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諾瓦:英王在歐洲大陸的領地如何被普魯士吞併

2020-12-18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漢諾瓦是英國王室在歐洲大陸的領地,但在1866年卻被普魯士吞併,那麼漢諾瓦是如何成為英王領地的,普魯士又是如何吞併漢諾瓦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漢諾瓦選侯國

漢諾瓦選侯國(黃色)

169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為了嘉獎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恩斯特·奧古斯都在大土耳其戰爭(歐洲各國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的貢獻,將他提升為選帝侯,自此不倫瑞克-呂訥堡公國成為不倫瑞克-呂訥堡選侯國,因為首都在漢諾瓦,所以又稱漢諾瓦選侯國。1698年恩斯特·奧古斯都逝世,其子格奧爾格·路德維希成為漢諾瓦選帝侯。

喬治一世

1714年英國女王安妮無嗣而終,由她的表哥格奧爾格·路德維希繼承英國王位,成為英王喬治一世,自此漢諾瓦與英國共同推戴一個君主,結成共主邦聯,漢諾瓦成為英王在歐洲大陸的領地。喬治一世只會德語,不會英語,因此不出席內閣會議,任命首相替自己處理政務,成為英國首相制度的開始。

二,法國入侵

七年戰爭

喬治一世成為英王后漢諾瓦保留獨立的議會與政府,接受英王駐漢諾瓦總督的監督。1719年瑞典在大北方戰爭失利,被迫將不萊梅-瓦爾登公國割讓給漢諾瓦。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時,為了防止法國入侵漢諾瓦,英國與普魯士結成同盟,共同抗擊法國。1757年法軍佔領漢諾瓦,不久被英普聯軍擊退。

拿破崙帝國

1801年在拿破崙的壓力下,普魯士佔領漢諾瓦,此後漢諾瓦在法國與反法聯盟手中多次易手。1806年法軍佔領漢諾瓦,1807年拿破崙將漢諾瓦併入威斯伐倫王國,由其弟傑羅姆·波拿巴擔任威斯伐倫國王。

三,漢諾瓦王國

漢諾瓦王國

1813年反法聯軍打敗法國,消滅威斯伐倫王國,漢諾瓦重新被英國控制。1814年維也納會議,英王喬治三世將漢諾瓦選侯國提升為漢諾瓦國王,加入德意志邦聯。1837年英王威廉四世去世,其侄女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成為英國女王。因為漢諾瓦實行薩利克法典,嚴禁女性繼位,因此維多利亞無法成為漢諾瓦國王,由威廉四世弟恩斯特·奧古斯特繼承漢諾瓦王位,英國與漢諾瓦的共主邦聯結束。

四,普魯士吞併漢諾瓦

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

恩斯特·奧古斯特成為漢諾瓦國王后,在漢諾瓦實行專制統治,廢除其兄威廉四世實行的自由主義憲法,要求所有公職人員宣誓效忠自己。漢諾瓦人對此十分不滿,哥廷根大學的7位教授發表抗議信,抗議他的專制統治。恩斯特·奧古斯特十分生氣,將7位教授的職位解除,將其中三人驅逐出境。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漢諾瓦的專制統治受到打擊,被迫實行自由主義憲法。

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亞歷山大·卡爾·恩斯特·奧古斯特

1851年恩斯特·奧古斯特病死,其子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亞歷山大·卡爾·恩斯特·奧古斯特成為漢諾瓦國王。格奧爾格五世繼續實行專注統治,同議會頻繁發生衝突。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他支持奧地利,反對普魯士,拒絕普魯士解除武裝、保持中立的要求。普魯士趁機入侵漢諾瓦,將漢諾瓦變為普魯士的省,漢諾瓦王國滅亡。格奧爾格流亡海外,呼籲歐洲列強介入漢諾瓦事務,但是沒有得到支持。

總的來說因為英國君主無嗣而終,使得漢諾瓦君主成為英王,使得英國與漢諾瓦組成共主邦聯。英國因為漢諾瓦多次介入歐洲事務,成為英國在歐洲大陸的負擔。最後普魯士統一德國時,英國為了牽製法國,並沒有反對德國統一,使得漢諾瓦王國滅亡。

