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讀了頂尖美本的人,畢業都去了哪兒?

2020-12-12 芥末堆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Stoooges三士渡」,作者主頁菌。

五月伊始,申請季隨著各校Offer放出已經走遠,又一年的畢業季拉開了帷幕,有些學校的畢業典禮甚至已經開完了。每每這個時候,不論是身處美本還在讀的同學們,還是剛拿到錄取通知書不知道如何選校的朋友們,都會好奇那些讀了頂尖美本的畢業生們最後都去了哪兒。

不同於中國大學,美國大學十分看重學生畢業後的出路。為了幫助本校的學生在畢業後有著更好的發展,幾乎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職業中心(Career Center),幫你修改簡歷、找實習、定期舉辦招聘會、與校友networking的活動。畢竟在美國,校友是一個強悍龐大的資源,尤其是頂尖大學遍布各行各業的人脈,可以讓初入社會的職場新人少走很多彎路。

除此之外,畢業生的出路是不少大學排名的指標權重之一,同時也是很多美國學生和留學生選擇大學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吸引更多申請者,各大學校的Career Center每年都會發布當屆學生的畢業出路情況。於是勞模菌菌在五一放假期間讀了數百頁報告來告訴大家:那些讀了頂尖美本的人到底去了哪兒?

有些人肯定會問菌菌,知道畢業生去哪兒有什麼用呢?

➀ 首先,你將看到自己學校的優勢專業、職業領域和校友所在較多的行業,這對你接下來幾年的求職和人脈搭建有很大的幫助;

➁ 其次根據數據,你可以評估大學的畢業生出路是否符合自己的人生預期,從而選擇最適合的學校;

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你能從畢業生去向預測各行的趨勢,在風口和浪潮到來之時抓住機會。

大U:哈佛大學

美國大學標杆Harvard的畢業生數據自然是所有人最想知道的。有趣的是,從2014年開始,也許是又一波創業浪潮的興起,也許是校友扎克伯格亦或是蓋茨太成功了,越來越多的哈佛畢業生選擇了一畢業就創業,從2014年的2%到2018年的4%,整整翻了一倍。超過100位畢業生選擇了紐約或加州,而選擇出國就業的哈佛畢業生中,去中國和英國的是最多的。

具體行業數據如下表所示:

從數據上我們很明顯能看到,歷年都會有過半數的哈佛畢業生選擇研究生院、金融、科技、諮詢、和傳媒、市場等文科類專業。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哈佛畢業生選擇了科技類公司,從2013年的6%一路到2017年的12%,2018年稍有回落。

金融、諮詢、法律、醫療這幾年來說都很穩定,但傳媒、市場等一些文科類的職業一路從2014年的13%跌落至2018年的8%。教育、科學、環境也整體在逐步減少,而畢業後不確定去做什麼的人也從2013年的8%逐年減少,一直到2017年的2%,但在2018年稍有反彈。

耶魯大學

說完Harvard,那一定要來說一下老對頭Yale,他倆的風格真的不大一樣,至少來說從這麼多學校數據來看,Yale畢業生從事教育的比例真的是非常高,而且仍在逐年增加,反倒從事科技的比例比其他學校相對較低,也從側面看出來Yale真的是一個偏人文的學校。

從Yale畢業的同學中,大約17%的人會選擇繼續深造,而近些年來選擇讀研究生的人的比例在上升,博士的比例也在上升,反倒醫學院的比例在逐年遞減,從13年的27.6%遞減到18年的15.6%。令人驚訝的是,Yale畢業後繼續工作從事醫療行業的人竟然在逐年上升,從13年的5.8%到18年的10.4%。 與此同時,從事科技行業的耶魯畢業生也越來越多,從13年的8%一直到17年的11.9%的小高峰後,18年相對回落到10.7%。

具體數據如下:

 

普林斯頓大學

HYP三校一般都是Harvard和Yale掐架,Princeton在一旁很高冷,就連提供的學生出路的分類和數據都不太一樣。王子屯的每屆畢業生比例基本就是7:2:1——70%去工作,20%去讀書,剩下10%要麼沒說明自己做什麼,要麼沒給數據。 

另外需注意的是,普林的數據只有14-17年這4年,這已經9102年了,就連Amherst都時隔3年後在官網更新了數據,作為名校佼佼者中的王子屯居然佛到沒有提供18年的數據:

