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飛天盛景 Vivitek投影描繪《樂動敦煌》畫卷

2020-12-19 中關村在線

10月25日,大型沉浸式演出《樂動敦煌》結束了在蘭州的展演,踏上了全國巡演之旅。自10月3日首演以來,《樂動敦煌》通過敦煌樂舞的大美氣象,遊走式沉浸性戲劇的新奇體驗,吸引了大批遊客和市民一睹為快,每天5場演出場場爆滿。而這其中,Vivitek(麗訊)系列工程投影機可謂功不可沒。

圖一:Vivitek(麗訊)工程投影機描繪《樂動敦煌》畫卷

《樂動敦煌》是由中宣部支持,甘肅省委宣傳部策劃,甘肅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總監製,廣州市明道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製作,海南華僑城文化演藝有限公司總編創的一部展現敦煌古樂文化的大型遊走式沉浸體驗演藝項目。藉助音樂、影像、燈光、機械、裝置、舞美道具等,結合真人演藝,《樂動敦煌》生動還原了敦煌音樂、舞蹈、詩歌、壁畫等盛景畫卷,來展現傳承千年的敦煌古樂魅力。

圖二:Vivitek(麗訊)工程投影機使敦煌壁畫與演出完美結合

在整場演出中,《樂動敦煌》打破傳統,採用了移動式劇場的方式演出,在三個表演區域中,在不同的區域通過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呈現敦煌歷史文化的風採,對敦煌壁畫、古籍等豐富的文化內涵,進行系統梳理和解讀。

圖三:Vivitek(麗訊)工程投影機投影出的「源起妙音」

《樂動敦煌》分「源起妙音」「樂動絲路」「上元踏歌」「盛世華章」四個章節,將一心遍求音樂真諦的西域天才少年白歆,遍求「美音鳥」的尋覓之路,在敦煌樂舞壁畫幻牆中領略到音樂真諦娓娓道來。

圖四:Vivitek(麗訊)工程投影機與演員人影合一

在Vivitek(麗訊)提供的DU9800Z、DU6693Z、RU81913等43臺雷射工程投影機的配合下,一幅可看可聽的敦煌畫卷徐徐展開,觀眾們可以隨著劇情發展,一邊聆聽嫋嫋的敦煌古樂,欣賞婀娜的敦煌舞蹈,一邊領略傳承千年敦煌藝術的無窮魅力。

DU9800Z投影機是Vivitek(麗訊)推出的一款擁有小體積、高亮度雷射工程投影機。它的亮度達到了18000流明,採用雷射光源,不僅擁有完美的色彩展現能力還擁有超長的使用壽命,同時投影機還具備100000:1的超高對比度和WUXGA級別解析度。加上DU9800Z的設計十分方便施工與安裝,因此非常適合各種藝術舞臺應用。在《樂動敦煌》中,有多臺DU9800Z打造的全景式場景,迅速將觀眾們帶入到一千多年前的西域。

圖五:Vivitek(麗訊)工程投影機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效果

藉助DU9800Z的優勢性能,一幕幕絢麗多彩的敦煌文化栩栩如生地映入觀眾眼帘,與演員們的演出配合得絲絲入扣,一時間,敦煌古樂「不鼓自鳴」,婀娜飛天「輕歌曼舞」,讓觀眾們同時「大飽」了眼福與耳福。

圖六:Vivitek(麗訊)工程投影機打造的敦煌文化

RU81913則是Vivitek(麗訊)一款12000流明、100000:1對比度的雷射工程機設備,實際解析度能達到1920x1200,亮度色彩穩定,能滿足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在《樂動敦煌》演出中,RU81913將各種畫面分別投影到背景板、紗幕等不同材質上時,都能很好地展現出畫面的細節,讓大家毫無障礙的欣賞敦煌古文化的精彩細節。

圖七:Vivitek(麗訊)工程投影機投射出的嫋嫋梵音

嫋嫋梵音中演奏著敦煌古樂器的伎樂天從壁畫中緩緩走出,所有音樂都成為觀眾穿越敦煌音樂的時空隧道。鮮明的地域風格,多文化融合的優美旋律。讓觀眾仿佛回到了波瀾壯闊和氣勢恢宏的大唐盛世。

圖八:Vivitek(麗訊)工程投影機帶領觀眾遊走在敦煌古韻中

在Vivitek(麗訊)工程投影機的陪伴下,觀眾跟隨劇中主角「白歆」,遊走在整個劇場,由淺入深地體驗劇場各個空間,以沉浸式最佳體驗,循序漸進陶醉於《樂動敦煌》的音樂魅力中,細細品味盛唐的敦煌古韻。《樂動敦煌》也再次奏響天籟一般的敦煌古樂,讓敦煌古樂跨越千年重獲新「聲」。

