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拿破崙在三皇會戰中大破沙俄和奧地利的聯軍,反法同盟的三大主力英國、沙俄和奧地利損失慘重無力再戰,一時間整個歐洲萬馬齊喑,再無人敢與法國抗爭。趁此時機,拿破崙先吞併了荷蘭,讓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當了國王,又派馬塞納軍團徵服了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將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也扶上了王座。同時拿破崙大肆封賞自己的部下,個個加官進爵,非王即公。
現在的法國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原本當做的威脅的普魯士此刻再不能入拿破崙的法眼。拿破崙要求普魯士必須放棄中立和法國結盟,還要普魯士放棄一部分領土並且保證同英國決裂,並強迫其在1805年12月15日籤署和約。
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對這個和約非常不滿,但是想和法國撕破臉又不敢,因為反法同盟的「小夥伴們」都被打倒了,沒人在背後支持自己,於是只好忍氣吞聲,與法國籤訂巴黎和約。先兼併漢諾瓦,然後封鎖北海港口阻止英國艦隊進入。此時的威廉三世覺得自己雖然窩囊點,但是還是撈到好處的,忍忍也就算了。
但是普魯士很快就忍不下去了,因為這時候發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法國在打敗了奧地利之後,聚攏了南德意志和萊茵河地區幾十個小國家結成聯盟,組成了一個「萊茵聯邦」,但這個聯邦被拿破崙一手操控。在德意志的土地上,一個能和普魯士與奧地利平起平坐的軍事共同體誕生了。拿破崙還派遣了20萬大軍駐紮在萊茵聯盟,休養生息。
神聖羅馬帝國
第二件事是奧地利連續三次戰爭被拿破崙揍的灰頭土臉,再沒有臉面自稱是神聖羅馬帝國了,於是在1806年8月1日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二世宣布放棄「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所有德意志邦國無須再向他效忠,自此苟延殘喘了1000多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徹底終結。法國文豪伏爾泰諷刺到:「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
第三件事是拿破崙為了同英國和談,要把普魯士吃到嘴裡的漢諾瓦還給英國,而法國並沒有知會普魯士。普魯士此時要求法國將在德意志領土上的法軍撤走,但是拿破崙反而要普魯士政府「自覺地」解散軍隊。
普魯士徹底被激怒了,拿破崙這是要徹底滅亡德意志啊!於是1806年8月9日普魯士開始軍隊總動員,同時聯繫英、俄、瑞典三國結成第四次反法同盟,又一場歐陸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