相關焦點

  • 18世紀歐洲七年戰爭
    七年戰爭(Seven Years'War)1756~1763年間,由歐洲主要國家組成的兩大交戰集團(英國與法國,以及普魯士的侵略政策與奧地利和俄國的國際政治利益發生衝突)在歐洲、北美洲、印度等廣大地域和海域進行的爭奪殖民地和領土的戰爭。
  • 遭「萊茵聯邦」威脅、被拿破崙肢解,普魯士如何走向改革之路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兩場戰爭,導致普魯士面臨在歐洲大陸遭受孤立的局面。加之地處德意志西北部的普魯士地形平坦、易攻難守,所以如何拱衛領土成為歷代君主的為政要務。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腓特烈大帝利用歐洲大國之間的矛盾、頻繁展開外交磋商,將其擴張目標對準了東邊日益衰落的波蘭。
  • 普魯士在統一過程中因奧地利實力太強未將其吞併
    十九世紀中期,由於常年受到英法俄等歐洲大國的欺負,普魯士和奧地利都主張統一德意志地區,就連當時由小城邦組成的德意志聯邦也主張統一。因為只有統一了,大國才不敢欺負德意志人。 不過,雖然大家都同意統一,但究竟要怎麼統一。普魯士、奧地利、德意志小城邦三方的主張卻並不同。
  • 為什麼在反法同盟被打敗的時候,羸弱的普魯士卻向法國宣戰了?
    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拿破崙在三皇會戰中大破沙俄和奧地利的聯軍,反法同盟的三大主力英國、沙俄和奧地利損失慘重無力再戰,一時間整個歐洲萬馬齊喑,再無人敢與法國抗爭。趁此時機,拿破崙先吞併了荷蘭,讓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當了國王,又派馬塞納軍團徵服了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將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也扶上了王座。
  • 從1848革命到普魯士統一三部曲,德意志帝國鐵與血的統一
    1815維也納會議上,王朝再次君臨歐洲大地。但是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帶來的思想成果,已經隨著黑格爾,歌德,貝多芬等先賢,用藝術,哲學,文學深入德意志人心中。德國人民的統一意志自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王權和封建又籠罩了歐洲大陸,在1815維也納會議上,奧地利建立了一個鬆散的"德意志邦聯"。
  • 普魯士一挑三哪來的底氣?俄法奧耗7年時間,最終承認腓特烈獲勝
    除了嘴上賺吆喝,兜裡再揣倆硬幣外,英國沒有給予普魯士任何幫助。這麼一來腓特烈大帝就要一人單挑三個強大的國家。這三個國家的實力到底如何呢?我們來做一個比較就能看得清楚了。當時的俄國,也就是沙皇俄國,號稱歐洲第三強的國家,佔地面積2000萬平方公裡,人口基數3000萬人。當時的法國,號稱歐洲大陸上的第一強國,佔地50萬平方公裡,人口基數2500萬人。
  • 普魯士國外弗裡德裡希二世,到底有多麼厲害?看看他曾經的戰績吧
    他的父親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為普魯士的統治奠定了軍事基礎,被稱為「士兵國王」。他的母親索非·多羅蒂婭,是英王喬治二世的妹妹。1740年5月,弗裡德裡希二世登基,從其父手中繼承了充實的府庫和八萬多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這支軍隊的數量,在歐洲僅次於法、俄、奧三強,居第四位。
  • 歐洲各國的夢魘:拿破崙對外戰爭侵略史
    拿破崙戰爭,指從1799年霧月政變開始到滑鐵盧戰役結束的一系列戰爭,是拿破崙帝國興衰的縮影,也是拿破崙一生的成敗歷史,在拿破崙當政時期,歐洲經歷了一場戰爭的風暴,這場大戲的主角就是拿破崙。拿破崙是一個軍事天才,在他霧月政變成功了就註定歐洲大陸會有這一劫。
  • 俾斯麥外交勝過鐵血,看他如何孤立那些普魯士的敵人
    其實總結起來,把大象塞冰箱裡攏共就三步:一、擊敗丹麥奪得兩個公國;二、擊敗奧地利實現北德意志統一;三、擊敗法國奪取歐洲大陸霸權。本來他還有第四步、第五步的,只不過國內反對聲音加上去世的早,沒能繼續走下去,雖然後來的希特勒踐行了他的一部分策略,但是不僅路走邪了,而且學不來俾斯麥那份穩健。
  • 30年戰爭對現代歐洲版圖的決定性作用,德意志損失半壁江山
    到後期像法國那樣乾脆撕下宗教的面具,直接出兵幹預戰爭,使得30年戰爭實為歐洲各國爭奪地盤的本質暴露無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全歐洲大戰,由於並沒有歐洲以外的國家參與,不能列為世界大戰,因此稱它為——歐洲30年戰爭。歐洲版圖原來不是現在這樣,它經歷了無數次戰爭、吞併、復國、合併、聯邦共主等形式的變化,到30年大戰前夕是這個樣子的。
