那些天天住在寺院裡的?還是天天燒高香、拜大佛的人?都不是。佛門裡有句禪語,「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真正的佛菩薩不住在寺院,而是住在我們的心裡。
  • 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是你嗎?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句偈語很多人都知道,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佛就在我們的心裡,心中有佛,則佛時時處處都在;心中無佛,就是天天守著佛菩薩像,也是離佛最遠之人。信佛,信什麼?信因果。懂因果、知敬畏的人,才是真正明了佛法的人。
  • 佛教: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嗎?
    有的人,每日去佛寺供佛,但仍深陷業火,有的人,從不拜佛,便能受佛祖的保佑。這是為什麼呢?那些人,每日去佛寺,心中常念佛主,卻不停的造業,自然得不到佛祖的保佑,而那些不拜佛卻受到保佑的人,往往一言一行,都謹遵佛主的教導,佛主自然願意待在他們的身邊,保佑他們。
  • 佛教:這六種人離佛最近,有你嗎?
    佛在何處?他離我們遠嗎?想必大家對於佛在何處的這個問題,皆被這句話帶偏過。是什麼話呢?那就是道濟禪師所講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佛在我們心中,這並不假,但假的卻是,心中無佛。一個心中有佛的人,它其實也並不會有著「佛在何處」的這一想法。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燒香拜佛,也佛緣極深,看看有你嗎?
    什麼樣的人是與佛有緣、佛緣深厚之人呢?我想可能很多人會說是那些天天到寺院裡燒香磕頭、天天守在佛菩薩像前、日日念佛號的人。其實我們說,離佛菩薩最近,不是表面上距離的遠近,而是內心的距離。《六祖壇經》裡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佛教:有7種人可以不拜佛,但卻離佛最近,有一種就要祝福你了
    佛教:有7種人可以不拜佛,但卻離佛最近,有一種就要祝福你了。我們燒香不是佛菩薩要聞得,而是表法的。數千年來,香與佛教的發展唇齒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禮佛的最高敬意。以香供佛或供養經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