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無用武之地?李小龍不敢這樣說,說這話的大多是吃瓜群眾

2020-12-17 小z觀社會

傳統武術,分三個層面,先說術,有一特定技巧而成熟統稱術,魔術,騙術,技術,武術也是,把人們的武打成熟化後,籠統成為武打術,簡稱武術。

武離不開打,說某某人動武了就是某某人打鬥了,因此,武也沒有什麼難理解的,武術自然而然也就很好理解,就是打鬥成為一種體系化成熟後的武打技巧。

傳統就是相對如今的時間概念,傳統武術就是過去的武打技巧,和如今的打鬥技巧不同而已。現在容易理解了,如今就是拳擊搏擊術,UFC 搏擊術,跆拳道術,巴西柔術,散打術等等,相對過去的自然就是截拳道術,太極術,虎鶴雙形術,迷蹤拳術,太極八卦術等等,各個門派的武術自成為一體系。

是武術就是有打鬥的意思,無論如今還是傳統,都可以打人,只不過是技巧不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換句話說,就是看練習武術的個人了,同樣一拳,別人打碎磚頭,你不斷木頭,還骨折了,就成笑話了。怪不得自古流傳一句話,習武不練功,到頭一場空,就是這個意思!

可以看出,要想武術好,不看技巧看功夫,抗擊打,腹部肌肉,胳膊肌肉,拳頭的練習,還有耐力,躲閃,速度,都是個人問題。只要這點懂了,你也就不再討論到底是傳統武術好還是現代搏擊好了。

李連杰曾經說過,現在的武術不用來殺人了,都是花架子,也只是簡單的調侃和說明現狀而已。現在好多人熱衷於把甄子丹,李連杰,李小龍,播求,泰森還有常威在一塊進行對比,我覺得沒意思,太沒意思了。

播求泰森抗擊打真的可以,已經有了武功的身體基礎,因為他們實戰,沒有那樣的身體和耐力,怎麼比賽?要是李連杰和甄子丹也參加比賽而不忙於演戲,也可以擁有那樣的身體。加上他們的武術常識,肯定是有優勢的!

所以大家在評論一件事的前提,多分析分析這件事,就不會有那麼多吃瓜群眾了!

