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跨文化傳播與文化安全

2020-12-19 網易新聞

(原標題:廣告跨文化傳播與文化安全)

  跨區域傳媒把中國文化全方位推向世界舞臺,又讓西方文化如萬花筒般展現在中國人面前,中西文化的互動不再僅僅是文化精英「推行」的事情,而是活生生地發生在每個中國人身邊。
  與一百多年前相比,中國的傳播媒介不再只是被動地模仿西方傳播媒介,而是與西方傳播媒介展開了廣泛、平等的交流與合作。但真實的情形是,西方傳播媒介以資本主義方式瓜分著全球媒介市場,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同時向中國大量傾銷文化產品、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這其中所產生的效果雖不能量化,但無疑累積了整體的文化作用。廣告正是以這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
  一、廣告跨文化傳播所帶來的問題
  當前品牌競爭已成為經濟競爭的決定因素,而決定品牌價值的背後是文化支撐,以品牌支出為代表的全方位輸出已成為國際資本大流通的亮點。同時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帝國主義的珠聯璧合,呼應進軍,正在造成弱勢民族文化的「斷裂」,附加於商品之上的西方文化正在成為世界性的文化,弱勢民族文化也正在面臨生存威脅。
  我們認為,各民族個性化的文化傳統和文化選擇應該而且必須得到尊重。廣告作為物質文明與不同價值觀傳播的重要陣地,更多地表現為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衝擊,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窗口。
  二、廣告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滲透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可口可樂、耐克、萬寶路、麥當勞等品牌的廣告宣傳,這些品牌已成為美國文化的代名詞,使消費者潛移默化地體驗著美國的文化。
  不過,雖然美國消費文化在全世界大行其道,但並沒有出現弱勢文化消亡的現象。相反,各民族國家不同的文化滲透中,越來越重視對本民族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文化是一個民族經過長期的共同生活積澱而來的,它根植於民族心理中,更偏重於精神意識層面,不會輕易質變。各國不同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滲透與融合,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與手段,廣告無疑是影響力最大的傳播形式之一。
  三、跨文化廣告傳播給我國文化帶來的機遇
  通過廣告傳播,應在更大程度上借鑑、吸收世界文明的先進成果。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由於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發達國家在中國進行的廣告傳播,給我們帶來了物質文明與先進的理念,並融入我們的本土文化。
  其次,世界成功廣告都是通過傳播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廣告傳播的背後總是伴隨著本土文化的輸出。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了卓越貢獻。所以,我們應始終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作為廣告傳播的主要內容,將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傳播出去,使它成為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
  第三,以積極的態度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的產業化是發達國家文化擴張的重要政策,是佔領世界文化市場的重要產品。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給落後國家的文化產業施加了壓力,其中廣告傳播是文化產業化的突出表現,我們已經感到發達國家文化輸出的壓力。這種外在的壓力必然會形成內在的改革文化管理體制的動力,使我國的文化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在這種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按照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不斷推進文化體制和機制創新,大力加強我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主導聲音,並輸出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念。只有主動出擊,才能熱切參與民族文化安全的保護,也才能自覺抵制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
  四、跨文化廣告傳播中的文化安全對策
  在全球化進程中,我們對於西方廣告文化中的一切積極因素如企業競爭觀念、公平意識及效益原則等應予接受,而對於其中的腐朽思想如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潮等必須加以鑑別。我們要以自己的優秀文化為後盾,採取積極主動的進取精神,保護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採取的相應對策應當是:
  1.核心定位標準化與相關要素當地化結合
  我們在傳播商品信息的同時,應弘揚民族的文化價值觀,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藏,廣告人要善加利用。跨文化廣告傳播要以傳統文化為依託,兼容外來文化之精粹,在各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交匯、融合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2.克服思維定勢,增強跨文化傳播能力。
  在文化市場中,發展中國家不僅要引進來,而且要「打出去」,不僅要大力出口一般商品,更要積極出口文化商品。要在廣告傳播中融入獨特的中華文化,形成鮮明的個性特徵,不僅能避免廣告淹沒在信息洪流中,還能使中華文化在世界大放異彩。
  3.理智地對待全球化與民族化的關係。

