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反法同盟被打敗的時候,羸弱的普魯士卻向法國宣戰了?

2020-12-05 騰訊網

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拿破崙在三皇會戰中大破沙俄和奧地利的聯軍,反法同盟的三大主力英國、沙俄和奧地利損失慘重無力再戰,一時間整個歐洲萬馬齊喑,再無人敢與法國抗爭。趁此時機,拿破崙先吞併了荷蘭,讓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當了國王,又派馬塞納軍團徵服了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將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也扶上了王座。同時拿破崙大肆封賞自己的部下,個個加官進爵,非王即公。

現在的法國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原本當做的威脅的普魯士此刻再不能入拿破崙的法眼。拿破崙要求普魯士必須放棄中立和法國結盟,還要普魯士放棄一部分領土並且保證同英國決裂,並強迫其在1805年12月15日籤署和約。

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對這個和約非常不滿,但是想和法國撕破臉又不敢,因為反法同盟的「小夥伴們」都被打倒了,沒人在背後支持自己,於是只好忍氣吞聲,與法國籤訂巴黎和約。先兼併漢諾瓦,然後封鎖北海港口阻止英國艦隊進入。此時的威廉三世覺得自己雖然窩囊點,但是還是撈到好處的,忍忍也就算了。

但是普魯士很快就忍不下去了,因為這時候發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法國在打敗了奧地利之後,聚攏了南德意志和萊茵河地區幾十個小國家結成聯盟,組成了一個「萊茵聯邦」,但這個聯邦被拿破崙一手操控。在德意志的土地上,一個能和普魯士與奧地利平起平坐的軍事共同體誕生了。拿破崙還派遣了20萬大軍駐紮在萊茵聯盟,休養生息。

神聖羅馬帝國

第二件事是奧地利連續三次戰爭被拿破崙揍的灰頭土臉,再沒有臉面自稱是神聖羅馬帝國了,於是在1806年8月1日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二世宣布放棄「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所有德意志邦國無須再向他效忠,自此苟延殘喘了1000多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徹底終結。法國文豪伏爾泰諷刺到:「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

第三件事是拿破崙為了同英國和談,要把普魯士吃到嘴裡的漢諾瓦還給英國,而法國並沒有知會普魯士。普魯士此時要求法國將在德意志領土上的法軍撤走,但是拿破崙反而要普魯士政府「自覺地」解散軍隊。

普魯士徹底被激怒了,拿破崙這是要徹底滅亡德意志啊!於是1806年8月9日普魯士開始軍隊總動員,同時聯繫英、俄、瑞典三國結成第四次反法同盟,又一場歐陸大戰一觸即發。

