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賞菊——重陽日,古人是這樣過的!

2020-11-09 大道甄藏藝術館

今日迎來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歷代畫菊佳作欣賞


南宋-朱紹宗-菊叢飛蝶

本幅款識:「朱」。鈐鑑藏印2方,印文模糊,唯可辨一「璘」字。裱邊題籤:「朱紹宗菊叢飛蝶」。對幅有清乾隆御題詩:「趨炎殊眾卉,放英獨於秋。舞去風全香,承來露半流。繪者具神解,淵明晤莊周。」鈐「八徵耄念之寶」朱文印、「自強不息」白文印。


局部

明-呂紀-桂菊山禽圖

《桂菊山禽圖》是明代呂紀創作的絹本工筆重彩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所繪主體花鳥:綬帶鳥、八哥、桂花、秋菊,均屬於祥瑞、珍貴之物,寓有富貴長壽和君子節操含意,內容明顯地反映了皇家的藝術和審美旨趣。


局部

對於菊花的喜愛與描繪,工筆重彩者將菊花之色描摹的淋漓盡致,讓人賞心悅目,而即便是單純的水墨,在名家爐火純青的運用下,亦能將菊之清雅高潔之姿展現無遺。


明-徐渭-菊石圖


清-八大山人-瓶菊圖

賞菊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可以去登高,看山野之間菊花的爛漫。


清-高鳳翰-半亭對菊圖

亦可專注欣賞盆菊,感受園藝的魅力。


清-焦秉貞-盆菊圖

清-陳枚-重陽賞菊-月曼清遊圖冊

《月曼清遊圖》冊描繪的是宮廷嬪妃們一年12個月的深宮生活,從上面可以看出,重陽節宮廷嬪妃們的日常也會進行賞菊的活動,體現了宮廷生活與民間生活的密切關聯。

重陽節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所以,在這個喜慶的節日裡,一定記得給家中和身邊的老人帶去自己的祝福和關懷,有時間的話不妨帶上家中老人,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一起去登高賞菊吧!


