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業拖拉,為什麼越管教越不管用,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告訴你...

2020-12-16 沛澤媽讀心理

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是讓很多父母痛心疾首又不知所措的事情,孩子一會兒拿著鉛筆甩來甩去,一會兒又擺弄一下橡皮,總之,就是不能安安靜靜地做作業,原本半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要拖到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面對如此磨蹭拖拉的孩子,哪個父母不著急上火,哪個父母能忍住不對孩子發脾氣,「你能不能老老實實地把作業做完?!」「把手裡的東西放下,快點寫作業,寫作業!」「你知道你現在該幹什麼嗎?別玩了!小祖宗!」

結果呢?過不了五分鐘,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嚴重的乾脆不寫了,開始火星撞地球了,「催催催,煩死人了,就知道催!」「還怪我催你?你不磨蹭拖拉,我會催你嗎?」……雞飛狗跳的場景又一次在家庭中上演。

累不累?真累!父母累,孩子也累!怎麼辦?要找到解決辦法,首先我們要搞明白為什麼越管教越不管用,然後才能對症下藥,標本兼治,徹底去根。

超限效應讓父母越管教,孩子越逆反

先來講一個故事:有一天,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去聽牧師演講,一開始的時候,他感覺牧師講得很棒,被牧師鼓動性的話語打動了 ,他打算捐一些錢;10分鐘後,牧師還在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馬克·吐溫開始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還在興致勃勃地嘮叨,馬克·吐溫決定不捐款了。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沒有捐錢,還偷偷地拿走了2元錢。

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像不像那些不停嘮叨、批評孩子的家長?這種由於受到外界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上極不耐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的現象,稱為「超限效應」。

如果家長朋友們還不能理解超限效應,那麼,我就再給大家講一個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事情,在我們上學的時候,你最反感老師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就是到了下課的時間了,老師還巴拉巴拉地講個完沒完了。

老師自己可能覺得我是為學生好,多講一些,可學生們在該什麼呢?在下面小聲地嘀咕:「還不下課,每次都拖堂,煩不煩?」有些膽大的學生甚至已經悄悄地從後門溜出教室了,可老師還是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至於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嗎?無需多言。

所以,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時,家長千萬別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不僅不管用,還會適得其反,把孩子逼急了,乾脆把筆一扔,不寫了,或者孩子會在心裡暗暗地想,你越是催促我、批評我,我就是磨蹭拖拉,看你拿我怎麼辦?

下面的這張圖,能夠很好的反應出家長的嘮叨、批評使得孩子內心發生的變化:

現在大家明白了,為什麼你的管教不起作用了吧?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告訴你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可能很多家長會說,孩子磨蹭拖拉,越管教越不管用,那總不能不管教吧?當然,不可以!關鍵是我們要找對方法,正確的方法就是,把你對孩子的美好期待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

這招管用?不用質疑,這是經過心理學家驗證過的方法。

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在加州的一所學校做了一個實驗。在新學期開始,校長對兩名教師說,「你們是學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學校特地挑選了一些聰明的學生讓你們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孩子要高。」最後校長再三叮囑兩位老師,要像平常一樣教學生,千萬不能讓學生或家長知道他們是特意被挑選出來的。這兩位教師非常高興,教學更加努力了。

一年以後,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是全校最優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值高出好幾倍。得到這個結果後,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兩位教師:「其實你們所教的學生智商並不比其他的學生高,而且你們也不是學校最好的教師,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隨機挑選出來的。」

那麼,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結果呢?因為學校對教師有所期待,教師對學生有所期待,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努力朝著被期待的方向努力。這種期待美好的願望變成現實的心理,被稱之為「期待效應」。

言歸正傳,怎麼才能讓孩子改掉做作業拖拉磨蹭的毛病呢?這取決於家長對孩子有怎樣的期待,如果你經常對孩子說,「你別磨蹭了,快寫作業吧!」在孩子聽來,這是對他的責備、抱怨,孩子當然不願意聽,因為誰都願意聽好話,不願意聽壞話。

如果你對他說:「我覺得這次你一定能在半個小時寫完作業,我對你還是很有信心的。」這會讓孩子很高興,因為你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對他很自信,這是一種鼓勵,一種期望,哪個孩子不希望爸爸媽媽喜歡自己呢?所以,他會努力朝著你期待的方向去做。

我兒子是一個急脾氣,他喜歡玩魔方,總是希望自己能用最快的時間將魔方復原,若達不到自己的標準,就會發脾氣,哼哼唧唧,搞得我很惱火,若在此時批評他,他無處釋放的邪火就會如火山噴發一般頃刻而出,由最初的哼哼唧唧變成了大喊大叫、上躥下跳,氣得我恨不得上去打他兩拳,可是沒用啊!

