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打卡塗鴉牆的時候,我在想什麼?

2021-01-21 騰訊網

看到這些詞,你會想到什麼?

街頭文化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型酷和時尚的象徵,而這種文化的四大元素(街舞、DJ、說唱、塗鴉)也早就在年輕人的圈子裡佔有一席之地。「嘻哈」人群最愛說的就是Keep Real,保持真實。有些人在歌曲創作中寫最真實的表達,而另一些人在塗鴉藝術中做最真實的自己:真實的心情、真實的訴求、真實的立場......

自從塗鴉文化進入人們的視野中,旅行目的地清單上也增添了諸多網紅塗鴉牆打卡地。塗鴉牆上留下的是色彩、是文字,而傳達給人們的是藝術家的態度。儘管他們說著不同的語言,卻用塗鴉代言思想,留下了一幅又一幅震撼人心的藝術品,正因如此,塗鴉牆除了藝術價值,其背後的精神態度更是耐人尋味。

【有態度的塗鴉文化】

/ 從地下到地上 /

塗鴉的義大利文「Graffita」之意是「亂寫」,首先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1960年代到80年代的紐約市區,貧民區裡有一群因失業、輟學而被視為社會問題的黑人青年,在反種族歧視、反權利壓抑等運動中,形成一股地域性的反文化社會行為。塗鴉文化就起源於紐約的社會邊緣,是一群敢於挑戰的青年將世俗文化的碎片重新拼湊起來。

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時,有一群塗鴉愛好者在其反叛的行為中找到了獨有的塗鴉藝術特質,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主張甚至可以以此為生。由於藝術元素的加入,街頭塗鴉變為了塗鴉藝術,從地下走到地上,開始逐漸被接受。

【有態度的經典塗鴉牆】

如今,街頭塗鴉文化已經傳播到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包括紐約、柏林、倫敦、哥本哈根等一些大城市,在不同國家、城市文化背景的加持下,逐漸形成一種更有地域特色的、更為豐富的、更具精神態度的藝術文化。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雲遊」這幾處經典塗鴉牆吧!

Brick Lane

英國·倫敦

/ 自帶雅痞氣質的塗鴉藝術 /

在倫敦有這樣一個地方,它們不像人們熟知的倫敦那般優雅、含蓄與高貴,它所展露的是一種英式的雅痞氣質,優雅、低調而厚重。它就是有著移民聚集、邊緣化標籤,卻以新興藝術創意聞名的Brick Lane,倫敦潮人的「聖地」。

那裡有些髒亂,據說犯罪率也比較高,卻用塗鴉藝術中和了這些「不適感」, 這條街的文化包容性極強:除了最簡單的T-Up(單色/不填色的字體),還能看到狂野與誇張變形的Wild Style,簡單耐看的Old School復古風,色彩絢麗的New School風,東倫敦的靈動與頑劣、叛逆與怪誕在這裡一覽無餘。

除了塗鴉牆,包含了Sunday UpMarket、Backyard Market、VintageMarket、Boiler House Food Hall、Tea Room在內的五個紅磚巷市集也是深受時尚青年追捧的周末好去處。

Bowery Graffiti Wall

美國·紐約

/ 源於生活的塗鴉藝術 /

在紐約最著名的就是Houston Street和Bowery Street交口的塗鴉牆。這是一面總面積接近1300平方英尺(約120平方米)的塗鴉牆,高度約有2層樓,到今天全世界已有超過20名藝術家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Logan Hicks的工作照

其中,有一位被評為「喜歡找自己麻煩的藝術家」在這面牆上創作了一幅被人評價為「這可能是包釐塗鴉牆有史以來最好的作品」

這位藝術家是Logan Hicks,一位來自美國巴爾的摩,活躍於紐約的藝術家,以高精細度的照相寫實模版繪圖技法聞名於美國藝術創作界。這幅受到極高評價的作品叫《Story of my life》,描繪的是大批人流交匯在紐約蘇荷區Spring Street與 Greene Street的街口。

//

Logan Hicks在社交平臺曬出的照片

繪畫前,Hicks召集他的許多朋友和藝術家同伴在街道上來來回回的走,同時用相機將他們的位置及活動軌跡記錄下來,接著在12×4英尺的帆布上噴塗製作出效果圖,最後使用多達1050個模板把這些圖像匯聚在牆上的畫中。

《Story of my life》作品的噴塗過程

於是,便產生了藝術與現實的交互現象:每一位經過Bowery塗鴉牆的人,都非常自然的成為畫作的一部分,如果你恰巧穿著同為藍色系的衣服,那簡直就是從畫裡走出來的人。居住在紐約或是在紐約工作過的人最有感觸,因為這幅塗鴉描述的正是自己每天經歷的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啊!