  • 在中東成立的條頓騎士團是如何演變為普魯士(德國)的?
    在黑暗的十字軍時期,歐洲湧現了很多騎士團。規模最大的騎士團有三個,號稱「三大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其中的條頓騎士團在慶元四年(1198年)成立於今巴勒斯坦境內。有意思的是,成立於今巴勒斯坦境內阿卡的條頓騎士團後來演變為了歐洲中部的強國普魯士,也就是如今德國的前身。那麼一個成立於中東的條頓騎士團怎麼就到歐洲中部演變成了普魯士(德國前身)呢?第五次十字軍東徵失敗後,條頓騎士團幾乎失去了中東的全部領地,只得在歐洲流浪。
  • 普魯士史:《亞琛和約》,對哈布斯堡家族而言是丟臉的?
    另一方面,英國儘管有所遲疑,但後來為了維護歐洲均勢,則同奧地利結盟。在英國的支持下,瑪麗亞·特蕾西亞重新獲得了帝國內的軍事優勢,首先佔領了巴伐利亞。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皇帝過早去世後,其繼承者馬克斯·約瑟夫於1745年拒絕將其領土作為賠償,但放棄了巴伐利亞對哈布斯堡遺產的所有訴求,並支持洛林的弗朗茨·斯特凡這位瑪麗亞·特蕾西亞的丈夫當選為帝。
  • 夾縫中的普魯士為什麼能夠在強國林立的歐洲崛起?
    普魯士作為眾多邦國中的一個,實力遠遠比不上奧地利、法國和沙俄這些歐洲一流強國。但普魯士就憑著一邦之力,在歐洲諸多強國中異軍突起,橫掃德意志,統一了德國,並把德國打造成世界級強國,連世界霸主英國都不得不讓其三分。那麼夾縫中的普魯士為何能夠在強國林立的歐洲崛起?第一,普魯士是德意志聯邦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尤其是軍事力量非常強大。
  • 英王約翰:擁有半個法國的領地,為何還輸給了法王腓力二世
    無地王約翰是英格蘭歷史上的重要國王,他的父親亨利二世徵服了法國的一半地區,使半個法國成為英國的領地。但他在位時期卻將英國在法的封地輸給法王腓力二世。那麼約翰是如何將半個法國輸給腓力二世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王室內鬥
  • 統一的德意志實力強大,為什麼不吞併自己的老冤家法國?
    面上看普魯士是被動應戰,實則早已做好了準備,結果法王被俘,法國敗慘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普魯士本能吞併老冤家法國,但俾斯麥卻選擇了籤訂《法蘭克福和約》,拿到巨額的戰爭賠款和阿爾薩斯、洛林兩地區,就就此打住了,而在這之後,德國實力仍足夠強也沒謀求吞併法國,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玄機呢?
  • 國策的堅守:德意志的統一 源於普魯士在克裡米亞不變的中立
    當然,我們今天聊的都不是這些,而是想想說說在這一場事關歐洲各國命脈的戰爭中,普魯士為何能夠藉此機會在戰後走向統一,它在戰爭中的政策是如何讓它崛起的。維也納會議實際上是在拿破崙戰敗以後,在被摧毀的歐洲君主國政權中,從新建立起來的新的君主政治體系,而這些新的政權體系就成為了歐洲大陸上國家之間的平衡砝碼。而普、奧、俄三國組成的神聖同盟,實際上則是打著維護宗教的幌子對歐洲肆虐的革命之火進行鎮壓,同時進行本國勢力的擴張。
  • 條頓騎士團——普魯士前傳
    普魯士軍國主義令歐洲各國瑟瑟發抖,而普魯士也常常以小勝大,以弱克強。那麼這樣一個國家是從何而來的呢?普魯士王國來源有二,其一是三大騎士團之一的條頓騎士團,其二則是大名鼎鼎的霍亨索倫家族和布蘭登堡公國。條頓騎士團成立於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之後,由來自德意志的條頓騎士組成。
  • 日耳曼民族的崛起,普魯士人的鐵拳,德意志帝國的誕生
    到了1806年,法國小矮子拿破崙帶著一票小弟在歐洲大陸極為囂張地跑來跑去,誰要不服氣,他就揍誰。這個矮個子的傢伙居然將存在世界上將近千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給結束了,並將其改組為「萊茵聯邦」,與「西發裡亞王國」。
  • 普魯士擠走奧地利獨吞德意志,若干年後一個奧地利人肢解對手報仇
    統一前德意志有1500萬人口,卻分為七大選帝侯,十多個大諸侯,兩百多個小諸侯,九百多個獨立的帝國騎士領地,此外還有許多自由市,各個諸侯都有自己的境內權力,彼此對壘,名義上大家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子民,實際上沒幾個人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