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蘆葦畫:草上作畫,編出如畫夢想丨工匠精神
婦女掐朵野花插在頭上,對著清清溪水自我欣賞嫵媚的容顏,男人拔幾根錦雞尾羽作為頭飾,彰顯漢子的威武雄壯;取幾塊硃砂赭石或白土白堊,塗抹地面,描畫牆角,裝飾極其原始而簡陋的居舍……隨著人類的成長,發現美的意識增強,追求美的水準提高,土石沙礫、花草樹木、羽翼骨毛,造物主的一切恩賜,都成為創造美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
-
匠人面對面|原來你是如此美的蘆葦畫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由唐宋時期白洋澱「葦編」衍生而來,明代稱其「葦編畫」,又稱之「蘆葦畫」。在葦田中穿梭長大的馬麗娜對蘆葦有著濃厚的感情,由於對手工藝製作的獨特喜愛,沒有一點兒繪畫功底的她,憑著對蘆葦畫的一腔熱情,在蘆葦畫創作上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其中的辛苦只有嘗試過的人才能領會到。
-
一文了解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新蘆葦畫
、刮、碾、燙、潤等30餘道工序製作而成,素有「一澱水,一澱銀,一寸蘆葦,一寸金」的美稱。「我用了一年的時間,認真研究了《清拓五百羅漢》,仔細琢磨每位羅漢的面部表情、神態等,以表達羅漢形神,並在每位羅漢圖旁,以蘆葦為墨,書寫羅漢之名。」張建青介紹,在此之後,她又創作出《虢國夫人遊春圖》《釋迦牟尼佛圖》《唐仕女圖》等作品。
-
劉永樂:讓蘆葦畫在創新中煥發新活力
蘆葦可用來造紙、編簍、織席、打簾和製作蘆葦工藝品,其中最令人稱道的便是製作蘆葦畫。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白洋澱蘆葦畫起源於明朝初年,這也逐漸衍生為當地的一種特色民間藝術,且流傳了幾百年。 在白洋澱有很多蘆葦畫藝人,劉永樂就是其中一位。
-
【佳作欣賞】李永福蘆葦畫作品
蘆葦畫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旅遊工藝品。原料精選扎龍溼地特種蘆葦,經過選、熨、刮、烙、剪、刻、粘、組等幾十道工序,純手工製作。畫面玲瓏剔透,高貴典雅,不添加任何化學染料,具有耐久、不變形、防蟲蛀等特點。蘆葦畫形式新穎,題材豐富,作品深受人們喜愛,曾多次遠銷全國各地,希臘、韓國、美國、俄羅斯、東南亞、臺灣、香港等地都有收藏。
-
以匠心守初心 淮陽蘆葦畫非遺傳承人葛磊:用匠人手藝助殘扶困
當地人用它編織葦席、扎蘆葦掃帚,編織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也用它製作出具有淮陽特色的文化藝術品—蘆葦畫。走進淮陽金穗子蘆葦畫工作室,一幅幅裝裱精美的蘆葦畫引入眼帘。這些蘆葦畫皆出自葛磊和他的徒弟之手。葛磊,淮陽非遺蘆葦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淮陽縣金穗子蘆葦工藝有限公司經理,祖上世代傳承蘆葦畫,到他這裡已經是第五代了。
-
非遺蘆葦畫首次亮相「小上海」,步行街上民俗扎堆超「鬧猛」
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蘆葦畫首次走上街頭為遊客表演。、稈等原料製作著蘆葦畫。而展臺邊,還展示著一塊塊立體感強,素潔高雅的蘆葦畫,令人流連忘返。蘆葦畫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年前,「牛班有書」創始人李承翰將其引入上海,創立了「上海海派」蘆葦畫。這是一種以蘆葦的葉、稈、花穗為原料製作而成的民間工藝畫,是純天然、純綠色、純手工製品,所有色彩都是專用工具燙制而成,從而保留了蘆葦的本色。
-
教我如何不想她|張良才:月城·水韻
詩以寄情,文以詠懷。 詩以寄情,文以詠懷 紀念詩作創作100周年 文明江陰系列美文刊發 今天推出第二十三篇 張良才 《月城·水韻》 月 城 · 水 韻
-
「人來鳥不驚」,題畫詩的意境!6首原創絕句體味古詩妙韻……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種詩的題材叫「題畫詩」。顧名思義,就是指題在畫上的詩。宋代以前把讚美繪畫或對畫有感而發的詩也叫「題畫詩」。畫是有形詩,詩是無形畫。題畫詩是詩與畫的有機結合,以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渾然妙境,是中國文化史上非常獨特的一種文化現象,深受人們喜愛。
-
蘆葦工藝畫《十二木卡姆》傳誦新疆維吾爾族文化(圖)
2016-01-07 10:02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博湖1月5日電(史玉江王陸斌楊建軍)經20雙巧手、90個日日夜夜,耗費1000餘枝蘆葦和50公斤膠水製作的《十二木卡姆》蘆葦畫,日前初裝完成。
