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巷弄深處》

2020-12-06 一淚殤博瀚

巷弄深處入夢尋相遇乃何處尋不到七點赴履黃昏晨露既霧氣瀰漫格外寒冷巷弄外分手

如此照舊老人迎門痛徹心扉聞外面冷雨砸牆屋簷下與老人坐觀此象滅燭昏暗言及兒時痛不可當

後棄家於西北村尋至霧裡青翠相遇七夕(香芋氣息)俞漸欲濃破磚爛瓦亦有茶味又後棄於園尋至閣樓清肅氣息對窗而望訴苦老人物非人非

痛斷肝腸把酒消愁老人酒量驟減便煙氣喃喃好生憂傷再不現張望暴雨時有雷伴還能看在懷裡晴空一道霹靂彈指一揮間抓都抓不住也拉她不下

來不及來不及物是人非欲語淚先流已是陰陽兩相隔遙遙無期心已碎眼已枯悲染疾胃刀絞無法言說

日後每逢佳節無處可歸年關怎過五七過後就要走何處到何處痛回不來回不去相遇也隨老人入土裹著黃昏藏盡憂傷悲泣過度久不能治時而咳血痛上心頭昏天黑地痛徹天地隔窗傾訴早已無人問津

心中還有身處無奈遙想四年之久香芋飄進老人屋外巷弄深處

相關焦點

  • 城市裡的七彩「秘密天地」倫敦彩色巷弄
    雖然Neal's Yard只是一個小小的巷弄,卻能帶給人不可思議的好心情,如果報友們去到倫敦,千萬不要錯過去這個七彩的「秘密天地」逛一逛哦!
  • 蘇童:短篇小說永遠是正確的 | 寫作課
    文 | 蘇童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歡短篇小說,喜歡讀別人的短篇,也喜歡寫。許多事情恐怕是沒有淵源的,或者說旅程太長,來路已經被塵土和落葉所覆蓋,最終無從發現了,對我來說,我對短篇小說的感情也是這樣,所以我情願說那是來自生理的喜愛。 談短篇小說的妙處是容易的,說它一唱三嘆,說它微言大義,說它是室內樂,說它是一張桌子上的舞蹈,說它是微雕藝術,怎麼說都合情合理。但是談論短篇小說,談論它的內部,談論它的深處,確是很難的。
  • 名家丨蘇童:短篇小說永遠是正確的
    短篇小說永遠是正確的 文 | 蘇童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歡短篇小說,喜歡讀別人的短篇,也喜歡寫。許多事情恐怕是沒有淵源的,或者說旅程太長,來路已經被塵土和落葉所覆蓋,最終無從發現了,對我來說,我對短篇小說的感情也是這樣,所以我情願說那是來自生理的喜愛。 談短篇小說的妙處是容易的,說它一唱三嘆,說它微言大義,說它是室內樂,說它是一張桌子上的舞蹈,說它是微雕藝術,怎麼說都合情合理。但是談論短篇小說,談論它的內部,談論它的深處,確是很難的。
  • 致:未泯的童心 尋訪臺北巷弄中的世界級文具
    那些隱身在臺北巷弄的文具店,走入那些又老又好的時光。 ●大人小學 古文具
  • 【短篇小說五日談①】短篇小說寫作的文學價值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5號上發表了胡適的《論短篇小說》一文和魯迅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這標誌著短篇小說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在理論與實踐的層面得以確立,也顯示出短篇小說在推動新文學發生和白話文運動中的重要作用。應該說,短篇小說開啟了中國新文學的誕生,並伴隨著新文學百年的成長。
  •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揭曉 寧夏女作家馬金蓮獲短篇小說獎
    寧夏女作家馬金蓮的短篇小說《1987年的漿水和酸菜》獲得短篇小說獎,成為繼張賢亮、石舒清、郭文斌之後第四位獲得魯迅文學獎的寧夏作家。馬金蓮短篇小說集《1987年的漿水和酸菜》。來源網絡馬金蓮,1982年生,寧夏西吉人,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副主席,首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獲得者,先後創作大量中短篇小說。
  • 短篇小說的尷尬
    雖然有莫泊桑、歐·亨利、契訶夫這些以短篇小說聞名的作家,但說到那些經典名著,也是《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卡拉馬佐夫兄弟》、《尤利西斯》等厚重的小說更容易讓人脫口而出吧。前兩年去世的美國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在他的評論集《短篇小說家與作品》的導言中,提到了弗蘭克·奧康納所寫的一部短篇小說論集《孤獨的聲音》(1963)。
  • 莫言短篇小說精品系列出版,在短篇小說裡發現珍珠
    今年5月,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了「莫言短篇小說精品」系列。這套短篇小說集收入了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自創作起步至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期間的全部短篇小說近80篇,包括《三匹馬》《秋水》《兒子的敵人》《神嫖》《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小說九段》共六冊。這套書以小開本、精裝的形式呈現,也是莫言短篇小說迄今以來最完整的彙編。
  • 重建短篇小說的閱讀 | 2020年《小說界》徵訂
    新文藝·新小說重建短篇小說的閱讀當代青年作家最新原創短篇海外名家重磅專訪學者譯者談文論道藝文界人士傾情薦書2020年《小說界》雙月刊02京東網店購買2019年《小說界》總目錄2019年第一期短篇小說/Exclusive「紀念日」松鼠……雙雪濤音樂節……
  • 以詭譎的永恆死亡為主題:《愛倫坡短篇小說全集:驚悚懸疑篇》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愛倫坡短篇小說全集:驚悚懸疑篇》,愛倫坡的小說,以永恆的死亡為主題,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浪漫主義死亡的感傷,亦與哥特小說死亡的純粹恐怖有差異,當然也不同於現代主義死亡的荒謬。《愛倫·坡短篇小說全集》這本小說集裡面不僅有非常著名的偵探小說的首宗棘手案件《莫格街兇殺案》,還有那個馳名已久的站在屍體上張著血紅的獨眼
