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王維之間真的有恩怨嗎

2020-12-12 百家號

說起唐詩,有兩個人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個是李白,另一個就是王維!

他們是唐詩發展史上兩座豐碑,他們之於唐詩那是神一樣的存在!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的詩豪放俊逸,氣勢磅礴。既緊扣時代的脈搏,又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老前輩賀知章(詩壇大咖)初見李白時,深深為這個後生的才華所折服,直呼他為「謫仙人」。他的詩歌更是是唐代三絕之一,除了「李白詩歌」還有「裴旻劍舞」、「張旭草書」,這是唐朝文宗皇帝時向全國頒發詔書御封的。

他「十五好劍術」,曾跟裴旻學習劍法,而且劍術十分高超。他在詩中曾寫到「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看來李白那是文武全才!

李白能喝,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曾寫到: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善於交際,,與當時詩家名流如賀知章、孟浩然、王昌齡、崔國輔、高適、賈至, 以及 杜甫等人, 均頗具交誼, 並因此而寫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交遊詩名篇。今存李白集中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詩, 即皆為這方面的代表作。

王維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曾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年,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早年信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蘇軾評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朋友也不少,孟浩然,張九齡,王昌齡等都是他的朋友。

就是這麼兩位詩壇大咖,終其一生居然沒有任何詩詞應和,歷史上也沒有兩人互動的記載,哪怕是隻言片語!兩人同世不同路,同時不同場,既讓人遺憾又讓人疑惑。

不過兩人肯定都聽說過彼此的大名,但兩人是否見過真的很難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兩人肯定不是朋友!兩人為何做不成朋友?坊間有很多說法。

一「女人說」,兩人都喜歡上了一個女人。這裡的說的女人就是玉真公主,她是睿宗的女兒,玄宗皇帝的妹妹。比較而言王維和玉真公主認識的更早些,開元十九年王維在歧王的引薦下拜見了玉真公主,公主對王維的詩很是欣賞。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能也展露無疑,他的一曲《鬱輪袍》和他嬌好的容貌讓公主心動,也正是有了公主的推薦,那一年王維才順利狀元及第!

李白認識玉真公主要稍微晚一些,李白一入長安時就曾住在玉真公主的別館,而李白奉詔二入長安

,就是玉真公主推薦的結果。玉真公主在敬亭山修道多年,李白還寫了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為何要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既然兩人都喜歡一個女人,那麼兩個人自然做不成朋友了!不過這個原因看起來有點八卦!現在人們一說到名人,不扯上個八女人就好像缺點啥似的,沒有味道!

二文人相輕說。同為詩壇領軍人物,王維是學院派,而李白是草根,而問題是現在草根逆襲了,這讓王維情何以堪!王維是狀元,而李白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因為李白的父輩是經商的,按大唐例律商人子弟是不允許參加科舉的。王維看不上李白那是很自然的。李白性格大家都知道,狂放不羈,更不會把王維放在眼裡,我沒文憑不假,可文憑代表不了水平!兩人的關係就好比今天相聲界的姜昆和郭德綱,別說不認識就是認識也會裝作不認識,甚至是形同陌路!

三信仰不同。李白信教,他篤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王維信佛,從他的名字可見一般,佛教有一部《維

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晚年的詩詞少了性情,多了禪意!

兩個持有不同信仰的人自然不能同路,這就叫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

當然或許還有其他原因,真的很難說清楚...

那麼事情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有時我會傻傻的想,如果我要是能穿越多好啊,那我一定要穿越回大唐去,我要親眼看一看李白和王維他們二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這個想法真的好幼稚,把事情弄清楚了又怎樣呢!人至清無朋,水至清無魚,事情都弄得清清楚楚反而無趣了,還不如像現在一樣,讓大家發揮想像的空間盡情的去想像吧,哪怕是八卦也好,無論真假有趣就好,其實真假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相關焦點