從數據我們看到,選擇直接工作的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而繼續讀書的人數則逐年遞減。我們再來看一下各個專業的數據。不得不說,王子屯這個專業劃分主頁菌是完全沒看懂,人數最多的一類是「Professional, Scientific,& Technical Services」,菌菌只能翻譯成「專業、科學、技術服務」。這裡的公司不僅包含了IBM,還有諮詢巨頭McKinsey,Bain和BCG,王子屯就直接把諮詢這一類全部劃到了這個分類底下。但更迷的是,在「Information 信息科技」組裡,有Facebook,有Google,有Microsoft,唯獨把Amazon劃分到了「Retail Trade 零售貿易」裡面,也是很迷醉。

對於繼續深造這條路,Princeton的畢業生出路也算是頂尖了:Stanford,UPenn,Harvard,Oxbridge,當然還有本校,不可謂不厲害。

哥倫比亞大學

雖然Columbia排名時常很高,但在Career Center方面還是和三座大山HYP有著一定距離,比如說,Columbia網站上並未公布歷年數據,僅僅只有2018年。

如下圖所示,71.5%的畢業生選擇去工作,17.4%選擇去繼續深造,這點跟其他學校大同小異。關於2018畢業生走向,你可以明顯看出來,金融業是遠高於其他的行業,高達21.2%,也就是說,5個Columbia畢業生裡面,就有1個是搞金融的,不得不說在扭腰這座金融之都,哥大的優勢可不是一點的大。

況且一般哥大畢業生去的公司基本都不差,排名前10的僱主裡面,有JP Morgan,高盛,McKinsey,Morgan Stanley,花旗,Google,IBM,瑞信等。

芝加哥大學

說完哥大,我們來講一個以錄學霸著稱的頂尖學府,UChicago芝加哥大學。不得不說,芝大和哥大在某些方面簡直如出一轍。比如,UChicago也只公布了一年的數據,而且更過分的是,這數據還是2017年的,再比如,你會發現39%的UChicago的畢業生都選在中西部就職。報告裡並沒有明確指出有多少比例的畢業生去工作,多少比例的畢業生去繼續深造,但有明確說出, UChicago畢業生申請醫學院的錄取率高達85%,與前20法學院84%的錄取率不分伯仲。 

具體行業比例如下圖所示:

賓夕法尼亞大學

從賓大2018年的畢業學生數量來看,除去本校僱傭外,前5名僱主分別是高盛、德勤、JP Morgan、BCG和McKinsey,每家公司錄取了25名左右的賓大畢業生。不得不說,UPenn是到目前為止菌菌看到的所有學校中最務實的了,接近25%-30%的畢業生選擇了金融,16%-19%的畢業生去做了諮詢,剩下還有13%左右的學生去到了科技,從看前5名僱主可見一斑,真不愧是坐擁沃頓商學院和世界第一臺計算機的賓大啊。

而且你會發現,金融是遠高於其他專業的,大約每3到4個賓大畢業生裡面就有一個搞金融的,如果加上諮詢的話,每2個賓大畢業生裡面就有1個是做金融和諮詢的,細思極恐。

大約15%的賓大畢業生畢業後會選擇繼續讀書。對於研究生,大部分畢業生選擇直接就讀本校,剩下前5名的研究生院校分別是Columbia、Harvard、UC、Oxford和Yale。

布朗大學

看了這麼多數據,布朗的是讓菌菌看的最舒服,也是數據可視化做的最好的了,畢業生各個行業的走向,人數、甚至每個公司的人數,去繼續深造的學生的學校,專業都按照年份都一一呈現在官網上,還可以手動進行篩選,找出想要的數據,用戶體驗實在太棒了,一張截圖感受一下:

18年的布朗畢業生裡面,71%選擇去工作,22%選擇繼續深造,剩下7%有選擇去Fellowship的,有還未決定的,其中各行業數據如下:

我們會發現,半數選擇工作的畢業生進入了金融,科技,諮詢和教育行業。也是出於離紐約近的原因,34%的布朗畢業生畢業後直接前往紐約,17%前往波士頓,10%前往舊金山。具體的數據,Brown官網上都有,甚至包括了研究生院細化到每個學校每個項目的錄取情況,大家可以自行篩選。

