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已是上下的共識,更是高考命題的趨勢。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3套試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分別節選東漢王渙、魏晉魯芝、北宋範純禮3位歷史人物的傳記,集中讚美他們清忠履正、沉毅剛正、寬厚為政等高尚品質,同時也顯示了陳寵知人善任、任峻勇於為政、羊祜謙遜推讓等美德。
此外,全國Ⅱ卷、全國Ⅲ卷「名篇名句默寫」對《孟子魚我所欲也》和諸葛亮《出師表》的考查,也觸發考生聯想中國歷史上眾多「不食嗟來之食」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仁人志士,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仔細審讀這3套試卷,思考命題,立足考查範圍,回應教材內容,或實或虛,或正面或側面,為考生提供了一幅生動的古代優秀人物群像圖,考生在答題時猶如對話前賢先哲,其薰陶感化可想而知。
這些,在2019年的高考中,應該會有所堅持、延續。
B另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在2018高考試題中體現得非常充分,也是高中新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各學科結合自身特點,都豐富充實了相關內容。其中,語文課標最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體現有三:
1、內容更全
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
2、分量更多
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佔1/2」。
3、要求更高
在全面加強的同時,還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
C高考古詩文突破策略?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高考語文試卷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道「硬菜」。每年都有,每年都一定會不相同。因此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怎麼學習,甚至都空缺這一塊,等著到考場上臨時發揮發揮!然而這種「碰運氣」做法真是大錯特錯。雖然每年的文言文都不一樣,但仔細端詳近幾年文言文的類型卻大致相同。
1.選文特點
高考考查的文言文可分為史傳文和散文兩大類,文章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間。史傳類文章無非記人(一人多事)和記事(一事多人)兩類。前者結構特點是:人—簡歷—性格特點—事件①事件②;後者結構特點是:事件—緣由—人物①人物②……結局。
而且,以記敘為主的人物傳記一般都是高考文言文的熱點。
2.文言文閱讀如何應對
(1)讀
首先通讀文章,了解大概文章說得是個什麼意思。理清層次,把握主要內容,這樣做分析概括類的題目就不會太難,同時也有助於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解答翻譯、斷句和實詞、虛詞的理解這類題,還需要對文意理解得更精準。
當然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斷對句,句子斷不對,理解的意思就會有偏差,這就是為什麼,文章只有一篇,而對其理解卻有千千萬萬。
(2)譯
(這,無需多言)
(3)想
人物傳記以敘事為主,閱讀時要注意人物在不同階段所做的事,體會其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度和評價。
對於其他文體,也要兼顧到——雜記,或以記事為主,或以寫景狀物為主,要把握行文的線索,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議論性文體,閱讀時要抓住中心觀點,把握文章的論證思路,準確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證。應用性文體,要了解背景即寫作緣由,把握其文體特徵。
(4)積累
對文言文中常出現的詞語(表示官職及其升遷變化的,表示人物個性、品行的,表示古代科舉、教育的等,)特別注意一些多義詞,虛詞,古今異義詞得積累,一定要和以前的知識相連接融會貫通,系統複習。要有意識地多加積累。此外,對文學文化常識,也要做系統複習。
名篇名句默寫
理解性默寫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因對提示信息把握不當而寫錯句子,出現錯別字。因此,背誦時,要吃透其中重點語句的含義,力求背誦時,內心深處「同步翻譯」。
如《登飛來峰》中「自緣身在最高層」和《題西林壁》中的「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句容易混淆,弄清各自的含義就不會錯了。
另外,針對前期學習中容易出錯的字,要動手搜索一遍,集中寫寫,確保準確掌握。如,《勸學》中的「而致千裡」「無以至千裡」兩句中的「致」「至」二字,《登高》中的「霜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