Hosier lane

澳大利亞·墨爾本

/ 令人「又愛又恨」的塗鴉藝術 /

墨爾本,曾連續七年被《經濟學人》評為世界宜居城市之首。你知道嗎?它還有另一重身份:享譽全球的藝術之都。墨爾本真是一個對塗鴉藝術「又愛又恨」的城市:它擁有多姿多彩的塗鴉牆和博物館,卻也身處在對街頭非法塗鴉處罰最嚴厲的國家現場被抓包的創作者最多可判入獄兩年並處以 2.6 萬澳元的罰款。

但如果作品足夠優秀,不僅免遭被重新塗刷的命運,甚至還會被「官方保護」起來:墨爾本政府每年要花費 500 萬澳元來清理非法塗鴉,針對優秀的塗鴉作品,政府就發放特許保護的標籤,甚至還會安裝有機玻璃加以保護,正因如此墨爾本的塗鴉文化也愈發繁榮。

最著名的就是Hosier lane塗鴉街,聯邦廣場對面的巷子裡,樓宇林立、街巷狹長,三百米青石路,每一個角落瀰漫著油漆未乾的味道,陳舊的磚牆配以明豔、撞色、粗曠手法的塗鴉,給人以凌亂中又不失章法的視覺衝擊。新作品層出不窮,也遵守著塗鴉屆的「潛規則」:後塗鴉者不能在前塗鴉者的作品上進行二次創作,而必須完全覆蓋原畫進行新的創作。

即使是在塗鴉中,也能窺見墨爾本人極強的環保意識,惟妙惟肖的動物形象,花草樹木、藍天白雲都被噴繪在牆面上。這些看似隨意的塗鴉,其實卻隱含著濃厚的寓意,它似乎在提醒著遊人要時刻愛護我們的生態家園。

East Side Gallery

德國·柏林

/ 政治色彩濃鬱的塗鴉藝術 /

柏林圍牆,「自由世界的櫥窗」, 是二戰後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分割東西歐的鐵幕象徵。其實,柏林圍牆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塗鴉文化發展的載體。它清清楚楚記錄了塗鴉文化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發展。無數的藝術家和普通公眾曾跨越圍欄和城牆之間的「死亡地帶」,用畫筆和噴漆書寫態度,從名字、政治標語,到卡通形象、紀念繪畫,把原本黯然的一道牆裝點成世界上最長與最令人震撼的畫布。

迪米特裡·弗魯貝爾(Dmitri Vrubel)創作出的《兄弟之吻》,因極有政治意義,成為了柏林圍牆上最著名的塗鴉之一; 德國女藝術家,布吉特·坎德(BirgitKinder)創作的《特拉比》,巧妙的展現了東德人民的理性訴求;作品《和平鴿》的創作者羅斯瑪麗·辛斯樂(Rosmarie Schinzler),呼籲人們通過塗鴉藝術去了解這個城市與國家曾經是如何被割裂的。

如今的柏林圍牆,已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畫廊,長達1200米的東區畫廊(East Side Gallery),牆上的內容也隨著生活的穩定而日趨溫和,更多的是有趣。隨著塗鴉不斷更新,舊作會被覆蓋,而絕不會被遺忘,就像被柏林圍牆僅存的斷壁殘垣,也被當成歷史的遺蹟來時時紀念。

【有態度的塗鴉藝術家】

/ 用反叛藝術繪製溫柔 /

世界上享譽盛名的塗鴉藝術家不在少數,而今天介紹的這一位有態度的藝術家El Seed,在巴黎長大的突尼西亞人,為追求塗鴉藝術而流浪世界。EL Seed一直努力通過塗鴉這種民主的表達方式將阿拉伯文明、希望、理解與更多的積極訊息聯繫起來。

