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百縷念吾師——紀念我的老師方增先

2020-11-29 騰訊網

作者:馮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20世紀中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人物畫家,「新浙派人物畫」創始人之一和重要實踐者方增先,2019年因病辭世,享年88歲。方增先24歲時的創作《粒粒皆辛苦》,成為當代中國美術史上一件新時期代表作。1963年,方增先撰寫出版了《怎樣畫水墨人物畫》的教材類輔導叢書,該書為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教學的寫生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參照,被引為國內美術院校教學、傳授、研究的主要教材,廣受歡迎,陸續再版近幾十萬冊。1964年方增先推出的新作《說紅書》是一幅由多人物組合的群像畫面,不光在形式構圖構成和筆墨藝術處理方面突破了前人的窠臼局限,即從水墨寫意的技術語言出新方面,作品也幾乎涵融了中國畫應有盡有的表現技法,堪為技藝範本,一時成為美談。1974年他為小說《豔陽天》創作插圖30幅,該套作品系方增先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達到其峰巔水平的佳作。1989年創作的《母親》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榮獲銀獎和齊白石學術獎。其後的作品《閒看行路人》《行行復行行》《家鄉板凳龍》《祈福》《祭天》等,吸收了現代繪畫元素、經過巧妙羅織的點、線、面組合,筆致生動的形式布局,凝聚了方增先深入理性的學術思考和創作追求,成了業界關注的學術風向標。方增先曾任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上海大學講席教授,受聘中國美術學院榮譽教授;1999年方增先榮膺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2013年獲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和上海文藝家終身榮譽獎。在擔任上海美術館館長期間,方增先推動並首開了上海雙年展,並親任藝委會主任,為積極推動中國當代藝術創新與多樣化發展的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

說紅書(中國畫) 方增先

方老師的成就與貢獻,已為世所公認,世間研究先生藝術成果的評論、著述亦廣為播布。作為學生,我想陳述一段令我銘感五內的往事,以緬懷老師的德範,表達學生對老師的崇敬。

母親(中國畫) 方增先

1978年5月,改革開放後首批來華展覽的《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情作品展》從北京移師上海展出,遼寧省文藝創作辦公室(「文革」後恢復為省文聯)美術組的工作人員有意組團前往觀摩學習,主任金榮紱指派剛去美術組工作的我赴上海打前站。自學繪畫起步的我按捺不住先睹為快的迫切心情,早早到了上海工展中心,細細地觀賞這批出自近200年前法蘭西藝術家的經典之作。徜徉之間,得遇上海人美社的連環畫編輯任伯宏先生,他興奮地告訴我:「方增先也來了?」「他是誰?」……伯宏先生將我領到蜚聲海內外的大畫家、美院教授、浙派人物畫奠基人之一的方老師跟前。和老師作品中壯實的人物形象相比,方老師身材不高,目光炯炯透著靈敏。伯宏先生的一番美言令我在大家面前覺得無地自容。方老師謙和地與我握手,寒暄之間詢問了我的經歷,勉勵我繼續努力,並且說如果需要,可以帶些作品去家看看。現場認識方老師的人很多,紛紛與之打招呼攀談,方老師看我木然在側,特意說有時間來家聊聊吧,並且還給我留了地址。不善交際的我訥訥地說了聲「謝謝」。

