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傳統飲食習俗,初一到初七都有,你還記得幾個呢?

2020-12-04 怪哉志

大家都知道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流傳到今天已經有幾千年的時間,可是現代人都在抱怨過年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有很多人都感嘆一點過年的感覺都沒有。實際上在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中國春節傳統的飲食習俗都已經被人們遺忘了,在古代的時候初一到初七都有特定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大年初一一定要吃餃子,這項習俗並不是僅僅出現在北方,而是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因為餃子寓意非常的好,在古代的時候餃子代表著招財進寶,在新年的第1天家家戶戶都希望能夠有一個好的兆頭,都希望在新的一年當中能夠賺取更多的金錢。

大年初二的時候一定要吃麵條。民間的習俗也是非常講究的,做麵條的面基本上都是前一天包餃子,剩下來的為了不浪費會做麵條吃,什麼樣的麵條都可以,但是按照傳統一定要用冷水過一遍,因此很多家庭都會選擇是打滷面。

大年初三的時候一定要吃合子,有傳統的韭菜合子也有北方人非常喜歡的酸菜合子,據說合子代表著團圓,從大年初三開始,有一些遠方的親戚會過來拜訪,所以吃合子也是代表著對親戚的一種歡迎。

大年初四的時候一定要吃烙餅炒雞蛋。在民間的傳統文化當中,大年初四就到了迎接灶神的日子,從這天開始在很多人的心中新年就已經算是過去了,這天不僅要在屋子裡面吃和烙餅炒雞蛋,同時儘量不要外出,因為要呆在家裡面恭請灶王爺回宮。

大年初五的時候要再次吃一頓餃子。這個時候吃餃子為的不是餃子所帶來的美好寓意,主要是為了包餃子的這個動作,全家人每一個人都要親手包一個餃子,因為在包餃子的過程當中要把開的口子一個個捏住,意味著將小人的嘴全部都閉上,在新的一年不會遇到口舌糾紛。

大年初6的時候沒有飲食上的特殊要求,這一天在民間被稱作是送窮的日子,要把窮神給送走,所以有很多家庭都會吃前幾天的剩菜,將所有剩下的東西全部都吃乾淨。大年初7的時候則一定要吃麵條。這種麵條代表著纏腿面,因為初七過後很多人開始繼續上班工作,遠方的親戚也要走了,而在外地打工的人員也要離開家裡面,為了挽留住這些人同時也為了表達自己的思念,家裡面一定要吃一頓纏腿麵條。

