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顯然,羅森塔爾的「謊言」發揮了作用。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為傳染給學生。
他們一旦認為自身的價值被發現並被別人重視了,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自豪感又會形成強大持久的動力,促使他們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在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後來,人們把像這種由他人(特別是像老師和家長這樣的「他人」)的期望和熱愛,而使人們的行為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的變化的情況,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證明了三個道理:
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過外力「激活」的;信任和期望是「激活」人們智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
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很小的時候被大家認為是壞孩子。樹死了,牛丟了……都自動化認定是他做的。都覺得他母親死得早沒人管教他。他看大家都這麼看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各種叛逆,成了有名的「壞孩子」
後來,繼母來到家中,大家都熱情地表達歡迎,到拿破崙希爾這裡,他雙手叉在胸前,挑釁的看著她。
父親介紹說:這是拿破崙希爾,全家最壞的孩子。
令希爾永生難忘的是繼母當時說的話:不,他不是壞孩子,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我們要把他的本性誘導出來。
因為繼母的相信,他一步一步有一個壞孩子變成了一個著名人士。
小學生、中學生的各方面都沒有定型。這就是我們提倡家長和老師多進行賞識教育的根源和心理依據。
所謂賞識,就是相信,從心底相信孩子有向上的力量和向好的本能和潛力。我們大人用賞識把這份潛能發揮出來而已。
這也是人本心理學的核心原則。
教育學跟心理學是息息相關的,學點心理學,讓你的教育更輕鬆。
歡迎關注@月悅心理,持續輸出心理學教育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