相關焦點

  • 普魯士:一個被一紙律令從地圖上抹去的霸權
    12世紀中,德意志人開始從波羅的海東岸向普魯士殖民。1226年,條頓騎士團(在十字軍東徵中出兵耶路撒冷的騎士團之一)的成員康拉德公爵的領地遭到古普魯士人的襲擊。從此,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發動了近200年的東徵,最終徹底佔領了普魯士。
  • 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反法同盟為什麼沒有殺了拿破崙?
    拿破崙是一位歷史影響巨大的悲劇英雄,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兩次被反法同盟徹底擊敗後滅亡。法蘭西第一帝國完全滅亡後,拿破崙只能在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倫那島上孤寂地度過餘生。
  • 遭「萊茵聯邦」威脅、被拿破崙肢解,普魯士如何走向改革之路
    可以說,正是因為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統治對德意志傳統政治秩序和社會結構的改變,才促使普魯士得以推行如此深刻的變革,最終不僅帶來了普魯士的恢復和重建,也標誌著德國歷史一個重要轉折時期的到來。本文就讓我們從法國大革命對德意志影響的角度,來聊一聊為什麼是普魯士率先在德意志中完成了資產階級改革的吧!
  • 近代戰爭5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稱霸歐洲失敗,英國普魯士崛起
    當然,歐洲各國也不會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法國明目張胆的蠶食歐洲各國領土、擴張國家勢力。因此,荷蘭、英國、葡萄牙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諸多邦國再次結成了反法同盟,以支持查理大公繼承西班牙王位,並反對法國的稱霸之舉。而路易十四的盟友就是此時自家孫子即位的西班牙以及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少部分其他邦國。
  • 普法戰爭緣何而起,這場戰爭的爆發與法國有什麼關係
    在他搖身一變成為皇帝以後,他就必須要開始面對這個曾經的宣傳目標——讓法國重現拿破崙一世時的風光。他必須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必須兌現他對臣民的諾言。 而要實現法蘭西帝國的重新強大,就必須考慮如何撼動、甚至瓦解維也納體系——只要這個體系穩如泰山,任何挑戰現有的政治格局的力量都會被消滅。強如拿破崙一世都被反法同盟打敗,如今的法國自然不可能有著那樣的實力。
  • 德國統一竟在法國拍板?普魯士國王為何在巴黎成為德皇?
    和英法俄這些早早就統一的民族相比,德國一直到公元1871年才實現了國家的統一,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德國統一的決定還是在法國敲定的,那麼當時是一種什麼情況,為什麼德國的命運是在法國境內決定的呢?當時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借著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的統治問題,誘使奧地利向其宣戰,普奧戰爭爆發。在戰爭中,雖然奧地利得到了多數德意志邦國的支持,但在德意志的北方地區,奧爾登堡、梅克倫堡-什未林、梅克倫堡-斯特雷利茨等幾個邦國還是站在了普魯士的一邊,而且普魯士還與當時也在進行統一戰爭的義大利結盟,以幫助義大利奪回被奧地利佔領的威尼斯為條件換得了義大利的支持。
  • 兩次失敗兩次被流放的拿破崙,為什麼沒有被公開處死?
    但是在西方也不乏失敗的皇帝、國王被處死的事件,如英國的查理一世、法國的路易十六、俄國的尼古拉二世等等。那麼為什麼讓整個歐洲大陸都憎恨的拿破崙沒有被公開處死呢,僅僅只是囚禁流放呢?
  • 1870年的普法戰爭普魯士輕易擊敗法國?別逗了,這是俾斯麥的豪賭
    俾斯麥為了進一步孤立奧地利,向法國許諾割讓萊茵蘭地區部分領土(著名的魯爾工業區就在這裡)、默許法國吞併普法兩國之間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部分領土;向英國大筆借款,利息非常高,讓英國資本借著普魯士經濟的高速發展,躺著賺錢;和沙俄籤訂優惠的貿易協定,以及私下的同盟密約;最後是利用義大利和奧地利的領土糾紛,聯合義大利南北夾攻奧地利。
  • 1792年4月9日,法國向奧地利宣戰,這幫了葉卡捷琳娜的大忙
    1792年4月9日,法國向奧地利宣戰,這無意中幫了葉卡捷琳娜的大忙。俄國女皇終於確信奧地利不會兌現承諾,支持波蘭的「5月3日憲法」。當月底她向柏林和維也納通告了自己入侵波蘭的打算,5月7日,六萬五千俄國大軍跨國波蘭邊境,幾個星期後俄國又向波蘭增派了三萬五千名官兵。
