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法則,項目管理也不例外。很多人知道項目管理,但是卻不知道項目管理的法則。那麼項目管理法則都有哪些了?
沿口不齊的木桶,他的盛水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1. 木桶法則
木桶法則講的是一個沿口不齊的木桶,他的盛水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想要增加盛水量,就需要去補齊木桶上的最短的那些木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取長補短。企業管理也是如此,想要提高企業的效益,就要狠抓企業的薄弱環節,否則企業的整體工作就會受到影響。
一分鐘讚美就是領導花費不長的時間,及時的對員工做出的業績加以讚美
2. 一分鐘項目管理法則
目前在西方有許多企業採用一分鐘項目管理法制,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其中內容包括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讚美,一分鐘懲罰。詳細的來說,一分鐘目標就是要求員工將自己的目標也職責隨時記在一張紙上,每一個目標標準應該在250字內表達清楚,一個人可以在一分鐘內讀完。這樣就可以方便每個人確定自己為何而幹,如何去幹,也可以用來檢查自己的工作業績。
一分鐘讚美就是領導花費不長的時間,及時的對員工做出的業績加以讚美,這樣就可以使員工對自己做的事情,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也起到了鞭策和激勵的作用。一分鐘的懲罰就是員工應該做好卻沒做好的事情,管理者要對相關的人員及時進行批評,和指出其錯誤,並提醒他,你是如何的重視他,不滿的是他此時的工作失誤,這樣會使做錯事的人更加樂於接受批評,從而避免錯誤的在次發生。
當碰到爐子就會立即燒傷,這也就是懲處的即時性原則
3. 熱爐法則
熱爐法則不僅形象的闡述了企業規章制度的權威性,也體現了懲處所掌握的原則。火爐的火紅,不用手去摸都知道爐子是熱的,會燒傷人,這就是項目管理懲處的警告性原則。管理者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制度教育,並警告不要觸犯規章制度,不然就會受到懲罰。只要碰到爐子就會受傷,這就是規章制度的權威性。也就是讓大家都知道只要觸犯規章制度,就會受到懲處。當碰到爐子就會立即燒傷,這也就是懲處的即時性原則。懲處必須在錯誤發生後立即進行,不允許片刻的耽擱,以達到及時更改錯誤行為的目的。不管是誰碰到熱爐,都會受傷,這是說項目管理規章制度的公平性原則。
金魚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去觀察,裡面的情況都會一清二楚
4. 金魚缸法則
金魚缸法則是金魚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去觀察,裡面的情況都會一清二楚。在項目管理中金魚缸法則也非常受用,這就是要求管理者增加規章制度和各項工作的透明度。有了透明度,領導者的行為就會置於員工的監督之下,那麼就可以有效防止領導濫用私權,增加了領導的自我約束力,同時員工自身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也會大大的提升。
領導者在管理中就需要運用南風法則
5. 南風法則
南風法則也指的就是溫暖法則,領導者在管理中就需要運用南風法則。就是領導者要尊重和關心員工,以員工為本,多點人人性化,少點官架子,盡力幫員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員工感受到領導的溫暖,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刺蝟法則就是項目和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6. 刺蝟法則
刺蝟法則就是項目和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刺蝟法則講的是兩個刺蝟因為寒冷而互相取暖的故事,他們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刺的對方都不舒服,但是不擁在一起又會冷的受不了,於是經過幾次折騰,他們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取暖又能不刺到對方。項目管理者與員工之間,項目管理者之間,員工之間,都要知道刺蝟法則,管理者更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果管理者和員工之間親密無間,那麼就會暴露更多自己的缺點,那麼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嚴肅性,也不利於管理。
不要小看企業中的小問題,忽視潛在的問題
7. 青蛙原理
青蛙原理講的就是將青蛙扔進沸水裡,青蛙會馬上跳出來,但是將青蛙扔進冷水裡,慢慢加熱,青蛙會喪失跳出來的能力,從而被煮死。青蛙原理要說的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不要小看企業中的小問題,忽視潛在的問題,等小問題變大後,想臨時抱佛腳,那麼肯定是行不通的。出現問題就要及時解決,要時時刻刻關注潛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不論大小。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8. 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講的就是一個漁村的人靠捕捉沙丁魚為生,但是因為捕魚的地方離陸地較遠,所以回來時,會死掉大半。但是只有一個漁翁,他運回來的魚都是活的,他從來不會讓別人靠近他的漁船,直到他死後,好奇的漁民才發現,他的魚艙裡放著一條鯰魚,鯰魚靠捕食沙丁魚為生,雖然一些老弱的沙丁魚會被吃掉,但是其他的沙丁魚一直在遊動,所以都活著。這也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一個企業也是這樣,沒有活力與競爭意識,那麼他們的員工也肯定如此,長時間下去,不光企業會被淘汰,員工也會被時代遺棄。
領導深入基層和員工中去了解事情的實情,才會事半功倍
9. 走動式管理
走動式管理目的很明確,就是讓企業的管理層多去基層中走動,了解實情,與員工多溝通,從而增加領導層的親和力和企業的凝聚力。走動式管理也告訴我們,一個整天忙碌,足不出戶的領導絕不會好領導,項目管理中就需要領導從辦公室走出來,深入基層和員工中去了解事情的實情,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