-
秋江蘆葦詩五首
秋江蘆葦詩五首/關志高一江邊蘆葦正蕩秋隨風搖曳舞江州二天高雲淡漸涼風纖纖蘆葦喚鳥聲紅塵有夢紅塵醉已是逍遙又一程三蘆葦悠揚立水中>兀自無憂顯從容四堅守岸邊度晚秋蒼桑歲月不言愁
-
案頭清水娓娓來——讀《巷韻·鄉情》有感
我想起案頭中國作協會員陳根生老師的那本贈書《陳根生美文集——巷韻·鄉情》,此書由彭程選編,江蘇人民出版社於2016年年初初版。翻閱《巷韻·鄉情》,最先想到了清人張潮的妙句,「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古邑如皋的精魂是水。陳老師的美文根植於如皋鄉土文史,有如一幅幅活生生的《雉水清明圖》,盡現家鄉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案頭清水娓娓來,一片鄉情在玉壺。《巷韻·鄉情》共分三輯。
-
冬日白洋澱難尋編席人 「一澱蘆葦一澱金」漸成往事
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田老圓忙著手裡的活兒,給蓆子「收邊」前,老圓起身,從水翁裡舀起一瓢水,用一把高粱穗做的炊帚,順著葦席的四邊灑了灑水。老圓說,浸潤了的葦子,壓角收邊才韌性足,織出來的蓆子好看還不容易壞。老圓收邊用的是一塊紅色磚頭,收起一點邊砸一下,曾經稜角分明的磚頭早已經被磨圓了。 中午12點,老圓剛好織完一張蓆子。
-
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專場推介活動在金壇仙姑村舉辦
為了推進休閒旅遊農業加快復甦,4月28日上午,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專場推介活動在咱們度假區的仙姑村·一號農場拉開帷幕。常州市副市長許崢表示 2020蘇韻鄉情「蘇韻鄉情」專場推介活動為常州集中展示鄉村旅遊風貌、加快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臺。我市將借這個東風,組織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美麗鄉村成為常州的最靚底色。
-
鄉情詩句_描寫鄉情的50首古詩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裡歸心對月明。舊業已隨徵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蘇幕遮·燎沉香 - 宋代·周邦彥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
《平水韻》常用「平韻」字,收藏、查詢備用
寫詩可以用《平水韻》,也可以用更符合普通話標準的《中華通韻》,不過也許是習慣或者感覺問題,自己使用時還是以《平水韻》為主。因為經常要查韻,而實際上韻表中有很多生僻字根本用不上,加之其中的文字一個挨一個,排列緊密,不利查找,另外,如果作近體詩的話,只能使用「平韻」,其中的「仄韻」也是基本不用的,所以編輯了這篇《平水韻》常用「平韻」韻腳字。
-
博斯騰湖60萬畝蘆葦收割 農民增收
當前,新疆巴州博斯騰湖蘆葦迎來一年一度的採割季,蘆葦不僅可以用於造紙、蘆葦畫、人造絲綢和棉料,還可以用於沙漠草方格的建設,防風固沙。眼下,當地正組織農牧民在千裡冰封的湖面葦區採割、拉運蘆葦。這幾天,在新疆巴州博斯騰湖葦區,十幾臺大型蘆葦收割機在葦杆裡來回穿梭,機械轟鳴聲持續不斷,工人們正忙著把蘆葦打包、運輸。
-
什麼是詩的撞韻?什麼是詞的撞韻?撞韻是一種詩病嗎?
前言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格律詩用平水韻如何判別撞韻?首先,我們要清楚什麼是撞韻?一般認為:不用韻的那句尾字(比如七絕的第1、3句、七律1、3、5、7句),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例如王安石的這首詩第三句最後一個字,岸。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
-
詩十首 ‖ 近觀嫋娜花拂水,遠看娉婷玉籠煙
《清泉湖》七言絕句岸邊樹上黃鶯叫,蘆葦深叢野鴨鳴。池碧荷香花照水,紅船客樂載歌聲。田田荷葉新猶碧,冉冉花香清且徐。白鷺悠閒池上見,紅衣慵懶傘邊扶。涓涓清韻知幾許,點點漣漪起滿湖。近觀嫋娜花拂水,遠看娉婷玉籠煙。滿院馨香風暗送,半池雅趣雨急添。飄萍四散荷莊重,一朵潔白一朵鮮。《夏雨》七言格律熱浪飛花欲逞強,卻逢夏雨送清涼。
-
紅樓中秋詩夢起十三元韻有文章
《紅樓夢》第一回,中秋佳節,借賈雨村中秋詩起,連作五言律、對聯、七言詩各一首。其中,五言律扯出主人翁寶玉,對聯扯出黛玉、寶釵,七律詩言「三五便團圓」,又言「清光護玉欄」,為黛玉湘雲中秋聯詩鋪墊。賈雨村對月有懷,口佔五言律: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