  • 為了打破維也納體系對法國的圍堵,拿破崙三世卻促成了德國的統一
    1、維也納體系的建立為了圍堵法國,「反法同盟」的戰勝國們齊聚維也納,重畫了歐洲各國版圖,重建了歐洲的國際體系,這便是「維也納體系」。會後,英國、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組成了「四國同盟」。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擊敗拿破崙後建立的維也納國際體系,其目的是為了限制法國。
  • 被打敗的拿破崙為何沒有被處決?落入敵人之手還能生還
    當然,在反法同盟內部,確實有人要殺拿破崙,比如普魯士就想盡了辦法要幹掉拿破崙,他們和拿破崙有著極大的仇恨,布呂歇爾等人堅決要處決拿破崙。可拿破崙這邊也有一些擁護他的人,比如像著名的威靈頓,他作為拿破崙的重要對手,也是堅持不殺拿破崙的人。
  • 法國大革命時期,俄國如何參與了七次反法聯盟
    但奧斯帖爾利茲戰役中 ,俄奧被打敗 ,俄國被擠出西歐。第三次反法同盟的形成終於決定了拿破崙的命運。這時拿破崙已向歐洲挺進 , 各國驚恐萬狀而聯合起來了 ,所以他除了徵服世界以外 ,已別無選擇。 1806年下半年 ,英、俄、普又組織第四次反法聯 盟 ,俄國出兵充當英國打手 ,英國則答應出錢。
  • 天道的輪迴,19世紀拿破崙18天攻陷柏林,二戰希特勒35天淪陷法國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時間段,法國皇帝拿破崙在整個歐洲叱吒風雲,面對英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組成的反法同盟,拿破崙鮮有敗績。最輝煌時期,除了位於歐洲海外的英國,幾乎全歐洲都臣服或者與拿破崙結盟。拿破崙出生於距離法國本土170公裡外的科西嘉島上,其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將自己的家鄉從法國獨立。拿破崙很小就離開家鄉前往法國本土求學,不過因為他瘦小的身材和來自鄉下的身份,從小就是飽受霸凌。不過,好在其自小就是意志堅韌,同時在數學上展現出了過人天賦。
  • 為什麼現在沒有普魯士了?二戰後連人帶地已從地球上抹去
    在談到戰後對於德國的處理時,邱吉爾激動了,他拍打著桌子,「普魯士是萬惡之源」。「是的,是的」,羅斯福蹙著眉頭說「要對普魯士進行儘可能地限制」。史達林呢,他看看邱吉爾,又看看羅斯福,「普魯士,需要從地圖上被抹去。」……
  • 普魯士統一德國後,為什麼國王要不遠千裡去法國加冕稱帝?
    德國的地方那麼大,不在自己的國土上加冕,跑去法國,是不是吃飽了撐的?這就像自己家裡的豪宅裝修一新,卻要跑到別人家舉行婚禮一樣,有病?可是我們只要了解其中緣由,就知道他們在法國加冕是情理之中的事。在歐洲可不像在中國稱帝那麼容易,趙匡胤跟手下晚餐時候在一起一嘀咕,讓裁縫弄個黃袍穿上去這事就成了。在歐洲當皇帝比世界盃奪冠都難,可不是誰想當就能當得,有的國家幾輩子都出不了個皇帝。歐洲是個另類的地方,有很多的規矩,很多的講究,這些規矩大傢伙都很尊重,也自覺遵守,更非常看重。
  • 拿破崙雄心勃勃回到法國,卻在滑鐵盧慘遭兵敗,雄心壯志都成空
    一、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可謂是歐洲最享譽盛名的傳奇將領,其一生可以說是同時代法國歷史的縮影,以一己之力攪動了整個歐洲局勢,但也是歐洲各國國王和貴族的眼中釘、肉中刺。突然崛起的崛起的拿破崙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困擾,拼盡一切也要將拿破崙擊敗。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勝利讓他們成功的將拿破崙囚禁在厄爾巴島上,似乎一切都已經風平浪靜。
  • 慈禧太后為什麼敢向多國宣戰?慈禧:我大清天下無敵
    1900年(清朝光緒二十六年)5月28日,以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多個國家組成聯合部隊,以鎮壓義和團的名義對清朝發動武裝侵略戰爭,史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 這個人當了七個國家的元帥,打敗了軍事天才拿破崙,現在雕像上總被...
    即便是在1814年,拿破崙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的時候,他還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和魅力,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復闢!1815年2月拿破崙帶著700名士兵向巴黎進軍,一路之上受到法國軍民的熱烈歡迎。甚至連奉了路易十八的王命,前來鎮壓拿破崙的法國軍隊看到拿破崙的標誌三角帽便臨陣倒戈。路易十八外逃,拿破崙重新掌權,百日王朝時代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