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繪畫大師怎樣「自拍」

2020-12-18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荷蘭繪畫大師怎樣「自拍」

  新華網北京10月8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黃金時代的自拍」油畫展8日開幕,17世紀荷蘭繪畫大師的27幅自畫像與數字時代的觀眾見面。這既讓人領略攝影誕生之前的社交形象展示技巧,同時也可能引發有關形象問題的思考。

  莫瑞泰斯美術館策展人介紹說,17世紀荷蘭油畫高產,繪畫行業競爭激烈,畫家自畫像的意義不僅是公示畫家的模樣,同時也在於展示繪畫技巧和風格,可以說是畫家精心設計的名片,是他們在闡述自己的藝術主張。現代人可以隨時隨地自拍發送朋友圈,但17世紀的荷蘭畫家「自拍」一次,需要從師學藝很多年,掌握相當高深的繪畫技巧,所以他們每次「自拍」都有更多付出,也期待表達更多內容。

  事實上,當年的畫家自畫像往往不用於出售,而是掛在家裡,只給親朋好友的小圈子看。大部分畫家一輩子只「自拍」過一次或幾次。唯一的例外是倫勃朗,他一生畫了80多幅自畫像。

  這次展出的自畫像中,女畫家朱迪思·萊斯特的自畫像引人注目。這位荷蘭黃金時代最成功的女畫家,「自拍」了自己正在畫畫的樣子,她面朝觀眾,正在創作《拉小提琴的男人》。她也確實有一幅作品就是這個拉琴的男人。