他常用阿拉伯符號作畫,最輝煌的作品是一幅覆蓋在50座建築之上,代表和平的塗鴉作品。這五十座建築,建立在埃及開羅的 Manshiyat Naser 區,是跨越了四個世紀的垃圾收集者聚居地,是令政府頭疼的「貧民窟」,環境惡劣程度難以想像。

如果塗鴉去美化一個被忽視的貧窮街區,會發生什麼呢?他來到埃及自行募資,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完成了這個橫跨 50 座建築物的超巨型藝術裝置,使這個孤立的社區會因一個小小的想法散發出希望的光芒。

El Seed在社交平臺曬出的照片

如他所言:「在街頭作畫本來就是一種政治行為。因為我們是在公共場所繪畫並以此向民眾傳達某種訊息。」當人們對這幅塗鴉藝術作品嘆為觀止的時候,更接收到了來自藝術創作者的精神態度,就是那句站在街區臨近山頂才能看到的,用阿拉伯書法寫成的句子:「If one wants to see the light of the sun, he must wipe his eyes」(任何一個想清楚看到陽光的人,需要先擦亮自己的眼睛)。

El Seed在社交平臺曬出的照片

塗鴉是街頭文化靜止的表現形式,或許源於生活的條條框框充滿「不服」,或許是對既定規則的「反抗」,又或許只是對一面白牆突然來了興趣。它是城市最原始的欲望,像是彩色的火種,點亮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點燃了人們對生活的激情;它是來源於最直接的內心的聲音,激情而躁動,明媚而鏗鏘。你可以不認同它,你卻不能忽略它。

但塗鴉藝術家一直堅持的就是「改變」,用噴漆改變一面牆的態度,用塗鴉改變對生活的態度。

所以,下一次遇見塗鴉牆的時候,希望你可以多停留一分鐘,試著去感受塗鴉牆的態度和塗鴉藝術家的態度。

最令你印象深刻的塗鴉作品繪製的是什麼內容呢?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 The End -