  • 驚悚短篇小說的天才,日本作家朱川湊人的代表作《都市傳說》
    雖然這位作家產量比不上前兩位,而且更擅長於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說,但其撰寫的驚悚小說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結合現代背景創造了新的怪談模式。今天就來介紹朱川湊人的短篇小說集《都市傳說》。《都市傳說》中譯版封面這本小說集收錄了朱川湊人的五篇短篇小說。
  • 上海最深處的風景,都在陳丹燕的書裡
    上海最深處的風景,都在陳丹燕的書裡 2021-01-15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第三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五位作家獲獎
    邱華棟、黃詠梅、萬瑪才旦獲得「優秀短篇小說作家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以林斤瀾先生命名,於2012年6月,由《人民文學》雜誌社和溫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設立,以此紀念我國當代重要短篇小說家林斤瀾先生,向林斤瀾先生對於短篇小說的精湛藝術和文化價值,誠摯、精妙和富於公共承擔和社會歷史批判的文學精神致敬。
  • 高爾基為何稱讚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是「不可企及」的?
    只有在通讀了契科夫的短篇小說後,才會理解高爾基為什麼會給他這樣高的評價。契科夫的短篇我讀得很慢,他的小說總是讓我掩卷沉思,回味無窮。要想真正讀懂一個作家的作品,首先應該去了解他的經歷。契科夫做過教師,醫生,學醫期間開始發表作品。在他的作品裡我們能讀到很專業的醫學知識,例如《六號病房》。他對人性中那些卑鄙醜陋自私和麻木的特性有著深刻的痛恨,在他的筆下,小人物的形象惟妙惟肖,如在眼前。
  • 近代短篇小說的復興
    馮夢龍「三言」的問世打破了這一格局,他還在《古今小說》封面上作「識語」為短篇小說宣傳:「其有一人一事足資談笑者,猶雜劇之於傳奇,不可偏廢也。」短篇小說創作就此步入繁盛,從明天啟年間到清雍正朝,作品總數已達六百餘篇,較優秀者也不在少數。然在隨後百餘年裡,短篇小說卻消失得無影無蹤,等到光緒末年才重新現身。
  • 一部短篇小說,寫盡時代悲劇
    相較於寫命運的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聽起來好像更容易寫,價值不那麼高。其實並非如此,短篇寫作中細節所隱藏的象徵意義,寫作起來一點不比長篇容易。短篇小說展現的事物形狀、紋理、質感的基礎,讓它成為打動人的關鍵。我們今天分享一篇美國著名意識流作家福克納的《獻給艾米麗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
  •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
    歐·亨利是20世紀初公認的「短篇小說之王」,他也是「神轉折」結尾的鼻祖,那種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常給讀者突如其來的衝擊,直到現在我們仍把類似情節處理稱為「歐·亨利式」結尾。【基本信息】書名:《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作者:歐·亨利
  • 梅州作家短篇小說榮獲臺灣第四屆桐花文學獎
    中國臺灣網11月15日臺北消息 日前,在臺灣第四屆桐花文學獎評審中,廣東梅州作家陳柳金的短篇小說《桐花井》從788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短篇小說佳作獎。頒獎典禮今天在臺北市舉行。包括這次獲獎的短篇小說《桐花井》,也將「潁川村」作為故事發源地。通過寫潁川村裡陳井生與張梓香的傳奇式愛情,以及一群單身漢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試圖從側面反映客家人愛情和生活的血淚史,以引發讀者對城鄉二元結構在工業經濟洗刷中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傷痛的思考。  「一寫到『潁川村』,我就像回到了『長斯地,著斯土,食斯糧,飲斯水』的村莊。」
  • 馮驥才獲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是獨立的藝術生命
    本站訊(通訊員 楊揚)12月6日下午,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在溫州揭曉,著名作家、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先生獲得「傑出短篇小說作家獎」。與馮驥才先生共同獲得本屆「傑出短篇小說作家獎」的是遲子建,「優秀短篇小說作家獎」則花落寧肯、哲貴和朱山坡。在評委會看來,馮驥才先生的創作,涉及多個文藝門類,但短篇小說無疑是他堅持始終又成就斐然的一個主打領域。
  • 中國短篇小說正在被「邊緣化」
    回顧短篇小說這一文體的發展脈絡,就會發現,短篇小說的輝煌持續了近八十年的歷史,從「五四」時期的魯迅、沈從文、沙汀、蕭紅等短篇聖手,到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汪曾祺、孫犁、王蒙,以及蘇童、劉慶邦等作家,都給現當代文學史留下了獨具匠心的堪稱經典的短篇佳作。    那個時代,「短篇小說時時引領文學的潮流和風騷」。張學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