(7336950)

相關焦點

  • 敦煌舞者成都助陣「敦煌·絲路」大展 再現「飛天」盛景
    敦煌舞者成都助陣「敦煌·絲路」大展 再現「飛天」盛景 2017-01「空降」成都博物館,助陣「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簡稱「敦煌·絲路」大展)。
  • 千年一瞥|沉浸式演出再現敦煌古文化
    10月3日,大型沉浸式演出《樂動敦煌》在蘭州揭開「神秘面紗」。 甘肅演藝集團從今年年初組建專業團隊,藉助現代技術對壁畫、古籍進行文化解讀以及系統性的梳理,以現代科技手段結合專業演員演出的方式,讓演奏著敦煌古樂的飛天神女從千年壁畫中走出,讓敦煌古樂跨越千年重獲新「聲」。
  • 首屆敦煌文博會文化年展再現「萬國博覽會」盛景
    首屆敦煌文博會文化年展再現「萬國博覽會」盛景61個國家和國內15個省市區 8000餘件展品將展現璀璨絲路文化  每日甘肅網8月19日訊(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平麗豔)身價1.2億元的《明代手繪絲綢之路地圖》,繪製於19世紀的法國路易十四和拉維爾夫人的版畫及美術大師畢卡索的陶瓷畫
  • 敦煌莫高窟壁畫飛天的意義
    飛天或稱天人,是一種俗稱,而非佛教的專用名詞。它是一個善奏樂、能飛舞,滿身異香美麗飄逸的形象。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可以說,飛天是印度的佛教藝術與中國的民族藝術融為一體的集合形象。本文以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為例,從構圖和色彩上來討論其裝飾藝術性。
  • 陳好完美再現飛天舞 《大敦煌》飛天劇照曝光
    搜狐娛樂訊 備受期待的《大敦煌》將於10月30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調查表明,多數觀眾最期待上部,原因是上部最帖近敦煌原貌,並且演員造型最為漂亮。上部女主角陳好(陳好新聞,陳好音樂,陳好說吧)在劇中除造型華美外,更展現了敦煌壁畫上最有名的「飛天」舞蹈。
  • 王聆燕《敦煌飛天》回望千年 夢回敦煌
    千年,離我們太過遙遠,而敦煌莫高窟上的壁畫卻能仿佛讓我們感受到千年前盛世百樂齊鳴的震撼景觀,昔日輝煌仍然依稀可見,向人們展現出一幅美輪美奐的絲路畫卷。  近日,根據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有感而發,由詞作者韓靜霆與曲作者李傑共同創作而成,青年歌唱家王聆燕演唱的《敦煌飛天》震撼來襲,黃金搭檔的強強聯合讓聞者仿佛夢回古老的敦煌勝境,讓聽者仿佛感受到敦煌的神秘之美。
  • 黃河之濱邂逅敦煌之美!大型沉浸式演出《樂動敦煌》今日在蘭州首演
    中國甘肅網10月3日訊(本網記者 張珊珊)3日,大型沉浸式演出《樂動敦煌》在蘭州新建的沉浸式移動劇場震撼首演。該劇打破傳統,採用移動式劇場方式演出,讓金城觀眾在「家門口」體驗敦煌文化的無窮魅力。演出將一直持續到10月25日,國慶節期間每天演出5場。
  • 鍾楚曦開場領舞《尋夢》再現敦煌飛天
    5月16日,亞洲影視周啟動儀式在北京太廟舉行,眾多影人為了亞洲電影文化交流互鑑相聚一堂, 青年演員鍾楚曦受邀出席亮相活動現場,並作為開場表演嘉賓化身「敦煌飛天」帶來舞蹈《尋夢》,用靈動的舞姿向中外影人展現了華夏文化的厚重與浪漫。
  • 敦煌飛天壁畫欣賞見者有福
    現存新德裡國立博物館、出現於笈多時代的浮雕《飛天》約創作於公元六世紀,一般認為它描繪的並非乾闥婆與天女,而是一對持明,其飛舞的姿態飄逸輕盈,圍繞在身邊的迎風招展的飄帶顯然更接近敦煌的飛天壁畫。不過,與霓裳羽衣的敦煌飛天藝術相比較,可以看出,這裡的飄帶並沒有衣飾或羽化的作用;再者,「飛天」在此,也不像敦煌藝術中的飛天那樣,繫著華式長裙,而是如同所有印度藝術中的天女那樣,一以貫之地表現為裸體形象。
  • 《千年之約》開場歌舞展現敦煌莫高窟盛景
    原標題:《千年之約》開場歌舞展現敦煌莫高窟盛景  中國甘肅網5月18日訊 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 (周斌全 馬文玲) 敦煌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5月14日開幕。
  • 敦煌飛天經歷了怎樣的演變歷史?
    作者:儒林外史國寶店來源:孔網app動態敦煌莫高窟飛天形象的演變則更為細膩、複雜,也更清晰地反映了絲路文化的交融,更強烈、直接地體現出中原文化的影響。敦煌北魏早期壁畫的飛天在姿勢、動態上變化不大,V形身體的上下身差不多成90度直角,四肢僵直,說明還不能擺脫印度風格的束縛(同期在內地如雲岡石窟的飛天,身體已呈較圓潤的U形了);也有的則已開始試畫雙飛天,以上、下與強、緩的動作及姿態的配合來增加動感,在動靜結合上做了嘗試。