  我們對外來文化不能「一棍子打死」,畢竟任何文化都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如果我們只強調「本文化」的純潔而反對與「他文化」進行交流和交往,就可能發展成為一種以自我為中心、拒斥異質文化存在的「文化孤立主義」。廣告傳播要在對母國文化與目標市場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巧妙尋覓文化之間的共同點,並架構起東西方文化連接的橋梁。
  人們都說,廣告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廣告傳遞的信息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我們堅信:廣告跨文化傳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全球範圍內的信息資源共享,使人類文明的交流突破歷史強加的局限;同時,在世界文化舞臺中表現出其獨特的價值,形成開放、自由、平衡、多元的國際文化傳播新秩序。 (作者單位:太原晚報 郝曉煒)

(原標題:廣告跨文化傳播與文化安全)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跨文化傳播與國家文化安全」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跨文化傳播與國家文化安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與跨文化傳播的價值、意義及作用;文化遺產保護與國家文化安全;文化開放與文化安全;語言安全與跨文化傳播,廣泛探討新時期跨文化傳播與國家文化安全相關學術問題,助力推進國家安全工作。
  • 文化與跨文化傳播
    顧名思義,跨文化傳播的研究對象是不同文化體系的社會個體或群體的信息傳播和文化交往活動,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倫理思考的,因而也就是不同文化體系之間信息傳播和文化交往跨的有效實現及其合理性評判。顯然,界定文化的基本內含因而成為思考跨文化傳播必然的理論前提。
  • 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歷史「畫卷」
    「文化即傳播,傳播即文化」,這是跨文化傳播學創始人愛德華·霍爾《無聲的語言》中說的。它讓我們開始思考文化和傳播的關係到底是什麼,也使我們意識到,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的今天,文化發展離不開跨文化交流,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跨文化傳播。
  • 網絡與跨文化傳播問題初探
    ,網絡給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因此大大擴展了跨文化傳播的場合、範圍。關注網絡中的跨文化傳播現象,對於我們針對不同的對象採取恰當的傳播策略,以提高傳播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助於我們認識網絡環境下文化發展的走向。在跨文化傳播方面,各國學者已經開展了很多研究,其研究的角度有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營銷傳播等多方面,也提出了「區分文化價值觀的四個維度」、「語境」等重要概念。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研究網絡中存在的跨文化傳播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 提高跨文化傳播能力
    在與這些地區人民交往和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認真對待跨文化傳播問題。第一,理解跨文化傳播的價值意義。跨文化傳播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群體或組織之間進行的交流活動,是各種文化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中的流動、共享和互動的過程,主要涉及人類文化要素的擴散、滲透和遷移的現象。
  • 中國傳統文化的跨文化傳播
    原標題:中國傳統文化的跨文化傳播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積澱,文化是中國語言系統中早已有的詞彙。「文」與「化」的並用,最早出現在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易·賁掛·彖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電影跨文化傳播發光發熱
    原標題:電影跨文化傳播發光發熱   在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三號館的「影視動漫館」裡,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器材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中國電影館」,因極具主體性的參展內容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體驗
  • 宋魯鄭:數字時代的跨文化傳播
    我參與的分論壇是:數字時代跨文化傳播。確實,在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也產生思想的時代,思想的傳播是再重要不過了。特別是現在已經是數位化時代,它有什麼特點,對文化傳播有什麼影響都是需要中國面對的。以下是本人在論壇上的發言。
  • 跨文化傳播下「文化」的兩種概念化路徑
    跨文化傳播下「文化」的兩種概念化路徑 2017年09月07日 07: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季芳芳 字號 內容摘要:「文化」與「傳播」是跨文化傳播學科構建理論命題時最為基礎的兩個概念
  • 杜嘉班納辱華事件:一場失敗的跨文化傳播
    與此同時,也宣告著DG這場跨文化傳播失敗得徹底。跨文化傳播學中認為,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在進行相互碰撞時,首先是要建立在平等與尊重的基礎之上的,這樣才會有對話的機會。然後就是為了提高傳播效率,兩種文化抱著相互包容的心態進行理解。而每一個環節都沒有做好的DG,這場以謀利為根本目的的傳播當然也不會成功。