文字|咔咔

圖片、視頻|藝術家的社交平臺、圖蟲網

相關焦點

  • 這是什麼神仙「塗鴉牆」?快來打卡啦
    這是什麼神仙「塗鴉牆」?在太平灣街道的望江村,新增了很多絢麗多彩的「塗鴉牆」,在這裡拍張照片,肯定可以點亮你的朋友圈。或許你沒有打卡過廈門大學芙蓉隧道的塗鴉牆,但不妨品味一下身邊的美好,這次你可不能再錯過啦!
  • 長沙最近很火的街頭塗鴉打卡地,被清理後,又被人塗鴉了
    「我再也不會離開你,CSC」,一句充滿情懷與熱愛的話,讓長沙西湖公園的一面牆迅速在抖音、微博上走紅,很多年輕小哥哥、小姐姐都爭相到此打卡、拍照。有些塗鴉作品的含義令人捉摸不透,有些作品儼然已經成為了長沙人的情感載體,牆上的的內容更像是在對城市的表白。
  • 長沙的網紅塗鴉牆被清除,網友:我都還沒去,你咋就沒了?
    ,又出現了一處網紅打卡點:一片「我再也不會離開你,CSC」的塗鴉牆。這片非常隨意的塗鴉牆被曝光後迅速的火遍網絡,引得大量的市民和網友前去打卡拍照。很多網友表示:在他們看來,「CSC」代表「長沙城」的意思,在這行短短的塗鴉文字裡,飽含著人們對於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也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 廈大芙蓉洞塗鴉牆:愛上你我不撤退,是我對你一生的偏愛
    廈大芙蓉洞塗鴉牆,遇見你,好幸運。我們是偶然遇到她的,不是特意為她來,可是最後卻是她給了我最大的驚喜,這就是我與她的第一次美好的相遇。人們常說,意外出現的才是最精彩的,最讓人難忘的,確實是這樣的,很多的意外出現,很多意外的相遇,給我們帶來的才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 文旅新場景|網紅塗鴉牆來了!街拍新地標等你打卡!
    一座城市有沒有幽默感就要看它的塗鴉這次,大華1935劇場的塗鴉牆還真正讓西安幽默了一把到底怎麼回事一起跟小編去瞧一瞧說起塗鴉,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就像安迪·沃霍爾說的藝術並沒有那麼高深,你們的生活就是藝術大華1935劇場塗鴉牆最近刷微博經常能看到
  • 張西南:成都塗鴉牆
    塗鴉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塗鴉在國內經歷了20年的演變,也從個性張揚的表達逐漸變成了藝術的創作,成為了城市歷史的符號和一道特殊的風景,這門新的藝術,不僅成為年輕人的潮流,也帶給普通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悄然間,成都的塗鴉牆也以二維的方式,融入城市空間,並滲透進人們的生活。
  • 福州一個特色街區,有很多小吃和塗鴉牆,逛街打卡的好去處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許多特色街區值得一看,其中較著名的有三坊七巷、上下杭、煙臺山等,當然也有一些名氣相對小點的街區也非常不錯,例如福州一個特色街區,有很多小吃和塗鴉牆,逛街打卡的好去處。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施埔路學生街也在與時俱進,這幾天我來到福州施埔路學生街旅遊,現在的街道非常寬敞,地面也鋪了青石板,並且環境也很乾淨,不像它以前那樣擁擠雜亂無章。現在的這片街區仍然有很多小吃,來這裡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小吃,除此之外,街區裡還多了很多塗鴉牆。
  • 綿陽街區驚現「回憶殺」塗鴉牆畫!網友:爺青回!走,拍照打卡!
    綿陽街區驚現「回憶殺」塗鴉牆畫!網友:爺青回!走,拍照打卡!@政粉兒們,看看這些塗鴉牆畫有沒有覺得很吸睛!當今社會,塗鴉主要的介質為牆,但進入20世紀後期,塗鴉所創作的介質不只是牆了,其創作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多元化,並且其一度成為前衛時尚的設計師的專利。
  • 舊牆變新牆 武漢某高校學子創作塗鴉牆 師生大喊佩服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的一面近百米的塗鴉牆「火了」,牆上畫著顏色鮮豔的英文字母、玩著滑板的兔子,風格迥異的塗鴉引得該校眾多學生紛紛去拍照「打卡」合影。周明鵬回憶,在初三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看到了一幅塗鴉的作品圖片,從那個時候起開始對塗鴉感興趣。「我怕爸媽對我這個愛好不支持,所以一開始我是瞞著他們的。」平時周明鵬會偷偷在網上查閱資料自學,父母給的零花錢都會偷偷攢起來買塗鴉用的噴漆,然後在沒課的時候去找廢棄的牆壁練習。一直堅持到了大學。
  • 不用去川美,渝北也有塗鴉牆了!
    提起塗鴉牆大家可能第一反應就是黃桷坪的川美如今在渝北也有適合「打卡」的塗鴉牆相比人多的川美這裡人比較少拍出來的照片質量也更高近期宜家背後的多條馬路邊牆被極具藝術感的塗鴉覆蓋牆壁色彩斑斕格外酷炫吸引了不少潮人前來拍照
  • 愛打卡的你,肯定錯過了這堵「炸裂」的塗鴉牆,還有千年的油紙傘...