內容來源,作者自己原創。

相關焦點

  • 李小龍信件曝光:我對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近日,a站有位網友將李小龍的一封信件曝光,這封信是李小龍寫給朋友威廉(william)的。在這封信中,李小龍直言,自己已經對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這封信一經曝光,迅速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李小龍說的。因為在大部分粉絲心目中,李小龍非常喜歡傳統武術,而他最開始學習的詠春,就是眾多傳統武術中的一個流派。
  • 太極雷雷如此拔高太極拳,這話連陳家溝都不敢說
    太極雷雷如此拔高太極拳,這話連陳家溝都不敢說。自從在《崑崙決》上第一個走紅毯之後,太極雷雷這幾天可謂是春風得意,意氣風發,就是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的言論也是顯得高深莫測,故作深沉。這不,太極雷雷評論太極拳的言論,又引起網友熱議了。
  • 李小龍生前沒人敢罵他?崑崙決解說直言:說他不好的人多了去了
    華裔巨星,一代武術宗師李小龍先生一生中最偉大的貢獻就是將中國傳統武術發揚光大,並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將「Kung fu」一詞寫進了英語詞典。其自創的街頭格鬥——截拳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也是風靡全國,不過由於李小龍的英年早逝,截拳道的精髓也是無人領悟,導致截拳道直到現在也沒有發展起來。
  • 大宋朝的吃瓜群眾不只是喜歡圍觀,還這樣做
    口袋裡空空蕩蕩的楊志,連買個燒餅的錢都搜刮不出來了。無奈之際,只好把祖上傳下來的寶刀拿到東京大街上售賣。遇上個短命的地痞牛二,讓楊志鬧出一場人命官司。在宰殺牛二的前前後後,大宋朝吃瓜群眾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 傳武再遭打擊,傳奇巨星李小龍信件曝光,他曾這樣形容武術
    最近有網友把功夫巨星也是格鬥明星的李小龍的一封信發布出來,一下子引起很多網友參與討論,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李小龍,他骨子裡也是認為中國傳統武術花拳繡腿,其實李小龍最早還是非常喜歡傳統武術的,畢竟那時候十多歲剛好是好動的年紀,而且李小龍還喜歡好勇鬥狠,所以他也是想迫切學一些武術
  • 你如何看李小龍在信件中說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
    當時在美國,武館多的是,很多都是中國人活著華裔開辦的,美國人懂啥叫武術啊,你會比劃兩下,會個翻跟頭鯉魚打挺就能開武館,李小龍都不會翻跟頭一樣開,中國面孔就是招牌。開始的所謂「踢館」,更多的都是幾個所謂的武師拿嘴盤道,動手也是按照武術方式餵拳拆招,知道啥叫做餵拳嗎?就是你慢慢打過去一拳並停在對方面前,不發力,對方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破解。
  • 武術宗師李小龍:我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李小龍本人給友人William寫的信 李小龍的截拳道是不是中國武術的問題總是爭論不休,李小龍本人在他給友人William的信件中直言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信心
  • 給李小龍做替身的元華說李小龍不會翻跟頭,這個說法不準確!
    李小龍絕對是一個武術奇才,拜師葉問學習詠春拳,後來憑藉對武功的理解和對詠春拳的研究又自創了截拳道,講究實戰技能的功夫,但凡能夠自創新功夫的人都可以稱為大師級的人物了,李小龍就是這樣的武痴,功夫的魅力深深吸引著他,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之上開創了自己獨特的實戰功夫截拳道,這比很多習武者都算是進步,在我國練武的人很多
  • 都說自己是「吃瓜群眾」,其實字面吃瓜,還不如來一口瓜嘗嘗!
    在如今的時代,很多人都會標榜自己是「吃瓜群眾」,這個詞語的大概意思就是,突然出了一則八卦新聞,然後自己參與其中。雖然說吃瓜少年歡樂多,但是最近的瓜太多,怎麼吃也吃不完,每天看著事件的不斷更新,自己的心情也跟著七上八下的。所以與其吃別人的瓜,不如自己買一份瓜回家嘗嘗!
  • 李小龍逝世40周年:所學武術不傳統 傳統武文化多缺陷
    [導讀]2013年7月20日是李小龍逝世40周年的紀念日,觀察李小龍,會發現他的武術並非源自於中國傳統,他的武術從訓練到內核都是現代化的,他認為練武就是為了體現自我,因此,他被世界所接受。導語:2013年7月20日是李小龍逝世40周年的紀念日,觀察李小龍,會發現他的武術並非源自於中國傳統,他的武術從訓練到內核都是現代化的,他認為練武就是為了體現自我,因此,他被世界所接受。事實上,所謂的傳統武術與傳統武文化從來都處在邊緣地位上,武文化從來不是上流之學,武文化的缺陷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這樣有缺陷的文化實際上並不能在世界廣泛流傳。
