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清寒,露秋幾許,寒露之美

2020-10-08 鄰郞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當一彎秋月,如一枚銀鉤,撩起晚秋的珠簾,寒露,便在漸濃的秋涼裡,輕輕滴落著冰清玉潤的美好。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寒露」的名字極美。「寒」字流韻,是「波上寒煙翠」的渺遠,是「小樓吹徹玉笙寒」的蒼涼;露水流光,是「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的空靈,是「冷露無聲溼桂花」的潤澤。寒露,是秋天最晶瑩的靈魂:明淨澄澈,圓潤清涼。
寒露時節,涼氣加重,會有人叮嚀,添衣加被。秋深處,滿目秋黃。落葉隨風,菊花滿堂,柿子枝頭笑,蟹黃味道長。


寒露的三個物候:

古人通過對自然的細緻觀察,總結了寒露這個節氣的三個物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寒露時節天冷了,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然挺立,綻放金燦燦的花朵,成為秋天最美的一道風景。古人有很多詠菊花的詩,菊花質樸又從容,美麗又堅韌、這些品格歷來受到詩人們的讚賞,被賦予了很多很多的含義。


在屈原那裡,菊花代表高潔,「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在陶淵明那裡,菊花表示隱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杜甫那裡,菊花代表故國,「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而詩人元稹則說出了他偏愛菊花的理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而到了農民起義家黃巢那裡,菊花則象徵著唯我獨尊的驕傲,黃巢考科舉落第後寫詩說:「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你看在他們的描寫下,菊花就是秋天的王,民間甚至把農曆的這個月份叫做菊月,說明菊花是冬天非常重要的象徵。


放慢腳步,打量露的美:

東坡先生因烏臺之災,來到黃州的第一個秋天,見慣了寒露之美。這一年深秋,正值寒露時節,他沿著村莊裡待欲枯涸的小溝走著,一路上見到了廢堤旁的黃柳、早市上的漁樵、野無人煙的葦案,走到最盡頭的時候,才覺察到深秋的美:露寒風細。


凡夫的眼中,露便是水。但看罷《本草綱目》,才明白露怎能與水相提並論?李時珍將露水列在了「水部」的榜單之首,遙遙領先於霜水、雪水、泉水這些上乘之水。

讀詩詞孟浩然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是聽露;皮日休的「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這是拾露;張孝祥的「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這是宿露。無論是聽露、拾露還是宿露,都是古人玩轉露水的生動寫照。



倘若沒有露,任憑梧葉怎樣飄黃,梧桐樹也難能稱作木中之君子。倘若沒有露,即便桂花清發十裡,卻失去了絕塵的氣質,又如何令人心笙搖曳?倘若沒有露,賞月便無意,歌詩則無味,時節就不具清冷之美,秋天也再不是秋天。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寒露時節的花註定要綻放在舌苔之上。


精緻的桂花

秋日天高氣爽,無論圓缺,人們都更習慣仰頭觀賞月亮,而盛開的桂花,也就與月亮聯繫在一起。在中國人最遙遠的想像中,月宮裡有嫦娥、玉兔、吳剛,還有一株總也伐不倒的桂花樹。「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寒露的日子裡,捧一杯香醇清透如琥珀的桂花酒,面對月光愣一愣神,是一年中最愜意的時刻之一。


C位的菊花

描繪菊花的詩詞文章數不勝數,自古以來,中國人對菊花寄託了太多美好的想像,即便到了今天,「人淡如菊」仍是許多文青的信條。寒露的露水越是冰涼,菊花就開得越旺。相比於入菜,高冷的菊花更適合泡水。一朵菊花經過沸水的衝泡,樹枝展葉,仿佛迎來了第二次盛開。


綻放的木棉

木棉花是廣州的市花,高大的木棉也被叫做英雄樹,每年春天大朵大朵的紅花開滿羊城,一場雨過後,花朵紛紛掉落,細心的廣州人就將他們撿起來,洗淨、晾乾,用線串成一串,待到夏末秋初衝水喝——要知道即便是寒露時分,