  阿姆斯特丹畫家于格·沃斯庫爾是「表情帝」。他扭臉瞪著觀眾,頭髮亂亂的,鬍子也不齊整,還皺著眉,好像在想:「你看我幹嘛?」

  123下一頁 123下一頁

相關焦點

  • 從「自拍狂魔」到「透視鬼才」,大神扎堆的荷蘭繪畫黃金時代
    事實上,在17世紀的荷蘭,曾經出現過一批非常接地氣的畫家,他們以普通市民群體為創作對象,獲得了名留青史的「荷蘭小畫派」稱號。9月29日,在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展覽上,你將能看到這批傑出大師的作品。這些畫家造就了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他們以極具個人特色的創作,讓藝術走下神壇,讓畫家擺脫貴族與教會的束縛,也讓真實的社會躍然紙上。
  • 國博館刊︱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
    2014年末的布達佩斯和倫敦同期拉開了兩個大展的帷幕:倫敦國家美術館的「晚年倫勃朗」以及布達佩斯美術館的「倫勃朗與荷蘭黃金時代」,加上今年6月-9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舉辦的「倫勃朗和他的時代:美國萊頓收藏館藏品展」,以倫勃朗為核心的荷蘭黃金時代主題展覽在短短3年內先後在海內外輪番上演。在中國明末清初的歷史時期,位於世界另一端的「鬱金香之國」荷蘭究竟經歷著怎樣的「黃金時代」?
  • 不同星座的繪畫大師,有著怎樣的作品,和欣賞價值
    對於繪畫家而言,他們的作品和性格又能代表他們的各自星座嗎?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繪畫大師的作品吧,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 一、金牛座——達利(4.20~5.20) 達利是一位很有名的西班牙繪畫大師,由他創作《睡眠》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 著名畫家倫勃朗 17世紀的「自拍狂魔」
    國慶期間,在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展覽上,你將看到這批傑出的大師作品。荷蘭小畫派崛起   荷蘭人民通過「尼德蘭革命」獨立,一躍進入全歐洲富豪TOP榜,老百姓吃好喝好,包裡還有錢了,自然開始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新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的競爭催生出一大批專攻靜物、風景和風俗畫題材的畫家,並將寫實性繪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些商品畫的尺幅一般都不大,因此創作此類作品的畫家們又被稱為「荷蘭小畫派」。
  • 2017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將巡展全球
    17世紀荷蘭繪畫最大的私人收藏將從2017年2月起巡展全球。展覽將在2月22日始於法國巴黎羅浮宮,作為博物館慶祝荷蘭黃金時代的活動之一,至5月20日結束。而後將會巡展至上海龍美術館、北京國家博物館以及羅浮宮的阿布達比分館。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就此在微信朋友圈留言:「喜歡荷蘭偉大的畫家倫勃朗,三十多年前就看過印刷品,原作也看過多次,百看不厭,實在是喜歡。
  • 荷蘭音樂節禁用自拍神器 主辦方:討人厭還很危險
    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導 臺媒稱,在國際許多博物館禁止民眾使用自拍神器之後,荷蘭將焦點放到大型戶外活動上。今年夏天在荷蘭舉行的兩場大型戶外音樂節,也將禁止民眾使用自拍神器。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31日報導,包括北京故宮、美國華府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現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蓋提中心(Getty Center)、克裡夫蘭美術館及西雅圖美術館等都基於安全理由,禁止民眾使用自拍神器。
  • 論《自拍的藝術修養》——薩奇倫敦自拍展
    當然,還有自拍,就像六脈神劍一樣,自拍可以現在已經發展到自成一派的地步了。著名的邱吉爾自拍「攝影搖滾」展轟動不列顛可以說,自拍是一種忠於自己的表達方式,把自拍比喻為「攝影界的搖滾樂」,相信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們都是對自我情緒的表達和傳遞。自拍從興起到流行,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甚至登上大雅之堂呢?
  • 生於平凡,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藝術
    在此期間,荷蘭的經濟、科學和藝術空前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歷史學家甚至將這段時期稱為「荷蘭奇蹟」。因此,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大大減少了,這給其它題材的繪畫作品讓出了生存空間。在黃金時代,荷蘭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也蔓延到了藝術領域。除了一直很受歡迎的肖像畫外,其它藝術家不再是受某個貴族或富人贊助,而是把自己的作品帶去市場進行銷售。藝術家在得到更大自由的同時,也需要面對殘酷的競爭。
