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今世今生全文 解讀閩籍詩人余光中鄉愁情懷

2020-11-24 閩南網

余光中今世今生全文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但這兩次哭聲的中間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迴蕩了整整30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余光中最後的電視影像

  賞析:母愛啊,有多少文字來歌頌它,但是,余光中的這首詩非常平實,娓娓道來和母親相守這三十年的幸福!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思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髮似雪。兒女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當兒女望見高堂之上的白髮親娘,他們都會投入母親懷抱,熱淚漣漣!

解讀閩籍詩人余光中鄉愁情懷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相關閱讀:閩籍詩人余光中去世

相關焦點

  • 鄉愁余光中原文鄉愁全文完整版 閩籍詩人余光中生平簡介
    余光中《鄉愁》原文全文完整版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解讀該如何理解余光中的《鄉愁》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
  • 閩籍詩人余光中去世 中國近代還有哪些詩人已逝世?
    天氣陰沉,下起了小雨,工作人員為余光中先生撐起了傘。這時他正講到杜甫的詩《夢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這兩句現在已經是成語了。」  抬頭看看傘,余光中先生打趣道:「現在我也有個冠蓋了。」引來大家一片笑聲。  談到自己的詩《尋李白》時,余光中說,李白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是哪裡人,我尋到最後,發現李白的家在月亮上。
  • 任冬梅:「鄉愁詩人」余光中
    12月14日,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翻譯家、學者余光中因腦中風並發心肺衰竭,在高雄醫院病逝,享年89歲。余光中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作品馳譽海內外,一首《鄉愁》在全球華人圈引發強烈共鳴,從此被冠以「鄉愁詩人」稱號。
  • 余光中《鄉愁》原文 詩人余光中代表作鄉愁被傳頌至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14日報導,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今日在高雄醫院病逝,享年90歲。  報導說,余光中日前已傳出疑似中風住院院,肺部感染,後轉進加護病房住院檢查,今日(14日)傳出逝世消息。
  • 詩人余光中去世,帶著他的鄉愁
    12月14日,詩人余光中在臺灣高雄醫院去世,享年89歲。「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40多年來,兩岸三地不知多少遊子讀過這首《鄉愁》。這首詩寫於1971年,是他在離開大陸23年後,用短短的20分鐘創作的。
  • 余光中:不止於鄉愁
    他就是華人詩壇作品傳誦最廣的著名詩人余光中。提起鄉愁,就會提起他。   余光中祖籍福建,出生在南京,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此番回鄉,起因是余光中被聘為北京大學的「駐校詩人」。結束北京事宜後,老兩口忙不迭地來了江南。先在無錫的太湖邊待了二十天,這次來杭州參加「相約西湖」國際詩會,又將在西湖的群山環抱間小住一周,然後取道回臺。
  • 送別余光中:詩人雖遠行,鄉愁永流傳
    【文藝星青年按】據臺灣媒體消息,12月14日,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先生在臺灣高雄辭世,享年90歲。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一首《鄉愁》在全球華人世界引發強烈共鳴。據悉,今年10月,余光中慶祝90大壽,當日他曾以歐陽修的絕句「再至汝陰」抒發心情,「黃慄留鳴桑椹美,紫櫻桃熟麥風涼。朱輪昔愧無遺愛,白首重來似故鄉」。 再見!
  • 臺媒評余光中:鄉愁只在詩人的心裡 是無解的
    中新網12月14日電 著名詩人余光中14日病逝高雄。臺灣《聯合報》就此發表文章稱,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出生的余光中,是「茱萸的孩子」。歷經戰亂流離,飄泊洋海,他將情懷寫就《鄉愁》與《鄉愁四韻》。前者廣為收錄在華人世界教科書,後者被譜成民歌傳唱。
  •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
    余光中走了,那位寫下《鄉愁》的桂冠詩人走了。余光中先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世紀,曾被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在現代詩、現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領域都有涉獵。  雖然余光中身上有著很多光環,但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詩人身份,最為人熟悉的作品還是《鄉愁》。
  • 「我的詩歌,不只是《鄉愁》」——憶詩人余光中
    提起余光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這幾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余光中和我說,他喜歡詩歌裡的典故。」福建永春余光中文學館館長周梁泉說,由於《鄉愁》光芒太過耀眼,很容易遮蓋余光中的其他創作。「如果一見面只和余光中先生聊《鄉愁》,他會急。」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母遷居香港,次年赴臺。
  •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據臺媒報導,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餘老已逝,留給我們無限的鄉愁……  余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 《鄉愁》(余光中)朗誦:方明
    《鄉愁》(余光中)朗誦:方明 2014-08-06 16:23:00  來源:央廣網  說兩句  分享到:   今天推出:《鄉愁》(作者:余光中 朗誦:方明)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 鄉愁余光中朗誦視頻鋼琴配樂 余光中親自朗誦鄉愁全文
    余光中曾把自己的生命劃分為三個時期:舊大陸、新大陸和一個島嶼,舊大陸是祖國,新大陸是異國,島嶼則是臺灣。他生前自述寫作《鄉愁》醞釀了20多年,但寫出來只花了20多分鐘。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網友「中華星」在百度貼吧裡的留言「願您魂歸故裡,圓君鄉愁」獲得一眾點讚。
  • 評論: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
    余光中走了,那位寫下《鄉愁》的桂冠詩人走了。余光中先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世紀,曾被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在現代詩、現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領域都有涉獵。  雖然余光中身上有著很多光環,但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詩人身份,最為人熟悉的作品還是《鄉愁》。
  • 著名詩人余光中辭世 《鄉愁》首節寫的是重慶生活
    (原標題:著名詩人余光中辭世 《鄉愁》首節寫的是重慶生活)
  • 余光中《鄉愁》之外的至情至性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先生寫的這首《鄉愁》道出了無數海外遊子的心聲和願望。而余光中先生的一生,正是那一代中國人顛沛流離的真實寫照。
  • 詩人余光中病逝臺灣「鄉愁」成絕響
    (原標題:詩人余光中病逝臺灣「鄉愁」成絕響) 新華社臺北12月14
  • 《鄉愁》(作者:余光中)朗誦:方明
    今天推出:《鄉愁》(作者:余光中 朗誦:方明)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背景介紹: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如此頻繁的奔波和遷徙之中,與親人的聚散離合無數次地折磨著情感纖細而敏感的詩人。
  • 余光中~這個唱著鄉愁的守夜人走了
    2017年12月14日,詩人余光中在高雄醫院過世,終年90歲。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他詩文的主題,多離不開「離鄉」「鄉愁」「孤獨」「死亡」,讀他的詩,迎面而來的是一種入骨的蒼涼與頑強。「童年的天空啊,看不見風箏,看到的是轟炸機」。戰火中一路逃難的童年,是「鄉愁」萌發的最初土壤。余光中生於南京,9歲因戰亂而逃離故鄉,母親把幼小的余光中用扁擔挑在肩上一路逃到常州,後來又輾轉避難於重慶。在巴山蜀水深處,余光中度過了中學時代。
  • 著名詩人余光中逝世!余光中個人資料介紹 《鄉愁》原文閱讀
    鄉愁余光中去世說起余光中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語文課本中必定會出現的一位作者臺灣文學家、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報導稱,余光中日前已傳出疑似中風住院院,肺部感染,後轉進加護病房住院檢查,14日傳出逝世消息。今年10月,余光中慶祝90大壽(虛歲),當日他以歐陽修的絕句「再至汝陰」抒發心情,「黃慄留鳴桑椹美,紫櫻桃熟麥風涼。朱輪昔愧無遺愛,白首重來似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