  • 關於王維的香豔故事,還和李白有關係
    突然想起王維和李白的恩怨糾纏,這樣一段故事可是經典的很。之前有人問,太平公主為了王維舞弊科舉把王維送上了狀元的寶座?王維是太平公主的心頭好,是她的入幕之賓?但是又有人說其實不是太平公主,是玉真公主。太平公主和玉真公主可是差著一輩的。
  • 李白和王維真的「不合」嗎?
    李白和王維這兩位大詩人,可謂是大唐的詩壇雙子星。李王二人還同時期在唐都共職,可卻沒有見過面。這就很奇怪,大文豪距離這麼近為什麼沒見過面呢?孟浩然——李王共同的朋友李白有詩《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詩賦浪漫,被稱為謫仙人。王維號「摩詰居士」,更有「詩佛」之稱。一個信道,自由灑脫,遊跡天下。一個參禪悟道,喜做居士。所以兩人在思想上不同,難做朋友也是有可能的。玉真公主其實兩個人還有一個交集,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
  • 李白跟王維真的是情敵嗎?
    有人說王維與李白是情敵。 兩人同一年出生(701年),都是長安城裡的大拿才子,而且兩人有一個共同的好朋友—落魄詩人孟浩然。 李白簡直是孟浩然的粉絲,又是(贈孟浩然),又是(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揚州。
  • 李白和王維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
    在王維被貶幾年後,李白在終南山尋訪玉真公主時寫的《玉真仙人詞》,終於發揮作用了。「鳴天鼓」「騰雙龍」「應相逢」,把玉真公主形容得十分仙風道骨,相比王維的《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李白的豪邁霸氣,令人眼前一亮。
  • 緋聞還是事實:李白和王維老死不相往來,他們是情敵嗎?
    李白和王維是同齡人,都是生於701年,都是唐朝的大詩人,都有大部分共同的朋友圈。可是他們卻老死不相往來,這是為什麼呢?李白和王維的關係圖如下:李白和王維都是仙宗十友的成員仙宗十友包括李白,王維,孟浩然,賀知章,陳子昂,司馬承禎等人,基本上都和道教有關係。
  • 王維和李白同年,又都是大文豪,為什麼他們倆之間沒有交集?
    王維和李白同年,又都是大文豪,為什麼他們倆之間沒有交集?王維和李白雖然說都是有學知識,而且看起來李白的學術成就似乎會比王維更勝一籌。但是縱觀歷史上的王維和李白,王維的情商似乎會更勝一籌,一個懂得在情商上運籌帷幄的人,往往不會願意跟自己不在一個頻道的人交流。
  • 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友誼,真的是「剃頭擔子一頭熱」嗎?
    歷代詩人,凡是有交集的,或多或少都有寫詩唱和,比如白居易和元稹、白居易和劉禹錫、劉禹錫和柳宗元,韓愈和白居易、張九齡和王維、辛棄疾和陳亮等等,當然宋朝的晏殊是特例,從沒寫過唱和詩詞。而這個問題,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杜甫和李白的友誼。
  • 李白與王維同年,又都是大文豪,為什麼他們之間沒有交集?
    誠如杜甫和李白,這對忘年交一樣,雖然一個生於盛唐時期,另一個長於中唐時期,但是杜甫在多篇詩作之中提到與李白的情誼,甚至有些相見恨晚的意味。再加上文人清高,其心心相惜之人,必定是有相同興趣之人,更是同等身份地位之人。依據此,後人推測,同時代的李白與王維之間的情誼遠勝於杜甫和李白。
  • 杜甫崇拜李白,李白崇拜孟浩然,孟浩然崇拜王維,王維誰也不崇拜
    我們不禁產生好奇,千年前這些大詩人都見過面嗎?見面都聊些什麼呢?答案就在他們的詩裡。唐代最偉大的兩個詩人李白和杜甫是見過面的,只不過那時候杜甫還籍籍無名,在已經名滿天下的李白面前有點兒不自信。杜甫毫不掩飾自己對李白的崇拜,把李白誇得是沒邊沒沿兒的。又是「詩無敵」,又是「思不群」,才華集庾信與鮑照的優點於一身。現在杜甫在渭北,也就是長安一帶,李白在江東,也就是江浙一帶。杜甫這邊正盼著什麼時候能夠和李白再次相逢,一邊喝酒一邊討論作詩的方法。
  • 李白和王維,若生在現代,誰更受歡迎?
    李白和王維,若生在現代,誰更受歡迎?老施來回答。先說答案:無論古代現代,王維都會更受歡迎。先說相貌。無論古代現代,顏值總是關乎是否受歡迎的第一要素。李白,身世複雜,他到底是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還是四川江油,到底是純種漢人還是胡漢混血,史家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
  • 李白與王維老死不相往來,難道真是為了一個女人?
