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玉有「九竅塞」,不能拿著瞎盤,朋友卻還拿著往嘴裡送
馬未都是搞收藏的,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公開場合,明眼人一看那就是一個文化人,可他與其他文化人又顯得不一樣。大多數文化人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文化人,胳膊上都是掛著珠子盤著珍貴玉器,一看就是如同世外高人。馬未都身上不戴什麼東西,連玉都不戴。至於馬未都為何不戴玉,他也是有一番說辭的。馬未都指出,玉有「九竅塞」,不能拿著瞎盤,朋友卻還拿著往嘴裡送。馬未都的這個說法有什麼道理?
馬未都早年也是非常喜歡玉的,好不容易省吃儉用撿漏一塊好玉,也是想著如何才能把玩盡興。按照馬未都的說法,他年輕的時候對於新到手的物件兒也是如痴如醉,甚至夜深人靜之際,也會一個機靈就起來看一宿。隨著年齡的增長,馬未都過手的東西多了,對於玉的痴迷程度也沒有先前那麼厲害了。
馬未都表示,他不想在胳膊上戴什麼東西,那樣很不舒服。所以,馬未都就是無件兒一身輕。除了馬未都的個人習慣之外,還有就是玉是有講究的,還真不能轄盤。馬未都指出,漢以前玉有「九竅塞」,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古人注重喪葬,憧憬著能夠死後也能享盡榮華富貴。九竅塞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身體九竅出氣,另一方面也是體現了對墓主人的高規格禮遇。
一般而言,玉除了九竅塞,還有手握,形狀不一。反正古人死了之後,有非常多的講究。言歸正傳,由於九竅塞的特殊性,這就決定了在把玩的時候不能瞎盤。因為你也不知道,到手的玉是什麼來路。由此可見,古人的喪葬文化還是博大精深,也是一門學問,
然而,馬未都身邊就有不少朋友,為了追求形成包漿,不明就裡的卻天天往臉上蹭。臉上蹭了還不過癮,還把玉拿著往嘴裡擱。馬未都好心相勸,人家還不聽依舊如故。所以,這也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實際上,這樣尷尬的事情還真不少,只不過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而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是文化素養的欠缺,收藏理論不過關。
由此可見,收藏是一個講究文化素養的高端領域,沒有什麼文化,那是要鬧笑話。我們也不得不佩服馬未都的文化素養,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化江湖。值得一提的是,馬未都手裡有一個玉豬握,還是西漢時期的,正是用於喪葬。至於價值幾何來路是什麼,馬未都也沒有做過多的透露。
參考資料:
馬未都脫口秀《都嘟》第65期:龜山漢墓,滿城漢墓,金縷玉衣,漢握
《星夜故事》20151001:十一喜樂匯 北京頑主話北京
玉九竅塞 .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