    塗鴉,這種源自西方的街頭藝術,這兩年在上海也逐漸興起,可讓人過目不忘,極富視覺衝擊力的高品質塗鴉牆在魔都還挺難覓的,巧得很,最近話匣妹採訪之餘,上距離國家會展中心約三公裡的徐涇夏都小鎮瞎溜達的時候,卻意外發現驚喜!1一個個窨井蓋,化身吉普賽鼠,小怪獸......不愛人多的地方,專愛溜牆根的話匣妹瞬間被這些Q爆了的窨井蓋給吸引住了。
  • 香港網紅拍照聚集地——中環嘉鹹街塗鴉牆
    香港中環嘉鹹街塗鴉牆,近年暴紅的打卡景點,之前去香港都跑一些隱藏景點跟美食,但發現IG上面有不少香港熱門景點都沒去過,像是中環嘉鹹街,所以這次就來看看。這面塗鴉牆大概有10幾米,但拍照的人很多,所以經常會看到這裡有人排隊拍照。拍照的時候一定要快。
  • ...調查丨是亂塗亂畫還是藝術塗鴉?川美「黃桷坪站」火車頭塗鴉牆...
    不到兩月塗鴉牆「大變樣」畫著火車頭的「黃桷坪站」塗鴉牆頗受青睞,不少學生遊客愛來此拍照打卡。川美公共藝術學院大四學生小張即將畢業,這幅火車頭才完工時,她就和室友來此拍過合照。「我很喜歡這幅塗鴉。」她介紹:「塗鴉牆下還仿造了鐵路,鋪設了兩段木製軌枕和鐵軌,處處都有精巧的小心思。」
  • 塗鴉牆也有大作用
    ■劉國霞  每當我經過幼兒園中那一大面塗鴉牆,都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停留在塗鴉牆前,想著孩子們盡情繪畫時的樣子。  塗鴉牆上展現自信。孩子們每周會有兩次到塗鴉牆上自由繪畫的機會,老師每次都要先講述一個奇妙好聽的故事,然後讓孩子們到塗鴉牆上,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揮灑,表達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感。
  • 卡通塗鴉牆亮相田子坊
    紅帽子、大眼睛,這些據說是法國塗鴉藝術家Ceet Fouad的手筆。藝術家標誌性的塗鴉寵物小雞都是因地制宜地創作的,沿牆的自來水管成了卡通雞的「單槓」,空調外機的出水管變身懸掛的皮蟲……,從中也可見法國藝術家創意繪畫的幽默靈感。現在,田子坊石庫門老弄堂不僅有了中國元素的動感市井風俗畫,又有了法國卡通藝術特色的塗鴉牆,東西方文化藝術在這裡得到了有機融合,成了中外遊客遊覽田子坊的一道新景觀和打卡地。
  • 國內最大地景塗鴉藝術節 助力蓉城打造「全球網紅塗鴉打卡地」
    熊貓太空人」在燦爛的星河中「漂浮」起來,畫面充滿了未來科技元素,極具視覺震撼力,引發現場觀眾陣陣讚嘆,紛紛「打卡」留念。在國內,以北京和上海為代表的城市很早就引入了塗鴉藝術來展現城市多元的文化魅力。從莫幹山路到汶水路再到洛克公園,上海的塗鴉牆林立。而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園博園開闢了規模巨大的塗鴉空間,多次舉辦創意塗鴉活動。現在,園博園已成為許多年輕藝術家的「塗鴉聖地」。
  • 塗鴉教學|塗鴉上牆,你看到的那些街頭塗鴉都是這樣完成的!
    最近幾個月,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多個塗鴉的教學乾貨,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去動手練習,手稿你們應該都已經很熟練了吧,那上牆呢?上牆這塊小編也有在文章中講到哦,不過可能都是比較初期的,所以沒有那麼仔細。也有朋友來找小編說什麼時候可以來一次塗鴉上牆的專業介紹呢,答案就是今天啦~不過塗鴉上牆這塊的東西畫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是一個需要耐心的工程,但是講起來其實並不多,甚至很少內容,我就整理多一些東西,給你們看一下吧,最關鍵還是要自己動手!當你準備塗鴉的時候,你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配色問題:如何把更多的顏色合理的配搭在一起!
  • 莫幹山路塗鴉牆拆毀?M50園區內又畫上了新牆!
    這也意味著,已有15年歷史的、莫幹山路上赫赫有名的沿街塗鴉牆即將不復存在。遺憾之餘,不少上海市民都表示,不希望失去這樣一道美觀時尚的文藝風景。據了解,作為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天地,這裡曾以鮮活蓬勃的塗鴉藝術生態聞名全國,短短600餘米,卻是上海塗鴉的「大本營」,也是申城潮流文化最早的「策源地」。
  • 上海莫幹山路塗鴉牆將消失?普陀區政府:將在附近園區內延續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陳斯斯一段上海最有名的塗鴉牆,正在經歷消失與新生。近日,網傳消息稱:隨著明年年初上海普陀區M50蘇州河畔的網紅商業體——「天安千樹購物中心」的亮相,存在15年之久的莫幹山路「塗鴉牆」也將被全部拆除。
  • 2500㎡的塗鴉牆,是重慶的態度
    在重慶,提起塗鴉,也許最先想到的是川美。但隨著近些年重慶的發展,許多新晉塗鴉街區也開始走紅,紛紛擠身進「網紅打卡地」的行列,當中就有兩江新區的塗鴉牆。從軌道交通3號線金渝站出來,往金山意庫方向,有三面總長度約1公裡、面積達2500平方米的塗鴉牆,上面畫滿了各式各樣的塗鴉,十分酷炫。每面牆的塗鴉由各類動物、人物及自然風光構成,色彩飽滿,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