  • 鍾楚曦亞洲影視周開場領舞《尋夢》 驚鴻一舞再現敦煌飛天
    5月16日,亞洲影視周啟動儀式在北京太廟舉行,眾多影人為了亞洲電影文化交流互鑑相聚一堂, 青年演員鍾楚曦受邀出席亮相活動現場,並作為開場表演嘉賓化身「敦煌飛天」帶來舞蹈《尋夢》,用靈動的舞姿向中外影人展現了華夏文化的厚重與浪漫。
  • 「九色鹿」繡上方寸衣錦 現代服飾也會講述「敦煌故事」
    為了讓孩子們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主張「童年不同樣」的巴拉巴拉服裝品牌與「敦煌博物館」合作推出的聯名系列,選取了九色鹿形象,用精美的刺繡和圖案工藝,體驗敦煌之美。「敦煌文化是特定的地理範圍內,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積澱下來的,敦煌的文化品格可以概括成十二個字——開放包容、向善守正、崇高唯美。即使過了千年,這些品格依然對我們有積極的啟發意義。
  • 敦煌飛天除了歌舞昇平,還有……
    國慶開始搶票之後,聽說很多朋友的西北環遊計劃已經安排上了:青海湖一望無際的藍色湖水,塔爾寺悠揚的鐘鳴,張掖丹霞的繽紛,以及敦煌的沙漠泉眼,還有晚上十點上演的日落……千姿百態,盡收眼底。而敦煌是很多人去西北環遊的必選之地,吸引力之一就是敦煌莫高窟。
  • 敦煌飛天是如何煉成的?
    那麼,敦煌飛天是如何煉成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剖析一下。首先,「敦煌飛天」是在敦煌壁畫中得以體現的,它的色彩調劑也一般都是以礦物顏料為主,大多取自於各種天然的礦石,如硃砂、孔雀石、雲母等等。當然,一些國外的寶石也常常會被加工成描繪「飛天」的各種顏料。這些礦物顏料還多是可以經得起日光照射和溼氣侵蝕的。
  • 什麼是「敦煌飛天」?
    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裡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有佛陀出現的場合,便一定有飛天存在。一千餘年間,敦煌飛天不斷演變,分為四個時期。興起時期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大約170餘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大體上是西域式飛天。
  • 什麼是「敦煌飛天」?
    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裡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有佛陀出現的場合,便一定有飛天存在。《阿闥婆吠陀》中說飛天有6333個,每當天上舉行佛會,便凌空飛舞,拋灑鮮花,以作歌舞,用歌聲、舞姿、音樂、鮮花、食物供養諸佛。道教也有飛天。
  • 「大美敦煌」3D投影全息幻影秀亮相
    國內首個新媒體敦煌樂舞專題展「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2018年6月在上海徐匯藝術館開展。副院長羅華慶表示,敦煌壁畫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希望通過全方位的講解讓敦煌壁畫更加貼近生活,讓大眾真實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
  • 琺瑯畫,再現敦煌盛景
    李海明曾去敦煌莫高窟寫生,被壁畫鐵線細描的功力震撼。在一次次臨摹中,他突發奇想:用景泰藍工藝描摹敦煌壁畫,創新呈現敦煌的藝術瑰寶。經過長期研究和反覆實驗,李海明終於攻克了琺瑯畫釉料易脫落的難題,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技法,為琺瑯畫烙上「隴派」文化印記。
  • 從十六國到盛唐,敦煌飛天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敦煌莫高窟飛天形象的演變則更為細膩、複雜,也更清晰地反映了絲路文化的交融,更強烈、直接地體現出中原文化的影響。十六國時期的敦煌飛天 莫高窟第275窟十六國時期的敦煌飛天(如275窟佛傳與佛本生故事畫中的天人、天女形象),仍採用西域重色暈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