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教育

2020-12-07 上課鈴教育

A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已是上下的共識,更是高考命題的趨勢。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3套試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分別節選東漢王渙、魏晉魯芝、北宋範純禮3位歷史人物的傳記,集中讚美他們清忠履正、沉毅剛正、寬厚為政等高尚品質,同時也顯示了陳寵知人善任、任峻勇於為政、羊祜謙遜推讓等美德。

此外,全國Ⅱ卷、全國Ⅲ卷「名篇名句默寫」對《孟子魚我所欲也》和諸葛亮《出師表》的考查,也觸發考生聯想中國歷史上眾多「不食嗟來之食」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仁人志士,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仔細審讀這3套試卷,思考命題,立足考查範圍,回應教材內容,或實或虛,或正面或側面,為考生提供了一幅生動的古代優秀人物群像圖,考生在答題時猶如對話前賢先哲,其薰陶感化可想而知。

這些,在2019年的高考中,應該會有所堅持、延續。

B另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在2018高考試題中體現得非常充分,也是高中新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各學科結合自身特點,都豐富充實了相關內容。其中,語文課標最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體現有三:

1、內容更全

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

2、分量更多

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佔1/2」。

3、要求更高

在全面加強的同時,還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

C高考古詩文突破策略?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高考語文試卷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道「硬菜」。每年都有,每年都一定會不相同。因此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怎麼學習,甚至都空缺這一塊,等著到考場上臨時發揮發揮!然而這種「碰運氣」做法真是大錯特錯。雖然每年的文言文都不一樣,但仔細端詳近幾年文言文的類型卻大致相同。

1.選文特點

高考考查的文言文可分為史傳文和散文兩大類,文章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間。史傳類文章無非記人(一人多事)和記事(一事多人)兩類。前者結構特點是:人—簡歷—性格特點—事件①事件②;後者結構特點是:事件—緣由—人物①人物②……結局。

而且,以記敘為主的人物傳記一般都是高考文言文的熱點。

2.文言文閱讀如何應對

(1)讀

首先通讀文章,了解大概文章說得是個什麼意思。理清層次,把握主要內容,這樣做分析概括類的題目就不會太難,同時也有助於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解答翻譯、斷句和實詞、虛詞的理解這類題,還需要對文意理解得更精準。

當然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斷對句,句子斷不對,理解的意思就會有偏差,這就是為什麼,文章只有一篇,而對其理解卻有千千萬萬。

(2)譯

(這,無需多言)

(3)想

人物傳記以敘事為主,閱讀時要注意人物在不同階段所做的事,體會其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度和評價。

對於其他文體,也要兼顧到——雜記,或以記事為主,或以寫景狀物為主,要把握行文的線索,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議論性文體,閱讀時要抓住中心觀點,把握文章的論證思路,準確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證。應用性文體,要了解背景即寫作緣由,把握其文體特徵。

(4)積累

對文言文中常出現的詞語(表示官職及其升遷變化的,表示人物個性、品行的,表示古代科舉、教育的等,)特別注意一些多義詞,虛詞,古今異義詞得積累,一定要和以前的知識相連接融會貫通,系統複習。要有意識地多加積累。此外,對文學文化常識,也要做系統複習。

名篇名句默寫

理解性默寫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因對提示信息把握不當而寫錯句子,出現錯別字。因此,背誦時,要吃透其中重點語句的含義,力求背誦時,內心深處「同步翻譯」。

如《登飛來峰》中「自緣身在最高層」和《題西林壁》中的「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句容易混淆,弄清各自的含義就不會錯了。

另外,針對前期學習中容易出錯的字,要動手搜索一遍,集中寫寫,確保準確掌握。如,《勸學》中的「而致千裡」「無以至千裡」兩句中的「致」「至」二字,《登高》中的「霜鬢」等等。

