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京杭大運河經濟帶的8座城市

2020-12-11 驚雷1102

對於江蘇來說影響這個全國最發達省份的恐怕不僅僅是橫貫江蘇的長江,更是縱貫江蘇的大運河!

大運河以京杭大運河聞名於世!但大運河既不是起源於京也並非起源於杭而是起源於江蘇,大運河不僅扛起了江蘇的燦爛文化和厚重的歷史,也扛起了江蘇作為全國最發達省份的城市經濟。

京杭大運河在江蘇一共流經八個城市,從五省通衢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徐州,徐州是全國漕運南四大糧倉之一,再到中國酒都宿遷,乾隆六下江南的時候五次到宿遷,讚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再到有運河之都的淮安。

在歷史上從邗溝到隋唐大運河,再到元明清的京杭大運河,淮安始終是其無法繞開的轉軸,始終處於大運河不可取代的中心樞紐,明清兩朝淮安和蘇州、杭州、揚州一起是大運河的四大都市,其繁華和地位可見一斑,淮安還是當時國家河道治理和漕運管理的中心,可以說運河給淮安帶來了無限的繁榮和歷史地位,淮安所以古淮河的淮為名。卻對大運河有著更大更特殊的感情,今年第二屆大運河文化博覽會,淮安成為唯一的分會場城市。

而提起揚州,恐怕無論是歷史還是今天都是赫赫有名,據說對外省人而言,江蘇最有名的城市恐怕首先揚州,其次才是南京和蘇州,這個話在今天來看或許有點小誇張,但是對於幾千年的歷史來說,大家對揚州之神往恐怕是一點也不為過,大運河流經江蘇和長江相會,長江北岸是中國運河第一城具有揚一益二美譽的揚州。

南岸則是民國時代江蘇省會鎮江,鎮江可以說是一座水做的城市,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唯一交匯樞紐,長江流域第三大億噸港口,鎮江港通江達海,自唐代以來經過鎮江的漕糧佔到全國50%以上,再說常州的母親河並不是像杭州一樣的錢塘江,也不是像很多城市一樣的黃河,而是一條人工河就是京杭古運河,作為這個城市的母親河,常州人說起大運河用了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段大運河半部常州史,足以見得大運河被常州這座城市文化和歷史的深刻影響。

今年大運河博覽會的分會場設在淮安,而唯一的主會場則是在江南勝地太湖明珠無錫,無錫這座城市是京杭大運河唯一從市中心穿城而過的城市,運河對於城市的影響就好比是人身當中的血脈,無錫因為運河而成為全國聞名的江南四大米市之一,無錫因為運河而成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繼而成為蘇南模式的發祥地,現在雖已成為萬億GDP之城,在全國也是響噹噹的大城市。

可是在江蘇這個轄區面積倒數第三個城市卻是搶文化地標最厲害的城市,它以江南為名成為江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江南大學江南中學江南晚報江南之聲廣播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無錫。幾乎拿走了江南的太湖這兩張最耀眼的名片。