    李白與王維是盛唐時期才名遠播的大詩人,前者有詩仙之稱,後者則為詩佛,詩風都是空靈雋秀,超凡脫俗。李白生卒年為701年—762年,而王維則是701年-761年,這兩個同時代的詩人之間卻沒有交集,李白留下的近千首詩作中無一是與王維唱和的,王維留下四百首詩歌,同樣亦如是。
  • 文豪愛御姐,李白、王維和玉真公主三人不得不說的故事
    王維與李白,同時出生於公元701年(武則天順聖皇后長安元年),王維號稱「詩佛」,李白號稱「詩仙」,是大唐玄宗朝流量最大的兩位詩人。按說兩位風流大才子應該惺惺相惜才對,可是在歷史上,王維對李白不屑一顧,兩人從不在同一個宴席上出現。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還得從李白、王維和玉真公主之間纏綿曲折的愛情故事說起。
  • 李白與王維的平行宇宙,一生有許多相同的節點,卻從未有交集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湧現了一批流傳千古的偉大詩人,這些詩人之間也或多或少有著聯繫,或是朋友,或是知己,比如李白與杜甫,孟浩然與李白,杜甫與高適等等,然而,讓我們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李白與王維這兩個大詩人之間卻沒有留下任何的交集,為啥呢?
  • 李白、王維與玉真公主之間的曖昧情愫,唐朝女子為何偏愛當道士
    但是誰能想到在這些本應是同一個「朋友圈」的詩人當中,居然有兩位著名詩人還沒有任何交情,這兩位詩人正是「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除此之外,這三人也都與道教頗有淵源,玉真公主還是個痴迷問道的女道士,而女道士的現象在唐朝人看來也並不怪異,反而十分普遍。那麼問題來了,這三人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曖昧故事?而玉真公主這群唐朝女子為何都喜歡去當道士呢?下面,讓小呆給大家慢慢道來。
  • 李白和王維老死不相往來,並非「文人相輕」
    盛世唐朝,經濟繁榮、國力昌盛,由於當時「以詩賦取士」的規則蔚然成風,為天下有才華的寒俊人士打開了入朝為官的大門。尤其是在開元和天寶年時期,湧現了許多傑出的詩人,如「詩佛」王維,「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更有孟浩然、岑參、高適等優秀詩人。
  • 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有多厲害
    四月曾因事暫至長安,與辛漸、李白、王維過從。王維和王昌齡之間也互贈過詩。比如說,高適。高適和李白、杜甫二人一同遊玩把酒言歡,李白杜甫、杜甫高適之間都有互贈的詩流傳下來。而高適同樣也是王維朋友圈的重要成員之一,但是,我們翻遍《全唐詩》,也找不到李白和王維兩個人之間互贈的詩,而記載唐代詩人故事的史料、筆記裡,也沒有李白與王維關係很好的記載。實際上,終其一生,李白和王維都沒有打過交道。也沒有互贈過詩,更沒有在自己的詩篇中提及到對方的隻字片語。
  • 江湖真的存在嗎?古代真的有俠客嗎?讓李白來告訴你
    江湖真的存在嗎?真的有仗劍走天涯的俠客嗎?首先是第一個問題,江湖當然存在。《笑傲江湖》裡的臺詞就是一個完美答案:「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並不是只有精通十八般武藝,通曉各大門派武功,有深厚的內力,才叫江湖中人,也不是整日打打殺殺才叫江湖。江湖一直都在,你我也一直在江湖中。
  • 王維為何與李白老死不相往來?
    本文所說的王維與李白兩位大詩人,同朝為官,幾乎是同年生,同年亡。而奇怪的是,在可查的史料之中,兩人卻毫無往來。回答王維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這個疑問,坊間多從王維被引薦給玉真公主說起。電視劇《楊貴妃秘史》中的玉真公主王維十六歲時赴京兆府(治所在今陝西西安)應試,與王維同場競考的人中有一位暗中活動,被玉真公主內定為本場考試頭名的熱門人選。紫雲姑娘問道:「公子,可還記得方子裡有幾味藥?」
  • 李白和王維同年出生,地位相當,為何老死不相往來
    和王維這樣兩位有分量的詩人,為什麼會沒有交集?要知道,李白和王維均出生於公元701年,雖然王維的出生時間略有爭議,但大體上差不太多,兩人絕對是同齡人。而且,兩人在詩歌上的成就相當,「咖位」差不多,都是當時的明星,不可能沒有彼此的消息。所以,他們二人之間,一定有隱情。
  • 李白和王維同年出生,地位相當,為何老死不相往來
    很多人問過小珏這樣的問題,李白和王維這樣兩位有分量的詩人,為什麼會沒有交集?他們共同留下了上千首詩歌,卻沒有一首唱和之作,甚至在各種史料中,也沒有兩人同框的記載,他們仿佛生活在平行世界之中,這是不是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