相關焦點

  •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引。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既功在當代,也會澤及後世子孫、增進人類福祉。
  • 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需要認真領悟植根於實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髓,深入挖掘溫潤而雋永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文精神要旨,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守核心價值觀之根。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旗幟,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 多份提案呼籲: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民主黨派中央、政協委員帶來多份提案,呼籲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民革中央:開展學齡前愛國主義教育大中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已有比較完善的體系,此次民革中央將目光投向了學齡前兒童。
  • 川大附小: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做中華優秀文化的堅定表達者
    另一方面,在學校未來五年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全面建設「發展成為具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品質、世界大觀精神氣質和現代文明素養特質的實驗性研究型生態學校」,為傳統文化藝術深入進入學校奠定基礎,第三,積極形成優秀傳統文化項目進學校:如川劇進校園、書法、國畫、蠟染、經典誦讀、太極等項目,同時、積極引入傳統武術、圍棋、象棋、古箏、古琴等項目。在不斷豐富學生藝術素養的同時,傳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印發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2.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
  •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近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首屆高層論壇在南京舉辦。與會專家認為,應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交往文化涉及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問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中華優秀傳統交往文化的核心是人,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現實社會關係中,要正確面對和處理人際關係。仁愛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和原則。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徐小躍提出,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聚焦三個問題: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借鑑和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要素和有益經驗,既可以為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引導路徑,也可以弘揚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實現民族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新媒體帶來的海量信息不僅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使得青年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愈發多樣。面對青年學生越來越受到網絡文化和外來文化影響的局面,我們要更加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教育模式的不合時宜導致理想信念教育面臨困境。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當前時期,要把推進素質教育作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方法要不斷創新,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大學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和新的突破口,以文化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大學生通過了解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起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從而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此基礎之上建立起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正式出版發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原春琳) 8月15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以下簡稱《讀本》)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據介紹,《讀本》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資助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由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翟博任課題主持人、總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樓宇烈、張豈之等文化名家特為《讀本》作序。8月15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 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19年第12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其中對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闡釋。趕緊隨筆記君一起學習吧!
  • 朔城區出臺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指導意見
    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落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和山西省教育廳《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朔城區結合教育工作實際,出臺了中小學(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指導意見
  • 教育部關於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2.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曲靖市第五屆「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知識競賽由市教育體育局主辦,人民教育出版社、曲靖新華書店承辦,旨在不斷深化廣大師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雲南人文傳統的認識,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
  • 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
    宋大涵表示,調研組了解到,各地有關部門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以下簡稱「三進」)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構建教學體系、設計傳承載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與此同時,調研組也看到,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政策體系不完備、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 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如何相融
    【摘要】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戰場,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價值,需要釐清育人和育才相互統一的關係、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互動轉化的關係、內化和外化辯證統一的關係、守正和創新有機結合的關係、人化和化人相統一的關係。
  • 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進校園的有效方式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國和)近日,在深圳市偉民學校舉行了一場學術沙龍,與會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圍繞如何進一步有效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等問題深入探討。本次活動由市科聯主辦,市傳統文化研究會承辦。 本次活動邀請深圳市卓雅小學兩位有國學教學經驗的老師給三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作示範公開課,然後由幾位小學校長和老師進行點評。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小學教育解決方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工程」,也是當前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打底色工程」。2017年1月25日中央兩辦頒發的《國學18條》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確定了基本戰略方案。我們各學校須應時而動、與時俱進,在新一輪國家教育改革中做出智慧選擇。率先發力,方能佔領新的制高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濰坊中小學必修課 教師先充電
    10月10日,由山東濰坊教科院承辦的山東教育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教科書教師培訓班在濰坊開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國第一套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教材,此次培訓班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的首場大型培訓活動。
  • 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
    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  然而,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國損失了傳統劇種134種,佔戲劇品種總量的35%。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引起社會的關注。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在京發布
    本報訊 (記者李子木)8月15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進行闡述研究,用通俗的語言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核心價值,包括《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