大運河在江蘇的最後一站是蘇州,古城蘇州因京杭大運河而成為萬商雲集的天堂,時至今日,蘇州近一半的貨運量還是靠水路來承擔,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要不是南面還有個錢塘聖地杭州啊,恐怕京杭大運河會止步於蘇州吧!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古代中國的黃金經濟帶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人工運河,沒有之二,它是蘇伊士運河(長170公裡)的10倍。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其地位與作用絕對不亞於長城。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流經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和浙江,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
  • 江蘇文化日曆 | 細數京杭大運河上的江蘇城市
    1982年9月29日,江蘇省京杭運河續建工程指揮部成立。京杭運河在江蘇的大地上流淌了兩千多年,孕育出一座座生機蓬勃的城市,沿著運河邊行走,有太多奇蹟和美景,等待著我們去探尋和發現。
  • 京杭大運河催生第一個城市帶!全國33個商業城市運河沿岸佔13個!
    明清大運河是全國主要商品流通幹線讓隋煬帝意料不到的是,京杭大運河不但實現了南糧北運的漕運功能,更成為南北地區的貿易通道,各種商品通過大運河運往南北各地,並催生了我國一個發達的沿運河經濟帶。運河沿岸城市帶,有點象今天的京滬鐵路,聯繫著全國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元大都、明清順天府-今北京北京作為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國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但因地處北方,周邊地區不能提供足夠的物資供城市運轉,京杭大運河就是解決帝都生存和發展的最主要手段。
  • 京杭大運河,文化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文化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穿過2000多年的歷史,跨過1700多公裡的距離止於杭州。它是課本書籍裡的字字句句,它是歷朝歷代的工程奇蹟,它是穿城而過的悠悠歲月。 歷史記載,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今江蘇揚州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河的運河,此後為服務於歷朝歷代的政治擴張、經濟發展等需要,就在此基礎上不斷向南向北延伸,直至中國兩大繁華都市——北京與杭州。完整的京杭大運河,在古代陸路運輸非常困難的條件下,以強大的運水運功能成為便捷有效的運輸方式。
  • 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在杭舉行
    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近日在大運河最南端的杭州拱宸橋水文站舉行。活動上,「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正式成立並發布LOGO,《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杭州宣言》發布,京杭大運河沿岸14個聯盟水文站授牌。本次活動由杭州市倡議發起,京杭大運河沿線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等省市共同參與,並由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會同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聯合舉辦。京杭大運河是古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
  • 探訪京杭大運河:保護這條流金淌銀的經濟帶[圖]
    「今後要想在京杭運河沿岸搭建違章建築、隨意排汙就難了。」江蘇省無錫市航道站負責人不久前告訴記者。今年9月17日竣工的京杭運河無錫段航道39.24公裡監控系統正式上馬後,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裡就能對運河沿岸環保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這是運河沿岸對京杭大運河實行環保監控的一幕。京杭大運河作為南水北調必經的水上通道,擔負著重要的調水職能。
  • 看完才知道,京杭大運河那麼牛
    近日2020京杭對話在京開幕,來自京杭兩地的藝術家,匯聚一堂,賞美景、展才藝,共繪京杭大運河圖景。京杭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即將在京開幕
    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在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發揮重要作用,有關大運河的故事被世代傳頌,故事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故事仍在繼續。規模升級,京杭對話「朋友圈」再擴大在首屆活動基礎上,本屆京杭對話朋友圈再擴大,從四方參與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升級為五方合作機制,將聯合發起共建共享大運河文化倡議。與此同時,活動還將與世界運河城市聯動,推動中國大運河文化走向世界。
  • 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開幕
    原標題: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開幕   本報訊(記者路豔霞)今天上午,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本次活動以「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為主題,會聚國內外嘉賓,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建言獻策。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在京隆重舉行
    23日上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主辦的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活動以「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為主題,匯聚國內外嘉賓,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建言獻策。
  • 聆聽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述說運河千年傳奇
    那延綿數千年的京杭大運河,宛如杭城的永不幹竭的血脈,促成了這一座城市的活力與碩壯、繁榮。在京杭大運河南端終點標誌——拱宸橋的東側、杭州拱墅區運河文化廣場的南側,坐落著一座講述京杭大運河數千年風雨傳奇的專題博物館——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 中華文明的瑰寶——京杭大運河
    標題一:中華文明的瑰寶——京杭大運河標題二古代的惠民工程——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說起大運河的修建,我們先要說他的倡導者,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隋煬帝。隋煬帝以殘暴著稱,隋朝在他的統治下,怨聲載道,民怨沸騰。隋朝在僅僅的兩代帝王時光裡就沉沒在歷史的進程中。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暴君卻為中國歷史留下了兩項意義深遠的創舉——科舉制度和京杭大運河。
  • 京杭發出共建共享大運河文化倡議
    >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在京開幕。據悉,2020京杭對話是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舉辦的第二屆。本次活動規模再升級,整個系列活動包含「1+8+N」場活動。在當天主論壇暨開幕式現場,國內外政產學研各界嘉賓齊聚,共同為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建言獻策。活動現場,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國賢,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忻,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作為主辦方代表致辭。
  • 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落幕 取得五大成果
    圍繞「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主題,2020京杭對話舉辦了「1+8+N」項活動,即1個主論壇暨開幕式、8項主場活動,以及來自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的N場主題活動,兼具國際性、開放性、群眾性、創新性和傳播性特色,發揮京杭兩端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突出展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提升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國際影響力。
  • 杭州: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美麗運河我的家(六十)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賈傳軍>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投資一億多元人民幣,建築面積一萬餘平方米,展覽面積五千餘平方米,分序廳和「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大運河的利用」、「運河畔的城市」、和「運河文化」四個展廳等。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運河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京杭大運河復航的難點在哪裡?
    關於京杭大運河復航的話題,這兩年來已經提出了很多次,至今為止還沒有確切的消息,有人就會問了京杭大運河在技術上有沒有復航的可能,小編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可以復航,港澳珠大橋我們都建設完成了,復航京杭大運河是絕對可能的。
  • 運河之美京杭大運河
    沿京杭大運河線是中國最富有的農業區之一,經濟發達。沿途有濟寧、棗莊、徐州、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許多城市,稱為「黃金水道」,其傳輸量相當於「京滬鐵路」。大運河也是最古老運河之一。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享譽世界。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祖先留下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人類重要的活的、流動的遺產。他濃縮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巨大信息,大運河和長城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 京杭大運河荒廢是錯誤
    京杭大運河前世今生    京杭大運河,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運河,起自北京積水潭,南至餘杭錢塘江,開鑿自春秋戰國,貫通於隋唐,興於宋元明,自晚清時期因為黃河改道山東截斷運河水北去之路
  • 大運河-高粱橋(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高粱橋(京杭大運河)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西直門外大街1號,俗稱高亮橋,源於高亮趕水的故事白浮泉引水工程上的一個重要水工建築物,高粱橋是北京西郊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橋下一側為高粱閘,橋上置閘,原稱高梁閘,又稱西城閘,閘已毀,現僅存閘板一件,是高粱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梁橋為青白石三孔聯拱式,兩側有石護欄,橋西原有清乾隆十六年所建倚虹堂,南岸有船塢,中華民國時被拆賣,現在高梁橋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展寬路面時重修,明清時期高粱橋周邊古剎林,酒肆、茶館遊客盈門,熱鬧非凡,為京西郊外一道勝景
  • 貫穿「封建社會」全篇、作用深遠的京杭大運河,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上文說過,水利工程是農業發展的利器,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之中,京杭大運河也有相應的農業價值。京杭大運河的出現,貫穿了河南,河北,江蘇,浙江等省,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對北方黃河水患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京杭大運河也造福了周邊的土地,灌溉良田。對於古代的商業來說,京杭大運河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