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在這些學校裡算是非常中規中矩的代表,72%左右的畢業生會選擇直接工作,22%左右的畢業生會選擇繼續讀書,比例基本不會隨年份有著太多的變化。

對於工作,學生們選擇的行業也是非常穩定,商業和銀行從13年的15%略有提升到18年的20%,諮詢一直處於15%左右的狀態,而以西北Medill傳媒學院聞名於世的傳媒,該專業的從業人數從13-15年的16%一下子跌倒了16-18年的13%,而從事科技的人從13-16年的15%左右增長到19%,有種以前做傳媒的人都去了科技公司的既視感。儘管如此,西北從事傳媒行業的比例仍遠高於其他學校,畢竟新聞學院是西北全美聞名的金字招牌吶。

MIT

在菌菌看來,MIT似乎是所有學校中比較獨特的存在,興許是因為其理工科學校的原因,40%的MIT畢業生都會選擇繼續深造,而只有一半多一點點的人會去工作。

雖然報告裡沒有直接給出MIT本科畢業生行業的比例,但MIT很實誠地給了統計的人數,甚至還加上了工資,而且作為一個極其嚴謹的學校,還給了中位數和平均數,甚至連Bonus的中位數和平均數也給了,MIT的信息透明化也是在主頁菌看的眾校中獨樹一幟。

從表格上看出,四分之一的MIT畢業生從事計算機軟體相關的工作,14.5%的畢業生從事諮詢,剩餘從事較多的如航空航天和工程,金融行業的畢業生是菌菌看的這些學校裡面最少的,只有不到5%,而文科相關的基本沒有,真可謂是,理工神校啊!

LAC

說完了大U,我們來說說LAC,不得不說LAC真的在數據統計這方面做得比大U差的遠多了,就拿頭把交椅Williams來說,這學校是真的足夠傲嬌,主頁菌遍尋了其官網,甚至去問了Williams的導師,也沒找到他們學校的畢業生數據,藏得不可謂不夠深,甚至主頁菌一度覺得,這學校根本沒統計。而第二名Amherst實在也沒好到哪兒去,要知道學校官網的上一份數據是3年前……

阿默斯特學院

14-15年

 

17-18年

對比Amherst 2014和2018兩年的畢業生數據,我們會發現選擇直接工作的比例顯著增加,從2014年的65%直接到了2018年的86%,而選擇繼續深造的人數明顯減少,從2014年的17%直接跌至2018年的11%。

14-15年

17-18年

我們再來看行業的對比,從事金融的人員比例明顯增加,從2014年的22%直升到2018年的37%,也就是說每3個選擇工作的阿莫畢業生裡有1個是做金融的。另外從事教育的比例也大大增加,從2014年內的16%增加到2018年的21%,Amherst大概是主頁菌見到文理學院裡目前從事教育比例最高的,堪比大U裡的耶魯啊。而且雖然近些年來科技方面大紅大紫,可阿莫的畢業生似乎不為所動,科學技術的比例沒有絲毫變化,其他行業也基本維持穩定。

斯沃斯莫爾學院

雖然特警隊最近被Frat的事情推上了熱搜鬧得風風火火,但不得不誇一句,學校的數據確實有絲襪一貫的簡練風格 —— 簡簡單單,沒有圖,也沒太多廢話,數字列表一目了然。

2018年Swarthmore畢業生裡面,70%決定去工作,21%去繼續深造,剩下9%選擇諸如旅遊或尚未決定。除去這些,學校再未公布任何關於2018年的單獨數據,取而代之的而是一個從14-18年的趨勢。

從2014-2018年,約有25%的Swarthmore的畢業生選擇從事諸如投行、諮詢等商業相關職業,24%的畢業生從事研究類相關的工作,諸如科學研究,經濟政策研究等,18%的畢業生從事科技、工程相關職業,10%從事教育,10%從事公共事業,還有剩下的6%從事法律相關的職業。 

也因為在費城近郊的緣故,除去20%的畢業生去了扭腰外,19%和14%的畢業生要麼留在了費城要麼去了華盛頓。而對於那些繼續深造的畢業生們,46%的人選擇去讀博士,也就是說近半數的SWAT繼續深造的畢業生去讀了博士。31%選擇碩士,還有11%的醫學院和9%的法學院。而錄取學校則是一水的你能聽過見過的名校,Harvard,UPenn,Yale,Princeton,Stanford,MIT,Cornell,Oxford,Columbia,UChicago。真的印證的那句話,文理學院的畢業生申請結果是真的好。

