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稱苦瓜和尚,明靖江王后裔,書法造詣爐火純青

2020-12-06 有文化的小哥

清代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法名原濟,一作元濟。本姓朱,名若極。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

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存世作品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

從傳世作品看,石濤在畫史上不僅稱得上是一個有創新才能的畫家,同時也是創作題材廣泛的多產作者。石濤的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又能獨特、和諧地統一為自己的風格特色。

他的繪畫風格變化同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他一生遊歷過廣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和北京等地,自然界的真山真水賦予他深厚的繪畫素養和基礎,他在自然的真實感受和探索中加以對前人技法長處的融會,因而他對繪畫創作強調師法自然」,把繪畫創作和審美體系構成為借筆墨以寫天地而陶泳乎我也。

石濤於51歲從北京回到揚州定居,直至終老天年,這期間是石濤繪畫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階段。藝術上的成熟和旺盛的創作精力,使石濤的畫藝達到高峰,代表作品如52歲所畫《餘杭看山圖卷》(癸酉康熙32年)、58歲所作《卓然廬圖軸》(己卯康熙38年)、59歲所作的《溪南八景圖冊》(庚辰康熙39年)等,件件精絕,是石濤繪畫作品中出類拔萃的佳作。

石濤是一個僧人,他從禪門轉入畫道,因而他的畫風似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卉、走獸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相關焦點

  • 他是明朝宗室之後,擅長丹青,愛吃苦瓜,自稱「苦瓜和尚」
    石濤是清初有名的畫家,同時他還是個和尚,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他還有一個別號叫做「苦瓜和尚」,這是他給自己起的外號。石濤每餐都不離苦瓜,相傳他還把苦瓜供奉案頭朝拜。他對苦瓜的情有獨鍾,可能是因為他確實很愛吃苦瓜,不過也與他早年的經歷、心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苦瓜和尚石濤山水冊
    石濤(1642年-1708年)清代著名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他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駐錫於安徽宣城敬亭山廣教寺,後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
  • 「苦瓜和尚」石濤:中國繪畫史的革新者!清初四大僧之一!
    歷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當首推明末清初的畫家石濤。石濤是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他自號苦瓜和尚,餐餐不離苦瓜。甚至還把苦瓜供奉案頭朝拜。他對苦瓜的這種感情,與他的經歷、心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石濤是明靖江王朱贊儀的十世孫,朱亨嘉的長子。1645年八月初三日,其父朱亨嘉身穿黃袍,南面而坐,自稱監國,紀年用洪武二百八十七年。
  • 朱氏皇帝一族後代子孫筆墨最頂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濤
    現今所看到的這件「作品」,嚴格來說,並不是書法,而是一件傳說中的「紅崖天書」,有人譯為「伐燕詔檄」,目前在貴州安順,留此存照。明世宗朱厚熜書法相對來說,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二位主要寫行草小字,崇禎皇帝則喜歡寫大字,頗見大家風範,可以看出師法朱熹。宋代大儒朱熹書法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其實,他的大字很有分量,對王鐸等人都產生過很大影響。
  • 我們憑什麼記住他——石濤
    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
  • 佛教與書法:5大僧人書法家
    縱觀佛教發展史,出現很多對書法極具造詣的僧人,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佛教中的五位書法大家。1、智永和尚隋朝書法家,傳為王羲之第七世孫,世稱「永禪師」。智永和尚書法2、懷仁唐代書法家,弘福寺僧人。長期學書,鍾情於王羲之書法研究,書法深得「二王」真諦。
  • 苦瓜和尚石濤的題畫詩賞析
    人稱苦瓜和尚,由於其少年便受到繪畫藝術的薰陶與良好的訓練。在筆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造詣。後來出家以後形成的藝術風格多有禪意蘊藉其中。其作品無論構圖還是畫面的留白,充滿了靜謐與空靈。特別是畫面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題畫詩」更像是佛學中的偈語。非常發人深省,具有點化的妙處。下面是是苦瓜和尚石濤的畫像,一位包含書卷氣的苦行僧形象,線條簡潔,神情寧靜超然世外。
  • 苦瓜和尚的故事,當時他的畫無法立足,他徒弟卻成揚州八怪之一
    這個孩子就是靖江王朱亨嘉的兒子,後來成為一代畫壇宗師的苦瓜和尚石濤。石濤本名朱若極,是明太祖朱元璋侄孫靖江王朱守謙的第十一世孫。他本來是皇族後裔,身份高貴,無奈生不逢時,正趕上明王朝覆亡之際,父親在皇室爭權鬥爭中被殺,他也被視為「叛臣」之子不容於南明政權,又被清廷視為明宗室餘孽必欲趕盡殺絕,處境十分尷尬而危險。為了躲避搜捕,保全性命,石濤主僕二人只得在全州湘山寺削髮為僧。
  • 石濤:苦瓜客舍消閒筆,畫法應愧老貫休
    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存世作品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竹西圖》等,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
  • 石濤是名副其實的苦瓜和尚,但是他的花鳥畫深刻影響了後世
    他與八大山人都是明代宗室的後裔,石濤是靖江王朱贊義的十世孫,朱亨嘉的兒子。在他年僅4歲的時候就在逃避統治者的追殺和迫害了,於是當時就由王府「內官」帶她隱蔽到廣西全州湘山寺,隱姓埋名,出家做了和尚,法號為原濟,字石濤,別號清湘陳人、苦瓜和尚、大滌子、瞎尊者、零丁老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