於是,我就轉變策略,我會對他說:「兒子,今天你的脾氣好像比昨天小了很多,有進步啊!我可不想看到你一臉不高興的樣子。」兒子聽了,就不好意思再發火了,不愉快很快就過去了。

此外,結合超限效應的原理,我們在管教孩子時,要注意把握一個「度」。

有些時候,你已經對孩子表達出了對他的期望,可孩子的表現依然不盡人意,寫作業的時候還是拖拖拉拉,怎麼辦?再一次表達對他的期望嗎?我的建議是不超過三次,否則,超限效應就起作用了,這招就不靈驗了。

我建議大家規定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剛開始的時候,時間可以寬鬆一些,比如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你可以規定他40分鐘寫完,若寫不完,就不能再寫。

第二天,孩子去上學的時候,因為沒有寫完作業,自然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很多孩子都怕老師批評的,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導致的自然結果,讓孩子體驗不愉快的感受,對孩子改正拖拉的毛病十分有效。

我見過一個孩子的媽媽因為孩子在上學路上邊走邊玩,媽媽催促了幾次,孩子都慢吞吞,索性這位媽媽就不再催了。到學校的時候,學校的大門已經關上了,同學們已經上第一節課了,這個孩子急得團團轉,不停地央求媽媽:「媽媽,我再也不遲到了,你打電話給老師,讓老師叫我進去吧。」

總之,家長朋友們要記住一句話:催促、批評只會適得其反,期望和讚美才能產生奇蹟!