觀眾摩肩接踵的法國藝術展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對我堅定學習美術的志向產生重要影響。出差時間有限制,臨離上海時,我真帶著幾張農村田間地頭的寫生和速寫本叩響了方老師時居衡山路的家門。盧師母應聲開門,供職上海油畫雕塑院的盧琪輝老師聽說是方增先約的「客人」,熱情地引我進了書房。大畫家方老師一張張翻閱了我在黑龍江當農民畫的「作品」,一一加以點評,指出問題缺失之處。言談之間說道:「沒上過學?」「是。」「為何不上學?」「年齡過了。」「?」「招生年齡限在25歲,我26歲超過了。」「噢——」許久,方老師問:「想不想上學?」「當然想,可是行嗎?」「念研究生呢?」「研究生是什麼?」因「文革」家庭變故,靠臨摹連環畫自學繪畫的我全不了解科班學院的情況。「研究生?嗯,也是畫畫當學生,相當於大學5、6年級吧,比本科四年高一級,從事研究麼……」「那,當然好,可是我缺檔太多,有這可能嗎?」「願意來試試嗎?可惜今年初試已過,如果你願意,我來反映爭取一下,如果可以你就來,如果說不行,那你就好好準備明年來考……」「那,謝謝方老師鼓勵,我試試看,但不要讓老師為難……」言語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方老師的關愛和願意幫助年輕人的熱忱,我與老師素昧平生,僅憑一位熟悉熱心的長者介紹,未承想過做些鋪墊準備,竟意外與方老師有了以上那番談話。是出於對下鄉知青的同情,是善意提點自學美術的愛好者,還是方老師發現了我具有些許可造資質,我一時無法分辨。返回北地,我按照方老師的提示,制定了學習計劃,想通過全面補課追趕失落的光陰。

7月,正在朝陽地區出差的我意外接到了浙江美院發來通知,要求赴杭州參加研究生複試。這如何是好?基礎空白,赴考全無勝算可能。放棄,如何對得起老師一番用心?去!必須盡努力赴考,且無計成敗。靠著日常有限的積累,我登上南下的列車,一路背誦文藝理論和中國美術史。又在上海轉車的四小時內,颳風般地從書店買來方老師的《怎樣畫水墨人物畫》讀本,搜來宣紙毛筆,臨摹周思聰、盧沉先生的單片人物肖像寫生。翌日一早匆匆經過初試補考,便跟隨眾多參加研究生複試的老少考生走進考場。人頭攢動的試場中既有眾多業界聲名響亮的才俊好手,也有多位當年畢業浙江美院意欲改變工作環境的學長,還有不少能與監考老師稱兄道弟的同門師友。我怯怯地看著師兄吳永良先我完成了一幅寫生,不諳寫生步驟和生宣水墨特性的我,在指定的模特兒全側逆光的位置上,「決絕」地進入狀態……

下午四點繳卷,監考老師將試卷依序貼上牆面。藝術、技能來不及半點虛假,水準優劣高下立判,我自知差距所在,卻也並非懸殊,我感激方老師給了我這次歷練的機會,並暗下決心,來年再試。當晚,我乘夜車返回東北。

一周左右,我意外接到了方老師親筆來信,先生流暢且書體獨特的藍墨水鋼筆字,雖寥寥數語,卻讓我瞬間熱淚盈眶,他婉轉地告知我考試成績不甚理想,但希望我不要灰心,認真準備,明年再試。我馬上回信表達感謝之情,同時也表示了會加倍努力的決心……

北方霜早,秋黃之際,我又接到了方老師的第二封信,信中說他因故放棄了本年度招收研究生計劃,明年再招,勉勵我好好準備。雖然也是一頁紙,內容簡明,但對於原以為此生無望上學,卻又依稀看到前方光亮的我,是何其珍貴。

12月中旬,我在出差遼陽途中接到辦公室電話,說有急件掛號信。回到瀋陽打開信封,竟是浙江美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天大的意外,令我半天醒不過神來。我報告了領導並按要求辦好一應手續,在當年的最後一天,領取了78001號學生證,成為遲到了一學期的浙江美院「研究生」,旋即轉入了緊張的學習生活。直到半年以後,我才陸續從先我入學的學長師友嘴裡知道,方老師、中國畫系以及美術學院院長、書記為破格錄取我,前前後後做了大量的努力和爭取工作,而其中的難度與周折之感人,幾可寫成一部生動的電視連續劇。

