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快報
中國南極格羅山考察隊行進在南極冰蓋上。
南極帝企鵝。
澳大利亞的南極科考站。
《極端感受》是一本書的名字,作者劉剛是高級記者,曾任職人民日報及羊城晚報等媒體,1995年4月到5月及1997年秋至1998年冬,他先後踏足地球真正意義上的「天涯海角」北極與南極,在極度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啻為是對肉體和思想的一次洗禮,因成此書。
南、北極之旅,對一般人而言,是一種刺激,也是某種奢望,但踏足極地的經歷,既非滿足也非歷險,而是一種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磨礪。當短暫的新鮮和刺激所催生的「多巴胺」消退後,殘酷的生存環境會令人不知所措,進而影響到整個人的思維與感受,常為一些事莫名發笑、發呆或感慨,這些並不僅僅是單純的「極地反應」,因為等你回歸到都市中的常規生活狀態之後,抽離出來再看,反而覺得那些傻氣的時光是如此真誠和坦白,那種與現實若即若離的邊緣感,如同「莊周夢蝶」般如夢似幻,這種「極端感受」也算是從另外一個視角審視了世界及我們自己。
時隔該書出版11年之後,再度跟著劉剛的《極端感受》去感受地球兩極,又是另外一種滋味,11年間,南北極的地理位置對一般人已經並不像20年前那麼遙不可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採用不同的出行方式抵達地球極端,感受大自然帶給人的震撼、衝擊以及提醒和感悟……
North Pole
北極點就好比一塊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蓋
地球自轉軸的北端,北緯90度的那一「點」,稱之為「北極」( North Pole)。
這裡是地球上人跡相對最少的、終年寒冷的浩瀚冰封海洋,據說把南極大陸整塊挖起來,形狀大小正好可以把北冰洋填滿……
普通人可能首先需要釐清幾個概念,一是北極,指的是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二是北極圈,指的是北寒帶與北溫帶的界限,即北緯66度34分以北的區域,也稱為北極地區,北極地區包括世界上最小、最淺和最冷的海洋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從地理學角度通常就將北極圈作為北極地區的界限。
極地的氣象和氣候特徵在北極的表現為一年時光只有「一天一夜」,哪怕是仲夏季,太陽也只是「遠遠掛在南方地平線上,發出慘澹的白光」,而且太陽升起的高度不會超過23.5度,環繞無邊無際的白色世界緩緩移動著的太陽,幾個月之後逐漸移近地平線,北極的黃昏季開啟,這就是我們說的極晝極夜現象。
北極同樣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作用,表面海冰總在不停飄移裂解和融化,因此無法像南極大陸那樣歷經數百萬年時間累積起數千米厚的冰雪,劉剛在《極端感受》那本書裡也寫到過類似的內容,「北極點就好比是一塊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蓋,這塊冰蓋漂浮到北緯90度這個地理標點上,它就是北極點,一旦它漂離了,它就是北冰洋上一塊普普通通的浮冰。」
這個在中國古代歷史中遙遠得只有鯤鵬這樣的大鳥才可能企及的地方,近年來普通人也可以利用飛機+極地巡航船抵達了,與當年劉剛從北京到美國中北部再穿過北美大陸抵達加拿大之後繼續乘坐飛機航行7小時來到北緯62度的雷索柳特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南極冰蓋上的「冰山」。
被凍死的南極邊緣海。
Antarctica
不屬於任何國家也沒有人定居的第七大陸
北極是大洋,南極是陸地。
與北極最大的不同,是在人類活動地區和南極大陸間,有一個對航海不利的西風帶,一年四季不停刮著西風,且不斷生成各種各樣的風暴。
也因此,人類直到1890年才發現南極大陸,南極不屬於任何國家,也沒有人員定居,因為這個地方常年溫度在零下80到零下60攝氏度,風力達12級的暴風雪經常於這片大陸上橫行無阻,南極洲整個大陸僅有2%的區域沒有長年被冰雪覆蓋,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極點附近更是幾乎沒有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所以又被稱為「白色荒漠」和「風庫」。
在《極端感受》一書當中,劉剛的南極之旅是跟著第十四次國家科考隊一同前往的,考察任務是「一船兩站」,即中國南極唯一的科學考察船雪龍號,要先後去長城站和中山站。
作為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的大陸,南極也被稱為「第七大陸」,從字面上的意思看,「南極」二字代表的就是地球最南端,而實際上,又有南極洲、南極點、南極大陸、南極地區、南極圈等多種含義,地理學上的南極為南地極和南磁極。
乘船是去極地的傳統方式,因為有了船,人們最終發現了南北極,而極地,也因為人類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安寧,自然以殘酷的方式懲戒了人類,南北極探險的先驅者為此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價。
近年來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使人類來往於極地之間的工作和生活變得安全且越來越舒適,《極端感受》一書中就提到當年「中國的長城站已經有標準間住房,2008年,中山站建設了比長城站標準還要高的生活棟……」
距南極最近的兩個國家分別是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通常在烏斯懷亞或篷塔阿雷納斯登船,航程約7到10天不等,費用10萬元上下。
極地所帶給人的極端感受,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卑微渺小,將在極致的自然環境下被激發得淋漓盡致,如王菲的一曲《流年》所唱: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倖免,手心忽然長出糾纏的曲線……那是一輩子不能忘卻的紀念。(亞茜/文 劉剛/圖)