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一篇短文,嚴謹豁達,讀完少走一些彎路

2020-12-06 品詩賞詞

老子曾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意思是說,得到榮譽、遭受恥辱使人受驚,好象重病纏身一樣。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能像範仲淹那樣「波瀾不驚、寵辱皆忘」,必然是一位可以擔當大任之人。

唐代詩人王維就提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北宋的蘇軾就是一位去留無意、任運隨 緣之人,面對各種困難,他都慷慨高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下面介紹朱熹的一篇短文,嚴謹豁達,讀完少走一些彎路。

《不自棄文》(節選)

作者:朱熹

蓋頑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蝮而有和藥之需。糞其穢矣,施之發田,則五穀賴之以秀實。灰既冷矣,俾之洗浣,則衣裳賴之以精潔。食龜之肉,甲可遺也,而人用之以佔年;食鵝之肉,毛可棄也,峒民縫之以御臘。推而舉之,類而推之,則天下無棄物矣。今人而見棄焉,特其自棄爾。

今人見棄而怨天尤人,豈理也哉!故怨天者不勤,尤人者無志。反求諸己而自尤自罪、自怨自悔,卓然立其志,銳然策其功,視天下之物有一節之可取、且不為世之所棄,豈以人而不如物乎!

朱熹是宋代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他19歲考中進士,曾任地方巡撫等職,清正有為,振舉白鹿洞書院建設,曾為宋寧宗皇帝講學。朱熹還嘔心瀝血修改《四書集注》,強調「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將《四書》定為封建士子修身準則。

朱熹的文章不僅思路清晰、結構細密,而且手法細膩。作者先提出論點,「而物有一節之可取,且不為世之所棄。」作者認為,只要該物有一點可取之處,便不會被世間丟棄。然後又由物及人,難道堂堂之人反而不如物嗎?就像李白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

接下來作者舉出他的論據,比如堅石可以琢玉、毒蛇可以配藥、糞物可用施肥、五穀可以抽穗,還有草木灰能用來洗滌、破衣裳也能做抹布、龜甲可以用來佔卜、鵝毛可用於抵禦臘月之寒。

然後作者提出觀點,「今人而見棄焉,特其自棄爾。」朱熹說,今天人們有被遺棄之感,不過是自己放棄自己而已。人生通達時,懂得這個道理,可以身居顯位;窮困時,也能以此拜師交友。

所以,經常埋怨上天的人,自己並不勤快;總怪恨別人的人,也是沒有志氣。只有從自己身上發現問題,並堅定不移地樹立志向,然後再毅然決然地努力用功,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細味朱熹的這篇短文,作者舉尋常之例、講世間之理,所言「怨天者不勤,尤人者無志」,發人深省,實又非同凡響。朱熹行文嚴謹,以物論事而及人,文辭間老練而且豁達,令人感悟之餘,還可作為美文兼賞。

曾國藩說過,「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為人處事不僅要謙虛誠懇,而且要有始有終。作家三毛也鼓勵年輕人,「你並沒有被棄,沒有人在世界上能夠棄你,除非你自己自暴自棄。因為我們是屬於自己的,並不屬於他人。」無論何時何地,也不管遇到多大的打擊,都不可對前途失去希望,更要對人生充滿信心,同時也要加倍努力和學習,才能儘快擺脫困局。