人生之路,何其漫長,天賦才情、優秀進取勝於我的同齡人何其之多,我卻是幸運的。感謝方老師,感謝眾多有意無意曾經給我以幫助的人們,感謝在後來的從學從藝道路上方老師給予我從精神到學業上的支持與教誨,沒有方老師,也就沒有後來的馮遠們。說來也許令今人難以置信:在成為他學生之前,方老師未曾抽過我的一支煙,喝過一袋茶;畢業至今,也是因為方老師常年患有慢性胃疾,未曾在飯店吃過一頓學生請的謝師飯。

斯人已逝,德業長存,師者之風,山高水長。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是謂平凡;一輩子敬業做好一件事,是謂不凡;一輩子將事情做得有意義,是謂非凡;而一輩子能夠將事情做得載入史冊,影響後世,那是超凡。方老師是一個平凡的農民兒子,在他身上,既葆有著質樸純正、頑強堅韌的天性,又歷練修為成一位超凡的藝術家所具有的執著、勇敢、仁愛,富有創造智慧的特有品格,這使他成為無愧於這個時代的中國藝術家和後輩們學習的榜樣。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29日 11版)

相關焦點

  • 著名畫家方增先病逝 曾創作《粒粒皆辛苦》等畫作
    在新中國畫壇留下巨大影響的新浙派人物畫「開山五老」——李震堅、周昌谷、方增先、顧生嶽、宋忠元五位先生,就此都已與我們告別。  方先生走得平靜,但他離世的消息,在夜裡帶來如此巨大的沉痛與深刻的紀念。  對於新中國的人物畫而言,方增先先生不僅是傑出的畫家、先行的領軍者,也是貢獻卓著的教育家。  方先生是最念舊的。
  • 追思|吳憲生:懷念恩師方增先
    當聽到我和護理說,我是方老師的學生時,他忽然睜開了雙眼,依然是那樣的靈動,眼珠轉動著似乎想說什麼,可是嘴裡插著呼吸機的管子,他只能用雙眼緊緊盯著我,久久地盯著,忽然間眼角裡湧出兩滴淚水,我知道方老師他是想再叮囑我,可是說不出來。我恨我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來,沒有在他還能說話時再一次聆聽他的教誨……我拿紙巾替他拭去眼角的淚水,輕輕地俯在他的耳邊說:「方老師,堅持住。」
  • 新浙派人物畫奠基人 方增先
    BTV文藝9月7日(今晚)19:40《我愛書畫》新浙派人物畫奠基人 方增先精彩內容搶先看!這幅作品讓史老師和王濤老師極為稱讚,筆墨造型已顛覆傳統。>《說紅書》創作於1964年,是方增先先生的巔峰之作,史老師和王濤老師對這幅作品十分讚賞,史老師對這幅作品中的各種細節刻畫如數家珍。
  • 學其成時念吾師
    今天,他們是剛剛步入大學校門的學子,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力量,是學業有成繼續深造的大學生……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走訪幾位學子,聽他們講述求學路上老師為他們指點方向用心護航的故事,聽他們說出句句發自肺腑的「師恩難忘!」
  • 《說紅書》是方增先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張紹城:1968年,我曾到江西安源參與歷史創作。當時林崗、孫滋溪作為領隊,全國有五六十名畫家和學生參與了創作。當時我們已經開展了好幾天的創作了,突然有一天,方增先從浙江來,他也想參加歷史題材創作,記得當時方增先帶來了一幅用宣紙畫的油畫《紅旗捲起農奴戟》給林崗、孫滋溪他們看,記得當時林崗、孫滋溪看完後並沒有說褒貶的話,而在閒聊。
  • 上饒縣第五小學:我把愛書薦吾師 吾師雙倍送好(多圖)
