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29日,以「從文化空間到城市認同」為主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舉辦。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沙龍、時尚創意設計與城市空間沙龍、中歐文旅創新發展(成都)峰會等精彩活動逐一上演。
此次活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委會(WCCF)主辦,採取「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從舉辦時間和形式上「無縫銜接」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年度峰會。數百名全球知名文化大咖、業界領袖、相關領域權威機構匯聚蓉城,深入探討文化與城市認同、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等重要議題,聚焦文化、旅遊、時尚設計等領域的發展趨勢。
(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主論壇現場)
10月29日下午,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主論壇在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舉行。
「成都是一座非常有品位的城市,在音樂、時尚、設計等創新領域發展得非常不錯。」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秘書長保羅·歐文斯表示,「成都的文化氛圍非常好,成都市民積極的生活方式、活躍的城市文化參與度是這座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直接體現。」
作為此次活動的「重頭戲」,保羅·歐文斯發布了《空間、文化和身份認同:塑造人性化城市》報告並圍繞一系列世界城市經典文化空間案例對報告進行了深入解讀。
國內外的文化大咖、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從不同維度探討文化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復旦大學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以「城市文化吸引力與城市認同」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著重探討了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晴深入探討了城市空間中的美學意義。
(復旦大學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發表主旨演講)
記者觀察到,成都近年來在傳承文脈、塑造城市文化空間、凝聚城市認同時,正是秉持城市文脈與城市功能相結合的原則,世界文化名城的吸引力顯著提升。
以寬窄巷子為例,在近2年的改造提升中,作為天府傳統文化和市井文化縮影的寬窄巷子成功串聯起了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項目,營造出豐富多元的城市文化空間,在地理層面和心理層面構建起城市的文化核心。
寬窄巷子輻射方圓2.5公裡半徑內的武侯祠、杜甫草堂、錦裡、青羊宮、永陵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等,在空間上形成了一個成熟的「文旅圈」,不斷吸引著人們前去深度旅遊,在傳承創新文化空間的同時,促進文商旅深度融合發展,釋放出巨大的疊加效應。
此次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是對成都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建設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對後疫情時代成都遺產保護開發、文旅產業創新發展、時尚創意賦能城市發展等領域的一次積極探索,將在未來孕育出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助力成都加速邁向世界文化名城。
據悉,2018年、2019年,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委會與成都市人民政府成功舉辦了前兩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每屆論壇都邀請到了全球30餘個世界文化名城論壇成員城市和「一帶一路」沿線城市代表,以及近40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嘉賓匯聚成都,共商文化發展大計。(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