相關焦點

  • 王安石很經典的一篇短文,說理嚴謹,不得不佩服荊公的才華
    比如初唐的王勃,一篇《滕王閣序》驚艷后世;再如詩人李賀,人稱詩鬼,更是天賦異稟。可惜這兩位才子都是27歲就離開人世,讓後人唏噓不已。不過天災人禍不可避免,若是白白地糟蹋了人才,更是令人感慨。北宋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也讓一位作家陷入沉思。下面就分享王安石很經典的一篇短文,說理嚴謹,不得不佩服荊公的才華。
  • 讓你少走一些彎路唄——池邊閒話(四)
    讓你少走一些彎路唄——池邊閒話(四)他們不遺餘力去造一些「完美」的偶像,讓你瘋狂,讓你失眠。最終目的是什麼?你兜裡的鈔票!如果你知道他(她)為了美顏,不惜在臉上、胸前左一刀右一刀,出門在臉上的溝壑中刷上厚厚的白粉,與大家來個視頻也要開美顏,來掩飾烏七八乎的臉面,你還會追嗎?
  • 宋濂水平很高的一篇短文,通俗易懂,讀完令人只爭朝夕
    下面介紹宋濂水平很高的一篇短文,通俗易懂,讀完令人只爭朝夕。《王冕僧寺夜讀》明代:宋濂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者。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
  • 蒲松齡的一篇短文,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情節更是曲折跌宕
    下面介紹蒲松齡的一篇短文,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情節更是曲折跌宕。《狼》(節選)作者:蒲松齡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 蘇軾很超脫的一篇短文,令人回味無窮,其中14字更顯豁達
    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餘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蔽採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餘之不樂也。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但是他性格倔強,不願隨波逐流,而被排擠出朝廷。
  • 《人字旁》:探索人生在虛實世界中非走不可的彎路
    關於愛、關於人生、關於社會的種種隱喻,需要我們自己來體會,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書中收錄了五篇小說,幾乎每一篇描寫的都是「不太普通」的人。相同的是那些身份各異的主人公們因為各種因緣際會,都進入了現實世界,像普通人一樣生存、生活,還有了豐富的情感體驗。他們存在於我們最熟悉的世界裡,他們又是我們所極為不熟悉的。也許因為作者默音是雲南大理人,她的文字裡總充斥著一些獨特的民族感和異域風情,而帶上點民族的、宗教的意味,讓我們與劇中人物的距離一下子遠了。
  • 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一步都少不了
    講一萬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淚教你做人後悔幫你成長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人生該走的彎路兩點之間,或許彎路最短張愛玲的文《非走不可的彎路》裡有這麼一段話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其實一米都少不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彎路也如此
  • 純種法國鬥牛犬的特點,學會區分,少走一些彎路
    而對於一些好品種的狗狗,價格就會有些很大的差別,一些品種的狗狗價格會達到幾千甚至幾萬塊。而同一品種的狗狗,價格也不太相同,狗狗品種的純正與否是決定它價格的關鍵。今天,小編就來領大家了解一下純種的法國鬥牛犬所具有的特點,讓大家在以後養寵物的時候可以很好的區分,少走一些彎路。
  • 蘇軾的一篇短文,水月禪境,結尾處更是餘味深長
    於是東坡先生開始接近佛老莊禪,思想上的轉變,讓他的作品也慢慢地帶有一些禪意。下面介紹蘇軾的一篇短文,水月禪境,結尾處更是餘味深長。《後赤壁賦》(節選)北宋:蘇軾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 識矣。
  • 本沒有彎路、直路,走了哪條,哪條就是彎路
    另外,畫畫挺廢紙和顏料的,我爸說他沒錢買,而且據說藝考很黑,他也不準備留一份額外的預算來送禮。所以,象徵性地參加了一下藝考考試後,我還是乖乖貓在教室了。高中三年來,任勞任怨,上學日每天學習13個小時。這是因為人活著就要「作」:擅長的,做順手了,就覺得無關緊要,不想做,不珍惜;不擅長的,帶點挑戰性的,就心心念念不能放手。這和追男孩、追女孩差不多。張愛玲以前寫過一篇短文《不得不走的彎路》,煩躁中我又找來看了一眼。有一個新的感想:世界上本沒有直路,彎路,你走那條,哪條就是彎路了。誰叫我們都這麼作了?呵呵呵,真是負能量滿滿的一篇,但我碼完後居然很滿足。
  • 《易經》:百科全書式的智慧合集,早看少走許多彎路,高考已涉及