相關焦點

  • 賞菊、沐浴、貼秋膘,古人秋遊歡樂多
    明 周臣 淵明賞菊圖每逢九月,天氣溫和爽朗,外出秋遊是極好的。和如今一樣,古人也頗愛在秋季出遊,其中賞菊便是古人的一大樂趣。那時,人們通常會在賞菊時採摘些菊花帶回家,然後將其擺放出不同的形態,與屋內陳設相互輝映,頗有雅趣。除了賞菊,逢秋登高也是古人的一大樂趣。尤其是詩人們,一到秋季就喜歡相約登高望遠,然後再在山頂找上一空地,擺上隨身攜帶的美酒,一起吟詩作對,將美麗的秋景鋪成一首首妙曼的華章。《燕京歲時記》中就有對此景的記載:「提壺攜磕,出郭登高……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也。」
  • 古人的秋遊之樂
    此時,趁著秋色,踏著滿目的斑斕,外出秋遊是極好的。和如今一樣,古人也頗愛在秋季出遊,其中賞菊便是古人的一大樂趣。賞秋菊的風俗在唐朝時頗為流行,到了兩宋時則一度達到頂峰。兩宋時,不僅培育出了愈來愈多的菊花品種,而且經濟和文化的空前繁榮也促使宋人的審美趣味變得更加豐富多元。那時,人們通常會在賞菊時採摘些菊花帶回家,然後將其擺放出不同的形態,與屋內陳設相互輝映,頗有雅趣。
  • 登高望遠、秋遊賞菊、撞鐘祈福,來柳葉湖這樣過重陽節!
    重農曆九月初九陽九九重陽節登高望遠秋遊賞菊撞鐘祈福成了這個時代的人這個深秋一起賞菊祈福留住這詩意又風雅的迷人韶光!譬如看畫、賞菊、品茶、嘗美食在這個草木搖落的清秋在司馬樓上觀一季重陽畫展品一場菊花盛宴或者登太陽山湖仙島領「柳葉福」無用的生活儀式感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古人秋遊都做些什麼?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進步,相較於古人,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巨大的改變,但是有一樣沒有變,那就是對於美好事物和情感的嚮往。以秋遊為例,現如今交通便捷,我們常常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秋遊,領略秋天的美。古代沒有高鐵,沒有汽車,許多人連馬車都沒有,但這依舊無法削減他們對於秋遊的熱情。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相傳漢高祖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她的一名仕女賈氏被逐出宮外,嫁給了一個平民,賈氏就把重陽節的活動帶到了民間,從此百姓們也開始過重陽節了。魏晉時期的重陽節又加入了賞菊和飲酒的習俗,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要數陶淵明了,他是出名的愛菊人士,陶淵明在《九日閒居》的序文中說道:"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了菊花和酒。
  • 讀王維詩《重陽節憶山東兄弟》,你知道為啥古人要登高要賞菊嗎?
    」下面就說說九月九日這天,為啥古人要登高?要賞菊?要飲酒?現代社會很多年輕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所以不得不選擇遠離家鄉,與親人們分離。因此,我們有必要穿越歷史,回到古人的生活世界裡,一窺他們是如何過重陽節的?
  • 「中華美網·欣賞」秋風萬裡,與古人一起秋遊
    「霜葉紅於二月花」、「滿地翻黃銀杏葉」,此時夏至已過,秋分未到,恰是一個曖昧而又繁忙的時期。人們也逐漸從夏日的綺豔暖色中冷卻下來,進入秋的涼薄沉色,開始追尋內在的平衡。今天,小巴帶你領略古人筆下的秋日美景。
  • 古人過重陽
    原標題:古人過重陽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登高節」、「老人節」等。唐朝時,重陽正式被定為民間節日,後沿襲至今。  古人如何過重陽?《西京雜記》中記有登高、賞菊、佩茱萸、吃重陽糕和飲菊花酒等民俗。
  • 穿越時空:和古人一起過重陽節
    隨著時代的變遷,九月初九重陽日的內容也逐漸豐富多採,菊花、菊花酒、重陽糕、登高、茱萸、騎射、吟詩這些都是古人過重陽節的關鍵詞。,古人還把九月稱為「菊月」。過重陽節觀賞菊花是古人一項重要內容,晉代陶淵明詩:「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 也有人說古人重陽節賞菊花的習俗源於陶淵明。
  • 重陽節為什麼有賞菊習俗?菊花為何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
    賞菊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賞菊的習俗。一、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重陽節正是菊花盛開時,每逢重陽節是最佳的賞菊時期。
  • 古人過重陽_歷史珍聞_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古人過重陽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登高節」、「老人節」等。唐朝時,重陽正式被定為民間節日,後沿襲至今。  古人如何過重陽?《西京雜記》中記有登高、賞菊、佩茱萸、吃重陽糕和飲菊花酒等民俗。
  • 古人怎麼過重陽?宋代宮廷提前備萬朵菊花,清朝賞菊規模成山成塔
    我們現代人過重陽節,一般是兩大主題:敬老和登高。那麼你知道重陽節為什麼和祭祖有關?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古人都是怎麼過重陽節的?重陽節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那時候人們有在秋天祭祀祭祖的習俗,感恩上蒼帶來豐收,感謝祖先的庇佑。現存最早記載重陽節祭祀活動的《呂氏春秋·季秋紀》裡寫道:「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 重陽佳節,秋色正好,登高賞菊。
    拂過歲月的琴弦,那些沉睡的華夏文化在跳躍的音符中甦醒。而重陽節,就是秋天詩卷裡一頁雅致的風景。唐 朱放《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唐 元稹《菊花》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
  • 重陽節吃重陽糕 煙臺人的重陽節應該這樣過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 古人的重陽節竟然是賞菊
    古代人過重陽節,不僅有這些,其實還有很多都是和菊花有關的,例如賞菊、詠菊詩、戴菊囊、喝菊花酒等等登高重陽之所以要登高, 漢末 曹丕 在《九月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 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