  • 中外學者研討跨文化傳播
    此次研討會是歐洲、北美和亞洲學者在跨文化傳播領域的一次嚴肅學術對話,進一步擴展了跨文化傳播的研究視野,涉及到跨文化傳播研究中許多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展現了跨文化傳播研究的豐富性、複雜性與現實性。大家圍繞「大眾媒介與東西方文化的溝通、理解」這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與會者指出,跨文化傳播是一種伴隨著人類成長的歷史文化現象,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
  • 「一帶一路」視域下的跨文化傳播策略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跨文化傳播和對外傳播:問題與障礙 文化本身的複雜性與人類認識文化不可避免的簡約性是跨文傳播過程中最難突破的制約。文化本身是複雜的,因而影響跨文化傳播的要素以及相關障礙也是多重而複雜的。除了文化思想本身的差異外,傳播過程中的語言和非語言符號所表達的差異性文化內涵,也造成了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困難。
  • 跨文化傳播帶來的倫理衝突與理論探索
    在跨文化傳播中,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與融合會導致跨文化倫理衝突與危機,跨文化傳播學者應當保證在跨文化情境中倫理的變化不具威脅性,從而保證全球互動的新興世界具有穩定性和可預見性。保證這種倫理變化不具威脅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對話。對話的不可避免的包含跨文化傳播中關於對錯標準的討論。是否有一個普世倫理,能夠在各種文化中適用?這可能是跨文化傳播領域中最大的爭論之一。
  • 陳晨:淺談跨文化傳播語境下華文媒體的文化傳播功能
    主要由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組成的各國華文媒體,既背負著祖籍國深深的文化烙印,又長期浸潤在住在國的文化氛圍中,在傳播中華文化和溝通中外關係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確看待自身所處的跨國、跨文化環境從而更好完善自身功能,是每一個海外華文媒體從業者都在思考的重大命題。筆者試圖結合跨文化傳播的相關理論,以澳大利亞華文媒體為案例,淺談澳洲華文媒體在信息傳遞和文化傳承方面面臨的問題和應對之道。
  • ...兩岸跨文化傳播的問題與可能性——基於「文化代碼」理論的案例...
    本文將結合文化代碼理論,以「帝吧出徵Facebook」為案例,透視作為虛擬社區文化代碼表徵的表情包,在網絡跨文化傳播中造成的問題,與提供交流空間的可能性。研究發現,在這場「出徵」中,「表情包」具有改變臺灣媒體塑造的「大陸落後」的可能,表情包的元敘事功能還為跨文化溝通創造了空間。
  • 傳統藝術如何跨文化傳播
    傳統藝術如何跨文化傳播(談藝錄·傳統藝術與時代精神(五)) ——訪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陳平、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宇 作為該系列的收尾,本期特邀兩位從事對外文化交流的人士,暢談對傳統藝術跨文化傳播的思考。
  • 趙月枝 | 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與現實
    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和跨文化傳播雙重視野中探索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路徑和問題意識,能夠為開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貢獻中國智慧以及信息、傳播與文化領域的思考。由此,我們需要對國外傳播政治經濟學進行有全球視野和中國立場的批判分析,進而在融通中外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跨文化創新,發展出21世紀的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
  • 趙月枝|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與現實
    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和跨文化傳播雙重視野中探索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路徑和問題意識,能夠為開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貢獻中國智慧以及信息、傳播與文化領域的思考。由此,我們需要對國外傳播政治經濟學進行有全球視野和中國立場的批判分析,進而在融通中外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跨文化創新,發展出21世紀的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
  • 全球跨文化傳播的檢審與突圍
    如果抓住機會,實現傳播突圍,可以在不遠的將來呈現更好的效果。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對全球跨文化傳播的歷史脈絡和現狀發展有一個宏觀、總體的體認。整體而言,當前全球範圍內跨文化交流走過了自發傳播、自覺傳播兩個階段,進入了筆者所概括的自是傳播階段。
  • 關世傑:10年來我國跨文化傳播研究回顧與反思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 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  自上世紀80年代初跨文化傳播學傳入我國以來,受到了外語界、傳播學界等多學科的關注,跨文化傳播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起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在我國傳播學界被稱作跨文化傳播或跨文化交流,在外語界被稱為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