  • 中國傳統武術不是經不起實戰,只是缺少像李小龍這樣的創新者
    很多國人看到視頻後,都是抱著一種嘲笑譏諷的態度,評價兩個人(這裡應該肯定一點,就是應該多些向雷雷、馬保國這樣的中國傳統武術家參與實戰,即使是失敗了,也能讓中國傳統武術在實戰中加以檢驗,總結,在交流中進步)。這兩位在傳統武術的敗北,讓人們不禁懷疑中國傳統的功夫真的是花拳繡腿不堪一擊嗎?
  • 傳統武術能不能格鬥?李小龍:以前能殺人,現在像雜技
    不注重實戰,李不再拘謹於套路,他需要實戰性,所以他更偏向街頭打鬥,沒有技巧,隨機應變。但是中國武術目的是強身健體,不是街頭打鬥,立場不同,想法也就不同,所以這就是他批判中國武術的原因。李小龍後居美國,看不慣美國人對華人的歧視,想用拳頭說話。李小龍在實踐中融合了多種拳術手法自立一派傳播中國武術的精神。
  • 其實真正的傳統武術早已經消失了
    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術,誰厲害?這個問題困擾著眾多的網友們,這不,北京時間5月17日,一場民間比賽以比武交流的和平方式舉行,當然大多吃瓜群眾還是捧著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術誰厲害的疑問,熱情圍觀。結果渾元形意拳掌門馬保國被業餘搏擊術愛好者王慶民三十秒幾拳擊敗。
  • 昆汀是怎樣說李小龍的
    拋開片尾的血腥暴力因素不談,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該片中侮辱並惡意醜化李小龍的鏡頭。由於之前沒有看到完整的影片,籠籠一直沒敢妄加評論,也並不想蹭這位「國際知名導演」的熱度。但就在前不久完整地看過該片後,籠籠只想說:這一次,廣電總局幹得漂亮!
  • 同樣是傳統武術,李小龍的截拳道還不如散打?專家:截拳道不實用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猝然離世,官方給出的解釋是「腦水腫」,但種種跡象顯示,李小龍之死恐怕另有原因,很多人都堅信他是被有預謀的殺害的,但由於缺乏證據,使得其死亡真因充滿了迷霧。 雖壯年而逝,但李小龍所取得的成就已經是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達成的。美國政府甚至將每年的6月8號定為李小龍日,可以說是對他最為崇高的敬意了。
  • 李小龍生前沒人敢罵他?崑崙決解說直言:罵他的人多了去了
    華裔巨星,一代武術宗師李小龍先生一生中最偉大的貢獻就是將中國傳統武術發揚光大其自創的街頭格鬥——截拳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也是風靡全國,不過由於李小龍的英年早逝,截拳道的精髓也是無人領悟,導致截拳道直到現在也沒有發展起來。
  • 每日一詞 | 別光顧著吃瓜,「吃瓜群眾」英語怎麼說
    對吃瓜群眾而言,這兩天就像是在過年蔣勁夫被抓,陳羽凡吸毒李雨桐深夜爆料薛之謙……連老胡都發文上了熱搜嚇得渣浪程序猿都不敢下班了>「吃瓜群眾」最初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是網絡上網友們回帖、聊天常用語,表示對事情不了解,對討論、發言以及各種聲音持「圍觀」態度的人。
  • 之前還說分手突然就官宣?這屆吃瓜群眾吃個瓜劇情還這麼曲折?
    王牌》節目,王菊採訪徐璐的時候直接問了:「聽說你最近有了新的戀情,是一位姓張的小鮮肉,不知道是真是假,需要實錘一下」。沒想到徐璐直接回懟說:「有實錘了嗎?沒有實錘怎麼來問我呢?啥都沒有你就這樣!」現在啥也別說了,心疼被懟的王菊。接下來故事進入了懸疑段落。
  • 關於李小龍「對傳武失去信心,包括詠春」言論,武術教練這樣解讀
    【文/搏擊江湖】江湖上關於一代武學宗師、功夫影視巨星李小龍始終有著說不完的話題,近日則傳出一個消息,說李小龍在信件當中直言,對中國傳統武術已經失去了信心,甚至包括詠春拳。徐教練說:「李小龍說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李小龍是對的。新的訓練理論、方法不斷湧現,運動訓練理論有了很大發展,先後形成了一般訓練理論、項群訓練理論和專項訓練理論,運動員體能訓練問題的研究受到了普遍重視。
  • 閒來無事找點樂,吃瓜群眾趣說瓜
    就像瓜藤上面永遠長不出來豆子一樣,這是淺顯而實在的道理,雖然這是自然界的法則,但是引申到我們身上依舊十分適用,付出多少努力就會有多少收穫,榮譽、成績與愛情及友誼……把睿智的道理融入樸實的生活,手口相傳,代代傳承,倡導文明與進取之心,誨人不倦,古人真是太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