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之後,人們開始籌備過春節。從小年到除夕大家都會,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碌。比如小年這一天要祭灶,農曆臘月二十四要打掃房屋等,一直到除夕夜一家人圍坐
原標題: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之後,人們開始籌備過春節。從小年到除夕大家都會,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碌。比如小年這一天要祭灶,農曆臘月二十四要打掃房屋等,一直到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出了臘月就是正月也就是新一年的開始,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節日氣氛和習俗依然很濃重。除夕就是除舊迎新,我們回望曾經走過的365天,迎來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天。而新年的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習俗,通過不同習俗來表達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
民間流傳的各種習俗,其實都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正月初三作為農曆正月的第三天,也有很多大家不甚了解的諸多習俗。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所以正月初三又被稱為「豬日」。
民間關於正月初三的傳說特別多,其中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就是,這一天其實是「老鼠娶親」的日子。為了不打擾它們繁殖後代,所以人們就會提早關燈睡覺。而且還會提前在犄角旮旯撒上米粒、糕餅,並將行為稱作「老鼠分錢」。
「老鼠分錢」的主要寓意,就是與老鼠共享豐收的喜悅之情。當然這個說法並不被大家採信,因為老鼠作為禍害糧食的罪魁禍首,人們對它們喊打喊殺還嫌不夠,又怎麼可能特意去祝賀「老鼠娶親」呢!
正月初三的民間習俗其實還有很多,只不過地域、生活習慣,以及思想意識不同,多以關於這一天的習俗習慣也自然不會一樣。但筆者認為即便是風俗迥異,最終表達的寓意基本上都大同小異。
正月初三又稱為「小年朝」,也叫做「赤狗日」。相傳赤狗是暴怒之神,脾氣暴躁並經常與人發生口角,所以在民間大年初三不宜外出拜年。這一天一家人也會很少說話,小孩子也像突然懂事了一樣不吵不鬧。
民間傳說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大家都會早早上床睡覺,以免打擾到老鼠的好日子。也有的人家會在屋子的角落放糕點或者米飯供老鼠食用,寓意是能夠和老鼠分享一年的豐收,也希望新的一年裡能夠和老鼠分享食物和銀錢。
古代民間還有這樣一個習俗「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個飽」;也就是說到正月初三人們要好好睡個懶覺。除夕之後才真正是新的一年,大家都會聚集在一起吃豐盛的菜餚,經過正月初一和正月初二兩天的勞累,到了正月初三就用來補覺。
1.穀子生日
新年的各種禮儀習俗都是由古代傳承下來的,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全國各地都用自己的方式來歡度新年。古人認為正月初三這一天為穀子的生日,在大年初三這一天全家離開城市來到鄉村,並教孩子認識農業知識並親近農業。
幫助孩子們樹立尊重農民、尊重農業和愛惜糧食的觀念,這一天也會通過祭祀的方式,希望來年會五穀豐登,所以在大年初三這一天禁止食用米飯。正所謂一茶一飯當思不易,為了表達都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激之情,所以人們才會將大年初三定為「穀子生日」。
2.「燒門神紙」
正月初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焚香秉燭,用水果、飯菜之類的物品來祭拜門神,用來酬謝這一年來門神賜予的福氣;通過各種祭祀方式來表達對神的感恩和答謝;也有的地方會舉辦一些比賽活動,大年初三通過「燒門神紙」來酬謝門神。
3.正月初三為「豬日」
相傳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是「六種家畜」,之後才有了人類的存在。所以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又稱為「六畜日」,大年初三為「豬日」。女媧在這一天造出了豬,所以人們都會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通過休息來驅趕新年帶來的疲憊,然而不同的地區習俗也有一定的差別。從大年三十到初二期間,大多數人都非常勞累。所以到了大年初三便可以早睡遲起,通過睡眠來調理自己的身體,才能夠養精蓄銳使自己在新的一年裡精神抖擻。
4、正月初三「小年朝」
新年的習俗不僅是一輩一輩傳承下來的,也同樣有史料記。據史料記載正月初三為「小朝年」,在這一天「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古人過新年時候讓勞累一年的水井休息,在初三早晨都會用紅紙把井口封住,大家不能夠繼續使用清水,這就是大年初三不汲水。
到了大家需要用水的時候也要舉行一個特殊的儀式將封條拿掉。正月初三為宋代時期的宮廷節日,也就是當時的「天慶節」。相傳這一天有「天書」降臨人間,宋真宗便下詔所有官員休假5日,以感謝上蒼給予的恩德。
5、初三「掃窮鬼」
民間風俗稱正月初三為「窮鬼日」,我們知道大年初一和大年初二是不扔垃圾的。等到了大年初三家家戶戶都會「掃窮鬼」,意思是將家裡剩的垃圾完全清除出去,掃走前一年的晦氣和窮根。大年初三早晨人們將這兩天所積累的灰塵放在簸箕中。
並把掃灰塵所用的掃帚一起倒在三岔路口,表示將窮困送走。大年初三這一天又叫做「聚財日」,家家戶戶並不掃地,如果需要掃地的情況下,也是從外面往裡掃,代表新的一年能夠財源滾滾。不同地區其實有不同的風俗但寓意基本相同。
6、赤狗日
春節期間南北方的習俗略有不同,大年初三又成為「赤狗日」。古人認為這一天是一年當中不吉利的日子,由於赤狗的脾氣暴躁,所以在大年初三這一天容易出現兇事。在南方大年初三這一天不宜外出訪客,人們都認為大年初三這一天容易發生口角。
老一輩的居民在大年初三這一天足不出戶,為了避免兇煞災禍人們就將一張貼在屋子前門或者後門,還要將一張紅紙放在垃圾上面並一桶倒掉,意思是將不吉利的話和事情完全拋開。
7.燒門神紙
大年初三這一天人們會把粘結實的,松柏枝和過年期間貼的門神一起燒掉,主要的寓意就是春節已經過完。各行各業又要開始陸續工作,民間有一句諺語叫做「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說的就是在燒了門神紙之後,就要各尋生路去維持生計了。
結 語
在新年期間有諸多傳統習俗,這些習俗都是人們心中對未來的一種寄託和祝福。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平安快樂,特別是大年初三的各種習俗。都表明了不想與人發生口角,或者通過各種習俗以避免不幸或者災難。
春節期間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會有不一樣的民間習俗。而每一個民間習俗都有其獨特性。無論是哪一種習俗,都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美好寄託,希望新的一年能夠吉祥如意。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