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寺,別名大佛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裡街,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清朝改為隆興寺;是中國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在河北省隆興寺的這座觀音像,有著和世界上所有佛像不同的特點。它本是一尊銅像,可是除了中間合十的兩隻手臂是銅的外其它的40隻手臂卻都是木製的。這千手觀音不同手臂的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公園1781年,乾隆來到正定遊覽,當他對千手觀音大佛進行叩拜的時候,發現大佛手臂搖搖欲墜,乾隆恐怕也不知道觀音菩薩40隻手臂背後的佛家道理,他竟然命人將破敗的40隻手臂摘除,僅剩下中間合十的雙手,以示莊重。 直到1944年,隆興寺大修,修復者試圖恢復千手觀音大佛應該有的樣子,但是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銅料緊缺,大佛的40隻手臂就只好以木臂來代替了。
整尊毗盧佛由三層蓮座和三層四面佛像組成,高6.72米,三層蓮座剛好1000個蓮瓣,每個蓮瓣鑄有一尊坐式小佛,千姿百態,無一雷同,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格局。12尊四面佛頭戴的佛冠上還各鑄有5尊小佛,共計大小佛像1072尊。
佛教大乘戒律經典《梵網經》記載:「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臺。周匝千花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正定毗盧佛的造型與此記述相符,這一片蓮瓣便代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蓮座代表了宇宙中所有世界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