中國春節傳統飲食習俗,初一到初七都有,你還記得幾個呢?沒想到在古代的時候春節的習俗竟然這麼多,而且每一項都有特定的寓意,現在的人基本上都已經忘光了,大家怎樣看待這些吃食上的習俗?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哦。(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1-25 15: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一年裡最溫暖、最紅火的節日 春 節 終!於!要!來!啦!
  • 大年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你知道幾個?
    大年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你知道幾個?2018說過去就過去了,如今已經是一月份的中旬,離過年已經不遠了,現在正是忙著置辦年貨的時候,還有進行大掃除。其實過年的傳統遠遠不止這些,畢竟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傳統節日了,裡面有很多習俗都已經漸漸被遺忘。過年的日子裡,從初一到初七每天在飲食上都是有不同的講究,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還在延續這種傳統呢?在南方,每次過年都是大魚大肉的,而且除夕的菜一定是吃不完的,非要剩下一些,留到後面幾天吃,象徵著年年有餘。
  • 春節過年的習俗,大年初一到初七需要注意什麼?小夥伴知道嗎?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春節過年的習俗,大年初一到初七需要注意什麼?小夥伴知道嗎?春節在我國歷史非常的悠久,春節就是農曆的新年,是一年之歲首。春節的起源是蘊含著非常深邃的文化內涵的。因為春節不單單是過新年,而且還要祭祖祭祀,敬天地。從傳承發展中承載了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風俗習慣你還記得幾個?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農曆意義上春天的到來。從古到今人們對春節特別重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春節的習俗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現在有許多人認為現在的春節缺少傳統文化,年味太淡,春節正在成為除「十一」以外的第二個可以用來休息、娛樂或者旅遊的長假。
  • 春節習俗知多少: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講究
    如果有人問:過年,你印象最深的習俗是什麼?相信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吃年夜飯、放鞭炮、守歲、拜年……春節習俗之豐富,不勝枚舉。↑資料圖。記者 劉新 攝春節是個團圓節,對中國人來說,承載著太多的東西。綿延至今,年俗早就成了一種無須解釋的文化,融入人們的血脈。
  • 春節祝福,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春節期間貼春聯、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 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 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習俗開門炮仗早晨,人們出門走親探友前會先放一掛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被稱為「滿堂紅」。
  • 中國農曆新年飲食:初一到初七吃什麼?
    中國農曆新年稱為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象徵團結、興旺同時對未來寄予新的希望的佳節。在這個舉國同慶、歡天喜地的節日裡,初一到初七吃什麼呢?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2、萬年糧——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3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餃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
  • 民間習俗: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飲食習俗,原來我們丟失了太多的傳統
    春節作為一年到頭最重要的節日,遊子千裡之外也要趕回家過年。家中老人早就做好了豐盛的食物,坐在門外,等待遠方親人的身影。 大年初一:湯圓餃子,食物是有南北之分的,南方人大年初一大多是吃湯圓,寓意事事如意,團團圓圓!有的地方也把湯圓稱之為元寶!
  • 中國年從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應該知道!
    春節, 所有華人華僑心中最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雖然現在春節的年味越來越不如以前,但我還是很喜歡它的,以前是因為壓歲錢,現在是因為能放假,哈哈。過年這兩天,玩得特別嗨,初一凌晨是燒香拜佛,初二去走親戚,反正每天都沒有閒著,感覺活動好多呀!你呢,過得怎麼樣?
  • 春節初一到十五過年習俗都要去哪裡?
    馬上就是2016年的春節了,按照中國傳統,在春節過年期間,從大年初一到十五都有很多的習俗講究,具體有哪些呢,我們趕緊來看看: 正月初一習俗: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 正月初一到初七這幾天都有什麼忌諱呢?
    春節是個重要的節日,也是個古老的節日;正月又是一年之始,在民間最受重視。整個正月期間的習俗、禁忌特多。那么正月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禁忌,還不知道的,快來看!初一: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 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說法,這些老傳統很多人已經不記得了
    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說法,這些老傳統很多人已經不記得了正月初一關鍵詞:拜年/開門炮仗/佔歲/聚財傳統習俗中,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為了地裡的收成,早早的睡覺吧!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
  • 2018年大年初一到初七有什麼習俗要注意!
    2018年大年初一到初七有什麼習俗要注意!時間:2018-02-16 00: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大年初一到初七有什麼習俗要注意! 大年初一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飲食習俗,都是老傳統了,你家堅持下來了嗎?
    我們新的一代好像對傳統的一些習俗都不是很了解,譬如:你知道初一到初七都該吃些什麼,不能吃些什麼嗎?初一,餃子或湯圓,初二是麵條,初三不要吃米飯,初四,大鍋菜,初五是餃子,初六是油糕,初七是七寶羹。其實過年吃飯就是一個圖一個美好的寓意,一個美好的開始!
  • 正月初一是新年,新年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看看你還記得多少
    眾所周知,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歡慶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在這個節日裡,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出自己獨有的傳統魅力。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傳統習俗,有許多習俗至今相傳。
  • 好奇葩的春節習俗!古天樂自曝:被媽媽騙大年初一到初七不能洗澡
    春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各地的習俗大同小異,貼對聯、貼年畫、走親戚拜年等等是各地較為一致的習俗,而在某些細節上,習俗就大不同了。在這個春節,小編便與大家聊聊春節習俗,保證讓你大開眼界。在小編所在的地方,春節吃的非常豐盛,上的菜叫「陝南八大件」,八大件不是八個菜,而是16個菜,也就是8個涼菜8個熱菜,這16個菜中有8個素菜8個葷菜,每個菜都不重樣,按照習俗先一次性上完8個涼菜,涼菜吃得差不多時再慢慢一個一個地上熱菜,大冷天的吃涼菜,在我們這裡,每個人都已經習慣了,而外地人來這裡過春節都表示難以接受;說完春節的飯菜,再說拜年風俗,我們這裡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拜年要買禮物,唯獨我們家族不一樣
  • 我國春節傳統習俗,除夕到初八的活動及禁忌,很多老百姓都在遵循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以下是我國春節期間的傳統習俗,看看你們過年期間是不是還遵守這些習俗?
  • 【除夕】老祖宗留下的春節習俗,你和娃知道幾個?
    今天安全君就帶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老祖宗們是怎麼過年的……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已經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正月裡的傳統習俗,從初一到十五,幾乎每天都有新花樣,今天就來說說前七天的習俗,讓孩子們了解一下,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年。
  • 春節習俗:正月初一畫雞 初七「人日」吃七菜羹
    原標題:春節習俗:正月初一畫雞 初七「人日」吃七菜羹 不過,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表示,嚴格來講,春節應該是一個過程,而且,從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講究,「比如初七又叫做『人日』,過去人們會在這一天吃七菜羹」。
  • 春節那些習俗和禁忌你了解多少?初一至十五原來是這麼回事!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倒計時年假進行中,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一直以來百姓信俗認為,春節的來由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怪獸,為躲避災難求吉利,人們將屋裡屋外布張燈結彩,放鞭炮,守歲,將「年」驅趕走。聽聞,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