  • 倫勃朗作品:這個比梵谷更狂熱的自拍大師,把光影用到了極致
    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領域 代表作品有 《木匠家庭》、《夜巡》、《三棵樹》、 《浪子回頭》、《尼古拉·特爾普教授的解剖課》等 在荷蘭這片土地上
  • 瑰麗之城荷蘭,一個誕生後印象派大師文森特.梵谷的國度
    作為一個從小就熱愛繪畫的人,沒有哪個國家會比荷蘭更加充滿誘惑,那裡曾經誕生了無數藝術大師,尤其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文森特.梵谷。那是一個怎樣充滿迷幻的地方,對此,我充滿好奇,那裡是否依然保留著大師梵谷的影子,去尋找我心靈深處的藝術殉道者梵谷的足跡,對此,我心嚮往之。
  • 瑰麗之城荷蘭,一個誕生後印象派大師文森特.梵谷的國度
    這是我2019年9月1日開啟荷蘭之旅前,寫在行程日記扉頁上的一句話。作為一個從小就熱愛繪畫的人,沒有哪個國家會比荷蘭更加充滿誘惑,那裡曾經誕生了無數藝術大師,尤其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文森特.梵谷。那是一個怎樣充滿迷幻的地方,對此,我充滿好奇,那裡是否依然保留著大師梵谷的影子,去尋找我心靈深處的藝術殉道者梵谷的足跡,對此,我心嚮往之。
  • [ 大師眼 ] 10位攝影大師的自拍故事
    原標題:[ 大師眼 ] 10位攝影大師的自拍故事 "高價回收閒置公司" 正文 >[ 大師眼 ]10位攝影大師的自拍故事 ©攝影 來自網絡綜合 攝影出現不久,羅伯特·科尼利厄斯(Robert
  • 荷蘭共和國時期,藝術大師們思想交流,促進了荷蘭畫派的發展
    雷諾茲的觀點無疑是直率的,不過他關於荷蘭藝術的看法卻絕對不是新穎的。早在1538年,就已經出現了作者的名氣不亞於米開朗琪羅的繪畫作品。如果我們把荷蘭畫作在人們的記憶中主要是佛蘭德和布拉班特的畫作的寫實性特徵與義大利畫作的敘事性風格相比,米開朗琪羅堅持認為荷蘭人在描繪現實方面是無人能夠超越的。在他看來,荷蘭的繪畫沒有和諧感或比例感,也缺少藝術品被認為應該表達的高尚思想。因此與荷蘭畫作相比,實際上具備所有這些特徵的義大利畫作是更為優秀的。
  • 17世紀的荷蘭繪畫有多輝煌?這些博物館用一年時間告訴你
    趁著荷蘭紀念倫勃朗逝世350周年的東風,全世界的倫勃朗迷的眼睛可要飽餐一年了。而且,這些紀念活動將並不僅僅只圍繞倫勃朗展開,他所屬的荷蘭繪畫黃金時代也是紀念的主題之一。荷蘭最古老的大學萊頓大學也坐落在此。在某種程度上,萊頓保持了17世紀的風貌 本文圖均為 博物館提供為了此次將持續整年的紀念活動,萊頓從荷蘭全國借了百餘幅倫勃朗以及他同時代大師的作品,來全面展示熠熠生輝的荷蘭17世紀繪畫全景,在這些倫勃朗的同時代畫家中,有不少人也曾經是倫勃朗的學生。
  • 荷蘭當代大師西蒙·巴利翁,受印象派和浪漫派影響,作品寧靜和諧
    荷蘭當代大師西蒙·巴利翁(Simon Balyon),出生於海牙,從小就熱衷於繪畫,長期在許多歐洲博物館研究大師作品,他的興趣包括海牙畫派的畫家。荷蘭當代大師西蒙·巴利翁(Simon Balyon),出生於海牙,從小就熱衷於繪畫,長期在許多歐洲博物館研究大師作品,他的興趣包括海牙畫派的畫家。
  • 歐洲繪畫大師「組團」空降星城,湘博喊你來看展!
    由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經視攜手帶來的「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歐洲繪畫五百年」特展,正在湖南省博物館(以下簡稱「湘博」)展出。這是2020年湘博舉辦的首個特展,倫勃朗、莫奈、高更、雷諾瓦、戈雅、魯本斯……一大批歐洲著名繪畫大師「組團」空降星城!
  • 洛杉磯新開自拍博物館 講述人類自拍的悠久歷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格倫代爾市新開一家「自拍博物館」,講述自拍的歷史、文化和技術。  自拍是這幾年的事兒嗎?博物館創建者之一湯米·洪通告訴法新社記者:「自拍有著驚人的悠久歷史,最遠可追溯至人們開始藝術創作時。」洪通認為,部分著名畫家的自畫像其實就是自拍,如果那些年代有手機和相機,他們會拿起來用。
  • 追尋荷蘭「黃金時期」的繪畫往事
    原標題:追尋荷蘭「黃金時期」的繪畫往事   與法國的羅浮宮、凡爾賽宮相比,荷蘭國立博物館雖然缺少了那種恢弘、豪華的皇家氣派,但它卻以「黃金時期」荷蘭獨有的平民繪畫主題與大量的繪畫巨作,反映當時的新興中產階級與平民生活所表現的強大、鮮活生命力,躋身於世界藝術之巔。
  • 攝影大師們的自拍照
    幾乎每一位攝影師都會為自己拍攝自拍照,就如同畫家的自畫像一般,是對自己技藝的反映與藝術風格的體現。尤其是女性攝影師,常常把鏡頭對準她們自己,並且扮演各種角色,以表達自我對生命的認同。在陶醉和認同的過程中,攝影師們又逐漸深入下去,將自拍轉換成一種文化批評和社會批判的重要手段。以下即為世界著名的攝影大師的自拍照,他們中很多人都在攝影史中留名,拍攝手法也各有特色。
  • 大師組團「空降」長沙——家門口看歐洲繪畫五百年
    大師組團「空降」長沙—— 家門口看歐洲繪畫五百年 當天,湖南省博物館2020年首個特展「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歐洲繪畫五百年」啟幕。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傅聰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李葉 劉平 14至19世紀的歐洲,經濟空前增長,社會變革風雲激蕩,繪畫藝術經歷了從古典到現代的重大演進,人才輩出、大師成群,其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