    宋代朱熹說:「《易》本卜筮之書。」許多人對《易經》的認知都停留在「佔卜」上。《易經》一書最早確實是被用於佔卜,易學權威專家張其成認為「如果把《易經》僅僅看成是一本佔卜算命的書,這將是中華文明史上第一樁『冤假錯案』。」宋代朱熹說:「《易》本卜筮之書。」
  • 其實,你該走的彎路,一米都不曾少過
    其實,你該走的彎路,一米都不曾少過。只是走過彎路之後的我們會覺得這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旅程罷了。人生中很多我們想要放棄的時刻,其實咬咬牙也就堅持下來了,很多的事情原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難,就像小的時候我們會好奇酒的味道是什麼樣的,可喝過之後才發現也不過如此,就像我們害怕一個人去走夜路一樣,走過之後卻發現原來也沒有多麼的可怕。
  • 莊子的一篇短文,樸實直白,卻意義深遠
    下面介紹莊子的一篇短文,樸實直白,卻意義深遠。《莊子 天道》(節選)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
  • 王羲之的一篇短文,震古爍今,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下面就分享王羲之的一篇短文,震古爍今,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蘭亭集序》(節選)作者:王羲之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 胡適詼諧幽默的一段短文,古往今來,見怪不怪
    下面介紹胡適詼諧幽默的一段短文,古往今來,見怪不怪。《差不多先生傳》(節選)作者:胡適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作者還舉了一些例子,說明他的「差不多」精神。比如,他小時候去買紅糖,結果卻買回了白糖,被母親罵個狗血噴頭;上學堂時,分不清山西和陝西,讓人啼笑皆非;學會計時,十與千不分,把掌柜的差點氣死。但是差不多先生卻絲毫不放在心上,依然繼續秉持這種精神。
  • 古人留下的5句名言,明白其中道理,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古人留下的5句名言,明白其中道理,讓你少走許多彎路!人人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歷史文化在連年的傳承中發展,許多的古詩詞至今都出名得很。這些古詩之所以出名,不僅僅因為他的詩詞有多麼精美,更多的是詩詞中包含的感情令後人欽佩。
  • 做人,有自知之明,會少走很多彎路
    這樣會少走很多彎路,事業會順利很多。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稱為「貴」,可見人是多麼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稱之為「明」,又可見自知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要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優點和缺點,自己該走什麼樣的路,適合幹什麼,找準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 蘇軾的一篇短文,以淺近的比喻,說明深刻的哲理
    北宋文學家蘇軾也很善於用一些淺顯、生動和貼切的比喻,闡明一些深刻的道理。清人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說:「人所不能比喻者,東坡能比喻。」 比如「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連用三個比喻,把烏雲比為黑墨、雨滴喻為跳珠、湖水喻為藍天,不愧為眉山的大才子。下面介紹蘇軾的一篇短文,以淺近的比喻,說明深刻的哲理。
  • 20句朋友圈正能量句子,少走了彎路,也就錯過了風景
    守住心底那最美風景,成為一種風度,寧靜而致遠;守住記憶裡最美風景,成為一種境界,悠然而豁達;守住生命中最美風景,成為一種睿智,淡定而從容。10.漸行漸遠的時光中,我們都是趕路的人,無論有多少經歷,有多少美好,都會被歲月滌蕩,只剩下一些蒼老回憶,和不再年輕的容顏,讓你唏噓光陰的無情。歲月變遷,誰也無法阻擋,當我們感慨時光的時候,就已經永遠失去了一些東西,我們就這樣一路撿拾,一路失去,待有一天,看到一些熟悉的畫面,曾經牽手一起走過路的人,不得不在心中感嘆,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 老實人大多是吃虧之人,教你3句識人口訣,少走一些彎路,要注意
    鬼谷子實際上早已看穿了這一點,他總結出3句識人的法則,只要我們能讀懂讀透,就可以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出類拔萃,就算你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實人,也會少走一些彎路,防止上當吃虧的尷尬局勢。第一:貧視其所不取一個人在貧困的時候,最易於看出一個人的品德。孟子曾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