露水在夜色中凝結又在晨曦中散去,只存在短短幾個小時,秋意漸濃,來而復往,歲歲輪迴。


古人眼中的寒露
悲春傷秋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繞不過去的一道坎,露水和落在草上的春雨,也往往都是借景抒情的唯美意象。而無論夏春秋冬,但凡遍地冷露,露水盈盈,都會勾起詩人們的無限詩情。


池上

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涼風習習,晨露清冷,蘭花凋零,荷葉雖殘破依然帶綠的寥落景象,正在無聲地訴說著寒露的到來。酒意初醒,如果這是真的,天地之間的變化真讓人如夢初醒。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懷鄉思親之情悽楚哀感,濃重悲涼。


寒露養生

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是一條很好養身之道。

「一場秋雨一場涼」,我們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黏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涼意甚濃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相關焦點

  • 寒露|秋深露重,北雁南飛,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來了
    所以,「轉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褲」。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方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寒露」節氣之後,熱氣消退,寒氣漸生,天氣漸轉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 寒露:露濃氣寒菊花黃
    兩場秋雨過後,天氣已不能稱「涼爽」,而應該叫「寒冷」了,秋已深了,寒露節氣到了。寒露者,露濃而氣寒,不易消散,欲凝而堅也,故而得名。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在每年公曆的10月8日左右(前後不會超過一天),太陽就到達了黃經195°之處,這時,秋分便正式向寒露交節。
  • 今日寒露 | 露已寒 將為霜
    今日寒露 | 露已寒 將為霜 2020-10-08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寒露 | 秋深歲月浸,露冷風霜凝
    寒露 文/芷若幽平秋深歲月浸,冷露風霜凝。葉落殘陽裡,花香夜月縈。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 寒 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天的第五個節氣季秋的開始秋季要接近尾聲《禮記月令》有:季秋之月寒露時節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南嶺及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則進入深秋了。
  • 詩詞丨28首寒露詩詞,寒露驚秋晚,帶你感受深秋之美
    在古文人眼中,寒露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深秋季節的來臨,天地蕭瑟,千裡覆霜,草木零落,氣候寒涼,帶來的自然是悲秋思鄉之情。一年一度秋風勁,在這深秋時節,風寒露重,有的詩人,看到寒涼,有的詩人,感到壯闊。28首寒露詩詞,在詩人的筆下,秋天原來這麼美。
  • 今日寒露 | 寒已至 露凝霜 相思夜漸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不同於白露的暑消微涼,也不似霜降般寒氣更甚,寒露過後,晝漸短,夜漸長,凝露成霜,寒意愈盛。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清,少雨乾燥;北方深秋已至,露重夜涼,冬寒初露。秋已濃,秋風不動聲色地穿過時光的縫隙,凝結成寒露,寄去最深的思念,帶來最美的祝願!
  • 記24節氣——寒露:一滴寒露身上涼 秋深露重曉寒輕
    秋天,一定要和毛衣相配,慵慵懶懶地在秋陽裡,更顯溫暖。02寒露時節,不僅天氣涼了,雨水少了,日照也少了。在閒暇之餘,不少人也會結伴出遊,看黃花,賞紅葉,也有臨水釣魚、捕螃蟹,就著窗外菊花飄香,嘗一口清甜桂花糕。03在這個寒露,去聆聽一葉知秋的美麗。溼透的秋風伴著寥落的蟲鳴,仿佛所有的時光都平鋪了露水,匯聚成深秋清晨那片瀰漫著清冷味道的薄霧。
  • 寒露|風露夜深寒 - 小湘漫談 - 新湖南
    - 寒風嚴肅,疏雨瀟瀟, 露氣寒冷,凝而為霜, 暮秋沉沉,白霧漸濃。 寒露之時,楓葉落,菊黃華。 鴻雁南徙來賓,鳥雀入水為蛤, 蘭花凋零,芰荷枯殘, 偶有白鶴棲於灘, 悲鳥號木,寒蟬噤聲, 再無秋蟲鳴於野。
  • 耳朵課|長假最後一天,在古詩詞裡的尋找最美的「寒露」!
