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裡,有一個著名的教育法則--期待效應。心理學上稱之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向一所學校要了一份全體學生的名單,然後隨機挑選一些學生出來,組成新的名單給校方,並告訴校方:「這些學生經過一項測試發現,他們都有很高的天賦,只不過還沒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然後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8個月後,在期末中發現,名單中的學生的成績真的比其他學生高出許多,並且除了學習外,興趣、品性、人際關係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
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蹟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給我們的育兒啟示是什麼呢?
一是相信相信的力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給予期望,不斷鼓勵,增添孩子自信心。「羅森塔爾效應"的核心就是"期望」的力量,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也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就比如孩子在學平衡車的時候,如果我們期望他今天可以學會,那麼我們就要不斷地向孩子傳遞:"你可以今天就學會"的積極暗示,並且在孩子學單車的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與肯定:"很好,很棒"、"你的平衡能力太好了"、"你比我小時候強多了"、"照這樣下去你今天肯定就可以騎得很好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向孩子傳遞"做得不錯"的信號,以此促進孩子有信心去做,並做得更好。
二是多對孩子進行賞識。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孩子終究會不會閃光發亮,取決於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的去愛護、期望,珍惜這些孩子。家長要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讚賞。如孩子經常把垃圾丟到垃圾桶裡,作為家長就要及時的讚賞孩子的這種行為「孩子,你是一個很注重環保的小朋友哦,環保行動從自我做起,你的這種行為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