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莫奈: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克勞德·莫奈
日出·印象
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以瞬間的印象做畫。抓住一個具有特點的側面去做畫,所以他們必須疾飛畫筆把顏色直接塗在畫布上,他們只能多考慮畫的總體效果,較少的顧及枝節細部。印象主義的以粗放的筆法做畫。
盧昂大教堂
盧昂大教堂
盧昂大教堂
《盧昂大教堂》全作20幅的盧昂大教堂組畫中所見的景物都是同一面石牆,同一個角度。塔樓,門廊,尖塔和廊柱。我們熟知清晨、正午和黃昏時刻三幅,這不同色調表情的盧昂大教堂,就是以對自然光色的視覺印象為依據,將瞬息即逝的色彩變化凝固在畫面上,使它神奇而輝煌地呈現出色調表情來。那最精彩的畫面,評論家稱之為大氣的戲劇。
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
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
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
《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當時社會正處於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大變革時期,是新興資產階級的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興起的時期,當時莫奈的生活相對穩定。畫中的人物是畫家的妻子卡米耶和他們六歲的兒子讓。母子倆在田野裡採集鮮花,盡情享受著陽光,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
《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中的人物給人以輕柔的、富有節奏的動感,然而畫中那一片片鮮紅的斑塊才是這幅作品的要旨,是畫家對映入眼帘的光和色所做的如實描繪。儘管這些斑塊的形狀具有罌粟的特徵,卻不是具體的,它們有的重疊在一起。
睡蓮
睡蓮
睡蓮
《睡蓮》是莫奈晚年的作品,以令人叫絕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繪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遠處延伸的視覺效果,《睡蓮》
共48幅畫作於1903年至1908年間。用莫奈自己對畫商說的話,這是「一次不尋常的畫展」。「睡蓮」自古以來就是新生的象徵,或許正如畫家所說:「讓疲乏的神經在寂靜的水面上休息片刻,得到舒展;在開滿鮮花的房間中央,為浮動的思緒提供一個休息場所。畫家的餘生只畫「睡蓮」。沒有比水更能安慰人,也沒有比花更能讓人喜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