相關焦點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進步非凡「羅森塔爾效應」,也叫作皮格馬利翁效應(或譯為「畢馬龍效應」)、「期待效應」。它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通過驗證提出的,主要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進而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孩子越管越「叛逆」,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喊破嗓子有用!
    但等到寶寶兩歲的時候,這就不一樣了,我們的世界或許就從此"崩塌了",因為寶寶徹底開始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了。每天他們掛在嘴上的兩個字就是"我不"。真的很難,孩子叛逆,我們越管越嚴。這可咋辦?陸遊曾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寶寶越管越叛逆,我們怎麼做?
  • 孩子拖拉磨蹭別著急上火,心理學家告訴真相,幫孩子改掉不是難事
    父母總是為孩子拖拉磨蹭著急上火,而孩子卻全然不知自己錯在哪兒;當你像個將軍一樣發號施令,不停地催促孩子作業快點寫、上學要遲到了,書包要背上等等,而孩子卻是越催越慢,甚至一臉懵地看著你。然而,養個娃何至拖拉磨蹭這一個問題,家長們頭痛的事多著呢!其實,所有行為的背後都與孩子內在動機、需求有著必然聯繫。
  • 孩子越催越慢,心理學:拖延症有原因,催促不是解決之道
    但是同時我也提醒她:面對磨蹭、拖拉的小孩,你這樣只會越催越慢,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起床,以大人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起床。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做作業,以大人催促的音量和犀利的眼神來判斷該不該做作業。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但是這個時候寶寶也還比較安靜,因為他們不叛逆。但是等寶寶兩歲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也許我們的世界從此「崩潰」了,因為寶寶已經完全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每日掛在嘴邊的兩個字是"我不",這對很多父母來說真的太難了。孩子越管越叛逆,我們該怎麼辦?也許正面管教不起作用,我們可以試一試反面,反面管教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 孩子越努力成績越差?了解「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獲得進步
    但是在這些孩子中,可能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比方說乖巧的學生成績不好,而調皮的學生成績卻很好。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很勤奮,但是越努力成績越差的同學,這些同學有可能是學習方式不對,也有可能是假裝努力。我們能找出很多種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大多和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關,而卻很少有人會考慮到孩子的心理問題。
  • 孩子做作業拖拉的五大雷區,你家中了幾個?網友:第一個就躺槍
    孩子做作業拖拉的五大雷區,你家中了幾個?網友:第一個就躺槍做作業拖拉是很多孩子的常態也是困擾很多家長的通病,半個小時候可以完成的作業,他能花一個晚上,而且你越催孩子反應越慢,人都被氣瘋了孩子還是無動於衷。看看下列場景有沒有是你似曾相識。
  •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著名實驗,對今天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啟發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 孩子做作業喜歡拖拉,父母頻頻崩潰?不如試試「騎象人」法則
    如果要選一個家庭關係最緊張的瞬間,不少父母應該都會回答是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平時看著挺機靈的,一到做作業就不太聰明的樣子。而且有些孩子做作業喜歡拖拉,父母頻頻崩潰,如此不斷循環。寫作業磨蹭和拖拉並不是一件小事,對於孩子現階段來說,學習應該算是最重要的事了,如果在做作業上面拖拉,那麼做其他的事情一定也是如此。不少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做作業時也仿佛像變了一個人,就連明星嶽雲鵬在輔導女兒作業時也是感到心力交瘁,輔導女兒五分鐘的作業要休息二十分鐘看個綜藝才能緩得過來。
  • 羅森塔爾效應: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家長對孩子地鼓勵更類似於一種心理暗示:我覺得你很優秀,我覺得你能行。孩子接受到這種積極的暗示後,就會認為自己很優秀,會大大加強孩子的自信。孩子越自信,越敢做,接觸的就會越多,能力就會越高。如果你每天都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差勁,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你太讓我失望了。那麼孩子接收到的就是,我不優秀,我比別的孩子差。長時間的打擊下,孩子就會越來越缺乏自信,甚至產生一種破罐破摔的想法。
  • 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3種方法,越誇越優秀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羅森塔爾來到一個學校,把學校中18個孩子的名單拿給校長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不過實際上,羅森塔爾根本沒見過這些孩子。不過也有一些家長會說,孩子哪有那麼嬌氣呀?一句話都說不得了?兒童心理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 心理學家:你越說,孩子越不會聽,因為你少說了這兩句話
    無論是在與同齡人相處時,還是與長輩尤其是父母相處時,他們都會表現出「不服」:面對同齡人的質疑,會用盡一切方式去證明自己出眾;面對父母及老師的管教,他們會體現出不耐煩以及行為上的反叛。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處於初高中階段的孩子會讓父母非常頭疼,甚至到了無法正常交流的地步。
  • 為什麼家長越催寫作業,孩子寫作業就越慢?還是家長催學方式錯了
    臨近期末考試,不少家長都頭疼,有的是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教了好多遍還是不會,自己家孩子和班上成績好的孩子差距太大了。有的是因為孩子寫作業太慢了,別的孩子晚上寫完作業還能做幾張家長布置的練習卷,我家孩子寫完作業都11點了,能不頭疼嗎?還有學習狀態不對的,眼看就要考試了,一點也不著急,問他複習得怎麼樣了,就是「嗯,複習好了」這樣的回答。
  • 教育法則五—羅森塔爾效應,孩子不願意努力?用這種暗示影響他!
    「心理戰術」也很重要,比如今天小編要介紹的:羅森塔爾效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 孩子偏執、不聽話,與其棍棒式教育,不妨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後來聽小區內其他居民說到,原來是孩子沒有做完作業,媽媽叫孩子回家做作業,然而不管媽媽怎麼叫,孩子總是不聽,這才有了剛才那麼一幕。 也真是因為如此,針對孩子的一些好奇活動,家長就會加以制止,甚至會打罵孩子。父母越是不理解孩子,越是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越不聽話,甚至會頂撞父母。
  • 孩子越罵越叛逆?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文/羊駝媽媽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乖巧聽話的時候,仿佛是一個天使,讓人心甘情願的為他付出。然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化身為小惡魔,任憑你如何吼叫和批評他也沒用,越罵越叛逆,讓父母頭疼。殊不知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打罵方式在教育上並不可取。
  • 孩子寫作業總拖拉、磨蹭怎麼辦?送你2招,馬上寫的又快又好
    有個小學2年級的孩子寫作業慢得出奇,從晚上7點寫,一直能寫到10:30甚至11點,作業也不多,就是拖拉。媽媽甚至辭職了。直到媽媽做對了這樣一件事,孩子作業又快又好了。先說說為什麼辭職呢?因為陪孩子寫作業休息太晚,以至於第二天工作完全沒有狀態,身心疲憊,哈欠連天。相信很多媽媽有這樣的體驗吧?孩子就是老寫不對,就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媽媽快瘋了,怎麼辦?其實孩子拖拉,磨蹭,是因為還沒有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懲罰」和「管教」的區別究竟有多大?絕大多數父母都分不清!
    很多父母都在用懲罰的手段,達到管教的目的,而隨著孩子越大,父母越失控,最終孩子出現了叛逆、厭學、網癮、拖拉等問題,父母和孩子都深陷痛苦之中,所以分清「懲罰」與「管教」對教育的意義不言而喻!為了不讓孩子沉迷網絡,她沒收了孩子的手機,掐斷了網線,讓孩子無事可做,她就是用自己的懲罰方式切斷了女兒所有的路,希望逼她走上正軌,我當時給這位媽媽說:「抑鬱就是負能量累積過多,你做的不是切斷孩子所有的路,而應該想辦法構建和孩子心與心的橋梁!才排解孩子的負面情緒,而不是用這種方式壓垮孩子。」
  • 孩子做事和寫作業太拖拉,打罵不起作用,請從育兒觀念和方法改變
    1、強迫式管教極容易激發孩子的內心反抗。由於很多家長長期以來缺乏家庭教育意識,根本沒有自己的育兒觀念,於是便試圖用強制性管教方式,希望能讓孩子聽話,讓孩子做什麼他就必須要做什麼。但是家長常忽略孩子內心是否有做事的意願,如果孩子不願意去執行你的指令,你的強迫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內心反抗。2、孩子反感寫作業而被逼迫會內心產生痛苦感。
  • 開學半個月,孩子學習不積極要人催?父母學會誇獎,娃自覺性更高
    但孩子開學,父母也不一定就會變得很輕鬆。相反,有可能會變得更辛苦。尤其是在輔導作業這件事情上,不知道有多少家長被自己的孩子「逼瘋」。開學半個月,孩子學習不積極要人催?張女士兒子明年準備考初中了,距離孩子開學已經過去半個月了,張女士為了孩子的學習可謂是操碎了心。晚上回家她不遺餘力地輔導孩子學習、寫作業,但孩子卻很不積極,每次都要人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