韋爾斯利學院

主頁菌一路看下來,錄取數據網站做的最好的,一定要非Wellesley莫屬了,整個響應式布局的網頁拉下來看的那個是舒服,還頗具設計感。

對於2018屆畢業生來說,74.71%的畢業生選擇了工作,17.43%選擇繼續深造,3.45%選擇一些項目,4.41%仍在繼續尋找,而姑娘們去當兵的則一個也沒有,當然菌菌也沒有想通既然沒有為什麼還要公布這個數據。

其中Wellesley的頂級僱主們不乏如Google、埃森哲、JP Morgan這樣的巨頭,還有如Harvard、MIT、UC這樣的學校。而不出意外的是,近半數畢業生留在了麻州,剩下的一小半去了紐約和加州。具體行業如下:

不同於其他學校的是,高達18%去工作的畢業生選擇了教育,這個比例在主頁菌看過這麼多數據裡面實屬非常高。而那些去讀研究生院的畢業生們,申到的學校也是意料之中的好:

 

明德學院

一直傳聞Middlebury有很多花街大佬的校友,是花街文理學院裡的Target School。從學校2018年公布的數據來看,確實不假。

16%的Midd畢業生選擇了金融行業,13%從事諮詢,12%從事科學和健康相關,12%從事藝術傳媒,11%從事科技,11%從事教育,可見明德的學生所去的行業非常平均,除了金融外,並沒有特別強的傾向性。

而77%的明德學生畢業後會直接就業,只有13%的畢業生會選擇繼續深造,對於繼續深造的學校一般來說也都是如Harvard、Columbia、MIT、Stanford、Yale、Oxford的頂尖學校,就拿菌菌畢業的這一年級來說吧,很少有中國畢業生出上述這幾個學校的。 

鮑登學院

不得不說,爆燈不僅食堂全美第一,在統計畢業生數據方面也是數一數二。這是唯一一個不需要主頁菌整理,就直接把13-17年所有的數據以表格的形式直接放在了官網上的學校,不可謂不厲害。

從上面的官方表格可以看出,每年大約有75%的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而15%的畢業生則選擇繼續深造。

在繼續深造的畢業生中,24%選擇讀博,43%選擇讀研,還有8%的法學院和14%的醫學院,學校甚至直接把每一年的具體人數都公布了出來:

比較遺憾的是,爆燈官網並沒有公布工作學生各個行業的比例,只是給出了僱主列表,略顯不足,但看在直接在官網上統計總結好歷年數據這一點還是值得表揚的。

卡爾頓學院&波莫納學院

這倆學校真的值得放一起說,因為他們都太剛了,有多剛呢,這倆學校基本都沒有2018年的報告,或是任何相關的可視化數據,而是直接把所有的數據都開源了,Excel可以隨意下載,當然,你想要什麼數據,自己整理就好,一看到幾千條散落的數據的菌菌,嚇得趕緊關掉了Excel……

總結了這麼多,真的只能說,每個學校真的不大一樣,不過主頁菌也總結出來了以下幾個規律: 

➀ 綜合諸多學校來看,除MIT以外,其餘學校的畢業生大約有70%選擇了直接工作,25%左右的人選擇畢業後繼續深造,可見這和我們中國大部分的觀念是不一致的:對於大部分中國家庭來說,繼續讀書到研究生再出來工作是一個比較普遍的選擇,在美國則恰好相反。

➁ 大多數畢業生去了臨近的地方工作,剩下的大多去了紐約或者加州,由此可見學校的地理位置對未來的工作真的是相當的重要。選校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每一個州的強勢行業是什麼?如果畢業立馬工作的話應該如何早做計劃?