    上饒縣第五小學:我把愛書薦吾師 吾師雙倍送好  事情是這樣的,12月20日下午課間,向來比較靦腆的毛景玥同學手捧一本書,走到胡老師面前小聲地說:「胡老師,這本書給你看。」,胡老師接過書一看,《大個子老鼠和小個子貓》,很有趣的一本書,胡老師還不曾閱讀過。「你看過了嗎?」毛景玥點點頭。「老師看完後,我們一起聊一聊這本書,好不好?」毛景玥不住地點頭。  利用周末的時間,胡老師把書看完,不光被書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更被毛景玥的行為所感染,決定要投桃報李,雙倍奉還,選出繪本《我是女總統》和注音版《沒頭腦和不高興》兩本書,送給毛景玥同學閱讀。
  • 方增先:中國畫的基本功,第一是線條!
    以浙派人物畫知名的方增先先生已經87歲了,然而談及中國畫,第一強調的依然是線條。特別是臨摹敦煌壁畫回來,(當年文化部,組織中央美院和華東分院十三個老師組成敦煌考察隊,在那裡臨摹三個月)。 用素描能力,用線勾了準確的造形,中間不能停留在平塗,開始是用水墨表現光線。水墨,一方面要求用筆,表現線的變化,另一方面把人物畫整體撐起來。所以這個水墨人物畫,是線構完了以後用大塊的水墨的形式感,墨的靈動感。
  • 現當代著名畫家方增先,國畫人物作品欣賞!
    方增先先生,是我國現當代著名人物國畫家,20世紀後半葉現實主義中國人物畫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畫壇具有影響力的「新浙派人物畫」的奠基人與推動者。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學院榮譽教授、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指導老師葉淺予、鄧白、史巖、金浪帶,多年潛心學習,得到了以上大師的真傳,水平線條老辣,有獨特風格和個人創作風格。下面我們來欣賞方增先先生作品。方增先先生,這幅非常形象,寥寥幾筆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 教師節:難忘師恩,敬謝吾師
    金秋九月,感念吾師, 祝福聲聲,致謝吾師。 老師常說: 「學生虐我千百遍, 我待學生如初戀。」
  • ...美院師生共同追思著名校友方增先:筆墨粒粒皆辛苦 藝壇歲歲豔陽天
    我們要學習方增先這一輩老藝術家的精神,繼承他們的優秀傳統,向他們致敬,願方增先同志精神不朽。梁平波:方增先先生於我而言,是一座豐碑。今天我們紀念方增先先生,首先要學習他的創作態度,從生活中來,反映時代;其次要學習他不斷改革、不斷變新的精神,他的一生就是在追求筆墨和人物的結合,在國畫創新上花了很大的力氣;第三要學習他對母校的熱愛和對下一代教育的關心。
  • 方增先回眸首屆上海雙年展
    著名畫家、上海雙年展發起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方增先晚年曾自述,擔任上海美術館館長期間,被外界認為幹過的最火的一件事就是「上海雙年展」,這一世界性的美術交流平臺成為上海城市的一張閃亮的藝術名片。最新出版的由中央文史研究館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共同主辦的《世紀》雜誌九月號(第五期)刊發「世紀特稿」——《方增先口述:上海市首開雙年展先河》(張鑫撰稿),回顧了這一歷史性事件始末。
  • 他的逝世是中國美術界的損失,藝術界集體悼念方增先先生
    圖說:方增先夫婦 資料圖從童年時與繪畫結緣,筆墨伴隨了方增先的一生,他沉默而執著地前行,在藝術之路上未嘗停止跋涉的腳步。圖說:方增先先生作品 資料圖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鄭辛遙驚悉方增先先生逝世,我非常悲痛惋惜。11月7日,我與上海美協副秘書長丁設去瑞金醫院探望方老,看到方老還在努力地與疾病抗爭。他的兒子方子虹和我們講了父親的病情。
  • 方增先先生追悼會在上海舉行