    當我們還沉浸在金秋賞月之境,踏景於層林盡染之處,享受著秋的雲淡風輕之時,忽覺一抹清寒,但見梧葉飄黃,月露清冷,才感秋深幾許。正如白居易詩中云:「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絲絲涼風嫋嫋而來,蘭敗荷殘雖依然帶綠,卻也引人愁思。「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單衣。」「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秋天的蕭瑟清冷,寒風裡月色的惆悵,讓人頓覺已進入季秋之月寒露節氣。
  • 寒露生寒正深秋詩六首/關志高
    寒露生寒正深秋詩六首/關志高寒露生寒正晚秋二蕭蕭秋色露寒涼四秋深寒露北方涼六寒露生寒葉凝霜
  • 寒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晝熱夜涼,注意保暖
    ,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晝熱夜涼,注意保暖!園中十首·秋高寒露至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
  • 明日寒露 | 秋深露重,勿忘添衣!
    寒露,是24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之後霜降、小雪、大雪節節緊扣,離立冬只有一個月了。寒露習俗——秋邊釣在南方,寒露時節是釣魚的好時節,此時天氣已逐漸涼爽,水溫也下降到魚類喜愛的溫度。此時魚兒又活躍起來, 四處遊弋覓食。此時魚兒易上鉤、易釣獲。釣者須把握這一大好時機。
  • 「詩詞鑑賞」霜寒露重,在古詩詞中尋找最美的寒露!
    寒露節氣說來就來,從這個節氣開始,就步入了深秋,深秋的景色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大雁南飛,菊始黃花,月露清冷,梧葉飄黃。秋深處,滿目秋黃。落葉隨風,菊花滿堂,柿子枝頭笑,蟹黃味道長。寒露時節,涼氣加重,會有人叮嚀,添衣加被,只不過秋天的落葉總會給人一種蕭條的感覺,秋天的冷風總給人一種悽涼的感覺,所以我們去古詩詞中尋找這個季節的美。
  • 今日寒露 :嫋嫋涼風動,寒露秋更濃
    來源 心柔 信仰和相信的力量 嫋嫋涼風動,寒露秋更濃作者 | 心柔 編輯&來源 | 安般蘭若(ID:anbanlr) 秋漸深,秋意濃,轉眼已至寒露。 記得小時候學過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節氣之美 | 寒露:嫋嫋涼風動 悽悽寒露零
    露零寒露嫋嫋涼風動十一長假最後一天,我們迎來了寒露節氣,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寓意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三候菊有黃華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季節的文化
    「寒露」節氣之後,熱氣消退,寒氣漸生,天氣漸轉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三侯:1、鴻鴈來賓。變之為蛤,此飛物化為潛物也。蛤,蚌屬,此小者也。3、菊有黃華。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丨秋深露重,願君珍重
    |寒露·詩詞|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田野郊外,草蔓露濃。一對青年男女不期而遇,情長意濃,自然結合,表現出內心的無限喜悅。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準備冬衣,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秋釣邊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有「秋釣邊」之說。
  • 「詩詞鑑賞」寒露 | 風寒露重秋更濃,望君自添衣!
    寒露節後,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集天地之精氣的露珠,冷寒而將欲凝結,放出微微的寒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秋越來越有深意。月露清冷,梧葉飄搖。「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秋深處,柿子枝頭笑,桂花滿隴香,團聚嫌日短,蟹黃滋味長。如果說白露是詩意的,那麼寒露就是美麗的。在二十四節氣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潔。寒露之後,雨季的喧囂歸於寧靜,烈日的火熱歸於蕭瑟,露寒而冷,繁華不再。風寒露重秋更濃,望君自添衣!
  • 嫋嫋涼風動,寒露秋更濃!
    《池上》唐·白居易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嫋嫋的涼風吹動,悽冷的寒露凝結。花衰荷破,涼風習習,入眼處都是一片衰敗的景象,只覺夢醒秋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