➂ 隨著技術的發展,科技類工作的快速崛起,畢竟正如大家說的那樣,現在FLAG工資可是比投行高。

➃ 過半數甚至絕大多數畢業生還是從事金融、諮詢或科技相關的工作,這個可還真不是中國留美學生的趨勢,而是全美大學畢業生的趨勢。這後面映射的更多的是一種職業的供求關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Stoooges三士渡」,作者主頁菌。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Stoooges三士渡;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Stoooges三士渡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頂尖姚班,都是什麼樣的學生,畢業都去哪裡了
    大學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為了能夠考上大學而努力,一小部分人則是為了考上985、211大學而努力,我們身邊的學霸們則是衝著那些頂尖的985高校在衝刺。在很多人的認知中,能夠考上清華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這些人都是學霸中的學霸,但是在清華這所最頂尖的學府裡,也十分層次的,有這麼一個班,每年都匯聚了各省的高考狀元,這就是清華姚班,就像那句,中國的一半英才匯聚清華,而清華的一半英才匯聚在清華姚班。看到這裡相信很多網友都想知道清華姚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 當年詩歌裡的那些「啊」,它們如今都去哪兒啦
    「啊——」,「啊——」,「啊——」還記得過去讀過的詩歌嗎那些站在高高的山崗上高聲大啊的詩歌那些用鉛字列印在各種紙刊上的詩歌那些牛逼哄哄看起來特神聖的詩歌那種發端於歐洲浪漫主義途徑社會主義蘇聯傳入中國,被命名為革命浪漫主義的詩歌那種充滿激情,滿紙感嘆號加問號的詩歌你們都讀過嗎
  • 哲學系畢業的人,都去哪裡工作了?
    本期推送我們將分享六個哲學系畢業的人,他們為什麼學哲學,學了哲學後的他們,最後都去哪兒上了班,每個人都給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回答。我從那時候開始覺得,原來我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可以跟哲學連接起來。本科畢業後我媽想讓我出國留學,很自然我就想到了哲學,去了比利時。沒想到,真讀這門專業了反而變得恐慌。讀越多的哲學經典,我越習慣講大道理,我每天和室友在宿舍討論形上學的東西,越討論越迷糊,越沒有結局。反而連生活中出現的小問題都解決不了了。學哲學是為了離生活更遠嗎?我開始反思。
  • 考古文博的學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
    到博士階段,設置課程一般會變得比較自由,多數博士培養方式是按所學方向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並完成畢業論文。考古文博學生都去哪了又是一年畢業季,一大批畢業生即將走向工作崗位,考古文博畢業生們真的都去「挖墓」「修文物」了嗎?
  • 「嚴濟慈班」的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這是一個已有三屆畢業生的班級 平均深造率超過98%「嚴濟慈班」的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對理工科大學來說,人文素質往往是人才培養的「短板」。為此,嚴濟慈班專門開設「嚴濟慈講座」,邀請國內外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座,為同學們打開一扇扇窗戶,欣賞不一樣的風景。
  • 2018美國頂尖名校EA/ED/RD錄取數據對比,真是美本申請最難的一年
    原標題:2018美國頂尖名校EA/ED/RD錄取數據對比,真是美本申請最難的一年 今年可以說是美本申請最艱難的一年,大規模出現錄取率低至個位數的現象,多所名校創下錄取率歷史新低。
  • 清華北大的學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名校畢業生就業大數據來襲!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複雜,許多畢業生在畢業之際都面臨著就業問題。去哪就業,是否升學,是否創業等選擇,都困擾著畢業生們。作為國內頂尖高校,清華北大等雙一流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倍受關注。 今天帶你看看清北等名校畢業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
  •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暖心收官,網友:恭喜陳小春順利畢業