    廳堂正中間懸掛著蘭谿市委、市政府敬獻的黑底白字橫幅,上寫「沉痛悼念人民藝術家方增先先生」,橫幅下是方增先的遺像。方增先先生的遺體安臥在潔白的菊花叢中。14時,追悼會正式開始,參加追悼會的全體人員肅立默哀。現場,蘭谿市主要負責人致悼詞,深情回顧了方增先先生和家鄉蘭溪的點點滴滴。在蘭溪,方增先先生開啟了從大山深處一步步走向全國、邁向世界的藝術徵程。
  • 方增先:為了獲獎而畫畫,畫不好也走不遠
    ​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的評選中,方增先獲得「終生成就獎」。「我沒有想到自己會獲獎,這是領導和群眾對我的鼓勵,非常感謝。」他亦直言:「畫家追求的是創作本身。為了獲獎而畫畫,畫不好也走不遠。」方增先回憶:「當時,要在國內開設國畫系。美院領導找到我,給了我這個任務,好處是我可以到國內博物館看任何國畫原作。」而方增先想到的另一個「好處」是:「比起油畫的重複模仿,國畫裡的人物畫是全新領域,可以有一番新的創作天地。」
  • 名家對話|87歲的方增先:中國畫的基本功,第一是線條
    特別是臨摹敦煌壁畫回來,(當年文化部,組織中央美院和華東分院十三個老師組成敦煌考察隊,在那裡臨摹三個月)。用素描能力,用線勾了準確的造形,中間不能停留在平塗,開始是用水墨表現光線。水墨,一方面要求用筆,表現線的變化,另一方面把人物畫整體撐起來。所以這個水墨人物畫,是線構完了以後用大塊的水墨的形式感,墨的靈動感。
  • ​茂名市田家炳中學「吾愛吾師,何其有幸」 「我最喜愛的老師...
    為了發揚尊重學術、尊重勞動的精神,體現師生之間的真摯情誼,營造師生默契配合的濃厚學習氛圍,引導形成「吾愛吾師」的校園風氣,延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尊師重教的精髓,茂名市田家炳中學舉辦「我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彰顯茂名市田家炳中學教師的優良風貌。經過各班班級推選、年級提名、確定候選人名單,現進入網絡投票階段。
  • 中國人物畫四大家之方增先:搞藝術就要靠天賦
    「我媽媽是農村婦女,她喜歡畫繡花樣,把《芥子園畫譜》上面的圖案臨摹下來,稍作修改,就變成繡花樣了。這個《芥子園畫譜》哪裡來的呢?因為我外婆是城裡人,她有點美術方面的愛好,家裡也有《芥子園畫譜》、《點石齋畫報》這類的書。」從小就看著媽媽對著畫譜刺繡的方增先,也有模有樣地開始了他的「藝術道路」。1949年,18歲的方增先不假思索地隻身走進了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的考場。
  • 【教師節專輯】學其成時念吾師!致警務實戰教官藍賢文
    【教師節專輯】學其成時念吾師!
  • 王亞平​曹定睿:學其成時念吾師
    在我們求學的歷程中曾經遇到過許多優秀老師,其中對我們影響最深的是吳貴生、馮法霞兩位老師。30多年過去了,老師們授業解惑、言傳身教的那一幕幕場景卻久久難以忘懷。 有幸考場安排在母校——孝義中學,監考老師中有教過我們英語的阮傳氈老師,環境熟悉,沒有怯場的感覺,考試心情也舒暢。 數學考卷八道大題100分,其中一道10分的題是:試證梯形的中位線平行於兩底,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這是初中數學中的一個公式,是吳貴生老師給講解的。
  • 淵廬話畫「第七十七期」新浙派的主將方增先先生
    方增先,浙江蘭溪人。20世紀後半葉現實主義中國人物畫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畫壇具有影響力的「新浙派人物畫」的奠基人與推動者。1955年,任教於中國畫系,為「新浙派人物畫」開創者之一。2013年1月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2013年2月獲「上海文藝家終身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