    《爸爸去哪兒5》暖心收官,在節目的最後節目組來了一段回憶殺,三個月的旅行,六站的拍攝,爸爸和寶貝們一起在愛中成長。有什麼事情也會第一時間想到他的爸爸,他也會很直白的表示自己很愛爸爸,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網友才說,在《爸爸去哪兒》裡不像是陳小春帶jasper上節目,反而倒像是jasper帶著陳小春一起參加《變形記》。
  • 畢業了,舊書去哪兒
    中安在線訊  據宣城日報報導, 又到一年畢業季,多年的求學生活,畢業生們都積攢了大量的書籍;到了和母校離別的時刻,這些書籍該何去何從?近日,記者採訪了幾位畢業生,和他們聊聊那些年讀過的書,這些書籍是如何處理的呢?
  • 新東方謝強/蔡瑞:北京本地中學生美本留學暑假報什麼班?
    因為高一學生入班裸測平均成績連續三年在46分左右,分項成績的閱讀8聽力8口語15寫作15,經過暑假兩周半集訓和秋季三個半月培訓,聽說讀寫的分項成績目標都在20,閱讀和聽力的提升分別在12分,口語和寫作的提升是5分,先急提輸入,夯實基礎,再緩提輸出,水到渠成。結果是,連續三年,每屆學生1000人左右,平均分在79,基本實現目標。
  • 上不了普高,就去職高讀衛校?那些衛校畢業的女學生,後來怎樣了
    按理說,這對於我一個30來歲的人來說,八竿子都打不著。 但是我不用再去參加中考,孩子不還得過這一關麼。 看著他天上一腳地上一腳的學習成績,這感覺,還不如讓我自己再去考一遍呢…
  • 畢業生去哪兒? -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  畢業了,「你找到工作了嗎?你準備去哪兒?」成了畢業生之間打招呼時的常用句式。那麼,國科大的畢業生都到哪兒去了?畢業之後,他們走進了怎樣的人生?近日,國科大記者團專訪了幾位已經畢業的校友,他們中有畢業後一直堅持本專業研究的博士生;也有畢業後自主創業,改行做HR,做記者的碩士生。
  • 本科可以直博,為什麼大家都選擇讀碩士?
    本科畢業之後究竟是直博還是申請碩士,也是不少本科生在升學時有過的疑慮。不過,絕大多數本科生最後依然會選擇先讀碩士的進修方案。 選擇讀研或直博,需要考慮的因素也來源於各種方面且因人而異。今天我們也來和大家分析一下,你究竟更適合哪個選擇?
  • 那些在外漂泊的人,最後都去哪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大城市機遇多,經濟發達,很多年輕人都禁不住城裡的誘惑。因此,基本上年輕人在畢業以後都會選擇去大城裡發展,這樣出人頭地的機會。當然了,想要在機遇與壓力並存的大城市紮根,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有個房子。但有的人奮鬥了好幾十年也買不起一個房子,那麼這些人最後都哪兒去了呢?
  • 大清滅亡,那些王公貴族們,最後都哪兒去了?
    清朝滅亡以後,那些王公、貴族、王爺、格格們到哪兒去了?清朝一共延續了二百六十八年,這期間一共誕生了前前後後差不多二百五十位王爺、貴族,這些王爺也被稱為鐵帽子王,意思就是說只要大清朝在一天,他們的身份封號就會世襲,永不改變。到了辛亥革命以後,清朝突然沒了,當時還有六百多位皇親國戚,大清沒了,很多王公貴族的日子就開始一天不如一天了。
  • 那些寄了出去卻沒有被收到的信都去哪兒了?答案是郵差家裡
    很多人都已經忘了,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們還在用紙和筆寫著信。那時候,信是個特別的存在。家書、情書,都是信。每次看到大街上孤獨佇立著的郵筒,小編心裡都犯嘀咕,現在還有人寫信嗎?還真有。不過這幾年寫過信的人告訴我,他寫出的信對方壓根就沒有再收到。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能夠進入中國的頂尖大學——清華大學就讀,是旁人眼中的人生贏家,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但是對於這些高考狀元今後人人生方向許多人就不得而知。 以至於著名科學家施一公發出疑問:"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 那些離開的生命都去了哪兒?
    【每日科技網】   天津爆炸,全球的華人都關注著那裡的生命。無常每天都在上演,死亡每天都在發生。悲痛之餘,我們是否了解生命的真相?人死如燈滅,是真的嗎?隨著身體的消亡,真的一切都化為虛有了嗎?
  • 那些沒能和卵子結合的精子都去哪兒了?
    男性一次射出的精子數以「億」計,但每次受精的只有1個精子,那些沒遇上卵子的精子都去哪兒了?一個殘忍的事實是,大部分精子在前往與卵子「約會」的路上就已經「死」了。男性每次射出的幾億個精子中,只有一小部分(大約1萬條)能到達輸卵管,即卵子所在地;能見到卵子「本尊」的更少(約100個),多數都成了「炮灰」。
  • 「清北復交」畢業的學生都去哪裡工作了?
    清北復交這應該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了,很多人都好奇,這些好大學畢業的人,他們都去什麼地方工作了呢?可以說這樣的學校畢業的學生放在全國來看,確實很少,日常生活當中也很難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也難怪很多人對這些畢業生的工作好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